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Cd胁迫对类芦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类芦为材料,测定不同Cd胁迫浓度下类芦相关形态生理指标,探讨类芦在Cd污染矿区正常生长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Cd浓度处理对类芦分蘖数、叶片数、株高、最大叶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随Cd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d胁迫对类芦根长和表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根平均直径(Cd≤100 mg·kg~(-1))和根体积(Cd≤50 mg·kg~(-1))有显著促进作用;Cd胁迫下类芦抗氧化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指标均逐渐减小,阻碍了类芦的生长;不同Cd浓度胁迫下类芦根系及地上部分Cd含量逐渐增加,且转运系数大于1,对Cd具有一定富集能力。研究表明,Cd胁迫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等阻碍类芦正常生长,类芦通过调整生长格局、提高根系平均直径和表面积、刺激地上部分富集转运能力来适应Cd胁迫。  相似文献   

2.
巨大芽孢杆菌与柠檬酸联合强化青葙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对青葙修复Cd污染土壤的影响,筛选最佳添加量以提高修复效率,采用盆栽试验,以正交方式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Citric acid)(0、2.5、5、7.5 mmol·kg~(-1)和10 mmol·kg~(-1))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0、108、109cfu·kg~(-1)和1010cfu·kg~(-1))对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修复Cd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无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添加)相比,柠檬酸和巨大芽孢处理使青葙各部分生物量、Cd含量及Cd积累量均增加。其中,109cfu·kg~(-1)的巨大芽孢杆菌+5 mmol·kg~(-1)柠檬酸处理增加效果最显著,使青葙叶、茎、根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48.7%、43.3%、78.8%和45.6%;叶、茎及根中的Cd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75.8%、76.3%和74.6%;地上部Cd积累量增加159%。该处理的青葙地上部Cd积累量为1.03 mg·pot-1,Cd去除率高达21.0%。因此,添加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浓度为5 mmol·kg~(-1)和109cfu·kg~(-1)的处理最有利于提高青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3.
U、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芹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U、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水芹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U、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处理浓度的增加,水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水芹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中以Cd元素对水芹叶绿素b胁迫作用最显著;水芹根系活力在低浓度(15 mg·kg~(-1))时受到促进,而在高浓度(150mg·kg~(-1))时受到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处理组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胁迫作用强于Cd;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比较U、Cd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水芹的胁迫效应表明,高U高Cd(U150 mg·kg~(-1)+Cd150 mg·kg~(-1))对水芹生长和生理影响最显著,水芹在低浓度U、Cd胁迫下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因此,其在低浓度U、Cd单一及其复合污染的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镉铜胁迫下紫苏的生长响应和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在Cd、Cu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对Cd、Cu的耐性、吸收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在Cd处理浓度≤60mg·kg~(-1)和Cu处理浓度为≤600mg·kg~(-1)时,紫苏株高和根长均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胁迫作用渐趋明显.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的最高含量分别是331.51和991.14 mg·kg~(-1),Cu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28.65和2 030.63 mg·kg~(-1).植株地上部Cd和Cu的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6.70和36.52 μg·plant~(-1).植株Cd、Cu富集系数分别为2.59~15.42和0.14~1.24,迁移系数分别为0.35~1.44和0.07~0.56.因此,该植物可用于Cd、Cu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外源Cd胁迫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外源Cd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采集湖南长沙红壤性水稻土,设置外源Cd胁迫浓度梯度为0、1、3、5、7 mg·kg~(-1)和10 mg·kg~(-1),进行室内模拟土壤Cd污染培养实验,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外源Cd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外源Cd胁迫浓度为1 mg·kg~(-1)时,土壤微生物生物碳、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随着外源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外源Cd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由通径分析可知:外源Cd胁迫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也可以通过酶活性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d污染对酶活性的影响也有同样的作用机制;其中Cd胁迫对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直接抑制作用系数最大(-1.110),与脱氢酶的相关系数最大(-0.952~(**))。综上,外源Cd胁迫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脱氢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0、30、60、90、120、150、180 mg·kg~(-1))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Cd积累、光合、质膜透性以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d2+浓度≤60 mg·kg~(-1)时显著促进苦楝幼苗生物量的积累(P0.05),Cd2+浓度60mg·kg~(-1)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120 mg·kg~(-1)Cd处理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植株能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的生物量;苦楝对Cd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其根、茎、叶中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根系是主要积累部位;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Chla+b)含量和光合速率(Pn)下降,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大,但≤60 mg·kg~(-1)Cd处理时均无明显变化;随Cd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呈先升后降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CK,苦楝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来维持Cd胁迫下的渗透平衡,从而降低Cd毒害。