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明确大花序桉木材干燥特性随树龄变化的规律,并依此为木材加工利用提供依据和支持,利用百度试验法对29 a生和35 a生大花序桉的木材干燥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9 a生和35 a生大花序桉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干燥速度等级分别为2级、3级、3级、3级、4级和4级、4级、3级、4级、5级;35 a生大花序桉干燥速度更慢,初期开裂以及后期开裂和截面变形更严重;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9 a和35 a大花序桉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2.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珍稀用材树种,其木材品质与黄花梨相当。通过论述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各省的遗传育种进程,包括引种试验、耐寒性研究、木材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阻碍大花序桉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今后大花序桉遗传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来宾地区引种1 212号、1 225号2个种源大花序桉,营建大花序桉纯林及大花序桉×尾巨桉复合经营林分。结果表明:利用1 212号种源营建的复合经营林分中2.5年生大花序桉生长显著高于混合种源,且在纯林中1 212号种源表现同样优于1 225号种源。1 212号种源更适应来宾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阐述了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茶花山林场的引种生长表现情况,它的利用途径,生产水平和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发展桉树实木用材是桂中地区发展速生桉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大花序桉则是这一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种桉树在广西桂北区引种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苗期研究结果表明:粉绿桉、白皮桉、史密斯桉、毛皮桉、溪谷桉、高桉、辐射桉7种桉树在苗期出芽率、成苗质量上表现较差。对邓恩桉、柳桉、本沁桉、巨桉、赤桉、粗皮桉、丰桉、辐射桉、白皮桉、大花序桉10种桉树进一步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a生的平均保存率以丰桉最高,达84.5%,其次是柳桉、粗皮桉、邓恩桉、赤桉、巨桉,较差的为本沁桉、辐射桉、白皮桉三种。树高生长情况来看邓恩桉、丰桉、巨桉、本沁桉、赤桉、柳桉具有很好适应性,白皮桉、粗皮桉、大花序桉表现一般,辐射桉最差。胸径生长上,邓恩桉、本沁桉、巨桉和柳桉为生长比较大一类,表现一般的赤桉、粗皮桉和丰桉,较差的为白皮桉、大花序桉、辐射桉。同样2a和2.5a蓄积量上比较,邓恩桉、本沁桉、巨桉比平均值高,丰桉、柳桉、赤桉、粗皮桉、大花序桉、白皮桉均低于平均值。聚类分析可分三类:邓恩桉、本沁桉、巨桉、丰桉适应性强、速生的品种,而赤桉、粗皮桉、柳桉、白皮桉表现一般、大花序桉较差;其中邓恩桉最突出。不同桉树适应性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辊筒式单板干燥机对尾巨桉、柳叶桉、巨桉、大花序桉、邓恩桉、粗皮桉6种桉木单板进行干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种对单板干燥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从单板终含水率及均匀性看,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较好,邓恩桉干燥速率低,终含水率未达到单板干燥质量要求;从干燥后单板的开裂数量及延长度看,树种间差异不显著;从干燥后单板的翘曲程度看,柳叶桉、粗皮桉和邓恩桉质量较好;从单板干燥过程中节子脱落造成的孔洞增加数看,尾巨桉、邓恩桉和柳叶桉质量较好。总体来看,粗皮桉、尾巨桉、大花序桉和柳叶桉的单板干燥质量较好,可以满足胶合板生产质量要求,邓恩桉和巨桉单板干燥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市面上大花序桉苗木来源不清、较为混乱的情况,选取部分大花序桉实生苗、组培苗以及种源试验林、母树林单株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以期验证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弄清苗木来源,为大花序桉良种有序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 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测划定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拟大花序桉潜在地理分布的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衡量指标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8.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11.25×104 km2),广西(9.19×104 km2),海南(2.00×104 km2),福建(1.91×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广东、重庆、福建省中部,面积依次为广西(5.87×104 km2)、广东(4.51×104 km2)、重庆(3.64×104 km2)、福建(3.02×104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花序桉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和极端低温.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技术,预测和分析了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适生区,阐明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有序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质量法和体积法测定了5 a生大花序桉树皮体积百分率、质量百分率、心材率、含水率、生材密度、基本密度等基本木材性质,旨在为大花序桉的人工培育及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为,5 a生大花序桉的树皮体积百分率为23.23%,树皮质量百分率为19.89%,心材率为19.91%,含水率为101.64%,生材密度为1.12 g·cm^-3,基本密度为0.54 g·cm^-3。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径级大花序桉人工林的基本木材性质,采用排水法对35年生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的生材密度、基本密度、树皮率、心材率以及生材含水率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35年生大花序桉的树皮体积百分率为8.92%,树皮质量百分率为12.35%,生材密度为1.12g·cm^-3,基本密度为0.76g·cm^-3,生材含水率为44.79%。各部位含水率差别不大,各指标表现都很好。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12年生的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乡土树种23年生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为对照,对大花序桉和火力楠木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比较测定.结果 表明,大花序桉、火力楠的木材气干密度分别为0.78、0...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黄冕林场的几个桉树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立木材性以及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各树种的生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树皮厚度)和材性(立木Pilodyn值、应力波波速、基本密度)性状均差异显著。比较3种不同林分密度的邓恩桉发现,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材质形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材性形成。