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依据多年白花泡桐组培苗生产实践的资料数据,以年生产100万株白花泡桐组培成品苗的规模进行其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泡桐组培苗整个生产成本包含两部分,即实验室瓶苗生产成本(0.27元/株)和苗木移栽炼苗成本(0.29元/株).移栽炼苗成本大于实验室瓶苗成本,合计单株成本是0.56元;从整个成本结构中分析,劳务、水电、材料3项占主要部分,其中劳务比例最高,占总成本的40.26%,材料与水电费成本比例1:1.通过成本核算分析,为白花泡桐组培规模化育苗降低生产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桉树轻基质育苗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种优良轻基质配方生产桉树扦插苗,并进行全过程成本核算。指出采取优良轻基质配方和成熟可靠的基质腐熟制作技术,以及采用提高苗木生根率、出圃率的技术措施是降低桉树扦插苗木生产成本的技术对策。从经济、生态的角度考虑,苗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采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安全无污染的腐熟稻壳,减少使用泥炭。经成本效益分析,T13是今后生产上首选的优良轻基质配方。认为在原材料、人工、固定资产利用中节流开支,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温室炼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温室炼苗试验研究表明,三倍本毛白杨组培苗温室炼苗选用的最佳基质为:蛭石粉+泥炭土1:1,既有利于组培苗的成活及生长,又可以简化管理程序,节约育苗成本;三倍体毛白杨的两品系96和73,其组培苗在温室炼苗时,可以采用相同的炼苗基质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移栽季节等方面对桃儿七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炼苗时间越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越高,开瓶炼苗5d最适宜出瓶移栽;移栽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2∶1比例混合,成活率最高,25~30d均有新叶和新根长出。在兰州地区,10—11月和3—4月适宜进行桃儿七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8.1%。移栽后10个月,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桃儿七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桉树轻型基质网袋组培苗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初选的3种轻型基质进一步筛选试验、轻型基质网袋与塑料薄膜袋培育组培苗的根量对比试验及在相同轻型基质条件下不同无性系使用网袋苗移栽成活率及根量对比试验研究中发现:桉树轻型基质网袋培育组培苗最佳的轻型基质为3号(泥炭:椰糠:炭化稻壳=2.5:2.5:5),且网袋育苗根量显著高于常规塑料薄膜袋苗。只要加强移栽后的光照、水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桉树轻型基质网袋育苗技术已完全达到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要求。与常规硬塑料杯苗和塑料薄膜袋苗对比,桉树轻型基质网袋组培苗更具有根系发达,有良好的空气修根作用、侧根须根多、无缓苗期、存苗时间长、有利于改良土壤、降低苗木运输及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增强抗风性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组培苗驯化移栽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湿地松组培苗出瓶难的问题,探讨了移栽基质、炼苗方式、不定根伸长培养天数和组培苗根系发育状况对湿地松组培苗驯化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根经过伸长培养30~40 d,选择不定根数3条以上且愈伤较少的组培苗,半开瓶炼苗4 d后全开瓶炼苗3 d的处理方式,采用珍珠岩、河沙、圃地土等比例混合的移栽基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美国红栌组培苗温室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栌组培苗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等因素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苗生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瓶内闭盖炼苗最适宜的时间为8~12 d,然后开盖炼苗2 d;移栽基质以芬兰进口草炭土与珍珠岩按体积比3:2混合或国产草炭土与珍珠岩等体积混合较适宜,移栽成活率及苗高分别达90%和12 cm.  相似文献   

8.
桤叶唐棣组培苗微扦插及移栽炼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桤叶唐棣组培苗的生理特点,详细介绍夏季6、7月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桤叶唐棣组培苗微扦插,试管外生根炼苗的技术细节。利用该技术进行桤叶唐棣组培苗移栽炼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组培苗微扦插、试管外生根炼苗技术在生产上成功应用的较少,该技术为桤叶唐棣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龙头竹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药剂及消毒时间对组培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时间、不同育苗基质、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方式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头竹播种苗秆芽是最适合的组培外植体,外植体消毒以0.1%氯化汞、消毒7 min效果最好;组培苗移栽后炼苗9 d,育苗基质宜采用20%蛭石和80%珍珠岩混合基质,移栽15 d后叶面施用0.3%氮磷钾复合肥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李砧玛丽安娜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瓶内炼苗所需的环境条件、驯化基质、拱棚内驯化环境的控制和温室生产调控等因素,总结出组培苗的驯化技术流程,驯化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桉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育种目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引种桉树的历史已经超过120 a,收集和保存了大量的桉树种质资源,这是桉树育种工作的基础。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者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指培育的品种应具备哪些主要性状,育种目标制定恰当与否是决定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本文回顾了我国桉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现状,对桉树育种目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旨在为我国桉树育种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对雷州半岛桉树林地土壤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雷州半岛两种主要类型砖红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桉树土壤养分特征和土壤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在雷州半岛低地力的土壤中种植桉树时,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有机质有所提高,而玄武岩砖红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木生长量相关性为极显著水平,与施肥量的相关性较低,未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有机肥数量的增加,有机质呈上升趋势。施用滤泥1.5~2.5 kg.株-1时,土壤有机质比单施无机肥提高0.02%~0.21%,比不施肥提高0.07%~0.26%。经施肥后5a测定,施有机肥处理容重比施无机肥的降低0.01%~0.22%,总孔隙度比施无机肥的提高0.1%~7.1%,说明施用有机肥改良砖红壤物理特性。因此,两种类型砖红壤中有机肥施用对桉树土壤肥力具有极显著培肥效应。  相似文献   

