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乔和爱 《防护林科技》2017,(12):33-34,110
通过采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进行油松育苗试验,测定了1年生长期后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和总根长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容器类型和规格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有明:苗高和地径以硬塑料容器处理最大,分别达到了15.5cm和2.66mm;苗木主根长以小规格黑色塑料容器处理最大,达到29.8cm;苗木根系总长以大规格黑色塑料容器最大,达到740.4cm。可见,硬塑料容器有利于油松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黑色塑料容器对容器苗根系生长促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落羽杉不同育苗方式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落羽杉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落羽杉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量显著小于大田苗木,苗高、地径生长仅为大田苗木的72.2和52.9,主根长度和一级侧根数不足大田苗木的一半,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也分别只有大田苗木的32.5、24.7和29.1。而且落羽杉容器苗径高比和根冠比都较小,生物量的鲜干比大,苗木质量较差。但两种不同规格大小的容器对落羽杉苗木生长和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油松容器苗移植的成活率,以油松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地上(下)部分的鲜(干)重等各项指标,研究不同浓度促根剂对油松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浓度的促根剂对油松容器苗的生长有不同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在各处理中,采用NAA0.5g/L和ABT 1g/L处理的油松苗苗木地上(下)部分的干重比较小,说明了这两种处理使油松幼苗生长发育的重点偏向根系,有利于苗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配方施肥对任豆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任豆容器实生苗进行N、P、K配比施肥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量、生物量等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任豆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片、叶面积、生物量等影响显著;NPK平衡施用对任豆容器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处理;经过4次施肥后,NPK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鲜质量、地下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的生长量分别是CK苗木生长的211.4%、154.2%、161.7%、327.5%、568.3%、423.5%、405.8%、275.0%.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了薄壳山核桃大田播种育苗和火箭盆、无纺布、塑料钵容器等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及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火箭盆容器培育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为39.14 cm和0.96 cm;无纺布容器苗和大田播种苗次之;塑料钵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1级侧根数、1级侧根平均长度、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茎鲜质量比和根茎干质量比等指标影响显著,火箭盆容器和无纺布容器培育的苗木侧根系发达,根系质量好;而大田播种苗和普通塑料容器苗的主根发达,侧根少,根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7.
分析山乌桕绿化大苗培育中采用控根容器和密度动态调控育苗的经营效果。采用控根容器培育的山乌桕绿化大苗与普通无纺布容器苗比,苗高间差异不显著,地径显著大于普通无纺布容器苗,高径比生长协调,苗木较粗壮,主根长显著较短,而一级侧根数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后者。控根容器培育的苗木根系多、不缠绕、无畸形,空间分布合理,苗木质量优于后者。不同密度育苗对山乌桕2 a苗龄绿化大苗根系影响不显著,但2 a苗龄摆放密度9株/m2的苗高、地径总体表现最优。因此,山乌桕2 a苗龄绿化大苗培育进程中,采用控根容器和密度动态调控可以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尾巨桉DH32-29容器苗苗期进行5个水平的指数施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的指数施肥方法对苗木的生长、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施肥处理的苗木其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260.7%、228.7%、654.8%、129.9%、571.2%;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50mg·株-1的苗木苗高最大,施氮量为100mg·株-1的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为最大,SPAD值在施氮量为150mg·株-1时达到最大;不施肥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小;施氮量为100mg·株-1的苗木质量最好,为最佳指数施氮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番荔枝苗木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模式研究,建立了苗木的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并据此模型将番荔枝苗木生长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速生期、缓增期和停滞期。其中,苗高和地径在速生期间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67.38%和70.33%。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地径的函数模型关系表明:全株干质量、地上干质量、全株含水量和地上部分含水量与苗高和地径显著相关。番荔枝苗木生长210 d 全株可积累干质量7.39 g,其中地上部分为4.86 g,地下部分为2.53 g,全株含水量是全株干质量的1.68倍。建议根据苗木不同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技术措施。本研究为高效培育番荔枝优质苗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3个闽楠苗木生产地,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1年生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长度5cmⅠ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闽楠1年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主要取决于苗高、地径、单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高径比和长度5cm的Ⅰ级侧根数可为辅助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指标的闽楠苗木分级体系,得到闽楠合格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木:苗高31 cm,地径3.0 mm;Ⅱ级苗木:31 cm≥苗高≥20 cm,3.0 mm≥地径≥2.5 mm。  相似文献   

