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及耕地深度对贵阳植烟土壤及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在翻地和松地耕作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翻地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最高;在烤烟生育前期(移栽后30~60 d),以旋耕1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生育后期(移栽后90~120 d),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耕作方式对烤烟的株高、茎围影响较大,其中旋耕方式的效果较好;在旋耕方式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耕作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翻地方式下则相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以翻地35 cm下最高,且在旋耕和松地方式下其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处理中,以松土35 cm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比翻地15 cm处理提高了15.45%,新增经济效益9271.80元/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及耕地深度对贵阳植烟土壤及烤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在翻地和松地耕作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翻地方式下土壤脲酶活性总体上最高;在烤烟生育前期(移栽后30~60 d),以旋耕1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在生育后期(移栽后90~120 d),以翻地35 cm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耕作方式对烤烟的株高、茎围影响较大,其中旋耕方式的效果较好;在旋耕方式下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耕作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翻地方式下则相反;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以翻地35 cm下最高,且在旋耕和松地方式下其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不同处理中,以松土35 cm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比翻地15 cm处理提高了15.45%,新增经济效益9271.80元/hm~2。  相似文献   

3.
传统耕作法种植夏玉米是在麦收后,经过灌水-耕地-整地-播种等程序进行。因受时间和墒情的限制,很难达到适时、适墒播种要求,给夏玉米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麦收后不翻地直接播种试验和示范,探讨免耕复播玉米在干旱荒漠绿洲带的适应性,以及对复播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在本地区推广免耕复播夏玉米和青贮饲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条件下,不同镇压强度(250、450、650 g/cm~2)、播种深度(3、5、7 cm)以及起垄时期(秋起垄与春起垄)等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时期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播种深度与镇压强度对玉米出苗率影响分别达显著(P0.05)与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镇压强度的提高,玉米下玉米的出苗率,且播种深度和镇压强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玉米出苗率。在播种深度5 cm、镇压强度650 g/cm~2时玉米出苗率最高,达到96.5%,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龙江省白浆土区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原茬播种、打茬播种、旋耕播种及翻地处理四种耕作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打茬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90%,其次为旋地处理,出苗率达到89%。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墒情的影响不同,保墒效果是原茬〉旋地〉打茬〉翻地。打茬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原茬处理增产15.4%,比翻地处...  相似文献   

6.
长春地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加大。2018年春天长春地区遭遇罕见玉米出苗差现象,个别地块甚至出现断苗,给农民造成的损失重大。分析玉米出苗差的原因有:土壤、低温、陈种子、播种、虫害、种肥隔离等,针对出苗差提出解决对策:种子包衣,坐水种,实行保护性耕作,改"一炮轰"施肥为底肥+追肥模式,同时加强秋季翻地整地方式,以提高玉米出苗率。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玉米抗旱栽培技术,包括翻地春保、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耕作技术 1.秋翻地。秋翻深度达30厘米以上.使土壤充分接纳秋、冬季的降水.早春顶凌细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 2.免耕法。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少动土,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深松不翻地保持了原耕层不变.提高了贮水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便携式播种器播种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灭茬起垄播种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其产量、产值及纯产值均高于灭茬播种、原垄播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少免耕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少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处理技术、深松技术、分层施肥技术等,将之与传统性耕作方式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对少免耕技术中的深松技术与传统耕作方式中的翻地技术进行了着重说明,对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二场长期以来以翻地为主耕作方式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大垅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主要技术内容:(一)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耕层深,保水、保肥的黑土、黑钙土等地块,最好有井灌条件。前茬作物以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为好,玉米茬也可,但不能采用连作3年以上的玉米地块。(二)精细整地:秋翻整地,机翻地深度达25cm以上,结合翻地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是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推动玉米耕作的全程机械化是确保玉米稳产增产的主要手段,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免耕播种技术是关键,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东北地区主要采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可实现玉米足肥、足水、精播量、更高产,代替了传统的大肥、大种量、大群体的农业播种技术,具有实用性强、简便、节能、高效等特点,更利于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翻耕土地,在有作物残留物覆盖的土壤上利用免耕精量播种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播种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  相似文献   

13.
为贵州西部地区提升土壤肥力及实施保护性耕作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玉米传统耕作、免耕和松耕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黄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pH与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有机质含量松耕土壤表层下降,深层土壤上升,传统耕作与免耕无明显变化;松耕使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向深层土壤转移,传统耕作对不同深度的速效养分影响无明显规律,免耕则使不同深度的土壤速效养分下降;传统耕作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松耕与免耕表层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毛管持水量增加,使得表层土壤变疏松,增加了土壤保水量;免耕土壤坚实度较大,耕作层较浅。松耕能够降低土壤坚实度,增加耕层深度,提高黄壤旱地玉米产量,是旱地黄壤玉米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浅旋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旋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仅对播种带进行浅旋灭茬,播种后能够保持一定垄形,有利于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垄作技术的优势。室内试验表明,浅旋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排种、排肥性能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浅旋式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施肥深度、播种深度、种肥间距、穴距等播种质量能够满足农艺要求,播种后能够基本保留原垄,其适应性能、通过性能好。通过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对其播种性能进行测试,能够为样机改进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麦茬地夏玉米的播种质量,降低种带上麦茬堆积对播种机田间通过性能的影响和二点委夜蛾的危害,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玉米清垄免耕施肥精密播种机。对清秸防堵装置采用条带粉碎和秸秆分流器的组合,施肥装置采用施肥深度可调,播种部件采用齿轮箱调速、4杆仿形量可调和双勺轮式高速排种器相结合。根据播种机的播种要求,对该机具的田间通过性、秸秆粉碎效果、施肥深度、仿形效果和出苗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通过性良好,种肥深度合格率93.3%以上,粉碎秸秆长度小于10cm的达到91%以上,出苗率超过85.37%,提高了播种质量,满足我国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黄淮海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选择具有当地代表性栽培条件田块,在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将深耕与常规耕作做田间性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和常规耕作对玉米生育期没有影响;但深耕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改善穗部性状,提高玉米产量,产量增加5.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免耕覆盖、传统耕作、免耕留茬比耕翻覆膜出苗时间有所延缓,其中免耕覆盖最明显,比耕翻覆膜晚7~8天。播种后30天,免耕覆盖比传统耕作的株高平均低4.7 cm,叶片数平均少2.6片;播种后55天,传统耕作的株高比免耕覆盖的平均高出28.8 cm,叶片数平均多1.9片。不同耕作方式的玉米在各个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存在明显不同。免耕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需求量变大,但农户不重视种植技术的提高,产量效益得不到保障。当前玉米种植中存在品质差、品种杂,翻地深度不够、种植密度不均匀,抗病虫害能力弱,水分使用效率不高,施肥简单等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提升玉米栽培技术水平,有效推进全国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整地是采取土壤耕作措施,为玉米播种、出苗、生长发育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可利用灭茬机或旋耕机整地,旋耕深度8-12cm,根茬块、土块皆小于3.0cm,以床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为标准。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择早熟、高产、优质玉米等品种,光能利用率高,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果穗圆筒型,结实性好,灌浆快,活秆成熟,根系发达,抗病抗倒,轴细粒深,高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播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优于低留茬免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的"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6最好,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38.3%,纯收入增加42.7%;其次是"冬小麦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3,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20.6%,纯收入增加23.9%;免耕作业模式和旋耕作业模式,虽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结论】"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耕作模式可显著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粮食高产稳产,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