上述结果表明,苦楝对Cd具有一定耐性,其耐Cd胁迫的阈值浓度大约是120 mg·kg~(-1),可以将其应用于土壤Cd污染区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修复土壤Cd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秸秆生物炭与鸡粪单独及其联合施用对镉(Cadmium,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采用模拟Cd胁迫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秸秆生物炭(20、40 g·kg~(-1)土壤)、鸡粪(20、40 g·kg~(-1)土壤)、秸秆生物炭和鸡粪混合(各20 g·kg~(-1)土壤)对Cd胁迫下玉米生长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和鸡粪不同处理均显著增加Cd胁迫下玉米的株高和生物量,提高玉米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2)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和鸡粪不同处理均显著降低玉米根、茎、叶中Cd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及土壤有效态Cd含量。(3)与鸡粪相比,秸秆生物炭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和玉米组织中Cd含量效果优于鸡粪,而鸡粪促进玉米生长效果优于生物炭。(4)相比而言,施用40 g·kg~(-1)鸡粪处理促进Cd胁迫下玉米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效果最佳,玉米株高和生物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9.7%和72.5%,SOD、POD和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48.4%、69.4%、81.9%,而生物炭和鸡粪等量复配处理对降低玉米根、茎、叶Cd含量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效果最优,根、茎、叶Cd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46.9%、49.3%、63.9%,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61.1%。总之,采用生物炭和鸡粪进行Cd污染土壤修复均可通过增强玉米的抗氧化性能,从而促进Cd胁迫下玉米生长;而且二者联合应用更有利于降低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减少玉米对Cd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3种植物对红壤中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研究了3种重金属富集植物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规律,为植物修复Cd污染的农田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浓度(0、20、35、50、65、80 mg·kg-1)cd处理下,分别测定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Cd的含量,计算了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富集系数,研究了土壤中Cd添加量与植物富集Cd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d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中的cd含量也在增加,相关系数都大于0.99;综合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和富集系数,3种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的相对顺序为: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紫叶芥菜.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65 mg·kg-1的土壤中和紫叶芥菜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80 mg·k-1的土壤中栽培时,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均超过了100 mg·kg-1,达到了cd超富集量的标准.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性,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Cd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黑麦草抗氧化酶对Cd、Zn和Pb复合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植物抗氧化酶活性与重金属复合污染之间的关系,通过土培正交实验考察重金属Cd(0、10、20、30、40、50 mg·kg~(-1))、Zn(0、150、250、350、450、550 mg·kg~(-1))、Pb(0、100、300、500、700、900 mg·kg~(-1))复合污染在不同胁迫时间(14、21、28、35 d)对黑麦草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CAT和POD起激活作用,对SOD起抑制作用;Zn和Pb对CAT和POD起抑制作用,对SOD起激活作用。在重金属复合污染胁迫下,POD和SOD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在28 d和35 d时达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60%和637.4%。考虑交互作用,SOD活性对Cd×Zn、Cd×Pb、Zn×Pb有显著响应(P0.05)。3种抗氧化酶中,SOD活性对重金属污染反应最敏感,可以作为表征重金属污染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对镉(Cd)胁迫下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及Cd积累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40 mg·kg~(-1)Cd胁迫下,施加0(CK)、0.5、1.5、2.5 mmol·L~(-1)和5.0 mmol·L~(-1)EDDS后三叶鬼针草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Cd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0.5 mmol·L~(-1)和1.5 mmol·L~(-1)的EDDS利于三叶鬼针草幼苗的生长,株高、根长、地上部鲜干重和地下部鲜干重均显著增加;施加0.5、1.5 mmol·L~(-1)和2.5 mmol·L~(-1)EDDS使地下部(根)和地上部(茎和叶混合)组织中Cd含量均显著大于CK,且在1.5 mmol·L~(-1)时Cd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1.954 mg·kg~(-1)和109.454 mg·kg~(-1)),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也达到最大(分别为3.521和3.426);随施加EDDS浓度的升高,植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先增强后降低或持续增强的趋势,说明抗氧化酶系统被启动,以清除胁迫过程中积累的活性氧(ROS),缓解胁迫对植物造成的膜脂过氧化损伤。因此,施加适宜浓度的EDDS可促进三叶鬼针草幼苗的生长,增加三叶鬼针草对Cd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有利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综合考虑螯合剂的成本以及对土壤造成的二次污染,宜选用EDDS的浓度为1.5 mmol·L~(-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来源和批次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的饲料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化验分析,以比较不同来源和不同批次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不同来源的豆粕间CP和总AA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17种AA中,除蛋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来源棉粕而言,棉粕1的CP和总AA含量极显著高于棉粕2和棉粕3(P0.01),棉粕2和棉粕3的CP和总AA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17种AA中,除蛋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来源石粉中的钙含量,最低为32.98%,最高达36.06%,相互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来源不同批次石粉的钙含量,变化范围在34%~36%之间。