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微生物对土壤中铅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种不同培养基从铅矿厂周围土壤样品中筛选出了9株对重金属铅离子具有生物富集能力的菌株,其中4株真菌,3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将富集能力最强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青霉属。研究了与土壤共培养条件下,该青霉菌在不同接触时间内对土壤可溶性铅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土壤初始铅离子含量为500 mg/kg时,土壤铅离子浓度随着青霉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接种青霉菌24 h后,土壤中可溶态铅离子浓度已经显著下降;培养处理72 h后;土壤中可溶态铅离子含量降为121.75 mg/kg,最高富集率达到为96.54%;此后至96 h,可溶态铅离子浓度趋于稳定。因此,用青霉菌富集土壤中铅是有潜在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试验目的是从肉鸡的肠道内容物及排泄物中筛选出具有铅抗性的细菌,用于重金属铅的去除。采用涂布平板技术从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到8株具有较好铅抗性和吸附性的菌株,其中JT1菌株对铅的抗性(800 mg/L)和去除能力(66.95%)最高。通过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证明,所得JT1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该菌株可以在10~45℃、pH 4.5~9.6、6.5%NaCl溶液、0.8%胆盐、0.1%胰蛋白酶浓度条件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外源重金属铅和镉在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中的形态,以及在烟株不同部位的分布,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环境下铅和镉的转化及活性。结果表明,外源铅和镉在3类土壤中的转化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并与其土壤的p H值不同密切相关;在弱酸性红壤和水稻土中,外源铅和镉活性形态主要为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在碱性紫色土中的活性形态主要是碳酸盐结合态;外源铅在3类土壤烟株中的分布均呈由下至上递减的趋势,以根部铅含量最高,上部烟叶中最低;外源镉在3类土壤烟株中都呈现上部叶>茎>根及中部叶>下部叶的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铅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铅对各项指标影响的高低。结果表明:铅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与铅处理的浓度变化均为显著的高度负相关关系;在铅抑制毒害方面,铅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对根长的影响大于株高,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无菌条件下不同浓度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低铅环境下钾对水稻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株高、根长、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等均随铅浓度升高而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铅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植株体内铅含量随铅浓度升高而增加。在基质铅浓度为100mg/L时加入钾后,水稻株高、根长、干物重、叶绿素含量等均随钾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OD活性随钾浓度增加而降低,植株体内铅含量随钾浓度增加而降低,在钾浓度为200mg/L达到最低。说明在含低浓度铅的基质中,钾能提高水稻对铅的抗性,同时减少水稻对铅的吸收和累积。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花苜蓿在不同铅浓度的土壤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的土壤对紫花苜蓿的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铅浓度的增高,其叶绿素的生成受到抑制。当土壤中铅的浓度达到1 500 mg.kg-1时,紫花苜蓿体内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铅浓度的增高,对紫花苜蓿吸收氮有促进作用,磷和钾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铅浓度对紫花苜蓿铅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尤其在中浓度铅水平下,铅的迁移量达到最大。因此,紫花苜蓿可以用来改善中、低浓度铅污染地区土壤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不同铅浓度胁迫下十字花科5种植物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研究了铅胁迫对5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不断上升,在一定铅浓度范围内时,SOD和POD活性会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不断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内,SOD和P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雌雄异株植物对NO的生理响应的差异,以有助于解释不同性别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方法】以雌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20.5 mg/kg (DW)和100 mg/kg (DW)两个铅处理水平,分析外源NO信号分子对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生理效应。【结果】(1)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叶片铅(Pb)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增加,雌株增幅更大,添加SNP后以上参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雄株降幅更大;(2)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雄株含量增加更显著;添加SNP可提高雌雄美洲黑杨的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P),雄株的增幅更显著;(3) SNP能提高铅胁迫雄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R活性,降低雌株SOD、GR、POD的活性;(4)铅胁迫一定程度地抑制了雌雄美洲黑杨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添加SNP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雄株的P_n和G_s。【结论】与雄株相比,铅胁迫对雌株负面影响更大,NO信号有利于增强美洲黑杨雄株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能力,恢复其气体交换速率,但对雌株的保护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烟株对铅的吸收及其体内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铅添加水平在0.5 g/kg以下时对烤烟生长影响较小,小于0.5 g/kg时有促进作用,但大于等于0.5 g/kg有一定抑制作用.烟株能大量积累铅,主要积累于根部.未添加铅时,烤烟铅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富集铅能力最强;在铅添加水平为0.2~0.5 g/kg时,烤烟铅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随着铅添加量的增大,烟株各器官铅含量逐渐升高,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铅在烟叶和烟花的分配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铅对红小豆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幼苗的株高与根长、鲜重和干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铅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红小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的株高与根长、鲜重与干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铅处理的浓度变化均为显著的高度负相关关系;铅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对根长的影响大于株高,对干重的影响大于鲜重,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  相似文献   

11.
