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母犬生殖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处于卵泡期、黄体期成年母犬的卵巢、子宫、输卵管中FSHR和LHR分别进行免疫定位。结果表明:FSHR和LHR阳性细胞在卵巢主要见于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外周生殖上皮细胞和血管周围间质细胞;输卵管中主要分布于输卵管黏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和肌层细胞;子宫中主要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腺上皮细胞。此外,发情周期不同,FSHR和LHR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卵泡期卵巢FSHR和LHR的表达量均高于黄体期,且卵泡期卵巢的FSHR阳性反应强度均高于LHR;子宫中卵泡期FSHR、LHR的阳性反应强度高于黄体期,且黄体期中LHR阳性反应强度高于FSHR;输卵管中卵泡期FSHR、LHR的阳性反应强度高于黄体期,且黄体期LHR阳性反应强度高于FSHR。本试验研究促性腺受体在动物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对进一步探讨动物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牦牛体外胚胎培养作为辅助生殖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其繁殖能力。为研究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孤雌激活胚胎发育质量的影响,10月份采集5~8岁健康母牦牛卵巢,抽吸法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诱导,设置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s,COCs)和裸卵2个试验组;TCM199培养时间分别为24、36 h;以及体外培养12 h的COCs,消化之后再移入TCM199培养12 h)分别进行孤雌激活,在体外进行孤雌胚胎培养,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牦牛COCs的孤雌激活胚胎发育率显著低于裸卵(P<0.05),且后期出现脱卵丘细胞现象;COCs在TCM199中培养24 h的孤雌胚胎卵裂率明显高于培养36 h的处理组(P<0.05);裸卵再培养之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进行孤雌激活的卵裂率极低,且大部分发生贴壁。以上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的COCs经透明质酸酶消化为裸卵的孤雌激活效果最佳,其卵裂率最高,囊胚率最高。研究结果为揭示牦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前的不同处理方式与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质量提供了依据,可为优化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提高孤雌激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在广西雌性水牛生殖器官中表达定位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泡期、黄体期)成年水牛的卵巢、子宫、输卵管NGF、TrkA分别进行染色定位.结果表明:NGF/TrkA阳性细胞在卵巢主要见于卵泡内膜细胞、颗粒细胞及黄体细胞;在子宫主要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牦牛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s27,HSP27)基因,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正常生理条件下HSP27基因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取卵泡期后期、黄体期后期同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以及妊娠期早期(胚胎约长2.3cm)妊娠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以其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牦牛HSP27基因,并将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到pMDTM18-T Vector 载体中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SP27基因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功能结构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qPCR 测定繁殖周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用SPSS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包含完整编码区的牦牛HSP27基因序列,其编码区长450bp(GenBank 登录号:KP716832),可编码149个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Leu(10.7%),含量最低的是色氨酸Trp(0.7%)。HSP27编码区蛋白原子个数为2 366,分子式为C747H1189N205O220S5,分子量为16.722kD,理论等电点为5.33;HSP27编码蛋白为非跨膜可溶性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牦牛HSP2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藏羚羊、虎鲸、野骆驼、野猪、马、灰狼、人和猩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8.4%、97.8%、97.6%、90.3%、89.7%、89.7%、86.7%、86.7%、85.5%和85.3%,牦牛HSP27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藏羚羊、虎鲸、野骆驼、野猪、马、灰狼、人和猩猩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100%、100%、100%、96.3%、100%、96.8%、100%、100%、96.3%和96.3%;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HSP27基因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和藏羚羊的进化水平较为相近,与灰狼、猩猩和人类的较远。RT-qPCR结果表明,牦牛HSP27基因在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不同时期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黄体期子宫中的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繁殖周期,牦牛HSP27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均极显著大于在子宫中的表达,其在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表达因妊娠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通过与其他物种HSP27基因的同源性对比分析,发现HSP27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也存在种属特异性;通过对HSP27在繁殖周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推测出HSP27可能参与了母牦牛妊娠的调控,为进一步探讨HSP27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透明质酸合成酶2(hyaluronate synthase 2,HAS2)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的定位与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耗牛生育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临床健康牦牛不同时期(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的卵巢作为试验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HAS2、PTGS2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HAS2和PTGS2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AS2基因在耗牛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PTGS2基因在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在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HAS2蛋白在耗牛3个时期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且妊娠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PTGS2蛋白在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且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IHC试验表明,HAS2和PTGS2蛋白在耗牛卵巢黄体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卵泡颗粒层和卵丘细胞中也有表达。