对各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树种评价,结果表明:巨桉林木生长量大,大花序桉和本沁桉生长量相对较少,但木材材质相近,表现为坚硬,而粗皮桉、柳桉、邓恩桉均低于对照尾巨桉。从林木生长、立木材性方面看,适合于该地区发展的树种有巨桉、大花序桉和本沁桉,其中巨桉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五种桉树木材的吸声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广西东门林场的人工林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尾园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尾赤桉(E.urophyllaE.camaldulensis)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木材为主要材料,用驻波管法测试了五种桉树木材的吸声系数,比较了这些桉树木材的吸声性能,结果显示五种桉树木材的吸声系数在频率1000赫兹之内变化不大,之后随频率的增加吸声系数也在增加。在频率200至2000赫兹范围内,五种桉树木材的吸声系数差异不显著,在低频区域,尾叶桉的吸声性能较好。在所测试的声波频率范围内,桉木弦锯板的吸声系数高于径锯板;0.5厘米厚的锯材的吸声性能好于1.0厘米厚的锯材;因此,桉木板材的种类和板材的厚度影响其吸声性能,但五种桉树木材的吸声性能差异不显著。图2表4参6。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木材干燥皱缩的机理.并通过对红柳桉和多枝桉进行干缩性试验,阐述了木材干燥皱缩的特征、特性及其影响因子.揭示了木材干燥皱缩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规律,对在生产中克服和防止木材干燥皱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Ngugi MR  Doley D  Hunt MA  Dart P  Ryan P 《Tree physiology》2003,23(5):335-343
Leaf water relations responses to limited water supply were determined in 7-month-old plants of a dry inland provenance of Eucalyptus argophloia Blakely and in a humid coastal provenance (Gympie) and a dry inland provenance (Hungry Hills) of Eucalyptus cloeziana F. Muell. Each provenance of E. cloeziana exhibited a lower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the turgor loss point, a lower apoplastic water content, a smaller ratio of dry mass to turgid mass and a lower bulk modulus of elasticity than the single provenance of E. argophloia. Osmotic potential at full turgor and water potential at the turgor loss poi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E. argophloia and the inland provenance of E. cloeziana than in the coastal provenance of E. cloeziana. There was limited osmotic adjustment in response to soil drying in E. cloeziana, but not in E. argophloia. Between-species differences in water relations parameter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between the E. cloeziana provenances. Both E. cloeziana provenances maintained turgor under moderate water stres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osmotic and elastic adjustments. Eucalyptus argophloia had more rigid cell walls and reached lower water potentials with less reduction in relative water content than either of the E. cloeziana provenances, thereby enabling it to extract water from dryer soils.  相似文献   

17.
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的近红外光谱方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林粗皮桉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力学测试方法和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其无疵小试样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试样表面的近红外光谱,对采集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导数预处理并对不同波段光谱建立校正模型,以1/3试样作为预测集对校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阶导数预处理、350~25000nm全光谱波段、径切面和弦切面平均光谱值对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的实测值与近红外光谱方法的预测值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8,相对分析误差大于2.0,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方法预测人工林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大花序桉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8 a生的11个大花序桉种源木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源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大花序桉部分种源间、株间及高度间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均有显著差异,B85号种源的顺纹抗压强度最大,为83.4 MPa;12195号种源的最小,为69.8 MPa,并显著小于B85、17008等6个种源.各种源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沿树干高度的变化并不相同,有的呈递增趋势,有的呈递减趋势,有的先增后减,有的先减后增.因此,在种源选择基础上,应进一步进行单株选择,以便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大花序桉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改良效果.大花序桉种源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和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相关性不明显,可相互进行独立改良,因而可望同时获得生长快和木材顺纹抗压强度高的改良成效.  相似文献   

19.
对大花序桉幼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茎>根>叶。幼苗主要营养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为K>N>P>Fe>Mn>Zn>B>Ca>Cu>Mg。大量元素N、P、K贮量最高的部位均为茎,根部和叶中含量相近。大花序桉苗期叶片对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Mg与Ca,Cu与P、K,Zn与N、K、Cu、Fe,Fe与N呈现互相促进关系;Mn与N、Fe、K、Cu,B与P、Cu为相互抑制关系。据此,大花序桉苗期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要求养分K2O>N>P2O5,并有针对性地添加铁肥、锌肥和铜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