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依赖宿主细胞完成其感染周期,且在胞浆内复制。微管作为一种细胞骨架,是介导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为探究狂犬病病毒胞内感染是否依赖于细胞骨架——微管,利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接种实验室标准攻击毒株CVS-11,通过诺考达唑(Nocodazole)抑制剂破坏微管形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微管对于RABV感染量的影响,并采用TCID_(50)法测定微管对RABV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ocodazole通过抑制微管的形成,使RABV N基因水平降低25%、N蛋白水平降低50%,免疫荧光检测到病毒感染率降低70%,上清液中病毒滴度由10~(6.5)TCID_(50)/mL降低至10~(4.5)TCID_(50)/mL,说明狂犬病病毒胞内感染依赖于细胞骨架-微管的参与。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胞内运输及其复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恰当的细胞破碎工艺是获取胞内蛋白质的必需环节,然而现有细胞破碎技术仍有较多不足。为了研究合适的细胞破碎方法,拟通过化学法与渗透压法的联用,建立化学-渗透压法温和高效破碎大肠杆菌细胞的新工艺。结果表明:(1)单用化学法处理大肠杆菌细胞,最高仅能释放37.3%的胞内蛋白质,而化学-渗透压法最高可以释放84.2%的胞内蛋白质;对渗透压处理环节进行优化后,胞内蛋白质释放率提高至93.1%及以上;(2)以优化的化学-渗透压法释放重组原动蛋白2β(PK2β)工程菌细胞的胞内蛋白质,其中70.5%~80.2%重组PK2β呈可溶性,而超声法处理的样品中不含有可溶性重组PK2β,表明化学-渗透压法不仅简便高效、成本低廉,而且有利于保留可溶性重组蛋白质,而超声破碎法会导致可溶性蛋白发生变性沉淀而增加蛋白质分离的难度。综合分析可知,化学-渗透压法在基因工程及生物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杀螺剂胁迫下福寿螺肝脏蛋白质组进行研究,以期从蛋白质组学水平了解福寿螺对杀螺剂四聚乙醛的胁迫应答。结果鉴定到108个具有定量信息的差异蛋白(P0.05),其中显著上调的蛋白有55个,下调蛋白53个。理化性质分析和GO(gene ontology)注释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分别具有抗氧化、催化结合、抗菌等功能,并影响福寿螺的细胞结构组成、肌肉收缩、代谢调节和免疫调节,引起神经毒性。研究测定出57个具有不同活性的细胞色素450酶系蛋白(CYP450),推测CYP450活性是福寿螺对四聚乙醛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早期研究学者认为细胞胞质内悬浮着各类不同功能的细胞器。随着电子显微镜和各种显色技术出现,人们发现细胞除了含有各种细胞器以外,还存在一个3D立体的网络结构系统。每一种蛋白质纤维丝由不同的蛋白质亚基组成,如微管蛋白是微管的亚基。各种纤维丝都是由成千个亚基装配成束状结构,有的甚至交叉贯穿在整个细胞中。本文就细胞骨架相关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进行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5.