11.
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容器育苗不同基质,芽苗移栽不同截根长度、不同发育期,苗生长期遮荫试验表明:芽苗移栽时截根留2~4 cm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茎芽幼叶展开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7.53在%;全光照育苗对苗木生长明显大于遮荫条件下生长苗木;黄心土基质的苗木成活率、苗高、根系数量及生物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张运根 《绿色科技》2021,(7):50-51,54
为探究不同品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轻型基质容器苗生长表现,以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和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以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对照(CK),于2020年12月测定了各品种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值,分析了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表现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3.8%、16.6%和70.6%;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5.1%、16.1%和27.5%,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QI值最大,其次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最小为对照(CK),综合分析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3.
印楝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年生印楝实生苗生长动态、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模式以及苗木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印楝苗的年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据此方程可以建立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拟合模型,结合二次多项式对苗木连日生长量的动态模拟,可将苗木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其中处于速生阶段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总量的70%,地径处于生长初期阶段的时间短于苗高,但生长量占全年总量之比是苗高的2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的69.1%,全株含水量是干质量的1.58倍;在制约苗木生长节律的气象因子中,偏相关分析表明:温度是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缓释肥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缓释肥能够有效地促进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生长,有助于苗木生物量的累积。当施氮量为100mg/株时,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累积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4cm、2.51mm、0.51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加量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对黄连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木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连木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生长后期4个时期。黄连木苗高生长的速生期在7月初至8月初,虽持续时间仅30天,但此时期苗高生长量最大,占总生长量的33.6%,苗高净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8月初,8月下旬后苗高生长缓慢,11月苗高生长基本结束。黄连木的地径生长的速生期持续到10月下旬,地径净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9月初,较苗高生长的峰值晚30天,11月初之后地径生长缓慢,11月下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西双版纳州普文苗圃所培育的1年生羯布罗香容器苗为对象,随机抽样50株样苗,测定地径、苗高、冠幅、主根长、侧根数、全株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全株干重、地上部份干重、地下部份干重、高径比11个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以地径和苗高作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羯布罗香1年生容器苗木可分为3级,即Ⅰ级苗:D≥0.58 cm,H≥42.38 cm;Ⅱ级苗:0.58 cm>D≥0.47 cm,42.38>H≥25.53 cm;Ⅲ级苗:D<0.47 cm,H<25.53 cm。  相似文献   

18.
杉木容器苗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杉木容器苗的出圃标准及提供理论支撑,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年生杉木容器苗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形态因子苗高和地径是影响杉木容器苗质量的决定性指标,生物量因子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整株干质量和根冠比则是影响苗木质量的次要指标,营养因子氮磷含量是影响苗木质量的辅助参考指标;(2)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质量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杉木容器苗3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32.99 cm,地径≥4.83 mm;Ⅱ级苗,31.99 cm≥苗高≥29.94 cm,4.83 mm≥地径≥4.01 mm;Ⅲ级苗,苗高29.94 cm,地径4.01 mm。  相似文献   

19.
对比常规育苗,对比Pt菌剂应用于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um)育苗的效果。通过调查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Ⅰ级侧根长、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二者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Pt菌剂培育黄樟苗木,苗木多项质量指标得到提高,苗木高径比未失衡,反而促进了苗高和地径的协调生长。与对照比较,极显著的缩短主根长度,缩短55.39%,苗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39.08%;地径、Ⅰ级侧根数、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42.11%、183.33%、32.29%、131.58%;Ⅰ级侧根长差异不显著,但也提高3.59%。  相似文献   

20.
容器规格对印度黄檀小苗生长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种规格容器对印度黄檀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全株鲜重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苗木平均苗高为为28.40~57.00cm,地径为0.31~0.54cm,主根长为21.33~55.60cm,根幅为8.23~13.17cm,地上生物量为6.10~16.18g,地下生物量为4.72~10.08g,单株总生物量为10.82~26.05g,不同处理之间在各指标的差异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处理1最优、处理4最差(p0.05),印度黄檀育苗可优先选用13cm×18cm容器,尽量不用8cm×11cm容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