【结论】HAS2和PTGS2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推测HAS2和PTGS2可能参与牦牛生殖生理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绵羊发情相关基因KITLG、MAPK1、NOTCH4和NR5A2在小尾寒羊性腺轴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为阐明绵羊高繁殖力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ecB BB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4个基因在小尾寒羊发情周期(黄体期和卵泡期)性腺轴相关的7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KITLG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期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在黄体期小脑与垂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MAPK1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大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其在黄体期下丘脑和小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而其在卵泡期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NOTCH4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其在黄体期子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NR5A2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在黄体期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结论]KITLG、MAPK1、NOT...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线粒体对孤雌激活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比较了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的牛孤雌激活胚胎、胚胎培养液移植的孤雌激活胚胎和正常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和胚胎培养液移植组的牛孤雌激活胚胎的激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激活组(P<0.05);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与正常激活组的孤雌激活胚胎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明显高于胚胎培养液移植组(P<0.05);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组的孤雌激活胚胎桑椹胚率极显著高于胚胎培养液移植组和正常激活组(P<0.01)。可见牛异体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可改善牛孤雌激活胚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对生殖系统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褪黑素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试验用化学激活法对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且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和胚胎体外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 pmol/ml、10 pmol/ml、20 pmol/ml、30 pmol/ml)的褪黑素,以检测牛卵母细胞成熟率和孤雌胚胎发育效果,同时利用DCHF-DA染色方法检测卵母细胞中ROS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褪黑素受体MT1在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可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成熟率随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褪黑素显著降低了卵母细胞中的ROS水平(P0.05),且卵母细胞中的ROS水平随着褪黑素浓度增加而降低。褪黑素可显著提高孤雌胚胎的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P0.05),促进胚胎发育。相比对照组,10pmol/ml褪黑素剂量更有利于胚胎发育,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都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另外,本研究首次探究了褪黑素受体MT1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布。MT1在未卵裂的激活卵母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随着孤雌胚胎卵裂的进行,受体表达量逐渐增加,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上,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MT1在卵裂球内部开始表达和分布,退化胚胎中MT1表达水平较低。可见,褪黑素可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且褪黑素受体MT1在胚胎发育早期已开始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生长素及其受体GHSR-1a在胚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以猪孤雌激活胚胎为研究对象,在其体外发育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生长素,观察胚胎发育速度和发育效率,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猪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生长素特异性受体基因GHSR-1a的表达。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添加10.0 mg/L生长素可以显著提高4-细胞胚胎、8-细胞胚胎、桑葚胚的发育率(P0.05),并能加快4-细胞胚胎、8-细胞胚胎、桑葚胚的发育速度(P0.05)。GHSR-1a mRNA在2-细胞期到桑葚胚期保持较高表达水平,囊胚期后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染色表明GHSR-1a在猪孤雌激活胚胎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4-细胞期、8-细胞期和桑葚胚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囊胚期(P0.05)。