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东寨港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通过室内沉积物老化培养试验和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了3种沉积物中铅的各赋存形态随不同老化时间与可溶性外源污染铅浓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老化时间对红树林表层沉积物可还原态铅的影响不显著,对酸可提取态铅、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铅的影响会因沉积物类型的不同而呈差异显著。随老化时间延长,沉积物A中酸可提取态铅含量先增加再降低(除1 000 mg·kg?1)、可氧化态铅含量在0,25,250 mg·kg?1时增加;沉积物B中酸可提取态铅含量增加、残渣态铅含量降低(除500 mg·kg?1);沉积物C中残渣态铅含量在0,25,250,500 mg·kg?1时增加。此外,当老化时间为30,60,120 d时,添加较低外源铅浓度(25,250,500 mg·kg?1)的沉积A和B中,酸可提取态铅和可还原态铅占总量的比例增加,残渣态铅占比减少;在沉积物C中,老化30 d后,随浓度增加,酸可提取态铅含量降低,残渣态铅含量增加,老化60 d和120 d后,可氧化态铅含量的比例呈现增加趋势。可见,外源铅进入沉积物经老化后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残渣态和可还原态,外源铅初始浓度会影响铅赋存形态达到稳定的时间,并且铅的赋存形态受到沉积理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揭示了红树林沉积物中铅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为红树林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EM与有机肥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正交试验,研究了土壤中加入低量铅、汞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土壤、油幕中重金属铅、汞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土壤全汞、全铅、有效铅、油菜中铅的含量均会增加,在本试验范围内,有机肥施用量越大,铅、采的生物有效性越强.EM微生物菌剂可明显降低土壤全汞、全铅、有效铅、油菜中铅的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铅、汞的生物有效性,浇施比喷施要好,油菜生物量增加.施用EM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达到对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降低重金属含量、改善品质的目的.试验范围内,低浓度铅、汞复合效应表现为铅、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吴小建  李明娟  黎金锋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30-14232,14269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对Pb2+、Cd2+的耐受与富集效应。[方法]在双孢蘑菇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b2+、Cd2+,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子实体和菌丝体的Pb2+、Cd2+含量。[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双孢蘑菇对Pb2+、Cd2+的富集量随Pb2+、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子实体不同部位富集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其中Pb2+含量分别为19.42、16.42、15.30 mg/kg,Cd2+含量分别为38.56、35.73、11.80 mg/kg。复合胁迫下,Pb2+的富集量高于单一Pb2+胁迫而Cd2+的富集量低于单一Cd2+胁迫。[结论]双孢蘑菇对Pb2+、Cd2+具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铅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目的】研究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铅含量及其健康风险,筛选出抗铅污染能力强的蔬菜品种,为北京市蔬菜食用安全性评估和种植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各品种蔬菜消费量优先和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采集蔬菜样品,计算北京市居民蔬菜铅平均摄入量及其健康风险,利用蔬菜铅富集系数筛选抗铅污染品种。【结果】北京市菜地土壤铅含量范围、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13.2~78.8、30.3和28.7 mg·kg-1,蔬菜铅含量范围、中值、算术均值和Box-Cox均值分别为0.1~654.5、51.3、80.9和48.7 μg·kg-1FW,基于《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的综合超标率为9.2%;北京市本地产和裸露地蔬菜铅浓度分别显著高于市售外地产蔬菜和设施栽培蔬菜;叶甜菜抗铅污染能力最强,其次是黄瓜、冬瓜、大白菜、茄子、大葱、西红柿和甘蓝,而云架豆、萝卜、辣椒和小白菜抗铅污染能力最差;北京市成人和儿童蔬菜铅人均每天的摄入量为16.6和13.6 μg。