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14,(2):77-77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相似文献   

2.
<正>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15,(6):35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  相似文献   

4.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各地的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元宵节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闹",俗语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有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如放烟花、猜灯谜、杂戏表演等等,那么,为什么这天要闹元宵呢?  相似文献   

5.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各地的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元宵节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闹",俗语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有许许多多的娱乐活动,如放烟花、猜灯谜、杂戏表演等等,那么,为什么这天要闹元宵呢?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习俗     
《河北农业科技》2014,(2):76-76
<正>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0,(7):10-10
第47期《走进新农村》的《苏农新韵》栏目中,介绍了江苏在元宵佳节有哪些民俗。阴历正月十五,按照过去民间习俗从除夕夜守岁开始,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年才算正式结  相似文献   

8.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节、元夜,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向来众说纷纭,无有定论。大体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叫“上元燃灯”。汉武帝时为祭祀“太一”神(传说中的天神),正月十五日晚上的灯火一直要点到第二天天亮。本来在战国时期民间即有祭“太一”神的活动,但无燃灯习俗。汉代实行宵禁,但到上元燃灯时,皇帝下令放夜,解除宵禁,让百姓看灯。沿习下来,便成了元宵节。第二种说法是,元宵节不仅与祭祀太一神有关,且与佛教有关。古…  相似文献   

9.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0.
<正>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意寓团团圆圆。元宵节的来历,你知道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也是有迹可循的。一、元宵节的介绍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科技》2006,(2):36-36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收尾,因而形势也十分隆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正>甲午马年三大特点: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抛去前两个,单论后者,代表亲情的中国元宵节与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在2月14日"喜相逢"。而它们的下次相遇,要到2033年。从节日的意境上来看,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气质般配。情人节的浪漫不用多说,元宵节是农历年之中的第个月圆之夜,古时,除了看花灯、赏圆月、踩高跷、划旱船这些固定习俗外,更有层特别的意味。元宵节有个称谓:灯节。朝代不同,节日时长也不样,三五天至十天不等,而尤以明代长。明朝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在礼制森严的古代,有了这应情应景的灯节,平日里"三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9 ~ 2013年临朐县气象局本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和"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2条天气谚语在临朐县的适用情况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发现,"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出现频率较高,可作为预报支撑指导当地的生产生活;"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现象在临朐非常罕见,已经不符合当地的天气气候规律,群众测天经验需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欢乐元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7,(6)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人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又叫汤圆,是用糯米粉包上各种馅做成的。还有端午节吃的粽子、味美可口的八宝饭,也都是以糯米为基本原料做成的。为什么糯米能做成这么多的美食呢?主要就是因为它所含的淀粉在水中加热以后能产生黏性。许多菜在出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业科技》2009,(3):61-61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相似文献   

17.
她喊什么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古时候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宵”是夜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2009,(2):39-39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的元宵节,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其寓意就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2008年6月,元宵节民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吃元宵元宵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流传的说法有好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