推测生长素通过提高GHSR-1a的表达来提高猪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候选基因INHBB、SMAD4和FGF18对发情性状及BMP6、TGFBR2和SKP1对产羔数的影响机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INHBB、SMAD4和FGF18在FecB++型卵泡期和黄体期小尾寒羊,以及BMP6、TGFBR2和SKP1在FecB++和FecBBB型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表达差异.INHBB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垂体和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卵泡期卵巢和子宫中INHBB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黄体期输卵管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榆卵管(P<0.01);SMAD4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黄体期子宫中SMAD4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子宫(P<0.01);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FGF18在输卵管中表达量最高,垂体中表达量低,卵泡期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BMP6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垂体中表达量最高,FecBBB型下丘脑中BMP6表达量极显著高于FecB++(P<0.01);TGFBR2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卵巢中表达量最高,FecB++型子宫中TGFBR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FecBBB型(P<0.01);SKP1在小尾寒羊5个组织中均表达,下丘脑和垂体中表达量最高,FecBBB型垂体中SKP1表达量极显著高于FecB++(P<O.01).研究显示这6个基因可能对绵羊繁殖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和/或垂体细胞饲养层下培养小鼠孤雌胚胎,探讨促进小鼠孤雌胚发育突破2-cell阻滞的机制,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方法]复式激活小鼠卵母细胞后分别在不同饲养层的CZB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观察、比较各培养条件下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培养至24 h,各组无显著差异,都有较高卵裂率。培养至48 h,2类饲养层细胞下的孤雌胚胎48-cell发育效果好,与单独一类饲养层细胞培养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培养至96 h,2类饲养层细胞下有49.4%(42/85)孤雌胚胎发育为桑囊胚,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结论]含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垂体细胞的CZB培养液可有效促进小鼠孤雌胚胎发育突破2-cell阻滞,并进一步提高其发育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绵羊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ATF4、CCNG1、KDM3B、NPTX1、PLCB3和RASD1在小尾寒羊性腺轴组织(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的表达差异,为阐明绵羊发情期调控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ecB BB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6个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与性腺轴相关的7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TF4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CCNG1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泡期大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KDM3B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小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黄体期小脑和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NPTX1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小脑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PLCB3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RASD1在小尾寒羊卵泡期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黄体期大脑、小脑、子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结论]ATF4、CCNG1、KDM3B、NPTX1、PLCB3和RASD1基因可能对绵羊的发情期转换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绵羊发情期转换过程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研究上述6种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绵羊胚胎附植期和发情周期子宫内膜中mRNA的表达模式。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妊娠21 d母羊全身组织和妊娠9、13、17、21、25 d的母羊子宫内膜组织TLR4基因的表达以及绵羊卵泡期与黄体期母羊子宫内膜组织TLR4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TLR4基因在肝脏、脾脏、卵巢、输卵管、子宫、小肠、膀胱、肌肉及松果体等组织出现表达,其中在输卵管、卵巢、子宫、膀胱、脾脏及松果体中表达量较高,在肝脏、小肠、肌肉中表达较弱,而在心脏、垂体、脂肪等组织中不表达。从妊娠9 d开始,绵羊胚胎TLR4基因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至胚胎附植点17 d,TLR4基因表达量最低,之后又呈现上升趋势,到25 d达到峰值。不管是在细毛羊还是在湖羊子宫内膜组织中检测,TLR4基因黄体期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 0. 05)。说明TLR4的mRNA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胚胎附植期绵羊子宫内膜中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以及其在绵羊发情周期中表达出现黄体期显著高于卵泡期现象,也初步说明了TLR4可能在胚胎附植早期和发情周期中均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泛素(Ub)在牛孤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与荧光标记线粒体分布的关联性。【方法】将人工合成Ub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enus的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Venus-Ub,采用脂质体2000介导重组质粒pVenus-Ub转染Hela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PCR检测,探讨重组质粒pVenus-Ub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体外转录试剂盒将pVenus-Ub转录为cRNA并注射牛卵母细胞,选择成熟卵母细胞并将其经离子霉素孤雌激活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b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同时,用JC-1荧光染料对牛卵母细胞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探讨Ub定位与线粒体分布的相关性。