【结论】北京市菜地土壤铅积累明显,蔬菜铅对北京市居民(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存在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土壤铅元素含量信息,设计开发一种土壤铅元素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原理设计,由土壤铅元素检测仪和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土壤铅元素检测仪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原理设计,以MSP430混合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集恒电势仪、电流-电压转换放大电路、电源模块为一体,通过RS232串口通信协议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负责向检测仪发送指令和检测参数,并接收检测仪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标准铅离子溶液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土壤铅元素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得到的溶出峰电流与铅离子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相关系数R2=0.995 1。采用该检测系统对取自不同种植区的16个土壤样本的浸提液进行铅离子浓度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8%,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该系统能够实现农田土壤铅元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Microbial uptake of lead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Micrococcus luteus and Azotobacter sp. cells grown in broth in contact with a dialysis membrane containing lead bromide were found to immobilize 4.9 and 3.1 x 10(2) milligrams of lead per gram of whole cells, on a dry weight basis, respectively. Culture turbidity and cell count measurements on these and other cell cultures show that lead bromide, lead iodide, and lead bromochloride in concentrations approaching solubility limits have no detectable effect on overall growth rate and cell viability. Analyses of cellular subfractions reveal that fractions of cell wall plus membrane contain 99.3 and 99.1 percent of the lead found associated with Micrococcus luteus and Azotobacter sp., respectively. The remainder is found associated with the cytoplasmic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Pb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对可交换态Pb含量影响最显著,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有机态Pb也受到了影响,但其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多数作物根际土壤中可交换态、碳酸盐态、有机态呈减少趋势,氧化物态含量则增高。Pb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总体形态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以氧化物态和残渣态为主,有机态次之,碳酸盐态和可交换态较少。Pb的形态与作物地上部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态Pb对作物吸收的贡献较大,其他形态无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对重金属Pb、Cd在鲫鱼体内的蓄积、分布与排出规律以及表面活性剂SDBS对鲫鱼体内Pb、Cd的蓄积、分布与排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和Cd在鲫鱼体内的蓄积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DBS能延缓鲫鱼体内Pb、Cd的蓄积;Pb和Cd进入鲫鱼体后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脏>头部>腹肌>背肌,添加SDBS后,鱼体各部位中Pb、Cd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未改变重金属在鱼体内的分布规律;SDBS能加快鱼体内Pb、Cd的排出,鱼体内Pb、Cd的排出速率比蓄积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提高植物吸收铅(Pb)的能力及增加铅迁移量的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施氮钾(N、K)肥及配合施用对蕹菜生长及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铅浓度为500mg/kg条件下,单施氮肥、钾肥与低量氮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提高植物地上部铅的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铅迁移总量,其中以低量氮肥与高量钾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钾肥则降低植株的铅迁移总量;单施氮肥及氮钾肥适当比例配施还可以提高植物地上部铅的迁移量,提高植物地上部提取铅的效率。因此,通过调节土壤氮钾营养的方法可以提高铅污染土壤中植物对铅的吸收能力及迁移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