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溃疡性乳头炎牛溃疡性乳头炎又称牛疱疹性乳头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乳头和乳房皮肤发生溃疡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的病原为牛疱疹病毒2型,以初产母牛多发。病牛和带毒牛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潜伏期3~7日。病牛病初表现为乳头皮肤肿胀,而后患部皮肤表面变软、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深层溃疡,疼痛,不久结痂,2~3星期后愈合。部分病牛可发生乳房炎和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2.
趾间纤维瘤interdigital fibroma 趾间纤维瘤又称趾间皮肤增生物、趾间隆起、趾间胼胝肿、趾间瘤、趾间皮肤增殖、趾间结节、趾间赘生物或慢性趾间皮炎等。发生本病的发生有品种间的差异,发病率最高的是荷兰牛和海福特牛;红斑牛和西门塔尔牛发病率比较低;而爱尔夏牛很少发生。按性别与发病率关系,公牛比母牛多发病。Jones调查113头海福特  相似文献   

3.
正牛放线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1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散发性流行。导致本病的病原主要存在于被污染的饲料、土壤和饮水中,放线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引起感染。给牛喂饲带芒刺的饲料,可造成其口腔黏膜受损而发病。本病常见于牛,尤其是幼龄牛,除牛外,猪、羊、鹿、人等均可感染本病。2临床症状病初牛舌体微肿,流涎,咀嚼和吞咽困难,严重时舌体肿硬,并伸出口外,难以缩回,患牛水草  相似文献   

4.
1973年和1978年,我县先后在湖头、虎邱、龙门、蓬莱等公社发生了牛传染性血痢症,共发病468头,死亡55头,严重地危害养牛业的发展。今将本病发生情况及其诊断和治疗介绍于下。流行情况本病发病突然,传播速度较快,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品种的牛均可发生,尤以3  相似文献   

5.
本病病原为牛放线杆菌和林氏放线杆菌.此外还有化脓放线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本菌可在羊的头.颈、皮肤、舌、颌下引起肉芽肿损害或化脓性损害,形成故线菌肿,所以此病又称大颌病。  相似文献   

6.
发癣菌(Trichophyton)引起的皮肤丝状菌病(即癣)是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在牲畜中以牛为最敏感。通过牛可直接或间接传染于其他牲畜或人。在日本,牛的发癣病主要是通过制酪业传染于人,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近年来有牛直接传染于人,又通过人传染于马和绵羊的报道。1985年春,笔者于河南省西平县潘庄见到人、兔间相互传染本病,引起养兔户的经济损失并造成公害:畜主因患体癣多年,时而好转,时而复发,在家庭成员中并未引起传染。1984年底所饲养的26头杂种长毛兔中有16头感染本病,同时通过与兔的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7.
<正> 腐蹄病又称指(趾)间蜂窝组织炎,是以偶蹄动物牛、羊、猪指(趾)间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环死、化脓,具有腐败、恶臭气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坏死、皲裂,常常出现指(趾)间皮肤、蹄冠、冠关节和系关节的肿胀,有明显跛行。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但多发生2~4岁的牛,很多是发生在产前、产后50天,奶牛多  相似文献   

8.
耕牛肌肉酸中毒在我县经常发生。本病的发生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是耕牛初次役用时发生本病。我们在兽医门诊中治疗该病牛27头,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9.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1流行病学引起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家畜,感染性由强至弱依次是羊、牛、猪、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传播,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肉、奶等可传播本病,蜱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病交叉感染,动物布病  相似文献   

