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浑河底栖动物种类,评价浑河的水体质量。[方法]2016年7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对浑河水域8个采样点(实际为6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以此推测该区域水体质量。[结果]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底栖动物3门5纲8目10科32种,其中出现最多的类群是水生昆虫,占种类数量的68%,环节动物占13%,软体动物占16%,其他节肢动物占3%。浑河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在丰水期时,东洲区水域污染严重,下游污染较轻;在枯水期时,中游和下游进行施工和蓄水等处理,改变了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其种类和数量不符合季节的改变。人为活动因素对部分河流附近环境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季节性的变化;枯水期整体水质稍好于丰水期。[结论]该研究为维持浑河生态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广东重点整治河流淡水河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主要支流污染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判读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广东淡水河下游各支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域河段布置监测点,开展断面水质逐月实地监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距平系数法等对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淡水河下游主要支流中,除麻溪水外,其他支流汇水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源头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因子;研究期间区域水体的氨氮达标率从 69.70% 提升至 79.17%,化学需氧量的达标率从 68.94% 提升至 70.08%。在年内变化上,麻溪水综合污染指数波动较小,大沥水波动较为剧烈,在 1 月、4 月、11 月和 12 月时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氨氮贡献占比达到 15%~37%,与总氮同为大沥水流域的重要水污染物;而各支流枯水期总氮污染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但总磷污染指数则略低于丰水期,总体上各支流枯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丰水期;在空间上,淡水河西岸支流水质优于东岸,工业区、城镇生活区和农村居民区分别对流经河段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产生较大影响。【结论】淡水河下游西岸麻溪水水质整体较优,东岸大坑水、沙田水和大沥水水质相对较差,各支流综合污染指数年内变化无明显规律,工业、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附近河段污染指数高于其他河段。  相似文献   

3.
图们江中、下游流域城市集中,人口聚集,对整个图们江流域水环境影响较大,该研究调查了图们江中、下游水体中8项水质指标,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法评价了水体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在该流域有机污染与营养盐类污染相伴发生,且有机污染主要以可生化降解污染为主;2015—2017年,该流域水质整体处于清洁和较清洁水平,水质状况良好,8项分析指标中COD是该流域最大污染因子;该流域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高,均为富营养化及中营养化状态,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磷是该流域富营养化控制的关键;该流域各支流中布尔哈通河的水质污染程度及富营养化程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4.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流域一级支流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袁河流域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5纲12科,其中寡毛类4种,蛭类1种,腹足类5种,瓣鳃类4种,水生昆虫类3种。袁河底栖动物3期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 762.29 ind./m2和982.37 g/m2,密度上摇蚊占优势,生物量上铜锈环棱螺占优势。不同水情期现存量也存在差异,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比丰水期、枯水期的大;丰水期的密度比枯水期的大,而生物量却比枯水期的小。袁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摇蚊、铜锈环棱螺、河蚬和方格短沟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表明袁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季节性变化,且下游多样性比上中游复杂;Shannon-Wiener指数和FBI指数的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汇入支流水质污染现状,以一级支流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和运粮河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枯水期、丰水期DO、CODcr、BOD5、TP和TN等主要水质,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污染状况,揭示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污染较严重,约76.0%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及以上,47.9%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及以上;时空分布差异性明显,水体污染程度枯水期丰水期,其中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污染情况体现为中、上游下游,运粮河污染情况体现为中游上游和下游,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废水、集中式排污口的污水排放、农田径流。研究结果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河流管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现状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17年丰水期(9—10月)和2018年枯水期(4—5月)在北洛河流域用浮游生物网对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鉴定,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有60种,主要类群为轮虫和原生动物,占种类总数的86.7%;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ia、污前翼轮虫Proaless ordida和无节幼体,不同水期优势种的变化明显,种类差异较大;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77 ind./L和46.341μg/L;密度聚类分析显示,浮游动物采样点枯水期聚类为3大类群,丰水期聚类为2大类群;北洛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d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56~3.4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1~0.9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01~2.88;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海拔和pH是影响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水温、河宽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丰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北洛河流域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水体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北洛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BI指数法对大浑太流域14个点位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与理化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共监测到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3门7纲12目25科62属90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其次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BI指数在2.56~8.82之间,评价结果清洁的点位6个,均位于河流上游地区;良好的点位2个,位于河流中上游地区;轻污染的点位2个;中污染的点位3个;重污染的点位1个。中污染和重污染点位均位于河流下游及河口地区。