【结果】重组载体pVenus-Ub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Ub蛋白在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及孤雌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分布于整个胞质中,并在皮质及核区分布较集中;成熟卵母细胞及早期孤雌胚胎中Ub蛋白与线粒体共定位。【结论】成功建立了Ub基因的真核表达体系及孤雌胚胎表达体系,且在牛孤雌胚胎发育过程中Ub的定位及与线粒体的分布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Trichostatin A(TSA)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为模型,比较TSA浓度、作用时间对孤雌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添加0、50、100、200、500nmol/LTSA相比,300nmol/LTSA能显著提高绵羊孤雌胚胎的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P0.05);(2)与处理0、5和15h相比,300nmol/LTSA处理10h对孤雌激活的卵裂率没有影响,却能显著提高囊胚率(P0.05);(3)与体外培养阶段添加TSA相比,在体外成熟液阶段添加TSA可降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及胚胎发育能力。因此,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300nmol/LTSA,作用10h,能提高绵羊卵母细胞孤雌胚胎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巯基乙醇(-βME)对牛卵母细胞核成熟和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向OMM和SOF中添加0,0.05,0.10和0.15 mmol/L-βME,并在牛卵母细胞激活后,分别于1-细胞期、8~16细胞期、桑葚胚期向SOF中添加0.1 mmol/Lβ-ME,通过比较胚胎体外发育水平确定添加β-ME的最佳时期。【结果】-βME对牛卵母细胞核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0.05和0.10 mmol/Lβ-ME均可显著提高牛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水平,但以0.10 mmol/L-βME添加组的效果较佳;牛孤雌胚胎发育到1-细胞期和8~16细胞期前,添加0.10 mmol/L的β-ME,均可显著提高囊胚的发育水平(P<0.05),但1-细胞期添加-βME时的囊胚率、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8~16细胞期组(P<0.05),故1-细胞期是添加-βME的最佳时机。【结论】-βME对牛卵母细胞核成熟无促进作用,但可提高牛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并促使囊胚发育,且在8~16细胞期前添加-βME均可提高囊胚发育水平,但以1-细胞添加0.10mmol/Lβ-ME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IL‐1β和 IL‐6在公鸡生殖器官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拟揭示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定位 IL‐1β和 IL‐6在其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部位.[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作正常生理状态下公鸡生殖器官切片,观察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生殖管道上皮细胞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定位 IL‐1β和IL‐6在生殖器官的部位.[结果]实验表明,附睾中的管道在公鸡生殖管道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生殖管道的上皮细胞的变化特征与其输送精液高度适应;IL‐1β和 IL‐6主要定位于附睾近端输出管上,且 IL‐1β主要定位于短皱褶的近端输出管,IL‐6主要定位于长皱褶的近端输出管上.[结论]结果表明附睾的输出管,尤其是近端可能是清除生殖道中的异常精子、脱落细胞等异物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8.
胡婕  苗向阳  冯浩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2388-2396
 【目的】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筛选猪早期体内发育胚胎和体外孤雌激活胚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影响胚胎发育的分子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孤雌激活和手术(猪体内发育)的方法收集2细胞、4细胞、8-16细胞时期的胚胎,利用SPEDDRT-PCR挑选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产物,将所获得的产物按照片段大小分离纯化后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去除假阳性条带。将阳性条带克隆入T载体中,经过PCR鉴定后挑选其中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筛选了11个代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的cDNA片段,编号为DDD1-DDD11。经过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DDD3、DDD11没有同源序列信息,提交数据库获得GenBank登录号(EU597224、EU597228),其余序列发现相似性较高的数据。【结论】对体内正常发育胚胎和孤雌激活胚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体内4细胞期和体内8-16细胞期各有1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分析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利用屠宰场猪卵巢卵母细胞,在不添加或添加不同浓度EDTA-Na的成熟培养液中体外成熟44~48 h,挑选核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然后移到不添加或添加不同浓度EDTA-Na的胚胎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168 h.结果表明:(1)胚胎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25~100 μmol·L-1)EDTA-Na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早期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EDTA-Na浓度为100 μmol·L-1时,效果最佳;(2)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同时添加100 μmol·L-1EDTA-Na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早期发育具有促进作用;(3)成熟液或/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EDTANa对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猪核成熟卵母细胞及孤雌激活后的4-细胞孤雌胚SDS-PAGE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FQ-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成年母牛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子宫、卵巢、输卵管中TrkA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TrkA在母牛卵泡期和黄体期子宫、卵巢、输卵管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rkA mRNA和蛋白在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子宫、卵巢、输卵管中均有表达,且卵泡期输卵管中TrkA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卵巢和黄体期卵巢(P0.01),其他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