13.
浅谈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严重危害桉属植物的枝叶害虫,本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寄主范围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从分子遗传育种角度展望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广西桉树主要种植区域内开展了连续10 a的定位监测研究。研究结果比较确切地回答了社会上有关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争议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桉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阴生观叶花本组培工厂化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培工厂化育苗中,耗电费用、和人员工资是两项最大的投资,分别占总成本的36. 54%和 34. 23%,而基本建设和化学药品仅占到其中的很小部分,分别为 2. 50%和2.27%。进行阴生观叶花木组培工厂化育苗在建厂当年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6.5。  相似文献   

16.
无琼脂培养诱导非洲菊无菌生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成本高,移栽成活率较低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两大难题。为降低组织培养中琼脂培养的成本,提高移栽成活率,需寻求一种廉价而操作简便的基质取代琼脂。以非洲菊的无菌芽为试材,分别接种在以砂砾、海绵、琼脂为支撑材料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并统计移栽成活率。结果显示,以砂砾为支撑基质诱导非洲菊生根快,且生根率高(分别为96.55%、89.47%、94.11%),幼苗长势最好,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7.63%、96.25%、78.18%)。同时,营养液体积及支撑材料处理等细节技术对生根也有影响。说明砂砾与海绵等无机基质可以取代琼脂作组织培养的支撑物,该技术将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We developed a fertilization technique that results in the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at defined rates and levels, of growth and tissue composition of plant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developmental stages growing at exponential and nonexponential rates in solid media under naturally fluctuating light and temperature regimes. Clonal cottonwood (Populus deltoides Bartr.) saplings were grown in sand. Low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 solution were added daily at different constant exponentially increasing rates for 20-30 days to produce plants with different growth rates and tissue nutrient composition. Matching nutrient supply to measured growth demand by bootstrapping, where bootstrapping is the use of an iterative equation that calculates demand from either actual or desired growth rates, maintained these differences for 20-40 days. Nutrient additions controlled growth of saplings with growth rates between 2.0 and 4.0% day(-1), heights between 13.9 and 37.5 cm, dry weights between 0.70 and 3.90 g, leaf nitrogen contents between 1.2 and 3.9%, and leaf carbon/nitrogen ratios between 42.1 and 12.5. The technique was reproducible in a greenhouse without temperature, humidity, or light control, and is easily modified to suit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plants of various sizes, and various grow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曼地亚红豆杉组培快繁技术的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扦插母株当年生枝上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简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白糖、凉开水代替蔗糖、蒸馏水不影响外植体的萌芽率,并可有效降低成本;自然光照代替灯光培养需要配以适合的季节、培养容器、培养方法和采光效果良好的培养室;以蛭石为基质的瓶外生根培养不仅生根率高,根系生长较好,且可简化培养工艺,降低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19.
根据软枣组培苗生产实践的资料数据,以年生产 100 万株软枣组培成品苗的规模进行其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组培育苗整个生产成本包含材料费、水电费、人工劳务费、基建折旧、设备折旧5个部分,单株成本为1.635元。从整个成本结构中分析,劳务、基建、材料三项占主要部分,其中劳务费占总成本的 31.07%,基建折旧费占比29.66%,二者占据了总成本的60.73%的占比。通过成本核算分析,为降低软枣猕猴桃组培规模化育苗中的生产费用提供依据,并将为研究猕猴桃其他品种组培育苗成本提供借鉴,最大限度的促进研究与生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菲白竹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菲白竹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组织培养的微繁殖技术,为菲白竹大规模的快速繁殖提供生产指导。研究表明,外植体的取材时间以9~11月为宜。菲白竹最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 0.01mg/L和MS+6-BA 3.0mg/L,两者交替使用。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3/4MS+NAA 0.2mg/L+2.5%蔗糖。瓶苗移栽到基质为蛭石,有全自动间隙喷雾装置和遮阴棚的扦插池中,成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