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了辽阳市境内太子河一级支流汤河及其支流2014年度丰水期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种类数、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优势种百分比,依据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对以上河流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显示:汤河流域整体水质较好,处于清洁至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饶河干流设置17 个断面监测点对该流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利用Margalef 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eaver 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饶河干流浮游动物有4 类50 种,种类最多的是轮虫,共10 科15 属31 种,占62%;枝角类的种类较少,为5科6 属7种,占14%;桡足类6 科7 属7 种,占14%;原生动物种类较为匮乏,为4 科4属5种,占10%。时间分布上,浮游动物丰度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密度变动范围为54~405 ind/L。结合浮游动物丰度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分布情况与水体水质特征关系密切相关,经分析饶河干流水质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至较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西南涌流域水体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西南涌流域水体的污染状况,分别对西南涌干流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及各支流4~7月份的水质进行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GB3838-2002)相比,整个西南涌干流在枯水期的污染都比较严重,COD、氨氮、总磷均严重超标,平水期与丰水期的水质逐步提高,而氨氮、总磷依然污染严重;支流芦苞涌水质较好,左岸涌水质不稳定,而大棉涌、大塑涡涌以及乐平涌是重点污染河涌.因此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西南涌流域污染的来源以及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2009年天津蓟运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建立蓟运河水质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各评价指标属于某种水质级别的隶属度,从而对蓟运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蓟运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均为V级,已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蓟运河的水质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为蓟运河的水污染治理及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浑太河流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水生态功能区间的差异性,于2012年春季对浑太河65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环境因子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3个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比例、指示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环境因子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的驱动因子是海拔、水深、总氮,水生态功能Ⅱ区的驱动因子是高锰酸钾盐指数、盐度,水生态功能Ⅲ区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电导率、盐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海拔、总氮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高锰酸钾盐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P0.05),溶解氧、海拔、总氮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P0.05);水生态功能Ⅱ区环境因子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不明显(P0.05),海拔、电导率、盐度、总溶解固体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海拔与物种丰富度相关(P0.05);水生态功能Ⅲ区环境因子与这些指数相关性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浑太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用索伯网(Surber)定量采样法,在河南省沙河上游水系1、2、3和4级支流的18个样点采集108个样方,总面积27m^2,共获水生昆虫9目78科95属种4842只,并分别利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科级水平生物指数法对沙河上游水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昆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季节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鹤庆段4种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昆虫群落采用样带调查法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7351号,158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和灌草丛昆虫多样性较低,灌木林和针阔混交次生林昆虫多样性较高.4种类型退化生态系统雨季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干季,优势度指数低于干季.不同类型退化生态系统在不同季节昆虫群落优势类群和优势种存在差异.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昆虫物种多样性受到群落植被组成与受干扰程度影响.某些优势昆虫类群可能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一定阻碍作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营造灌木林,对于保护昆虫物种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7.
赤水河流域下游水质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赤水河下游断面水体进行为期2年的水质特征调查,并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断面水体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断面水体CODMn含量在1.10~4.20 mg/L,平均值为(1.76±0.79)mg/L;BOD5含量在0.40~2.00 mg/L,平均值为(1.01±0.45)mg/L;NH_4~+-N含量在0.16~0.62 mg/L,平均值为(0.31±0.12)mg/L;TP含量在0.02~0.11 mg/L,平均值为(0.05±0.03)mg/L;DO含量在8.0~12.9 mg/L,平均值为(10.5±1.42)mg/L。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断面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处于清洁水平,但季节间有变化,赤水河下游水质在丰水期最好,其次是平水期,枯水期水质最差,但均达到了Ⅲ类水体标准。连续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TP,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兴山县境内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古夫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整条河流中选取20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并测定溶解氧、碱度、硬度、电导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共9项水质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将20个采样点分成4组,即森林(A组)、耕地(B组)、水库(C组)和村镇(D组);根据该区域的水文节律,将5-10月归为湿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具有时空显著性差异:总磷、二氧化硅、电导率、化学需氧量、总硬度和总碱度等指标具有空间显著性差异;总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与季节存在显著相关性,所测9项水质指标在不同空间类别上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空间类别上的干湿季节引起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A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和化学需氧量,该组水质主要受地表径流、地质成因和风化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B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硬度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化学需氧量、总碱度和总硬度,该组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如农业径流、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影响;C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总氮、总有机碳和二氧化硅,该组主要受农业径流、地表径流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的影响;D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碱度、硬度、总氮和总有机碳,该组主要受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改善水质,做好水源地的长期水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