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中药手工丸剂"项目为例,介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品类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二者有机融合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下国家对人才标准不断提升,尤其是对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各领域需要的,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注重对学生展开合理的思政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充分融合,可以让学生成为各方面素质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那么院校就要找到二者结合的有效措施,当下诸多院校尝试二者融合,但是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分析高校如何实现对思政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希望对高等教育进步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阵地优势,加快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文章强调了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立足于融合现状,提出了几条科学可行的有机融合路径,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比较落后,整体发展情况并不理想,研究出更可行的方式来培养创新人才已经势在必行.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培养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当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状态,要打破这种局面,应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制定长远并具有自己特殊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本文从构建创业教育师资教学平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等角度,对我国专业教育融合和高校创业教育融合问题做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其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因此高校应加快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路径,合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创新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并介绍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指出高职教育须遵循针对性、适用性原则,通过创新理念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创业平台与专业资源相融合等形式,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90-291
旅游新业态发展背景下,高职旅游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深度融合、发挥实效是培育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深度融合的教育改革为引线,从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规划三个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和乡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更为紧密,二者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缺乏问题,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契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在融合意识、融合机制、融合方式、融合价值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究劳动教育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出新型育人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使更多年轻力量注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潮当中。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未来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方式。基于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现状,分析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五组模式。以课外、长期、精英组队、全产业链、委托或自我创业模式为主,结合双创教育实践,深入分析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所涉及到的六个主体的定位与职能,并将双创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对应专业教育的三个模块分析长期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度融合要做到各专业有机结合,尊重大学生成长阶段性,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真正结合起来,并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促进资源整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题,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因材施教,培养出能就业、会创业的新型人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设计中,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全程合作、课证赛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分阶段将创业认知、创业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制定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双创"型符合人才。  相似文献   

11.
将螺旋驱动的理念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在传统专业教育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融合。构建双螺旋驱动模型,呈现出螺旋动态特征,强调内聚耦合关系和多维协同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聚耦合的方式,形成如DNA的双螺旋结构,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教育合力,进而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课题。基于OBE教育理念,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多维立体化,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育人理念,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实现创新创业的普及性教育、提高性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多维立体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市场营销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升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入手,简述了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制定了几点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相继开展,毕业设计也已成为高职高专的必修课,但二者的成效都不尽如人意。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毕业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作者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融合,完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创业意向,分析涉农专业创业教育特点,探讨创业教育的方法,通过制定创业教育促进机制、引进和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实践场地、构建多种形式创业实践平台等措施,增强学生创业认识,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涉农专业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材料化工类专业为例,从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专创融合改革分析和探讨,提出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内容和方式等,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普通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普通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劳动教育课、专业课、实践课+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的“三课程+三活动”劳动实践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提升高职涉农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目前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着传统农科办学思维,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涉农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全面植入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方式手段比较落后单一等突出问题。要提高高职涉农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融入"三创"、对接"三链"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采取融入"三创"的"三段六步提升"的职业技能培养方式,实行"三层对接式"的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施教方式;实施多途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四化"考核评价方式为导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校企合作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解决教育资源匮乏、与专业教育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本文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模式,通过创新创业慕课平台、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孵化园三者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形成个性化、分层次、阶梯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扩大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有效地融合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全链条、多循环"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破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