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升体育锻炼效果,促进高校体育开展的重要环境。排球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排球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构建完善的排球文化环境来激发大学生排球学习和练习的热情。本研究旨在分析排球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以高校排球文化作为推进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并为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和策略,为排球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校体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化模型构建也越发凸出和重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构建公共服务 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化模型。研究认为:从三个模块研究,一是职业专业能力、二是职业方法能力、 三是职业社会能力。从公共健康服务视域下构建现代体育教师职业化模型对于转变体育教师职业角色,促 进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之一,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体育课堂更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本研究以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体育课堂构建为主题,展开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分析,针对心理及环境两方面,分别从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社团以及校园体育文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性行为机制,提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旨在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长江大学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方面,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尽管融入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较以前丰富了起来,但是课堂生态失衡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从教育生态学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生态化教学的角度入手,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生态化模式缺失的问题,提出构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旨在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因子的能动意识,变限制为能动,变失调为和谐,寻求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策略,把健康、良性发展的课程生态观落实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处。  相似文献   

7.
在终身体育和体育意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保健”和“激励”2种因素的阐述,分析了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2种因素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智杰 《现代农业》2010,(12):169-17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体育社团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与明确了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满足了校园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促进系与系之间的交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不但可以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院选拔出体育人才,更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健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 ,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知识的掌握、实现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频度的保证、以及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选择及需求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助推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手段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高校5人制足球赛的开展状况入手,分析了高校5人制足球赛的特点,探究高校开展5人制足球赛在促进大学生成长、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论证了5人制足球赛在高校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体育意识形成和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锻炼"能力的提高,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正规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终身体育"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开展还存在课时不够,内容不够系统等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拓宽思路,寻找新的路径,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梦"的主旋律影响下,与生态文明有关话题引起人们热切关注。在高校"两课"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意识,促进校园、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两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有效联系生态文明知识及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情和存在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法律法规,是"两课"目前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篮球课程是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拼搏精神的重要课程。随着人们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深入了解,培养、提高学生的终身篮球运动能力,既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也可以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终身体育是指学生在接受体育课程之后,形成终身接受体育锻炼的思想和付出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表明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终身篮球运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终身体育概念的出现,对高校体育教学有一些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终身体育的要求,当下高校篮球教学需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本文将从五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创新措施,希望能够帮助高校篮球教学有效推进改革,普及终身体育意识,帮助学生终身受益于篮球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结构,由体育文化系统与体育环境系统构成,包含体育项目、体育符合、文化传承、社会组织等要素,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与协同性的特征。基于文化生态视角,能够审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在评价理念、评价场域、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而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生态体系需要充分考量各生态要素,更新评价理念、改善评价场域、完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以“健康第一”及“终身健身”思想的指导下,改造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吸取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安排足够时间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向全体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终身健身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应增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卫平  夏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43-3845
生态文明的兴起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生态文明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和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切实抓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海洋意识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灵魂作用,是我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历史要求、战略需要和核心动力。海洋意识是人类海洋事业发展、构建海洋策略、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的内在动力;海洋生态文明则是海洋意识发展程度的具体体现,是海洋意识在客观实践领域对认知的基本反映,是海洋意识优化与提升的基础。文章对高校海洋意识培养教育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在对海洋意识培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涉海高校应充当海洋意识培育的主力军。针对当前国民海洋意识薄弱的情况,高校应从海洋自然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政治意识等方面研究海洋意识培养与教育策略。因此,建立完善大学生海洋意识培育体系并服务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研究中以高校体育社团为核心,站在高校教师的角度上,分析高效体育社团的作用,提出利用高校体育社团来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促发学生的终生体育行为,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毕业后的终身体育行为,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体魄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不但能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对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为例,分析将武术列入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意义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软式排球在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和近几年来我校开设软式排球课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归纳,认为软式排球运动不仅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和普及,而且非常符合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非常好的终身体育锻炼项目,在高校女生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