不同批次之间玉米DDGS的真蛋白含量在24.53%~31.81%之间波动,粗蛋白在27.26%~29.89%之间波动;不同批次间玉米水分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波动范围在10.1%~16.3%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不同石榴品种及器官多酚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月季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3个不同果色表现型(白皮、紫皮、红皮)为试材,通过Folin-Ciocalte-us比色法分别测定了其叶片、花蕾、果皮、果汁和果籽的多酚含量(FW)。结果表明:石榴的叶片、花蕾、果皮、果汁、果籽中均含有多酚,且叶片、花蕾、果皮中的多酚含量(64.90~91.35 mg/g)显著高于果汁和果籽中的多酚含量(0.93~1.43 mg/g);不同品种同一器官的多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叶片中白皮石榴与紫皮的多酚含量(91.57~95.78 mg/g)较高,花蕾中多酚含量较高的是白皮石榴与红皮石榴(67.90~69.25 mg/g),在果皮、果汁和果籽中白皮石榴的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7.37、1.08和1.60 mg/g。石榴多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器官及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天气条件下南瓜苗期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4个南瓜品种为材料,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天气条件下各南瓜品种苗期的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瓜苗期无论晴天还是阴天,4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晴天均于中午12:00达到高峰,阴天均于下午14:00达到高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大值均是印度品种旋复;此外,无论晴天还是阴天,4个品种的胞间CO2浓度均呈"U"型变化,叶温均呈倒"U"型变化,且同一时间各品种的叶温几乎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5种除草剂对不同品种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以玉米株高和根长为指标,研究了除草威、乙草胺、玉草锄、新玉水、2甲4氯等5种除草剂对3个玉米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以上5种除草剂中,新玉水对玉米最安全;3个玉米品种中,以农大108的耐药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等级和储藏时间白茶香气组分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不同等级白茶香气组分的差异,研究贮藏时间对白茶香气组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等级白茶中共鉴定出51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4种,占香气总量的38.60%~42.84%;醛类8种,占总量的24.26%~45.94%。其中以白牡丹香气总量最高。在5个年份白茶中共鉴定出5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醇类12种,占香气总量的20.96%~39.84%;醛类9种,占总量的11.78%~30.82%;碳氢化合物16种,占总量的3.38%~21.04%。1993年白茶中酸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白茶。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不同等级白茶的香气特征,明确在存放过程中白茶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指导企业合理存储和引导消费者客观认识白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地区烤烟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研究不同烤烟种植生态区与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H892和K326的香味物质含量和组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烟叶中的致香成分影响较大,不同生态区总的致香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广东、湖北。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间致香物质的含量差异比较大,H892的总香气成分含量远高于K326。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虹鳟鱼肉风味物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北京、新疆和青海3个地区养殖虹鳟鱼背肉和腹肉中基本营养成分、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不同,结果表明:青海虹鳟鱼的水分显著低于北京和新疆(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北京和新疆,相同产地虹鳟鱼背肉和腹肉的基本营养成分差别相对较小;新疆和青海虹鳟鱼背肉中IMP含量显著高于腹肉,不同产地间AMP、IMP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均表现为:新疆北京青海;电子鼻分析表明北京和新疆虹鳟鱼气味较为接近,而和青海虹鳟鱼有明显区别,且其背肉和腹肉也有所不同;GC-MS检测分析表明虹鳟鱼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青海虹鳟中醛酮类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北京和新疆,而醇类显著低于其他两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糖在不同饱和蒸汽压以及4℃储藏温度条件下,对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双歧杆菌菌粉的保护作用。分别以含有海藻糖、山梨醇和蔗糖的脱脂乳粉为喷粉基质,在进风温度为(140±2)℃、出风温度为(80±2)℃条件下,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含有双歧杆菌的菌粉,根据不同饱和蒸汽压下菌粉活菌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价3种糖对菌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藻糖为保护剂,11.4%饱和蒸汽压作为储藏条件对菌体的保护作用最好,其菌粉的水分含量为4.55%,喷粉后菌体的存活率为4.3%,储藏40 d后菌落下降不足一个数量级。制备的菌粉在上述条件下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为高稳定性菌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林地土壤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在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的不同器官中质量分数大小均表现为叶>枝>秆;在叶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氮>钾>镁>钙>磷;在枝中为:钾>氮>镁>磷>钙;在秆中为:钾>氮>镁>钙>磷.毛竹叶、枝、秆中部分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集约经营下,毛竹林地上部分5种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519.60 kg·hm-2,粗放经营下为422.44 kg·hm-2.表4参13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不同年份青砖茶和不同渥堆陈化时间的毛茶为原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年份青砖茶儿茶素及氨基酸等理化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挥发性成分组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不同渥堆时间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青砖茶在储存过程中,游离氨基酸、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非酯型儿茶素EC和C的含量均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没食子酸GA的含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青砖茶样可溶性糖、挥发性成分雪松醇的含量随着储存年份的延长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而香叶基丙酮、芳樟醇、β-紫罗兰酮和叶绿醇等显著下降。在渥堆过程中,儿茶素呈现出逐步降解趋势,与毛茶相比较12个月后儿茶素含量仅剩余8.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