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当归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药材及其提取物中2种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当归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药材及其水蒸汽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6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当归药材指纹图谱,16批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相似度均≥0.937;确定共有峰12个,并且药材中主成分阿魏酸含量为0.89~1.71 mg/g,藁本内酯含量为11.77~31.20 mg/g。CA将不同批次当归药材分为5类,反映了甘肃16个不同产区当归药材的质量特征;通过PCA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91.093%的4个主成分,得到决定当归药材质量的4个化学成分。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CA、PCA方法可以客观、全面、有效地用于当归药材的质量评价,为当归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熏硫剂量对当归组织结构、pH值及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为提高中药材传统加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新鲜当归和市售熏硫当归样品,对新鲜当归药材分别以高剂量(5.0%)、中剂量(1.0%)、低剂量(0.2%)3个不同剂量进行熏硫加工;采用显微技术对其油室(分泌腔)形态、数目进行观察;通过pH计测定其浸出物的pH值;采用HPLC测定其阿魏酸的含量。结果:熏硫后当归外观色泽变浅,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单位面积(mm~2)上油室大小、数目及分布均显示出一定差异。随着熏硫剂量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油室直径增大、油室数量减少、油室破裂较多。熏硫后当归浸出物pH值降低,5%熏硫剂量时当归浸出物pH值降低最为明显(21.98%)。当归中阿魏酸含量随熏硫剂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1%熏硫剂量时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最为明显(11.88%)。结论:熏硫对当归药材有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当归药材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产地加工应严格控制熏硫剂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产地、不同生产方式丹参药材的质量相似性,建立丹参药材主成分特征图谱以及色差指纹图谱,形成快速、科学的立体质量评价方法,并为丹参临床使用及不同地域药材生产提供数据参考。运用HPLC建立丹参药材指纹特征图谱质量分析方法,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和ModuleLab Chroman软件对丹参药材质量进行相似性评价及计量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K最近邻法(KNN)等算法及可视化方法对样品丹参药材的色度值总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共有11个共有峰,合成特征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894~0.999,表明不同产地样品化学成分差异较小,各产地丹参药材具有较好的相似度,但根据成分PCA得分载荷图与聚类分析显示,主成分贡献率为85.93%,其中丹酚酸B成分有较高的贡献率,说明丹酚酸B是造成不同产地差异的主要物质;主成分测定显示不同产地与不同生产方式的丹参药材总丹参酮类成分也具有较大差异,总丹参酮含量为1.358~7.515 mg/g,丹酚酸B含量为4.574~112.670 mg/g;药材颜色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丹参药材颜色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广西...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当归颗粒剂与煎剂在有效成分和药效上的差异,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定当归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对颗粒剂、煎剂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归颗粒剂TLC图中存在当归对照药材的特征斑点,与对照药材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达95.1%;颗粒剂、煎剂和对照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3.95、1.69、2.84mg/g;抑菌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抑菌圈颗粒剂和煎剂相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抑菌圈颗粒剂煎剂。通过试验发现,当归颗粒剂中有效成分与对照药材相近,体外抑菌结果优于煎剂。  相似文献   

5.
