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巨蛎属牡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刘必谦 《水产学报》1998,22(3):193-198
用RPD方法获得的几种牡蛎间的遗传距离表明,我国北方海域确定存在大连湾牡蛎,褶牡蛎和近江牡蛎三种自然种。,它们同属巨蛎属。大连湾牡蛎,褶牡蛎和太平洋牡蛎互为姊妹种,近江牡蛎与它们互为非姊妹种。有无长牡蛎以及长牡蛎与上述三种牡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1):29-30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下)三、幼虫培育(一)孵化与选优1.受精卵孵化:开动循环机或加大冲气量。使多余的精卵形成泡沫,要经常用260目筛绢捞除泡沫,直至水质清澈为止。孵化密度控制在80~100个/ml.盐度18~25‰,水温23~25℃,从受精...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os)是广盐性、广温性贝类,其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味道鲜美。福建省自80年代引进试养成功以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显著,现已成为浅海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1 养殖区的选择 太平洋牡蛎养殖区应具备以下自然条件:(1)风浪小、潮流畅通;(2)底质为泥或泥沙质且倾斜度小;(3)浅海水深在5~10米之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冰箱,泡沫箱保鲜公式分0-2℃,3-5℃,6-8℃三个温度组保鲜的牡蛎肉为对象,着重研究保鲜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搂,三甲近,细菌总数的变化及其与鲜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在文 《科学养鱼》1996,(10):25-25
太平洋牡蛎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上)太平洋牡蛎是广盐性、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现已被世界沿岸国家所普遍养殖,是目前世界上养殖牡蛎优良品种之一。为了改良牡蛎养殖品系,开发利用浅海资源,福建省于1982年和1983年...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蛎江滩牡蛎礁中牡蛎的种类、资源量和幼体补充量,并分析了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及资源量和幼体补充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蛎江滩牡蛎礁中分布有6种牡蛎,即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福建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猫爪牡蛎(Talonostrea talonata)和长牡蛎(C.gigas)。在牡蛎群落组成中,熊本牡蛎、香港牡蛎和近江牡蛎的占比分别为92.92%、5.00%和2.08%,其他3种牡蛎仅在定性调查中发现。夏初和秋季牡蛎平均密度分别为(97±40)个·m-2和(1 770±467)个·m-2;随着潮间带高程的降低,熊本牡蛎密度逐渐降低,而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的密度逐步升高。牡蛎幼体附着与补充开始于6月初、结束于10月初左右,补充量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熊本牡蛎在整个礁区均有较高的补充量,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则在中、低礁区补充量较高。结果表明,蛎江滩牡蛎礁中的牡蛎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泥沙淤...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1,10(1):9-12
1990年6月,利用对虾育苗室,在45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太平洋牡蛎苗种1400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33万个。卵孵化和幼虫培育所用海水均经次氯酸钠处理后使用。亲贝和幼虫培育均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幼虫培养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3。每隔3天倒池1次。水温在21~25℃条件下培育14天,当幼虫壳长达280~300微米时出现眼点并开始附着。  相似文献   

11.
12.
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上新增加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发展形势看好,方兴未艾,因此,提供健壮,抗病害,生长快的苗种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也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进行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提高人工育苗的苗种质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太平洋牡蛎的养殖方式福建省大体有3种养殖方式。一是筏式:适宜于潮时水深5米以上的海区.每筏为80平方米.用3层共30根毛竹构成。底层6很长10米的简竹纵排.中层20根长8米的毛竹等距横排,上层每边各2根10米长毛竹捆压在筏架两边。毛竹重叠处皆捆好.四角分别用4根木桩和聚乙烯绳顺流固定.木桩间距40米,大潮平潮时绳与水面成45度角。每台用6~8个各150公斤浮力的浮球使筏架上浮.每台佳400申。二是延绳式:亦适宜于干潮水深5米以上的浅海。用2条100多米绳平行且间隔5米顺流设置,4根桩间距为5米和100米。用数根5米的缩成毛竹为根档固定…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大连弯牡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梁英  王如才 《水产学报》1994,18(3):237-240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几年来的太平洋毛蛎育苗技术总结,论述了太平洋牡蛎人工控温育苗技术以及在品种选择,水质,饵料,生产技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就太平洋牲蛎育苗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牡蛎在潮间带的生态特性及资源分布情况,调查了浙江三门健跳港上游湾区牡蛎潮间带分带格局,并检验附苗器类型和地点对牡蛎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潮间带定量调查共记录到3种牡蛎,即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近江牡蛎(C.ariakensis)和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首次在浙江海域记录到香港牡蛎的自然分布。熊本牡蛎在调查的5个潮区(1.4 m、2.2 m、3.0 m、3.8m、4.6 m)均有分布,其平均密度沿增加的高程梯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4.6 m潮区熊本牡蛎密度显著高于1.4 m和2.2 m潮区(P<0.05)。近江牡蛎和香港牡蛎仅分布于最底层的1.4 m和2.2 m潮区。牡蛎资源补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湾区具有很高的熊本牡蛎资源补充量,采苗地点(P<0.05)和附苗器类型(P<0.05)均显著影响牡蛎苗的密度和壳高,总体上水泥片的附苗效果要好于塑胶轮胎,上游S1点附苗效果优于下游S2点,推荐上游S1点作为熊本牡蛎附苗场。  相似文献   

17.
山东沿海褶牡蛎与太平洋牡蛎等位基因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杨锐 《水产学报》2000,24(2):130-133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山东沿海莱州 (LZ)、俚岛 (LD)和青岛 (QD)三地褶牡蛎自然群体以及荣成的太平洋牡蛎 (TP)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进行测试的 9种酶中共检测到 2 0个位点。LZ与QD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 6 0 .0 % ,其余两群体均为 5 5 .0 %。LZ、LD、TP和QD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 1.42 2± 0 .16 5、1.2 38± 0 .0 85、1.2 0 7± 0 .0 86和 1.32 6± 0 .119。平均杂合度观察值分别为 0 .2 16± 0 .0 5 0、0 .16 5± 0 .0 36、0 .139± 0 .0 34和 0 .195± 0 .0 42。结果表明 ,LZ和QD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高于LD和TP群体。同时 ,各群体中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太平洋牡蛎群体与其它三个褶牡蛎群体的遗传距离很小 ,甚至小于莱州和青岛的两个褶牡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0 .0 5 0 0 ,尤其是与俚岛褶牡蛎群体遗传相似度最大 ,遗传距离小于其它各群体之间的距离 ,仅为 0 .0 0 99。  相似文献   

18.
19.
近几年,由于养殖工艺的改进,内海褶牡蛎养殖操作更加简便,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内海区养殖显然已密度过大,导致牡蛎生长缓慢而且不肥,产量极低甚至绝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拓宽褶牡蛎养殖范围,我们在浅海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区进行吊蛎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牡蛎养殖在韩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牡蛎生产国。由于苗种供应不稳定、养殖密度增加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韩国牡蛎产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韩国与中国互为近邻,其牡蛎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对中国牡蛎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韩国牡蛎苗种采集、养殖过程与管理制度、流通渠道、价格与养殖生产经营情况、进出口贸易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政府采取的对策等,为中国牡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