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林产品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我国林产品的供需态势、技术方向和政策取向三个方面,介绍我国林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了中国林产品在世界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内在潜力与资源优势.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为中国林产品的市场供需与贸易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研发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
林产品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双向浮动势必会给我国林产品贸易带来影响。从我国林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形势入手,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对我国林产品贸易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5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陈述我国主要林产品贸易现状,分析了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之后,提出了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6条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对以资源产品销售为主的林产品贸易产生的影响也较大。介绍了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特点,概述了我国林产品贸易特点,进而简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林业地位、森林资源和林产品贸易三个方面介绍了巴西林业的概况,并在分析巴西林产品贸易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对我国林产品贸易的4点启示,即要拓宽国内外市场,保证供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形成优势出口产品品牌;内外兼顾,完善本国对外贸易法规;防微杜渐,提高管理和科技水平。巴西是世界生物资源和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总结和借鉴巴西林产品贸易情况对推动和促进我国林产品贸易及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层面对中国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述,运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经贸联系也在逐年增强。中国应继续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实现区域林产品贸易和产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非洲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对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中国对非洲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以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 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首先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 然后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4—2013年20年间中俄两国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和整体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对两国间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进行划分和测算.结果表明, 尽管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 但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偏低, 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伴随着林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 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面临不断恶化的风险。金融危机、森林认证和雷斯法案构成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何应对林产品贸易面临的新挑战成为制约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首要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中国林产品贸易环境的构成因素并简要介绍各个因素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因素的影响分别予以分析; 最后, 针对贸易环境不同层次的特点, 提出应对国际林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回顾了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现状, 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和林产品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 运用1997—2008年的数据, 应用协整方法对利用外资和林产品对外贸易规模进行了长期均衡分析和格兰杰因果研究, 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二者的动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外资是林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并且利用外资对于林产品贸易规模有同向影响。建议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增加林产品对外贸易总体规模; 着力提高林业外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 进一步协调外资政策、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统计了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中南林学院和西南林学院6所林业高等院校近20年来被SCIE、EI、ISTP收录和引证的论文,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林业高校发英文文章的数量偏少、质量偏低,但近年情况有所改善;②6所高校的发展很不均衡,东北林业大学发表数量最多,浙江林学院数量相对较少;③6所高校的发展速度很不均衡,浙江林学院发展最快,其次是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而南京林业大学几乎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对西双版纳州普文试验林场和大渡岗乡大干坝村试验地不同海拔的中泰南五味子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海拔试验地中,中泰南五味子的地径、藤长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普文试验林场的生长量略高于大渡岗大干坝的;海拔800 m的生长量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试验地均略高于海拔1 200 m的;海拔1 000 m的生长量均优于海拔800 m、海拔1 200 m的。提出在西双版纳境内,中泰南五味子应选择海拔在1 000 m左右地块种植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与春蚕养殖之间的矛盾,探索了“飞防”与“养蚕”错时安排的方法,即6月3-10日飞防效果最好,飞防后虫口减退率可达到99.45%、有虫株率仅为0.17%;使用26%阿维·灭幼脲(900 g·hm^-2)飞防后虫口减退率99.36%,有虫株率为0.83%,效果明显;最佳飞防时间为10∶00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CO2在大气中含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积极倡导发展碳汇林业。文章阐述了碳汇林业的概念、碳汇林业的项目案例以及我国发展碳汇林业的重大意义,并对发展碳汇林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典型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演变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典型发育的岩溶地貌—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对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0年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过程及突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减小,生态脆弱性等级综合表现为中度脆弱;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较为散乱,极度脆弱区由普者黑流域下游向上游转移。2006—2015年普者黑流域生态环境熵值发生了多次突变,第2阶段(2009—2012年)的突变特征值>第1阶段(2006—2008年)突变特征值>第3阶段(2013—2015年)突变特征值。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叠加作用是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原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污染净化和经济发展等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以宁夏承担中央部署的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为契机,比较了宁夏自治区林业和国土部门在林地面积数量统计和空间矢量叠加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林业和国土部门的林地分类体系和概念内涵,制定出满足各部门规划需求的国土空间规划林地地类标准,通过多重属性图斑的比对,在空间地域上形成界线清晰的、属性唯一的林地及其它地类,落实了林地在空间上的唯一属性,解决了多年来政府各部门地类不统一、事权界限不清、管理责任不明、规划不协调、项目落实难等诸多问题,对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一本规划”管控和“一张蓝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遂昌县东京野茉莉新鲜种子为材料,通过对种子透水性、种被机械阻力、离体胚培养、发芽抑制物质提取及种子层积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并利用赤霉素(GA3)进行发芽前预处理,探讨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离体胚并无休眠特性,胚外组织中也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尽管种子透水性影响其发芽率,但胚乳和种壳的机械束缚是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2)层积后再机械处理可解除种子休眠。休眠能被赤霉素和(或)低温层积处理解除,说明种子同时存在生理抑制,其休眠类型属于综合性休眠。3)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的动员与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种内可溶性糖含量(R=0.885)、POD活性(R=0.658)与休眠的解除呈显著正相关。4)层积30 d后1 200 mg/L 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54%。胚的外覆物控制东京野茉莉的种子休眠,休眠解除的过程伴随种子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林生长过程的模型是辅助森林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包含描述森林生理、生态和物理过程的组件,基于这一过程的3-PG模型用于研究林木生长过程中考虑树种的生理特性,并结合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预测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的森林生长情况。文中通过对3-PG模型参数及参数敏感性的分析来表述3-PG模型研究现状,概述了3-PG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其将很好地解决大区域尺度下的森林动态生长变化问题,并对该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磐安以湖南道县的中间型2年生厚朴实生苗为嫁接砧木,以收集的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贵州等种源地厚朴优树的枝条为接穗,用嫁接的方法开展了厚朴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嫁接苗中,来自湖南桑植、广西融水、湖南安化等3个种源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后新稍生长较旺盛;湖南桑植种源嫁接苗苗高、地径生长量突出,广西融水、湖北利川种源嫁接苗叶片生长较好,江西庐山种源嫁接苗根系生长较好,贵州习水、江西庐山、广西融水种源嫁接苗生物量较大;中间型厚朴与中间型及凹叶型厚朴嫁接亲和性较高,且嫁接苗生长良好,适合用嫁接方法对其种源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