孙洁  庞昇泽  禤维言  冯斗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020-2026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香蕉蛋白表达情况,为探索香蕉的抗旱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蕉1号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运用iTRAQ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其差异蛋白进行检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香蕉叶片蛋白质组进行鉴定.[结果]从干旱胁迫处理的组培苗叶片中共鉴定出1655种蛋白,其中获得定量信息的蛋白有1023种,差异表达蛋白78种,包括上调蛋白32种和下调蛋白46种.GO生物进程分析结果表明,78种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响应刺激胁迫过程及单有机体过程等多个生物进程.GO分子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上调蛋白主要具有催化活性功能、结合功能、抗氧化活性和功能调节;下调蛋白主要具有催化活性功能和结合功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蛋白主要参与过氧化氢反应、活性氧反应等;下调蛋白主要参与淀粉代谢、二糖代谢、蔗糖代谢、寡糖代谢、细胞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等多个碳素代谢进程,且其主要是质外体、胞外区、类囊体等部位的组分,参与1,6-二磷酸果糖1-磷酸酶反应、蔗糖磷酸酶反应及碳水化合物磷酸酶反应等.在氮素代谢过程中,参与甘氨酸代谢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在线粒体中的含量明显下降,而参与活性氧代谢的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明显上升.[结论]干旱胁迫下香蕉的表达蛋白种类及数量发生明显变化,且其抗旱机制是多种蛋白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及应激活动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将冻融前后姜曲海猪的精子蛋白进行分离,采用MALDI Tof/Tof质谱鉴定技术对相关差异蛋白进行分析,并采用blast2 go软件对精子差异蛋白质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结果表明:精子冻融前后的42个差异蛋白点发挥7个生物学功能,分别为装配、催化、结构分子活性、调节分子功能、抗氧化、转录和转运等。综合分析NCBInr蛋白数据库和GO功能注释,获得有意义差异蛋白7个,均下调表达(P0.05);其中,能量代谢相关蛋白3个、结构相关蛋白2个、受精相关蛋白1个和酶相关蛋白1个。表明冻融影响姜曲海猪精子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受精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植物延伸因子eEF1A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年代初,首先从E.coli细胞中分离获得延伸因子,延伸因子eEF1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是在核糖体上催化氨基酸链的延伸而推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在植物蛋白质合成延伸过程中,eEF1A是一个主要的翻译因子;在快速增殖的细胞中,eEF1A基因的表达调控十分保守,其表达水平同细胞生长及增殖速度有关。eEF1A除了参与同翻译控制有关的信号传导外,还参与细胞生长、应激反应及与运动性有关的信号传导,并且与细胞凋亡等有关。eEF1A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同肌动蛋白纤维及微管蛋白结合,是细胞骨架运动性的调节蛋白。目前许多植物的eEF1A基因已被分离,植物种间的eEF1A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植物eEF1A由多基因编码,它的表达受激素、环境胁迫和生长发育过程等因素诱导。文章通过总结植物延伸因子eEF1A的生理作用以及eEF1A基因的克隆、鉴定、诱导表达等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eEF1A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ice grassy stunt virus,RGSV)侵染寄主水稻后其叶片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RGSV和寄主水稻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in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和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7.0分析软件寻找差异表达蛋白,MALDI-TOF-MS(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鉴定差异蛋白,利用BioTools软件搜索NCBI数据库,寻找匹配的相关蛋白质和功能查询。采用GOminer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GO(Gene ontology)聚类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分析差异蛋白所参与的生物通路。【结果】建立了RGSV侵染与未侵染水稻的叶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图谱,RGSV病株与健株相比,差异倍数大于1.5的差异蛋白质点有173个,其中表达丰度升高的点有72个,表达丰度下降的点有101个,质谱鉴定了44个差异蛋白质点,25个获得成功鉴定,分属于24种蛋白质,包括RGSV的2种蛋白20.6K非结构蛋白和P5蛋白,水稻中的蛋白推定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前体、推定的酪氨酸磷酸酶、HAD超家族水解酶-亚族IA蛋白变体3蛋白、水稻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结合2-羧基阿拉伯糖醇-1,5-二磷酸复合体、类似C1结构域蛋白以及其他一些功能未知蛋白和假定蛋白。对已鉴定蛋白的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涉及氮素固定、氮循环代谢过程、含氮化合物代谢过程、单一生物体代谢过程、代谢过程和生物过程等6个生物学过程,在生物功能上分属7类,包括分子功能、酸胺连接酶活性、酰胺连接酶活性、催化活性、谷氨酸氨连接酶、连接酶活性和形成C-N键的连接酶活性,在细胞组件上,差异蛋白分布于不同的细胞位置,涉及细胞组分、细胞器、细胞、膜结合细胞器、囊(泡)、细胞部分、膜结合囊(泡)、胞内、胞内部分、胞内细胞器、细胞质、胞内膜结合细胞器、细胞质部分、质体、细胞质囊(泡)和细胞质膜结合囊(泡)。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参与了代谢途径、光合生物固碳反应、碳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盐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氮代谢途径等10个KEGG代谢通路。【结论】RGSV侵染诱导了水稻差异蛋白质表达,获得了一些与RGSV侵染水稻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差异蛋白涉及到多个功能类别。其中与氮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和光合作用过程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败育种子的分子机制。