为测定多产地板蓝根药材中精氨酸、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核苷类含量,分析含量分布情况,并进行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来源的11个板蓝根样品7个指标成分含量,通过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成分分布分析和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靛蓝、靛玉红、鸟苷、尿苷、腺苷对不同产地板蓝根评价贡献最大,这5种指标成分可作为产区间区分和评价指标,以此评价体系板蓝根按产区分为河北省产区、甘肃-山东-安徽产区和东北三省产区,其中河北省产板蓝根品质最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变化,为扩大当归生产适宜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产量以阴干后称重测定,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随海拔升高其变化规律不明显,海拔2 624 m产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624-2 810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产量最高。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在2 294-2 624 m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2 624 m阿魏酸含量最高,与其他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2 294-2 519 m海拔范围当归平均阿魏酸含量最高。结论:2 624-2 810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产量增加,2 294-2 624 m海拔范围有利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增加,因此,在2624 m海拔下有利于提高当归产量和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当归与种植土壤中无机元素及其指标性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当归微量无机施肥和种植土地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份不同样地当归药材样本及相应土壤样本,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含量,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砷含量,采用原子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其余元素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应用HPLC法测定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当归药材中砷(As)元素与其藁苯内酯、阿魏酸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246;当归药材中Cu、K、Mn、Pb与土壤中Cu、K、Mn、Pb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6、0.812、-0.720、0.735,表明当归中Cu、K、Pb的含量随栽培土壤中含量的增高而增高,Mn在土壤中不易被当归吸收。结论:当归对Pb、Cu元素可过度吸收,应选择Pb、Cu含量较低的土地栽培当归,否则富含这两种金属的土地可导致生产药材中这两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药材因与土壤中Mn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对于当归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Mn,应采用叶面施肥,不宜在根部施用;砷元素与提高当归品质的相关性需田间施肥实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柴胡药材的品质差异,分析其在品种、质量和栽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柴胡药材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分子遗传特性及指纹图谱等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柴胡药材因其产地和品种不同,其质量也有差异,且仅依据单一或个别化学成分评价药材品质具有片面性。为了保证柴胡药材的质量,应建立多指标控制模型并规范栽培技术。结论:本文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柴胡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和整理了当归的传统及现代产地加工干燥技术,并以挥发油、阿魏酸、多糖为评价指标,综述了不同干燥技术对当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为当归栽培措施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当归阴干后称重测定产量,阿魏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当归产量以遮阳率50%为最高,其次为遮阳率75%;阿魏酸含量随遮阳率的升高而增加,以遮阳率75%为最高,其次为遮阳率50%。结论:适当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当归产量形成和阿魏酸积累,遮阳率为50%~75%可提高当归产量及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甘肃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的品质。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当归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主成分(PCA)、判别因子(DFA)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当归与栽培当归气味差异明显。结论:电子鼻技术对当归气味的判别与传统经验鉴别相一致,可以作为中药质量的快速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2%碳酸钠为溶剂,在λex为343nm、λem为463nm处测定当归的荧光强度。结果:阿魏酸含量在0.3-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9.469x+4.8058,r=0.997,阿魏酸对照品在3h内稳定,表明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且操作简便。结论: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当归药材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且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内黄芪、当归、党参等3类中草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状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与计算机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国内3种中草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期刊文献为样本,进行文献学特征、文献主题内容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当归是3种中草药中"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最早、时间跨度最大的中药材;3种中草药的主要饲喂或治疗对象有鸡、猪、牛、鼠、犬等;主要饲喂或用药类型有单药、组方、提取物、注射液、散剂、汤剂等;主要对症有增强免疫机能、生长性能、生产性能、治疗前胃疾病等。结论:在国内,高校是3种中草药"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最主要机构,3种中草药在"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技术日趋成熟,普遍遵循着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平衡的中兽医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甘肃岷县不同海拔栽培当归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甘肃岷县不同海拔区域栽培当归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探索当归多糖含量与栽培区域海拔之间的关系。方法:加热回流提取当归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比色,在490 nm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计算样品多糖含量。结果:当归多糖在2 300-2 9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增高,在海拔2 900-3 100 m区域内随海拔升高含量逐渐下降,其中2 600-2 900 m海拔区域栽培当归样品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域当归多糖含量。结论:本研究探讨了当归多糖含量随栽培区域海拔的变化规律,对当归最适栽培区域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组方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黄芪,蒲公英,当归及益母草等中草药组成方1,选用黄芪,当归,蒲公英及玉不留行等中草药组成方2,经水煎过滤及浓缩,制成灌服液,分高量组(1mL/只.d)及低量组(0.5mL/只.d)胃管灌服小鼠,另设相应对照组,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方1低量组成高量组、方2低量组及高量组Mφ吞噬力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2:88,v/v),流速为1.1mL/min,紫外检测波为334nm,柱温25℃,建立了加味白头翁颗粒剂中秦皮乙素的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含量测定方法。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秦皮乙素各组与辅料、溶剂及复方提取物中其他成分的峰分离良好,秦皮乙素在0.2160-1.29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为1.16%(n=6)。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加味白头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清脂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清脂胶囊中白术、白芍、柴胡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对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进样量在0.104-1.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为0.61%(n=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LC和HPLC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独活挥发油β-环糊精(B—CD)包合技术,提高其制剂的疗效,以独活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通过超声法包合独活挥发油,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分别对影响包合工艺的关键因素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如下:超声时间为30 min,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10(mL:g),水与β-CD的比例为1l:1(mL:g)。研究结果为提高独活有效成分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