10.
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病原有牛放线杆菌和林氏放线杆菌2种,多通过体表皮肤和黏膜的创伤而感染,病牛以局部组织出现肿大和化脓性病灶为特征,根据病牛的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可对本病确诊,采取措施减少体表创伤或发现创伤及时局部消毒能有效预防本病,碘制剂可用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病是由微小牛埤寄生于菜牛体表吸食大量血液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贫血病。今年五月中旬,江西省永修县艾城菜牛场因防治措施不当而发生本病,存栏牛115头,发病115头(发病率高达100%),其中死亡12头(死亡率10.4%)。我们通过病原调查,剖析尸体,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治疗患牛103头,痊愈103头,疗效100%),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纤维乳头瘤是奶牛、肉牛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性疾病,是由牛乳头状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Ⅰ~Ⅵ型感染引起牛的头、颈、肩、躯干等处皮肤和消化道、生殖道黏膜出现典型异常赘生物。24月龄内的犊牛、青年牛对本病最易感。皮肤型纤维乳头瘤具有明显的症状,瘤体通常表面粗糙、色白或灰,呈菜花样,与皮肤的分界明显,又称为"疣",俗称"瘊子"。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多呈地方性流行。健康牛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时,因接触到被  相似文献   

13.
牛秃毛癣又称钱癣、甸行癣,是家畜和人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出现境界明显的结痂性癣斑,上面覆有皮屑,并发痒。本病对家畜的健康有很大影响。2009年秋季,新民市东蛇山子某养牛户从外地购入28头犊牛,其中有1头患有本病,由于当时没有被及时发现,致使10余头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皮肤霉菌病是由毛癣菌属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皮肤传染病。我们临床试用烧烙法治疗该病,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一、情况与临床症状在近郊的3个奶牛场内,共饲养各年龄黑白花乳牛2000余头,其中成年乳牛全年舍饲,部分1岁以下乳牛夏季放牧。几年来,这3个奶牛场在全年各季节均有本病发生,但以收牧后的秋冬季多发。感染牛多数在1岁以下未成年乳牛,共计509头。  相似文献   

15.
我县于1986年7月上旬在清河镇和省政府直属农场发现以眼结膜、角膜发生明显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为特征的病牛。派人赶赴现场诊治,初步定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在我县发生本病这还是初次。一、发病情况本病在清河镇所属各村及省直农场等地的1122头黄、奶牛中,发病率为8.2%,其中省直农场奶牛30头,发病9头,发病率为30%。从发病年龄看,成年黄牛发病76头,幼龄黄牛发病7头,成年奶牛  相似文献   

16.
正牛乳头状瘤病是由牛乳头瘤病毒引起牛的一种良性肿瘤,是慢性的皮肤增生性疾病。与其他家畜相比,乳头瘤在牛群中较为常见。不同日龄的牛均会感染,一岁内牛发生频率较高。牛乳头瘤病毒有10种可以鉴别的病毒型,另外还有一些类型已经被建议加入其中。牛乳头瘤病毒1型和2型属于δ乳头瘤病毒属,具有较宽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在牛中可引起纤维乳头状瘤,在马中可引起结节病。  相似文献   

17.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型布鲁氏杆菌感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常通过采食被病源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结膜、交配感染。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氏杆菌后,多表现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的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或腱鞘炎,有跛行症状,孕牛发生流产是本病的特征症状。牛布氏杆  相似文献   

18.
牛“喘气病”目前尚未弄清其致病病原。有关本病的报道亦未多见。1986年8月本县首次发现牛“喘气病”,经扑灭后至今未见复发。现特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1986年8月至11月间在本县的北部丘陵土山区的义圩、朔良、那拨等乡一带发生牛“喘气病”,在疫病流行的三个月期间,3个乡当中有13个村公所38个自然屯发生了本病,共感染152头牛(水牛144头,黄牛8头),其中死亡54头(水牛52  相似文献   

19.
患牛子宫内膜炎是发生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根据表现可分为显性和隐性,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1998~2001年,笔者在临床上诊治34例病牛,治愈25头,治愈率73.53%.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疥癣病又称牛疥螨病、疥疮病、疥虫病、癞子病等,是由寄生于牛表皮层的疥螨虫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皮肤寄生虫病。本病属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多发生于膘肥体壮者。患病部位多在头、颈和肋部。气候炎热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在阴雨连绵的秋季或二阴山区发病者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