【方法】借助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红榄李不同育性种子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对质检合格的两个蛋白质组进行酶解,iTRAQ标记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利用Mascot软件进行蛋白质鉴定,通过iTRAQ定量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代谢通路和蛋白互作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8个差异候选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红榄李种子蛋白质组共鉴定出2 380个蛋白,其中差异表达蛋白448个,包括上调表达蛋白238个和下调表达蛋白210个。差异蛋白中的1.86%与生殖发育的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GO分析表明,败育种子的上调蛋白主要参与到内质网蛋白的加工、RNA转运、RNA降解、囊泡运输中SNARE相互作用及mRNA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差异蛋白中的UGGT蛋白、HSP蛋白和囊泡相关膜蛋白可能在败育种子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结论】参与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红榄李种子败育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研究结果为红榄李濒危机制和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金钱鱼幼鱼低温耐受能力和饵料营养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海水鱼苗培育过程中,温度耐受能力和饵料营养需求是主要考虑的因素。采用人工降温胁迫法,探讨金钱鱼幼鱼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金钱鱼幼鱼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12.2℃,低温致死温度为11.0℃。此外,还开展了金钱鱼幼鱼营养需求的研究,结果显示植物蛋白人工饲料组的生长显著快于动物蛋白人工饲料组,表明金钱鱼对饲料的动物蛋白需求低,这一养殖新对象符合低碳经济的养殖潮流,结果有助于指导金钱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对水温及饵料营养等因子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果胶酶对铜绿微囊藻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寻找有价值的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采用果胶酶处理铜绿微囊藻,获取藻细胞全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分离藻细胞全蛋白,比较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藻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一类分子量约42ku的蛋白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光照条件是果胶酶对铜绿微囊藻起抑制作用的一个敏感条件。MALDI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和SwissPort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该蛋白为功能未知的新蛋白且与真核生物actin蛋白有可信的匹配分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归丸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肾组织中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其余组切除大鼠卵巢,造模成功后3个月进行各组干预。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骨密度(BM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钙转运通路(肾组织)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去势大鼠骨组织中新型上皮钙通道5(TRPV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剂量组与西药组大鼠骨密度均有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尼尔雌醇和左归丸均能不同程度上调去势大鼠肾组织中TRPV5蛋白、钠钙交换器(NCX1)蛋白、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和细胞膜钙汞(PMCA1b)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TRPV5蛋白表达率增加(P<0.05),而西药组和中药高、低剂量组较模型组蛋白表达率均下降(P<0.05)。结论 左归丸可通过上调肾钙转运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和降低大鼠破骨细胞中TRPV5蛋白的表达,而发挥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肾、骨组织中钙转运过程相关蛋白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方向、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血清1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1)SH株3D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3D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培养下重组蛋白获得了成功表达。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8 k D,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能与多聚组氨酸标签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切胶后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ICR小鼠,制备针对重组蛋白的多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抗血清能够与DHAV-1感染的SPF鸡胚尿囊液总蛋白发生特异反应。以上结果表明,3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成功表达,且制备的多抗血清可以用于3D蛋白的检测,为3D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解析日本医蛭(Hirudo nippnica Whitman)繁殖的分子机理,研究不同温度下饲养的日本医蛭各组织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利用转录组学测序检测不同温度饲养条件下日本医蛭肌肉、环带和头部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qPCR验证。qPCR结果显示一种具有去饱和酶功能的膜蛋白编码基因G6,在日本医蛭环带中的表达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转录测序结果一致,暗示G6基因可能为日本医蛭繁殖相关的关键基因。进一步对G6蛋白进行功能域预测,结果显示其属于一种跨膜蛋白。其他1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和qPCR结果基本保持一致,通过蛋白功能域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出假定蛋白均含有的功能结构域;通过miRNA亲和预测,非编码RNA(G13)具有高亲和miRNAs特性。研究发现了10个潜在的功能基因和一个非编码RNA基因。  相似文献   

16.
