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普洱市掀起了林下养植和种植的高潮,滇重楼林下种植也逐步兴起。本文主要就普洱市近年来滇重楼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深入考察,对其人工林下种植技术作了详细调查研究,系统整理出适合普洱推广使用的滇重楼林下种植技术,旨在为普洱市滇重楼林下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滇重楼野生资源已渐趋濒危,人工种植已成为解决市场需求,实现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唯一途径[1]。本文通过对滇重楼分布情况、滇重楼生长习性、滇重楼种植效益、王子树乡滇重楼种植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王子树乡实际,提出对策,以期为陇川县发展滇重楼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这四十亩滇重楼已经种植三年了,当时投资300万元,目前采收种子和繁育种苗出售每亩收入2万元,再过两年后收获重楼出售可收入10万元。"看着满坡长势茂盛的滇重楼,弥渡县绿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志祥信心满满。近年来,弥渡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林药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以滇重楼、续断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该县充分开发利用9.47万hm2林地,采取"合作社+基  相似文献   

4.
滇重楼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经济作物,市场需求量大,随着野生滇重楼资源的减少,林下种植成为主流。结合多年滇重楼种植经验,以选育良种、育优苗为基础,做好整地移栽方面下功夫,抓实打牢田间管理及采收加工工作,促进滇重楼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随着特色中草药市场需求日益火爆,林下人工种植滇重楼在大理也逐步兴起。在对林下滇重楼栽培及管理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滇重楼的种植技术和效益,以期对大理滇重楼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长期种植滇重楼的经验,阐述了云南重楼(滇重楼)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了其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对策,以期为将来更多的个体农户或社区种植重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重楼被誉为植物抗生素,列入《中国药典》的重楼仅有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因滇重楼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固多以滇重楼入药。重楼是著名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宫血宁胶囊等的主要组成药物。一、市场前景迄今为止,重楼仍主要来自野生,目前尚无大规模人工种植的产品。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制药企业对重楼原料的用量大幅度增加,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人工种植成为解决重楼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其种植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特开展常规种植密度下滇重楼套种珠子参的最佳套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滇重楼常规种植密度下,套种珠子参密度为12万株/hm2时滇重楼的产量最佳,整体产值最高,滇重楼套种珠子参能增加重楼种植户收入,实现以短养长。  相似文献   

9.
正滇重楼根茎切段育苗繁育技术既能稳定地保持物种遗传特性,又能有效缩短滇重楼生长年限,为实现滇重楼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方向。1滇重楼切段分类1.1带顶芽切段育苗滇重楼带顶芽切段是根茎中生活力最强的部位,切段部分当年即可作为种苗。1)切段根茎的选择。切段根茎应选取健壮、无病虫害根状茎,从顶芽以下2 cm左右处的根状茎横切断作为种苗。  相似文献   

10.
重楼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又名七叶一枝花、蚤休、灯台七、草河车。重楼分滇重楼和华重楼两个品种,制药厂及药市收购均以滇重楼为主。人工种植应识别真伪,避免盲目种植。  相似文献   

11.
重楼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又名七叶一枝花、蚤休、灯台七、草河车。重楼分滇重楼和华重楼两个品种,制药厂及药市收购均以滇重楼为主,人工种植应识别真伪,避免盲目种植。重楼以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简单介绍了滇重楼的外观、功能和生活习性,尤其突出了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再着重介绍了野生滇重楼的驯化育苗和栽种方法包括采集优选华重楼野生种子、种植地的选择和布置、种子育苗及根茎种植、病虫害管理、栽种及生长管理的过程。1滇重楼简介1.1滇重楼的生活习性和外观滇重楼别名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湿润、隐蔽的环境里,害怕日晒和干燥,尤其在地势平坦、排水灌溉方便、有机腐殖质多、松软肥沃的沙质土壤中长势良好,主  相似文献   

13.
正滇重楼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1年倒苗。滇重楼的越冬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长。滇重楼种子明显后熟,胚需要休眠并完成后熟才能萌发,自然条件下经过两个冬天才能出土成苗,且出苗率低。近年来,由于滇重楼药用价值高,导致滥挖严重,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目前,常用的滇重楼人工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其中种子繁殖技术虽然复杂,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高,但优点是可提供大量种苗,利于大规模种植滇重楼。现将其繁殖及快速育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简单介绍了滇重楼的外观、功能和生活习性,尤其突出了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再着重介绍了野生滇重楼的驯化育苗和栽种方法包括采集优选华重楼野生种子、种植地的选择和布置、种子育苗及根茎种植、病虫害管理、栽种及生长管理的过程。1滇重楼简介1.1滇重楼的生活习性和外观滇重楼别名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湿润、隐蔽的环境里,害怕日晒和干燥,尤其在地势平坦、排水灌溉方便、有机腐殖质多、松软肥沃的沙质土壤中长势良好,主  相似文献   

