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与绿色农业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大省都在实施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各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是备受关注的,部分农业省份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式和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从绿色农业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协同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对5省份绿色农业发展进行评价,其次判断传统农业经济转型路径决策实施效果,进而检验绿色农业能否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和协同度模型,引入5个中国农业转型省份数据,对绿色农业与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相关性进行验证,发现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绿色农业发展先进省份,农业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效果较好,将绿色农业发展作为传统农业经济新型发展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传统农业逐渐呈现出饱和的态势,在信息技术和各类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下,造 成农业经济发展中劳动力水平相对下降,其竞争内容也向着差异化、质量型发展。面对农业经 济转型期,其经济管理模式也应进行变革,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本文就转型期间 农业经济的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变革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是必然趋势,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资源、环境、竞争力等角度制定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策略,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和增强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农业经济只有不断的发展并创新才能迎合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解决创新中面临的问题。据此,笔者归纳总结了大量的实例,,得出了一些对于如何做好农业转型期间的经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目前正面临农业经济转型期,新农村的建设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如此背景下,本文有必要深入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基本特征与动因,并提出一系列农业经济管理改革发展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经济转型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对当前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实地调查,对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概况及其各县市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由此提出构建山海特色新型农业、发展农业综合体、激励创新农业人才成长、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等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为实现福州市"农业强、农民富和农村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代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产业,是保供给,促稳定的战略产业。谋划好、引导好"十三五"时期现代畜牧业发展,对于新常态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和完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解决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三五"期间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定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1):29-30
"十二五"期间,北碚区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减小,但通观全局目前北碚区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加快传统粮油产业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仍然是我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增速放缓,也面临着一定压力。这就要求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在农业转型发展大方向的引导下,国家农业部相继推出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对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指导,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环境下发展山东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环境下社会社经济的发展需求。如何契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农业经济的转型将成为当下农业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乡一体化结构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几亿人口的生活和收入,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来说,更要注重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针对农业转型期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有侧重的提出几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和个人心得,总结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要想高效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就要结合农业经济转型的特点,明确农业经济转型的大方向,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广泛应用现代化的前沿科技,另外,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严格落实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核心问题,在实践中丰富经验,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改革顺利进行,有效维护"三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翊 《福建农业》2008,(12):32-33
农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产业,农业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投资。目前,福建农业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借助资本深化来实现农业的顺利转型成为当务之急。闽台农业合作历史悠久,在国内农业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对数字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农业经济增长和生态及产业安全都有重要影响,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问题。政府、市场、要素和主体是推动河南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四种动力,他们分别从驱动、拉动、支撑、推动四个方面促进河南农业数字化高效发展,并带动整个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区因受到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显著落后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视力度大大增强,在大环境政策趋势下,农业经济进行了转型。农业经济转型主要是农业结构模式发生改变和城乡农业经济发展一体化。为了促进农业经济转型要科学管理输送人才,重视科学发展与农业相结合,保证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着农业经济转型,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当前农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龚总就是让农业经济得到科学发展,这是出于解决农业经济中各种问题的考虑。其实农业经济转型本身就包含着管理方式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会带来社会的改变。现在是农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所以应该动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管理,才能够推动农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农业经济也步入转型期。农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转变生产方式与劳动方式,还需要注重其经济结构的转型。文章分析了农业经济转型的具体内容,立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农业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指导,为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对农业又重新投入了重视,农业经济当前已经处于转型时期,正在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本文结合当前农业经济转型的现状和管理模式可行的变革方向入手,讨论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意到的几点细节,得出了农业在发展中应该遵循的几点原则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方向。希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可以得到更加健康和平稳的发展。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着农业经济转型,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当前农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龚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大致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到工业化农业生产发展这样的一个过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农业生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生态化发展时期,由于每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应该依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进行农业技术发展的改善和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间接带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生态能够进一步升级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农业生态转型。对此,本文从农业生态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从中寻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进入了转型发展期,与此同时,旧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农业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在转型期内,农业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对许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及时抓住机遇,努力做好农业转型工作,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国家和人民群众贡献力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探究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及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