庄华  成玉林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2):1775-1779
从小麦条锈菌吸器cDNA文库中鉴定到一个泛肽-核糖体蛋白S27a(Ubiquitin-ribosomal protein S27a,UBRS27a)基因,命名为PsUBRS27a。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480bp,编码包含15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含有典型的UBRS27a蛋白所具有的ubiquitin和Ribosomal_S27结构域;序列比对发现UBRS27a蛋白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但PsUBRS27a蛋白在进化上与柄锈菌属的UBRS27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种内多态性分析发现PsUBRS27a基因在不同小麦条锈菌菌系中的序列非常保守,无核苷酸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sUBRS27a基因在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中呈上调表达趋势,高峰期为接种后168h。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CIPG2 N-糖基化对其酶活性的影响,从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克隆到Pcipg2基因,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突变3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34, N76, N137);构建并表达N-糖基化突变蛋白,并对突变蛋白进行温度和缓冲液体系处理检测其活性。结果发现Pcipg2基因在辣椒疫霉侵染寄主的前期表达并起重要作用。PCIPG2蛋白在30°C,pH5.0 (P <0.05)的缓冲液环境下活性最高。单个的Pcipg2糖基化位点N34、N76、N137对PCIPG2的致病性起正调控作用,而3个糖基化位点相互协调的功能抑制PCIPG2的活性,在PCIPG2表达致病过程中起负调控。N-糖基化在PCIPG2酶活性上起直接作用,使得PCIPG2酶在较低水平上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金钱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2011-2013年采集的178尾金钱鱼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建立了金钱鱼雌雄判别方程。对11项标准化比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得出,金钱鱼雌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特征和形体特征等方面。利用逐步判别法从11个标准化比例性状中筛选出吻长/头长、眼间距/头长、体宽/体长、体高/体长、头高/体长5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并将采集样品数据代入方程重新鉴定,其准确率为85.96%。经t检验,除体宽/体长和眼间距/头长外,其他3个标准化性状在金钱鱼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雌性个体相比于雄性具有体形较高、头较大且吻较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The sequence encoding MIC3 was obtained by amplification from genomic DNA of Toxoplasma gondii RH strain and cloned into the vector pMD18-T. The target gene was subcloned into the eukaryotic vector pcDNA3.1 aft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MD18-T-MIC3 by enzyme digesting,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n the target recombinant plasmids pcMIC3 were transfected into IBRS-2 cells, and the positive cells containing pcMIC3 plasmids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selection of G418. The expressed proteins from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SDS-PAGE, Western blot and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NA sequence identity was 99.9% between amplified MIC3 and that from GenBank.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combinant MIC3 protein with good immuno-activity was about 39.2 ku. These available data woul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n DNA vaccine against Toxoplasma gondii.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2007, 38(8): 827–831 [译自: 畜牧兽医学报]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褪黑素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根据番茄基因组数据库的SlSNAT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耐盐番茄材LA1401(PI365967)叶片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利用高保真酶克隆了番茄的褪黑素合成酶基因SlSNAT,基因CDS(coding sequence)序列全长为768 bp,共编码255个氨基酸。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SlSNA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在花、果实、根、种子和萼片中的表达量。在不同非生物逆境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在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甘露醇的渗透胁迫逆境,在这2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在过氧化氢、氯化钠、低温和褪黑素诱导下的表达量。另外,在盐胁迫条件下,SlSNAT基因在根部的表达量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