15.
滇重楼为延龄草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癌、止血等功效,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但其种子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萌发周期长和萌发率低等缺点。为了缩短滇重楼种子萌发时间,提高其萌发率,在三七愈伤组织上对滇重楼种子进行暗培养和光照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三七愈伤组织上进行暗培养能明显缩短滇重楼种子的萌发时间,最快在第10天就开始萌发,萌发高峰期在第20~30天,平均萌发率为1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国滇重楼进行基于地形土壤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方法】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地形、土壤因子,研究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生态适宜性并构建了我国滇重楼潜在分布与地形、土壤因子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有机碳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含粘土量、土壤有效水含量等级、土壤质地分类,它们对滇重楼潜在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潜在生态因子的97.1%,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中国滇重楼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中国滇重楼潜在分布区的地形、土壤因子阈值。【结论】该结果可为开展中国滇重楼种植的合理区域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滇重楼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6月(花期)、8月(果实膨大期)和9月(果实成熟期)份对3年生幼龄期滇重楼和8年生成熟期滇重楼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和光响应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变化日进程在6月份出现严重午休,仅在10:00出现一个峰值;而在8、9月份上午和下午各出现一个峰值,在中午出现"午休"现象。空气温度(Ta)偏高引起气孔关闭是导致滇重楼"午休"的主要因素。成熟期滇重楼叶片在不同生长季节日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高于幼龄期叶片,而幼龄期滇重楼初始量子效率较高,且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成熟期滇重楼,对弱光的利用率更高。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叶片日均Pn在8月下旬最大,其次是6月下旬,9月下旬最低,且在当年的生育后期,光饱和点有增大的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为9月份、8月份、6月份。成熟期滇重楼花萼具有同叶片类似的同化功能,日均Pn为叶片的77.9%~104.0%,但其Pnmax和光饱和点均低于成熟期和幼龄期叶片的,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高于叶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滇重楼热风干燥过程中不同因素水平对其干燥效果的影响,为滇重楼热风干燥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重楼为试验材料,设计并完成滇重楼干燥正交试验,分析在温度、风速和铺料密度等因素变化的情况下,滇重楼外观品质和水分的变化情况,探讨各种因素水平对其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滇重楼干燥效果的主次因素排序为温度风速铺料密度相对湿度,其中干燥温度55℃、风速0.7 m/s、铺料密度4 kg/m2、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干燥得到的重楼外观品质最佳。[结论]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得到的重楼成品整体质量比较高,且热风干燥具有能耗低、所需设备简单等优点,在滇重楼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滇重楼高效繁育和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丽江市鲁旬乡对云南稀缺名贵药材滇重楼进行种子与根茎繁殖、不同遮荫方武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根茎切割繁殖与种子繁殖相比,由于种植周期短,根茎增重快,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且带顶芽切块繁殖优于不带顶芽切块繁殖,但繁殖系数低且易感病害;滇重楼在遮荫网下种植效果较好,其透光率以20%~30%为宜。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重楼是名贵道地中药材,过度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是解决滇重楼资源危机的必然途径。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其药用部位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3414"田间小区肥料效应试验,设N:23 kg/667 m~2、P2O5:12 kg/667 m~2、K2O:30 kg/667 m~2为常规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分别为77.97%,64.93%和136.52%,土壤供钾量丰富,供氮量中等,供磷量不足;增施氮肥和磷肥,不施钾肥可提高滇重楼的产量。由滇重楼根茎增产率的单因素、双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可知:单施氮、磷、钾肥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较小,氮、磷、钾配施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最大;三因素肥料效应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N:34.5 kg/667 m~2,P2O5:18 kg/667 m~2,K2O:0 kg/667 m~2)所得滇重楼根茎增长率最高,为87%;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提高滇重楼新、老根茎的皂苷含量,增施钾肥会使滇重楼新根茎皂苷含量降低。当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23 kg/667 m~2和18 kg/667 m~2时,滇重楼新、老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钾肥施用量为0 kg/667 m~2时,滇重楼新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