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技术与市场》2001,(12):29-29
皇竹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宿根多年生植物,我国从哥伦比亚引进,因其茎杆形似竹子故称为“皇竹草”。植株高度2,5m~3,5m,12至16节.茎粗2cm~4cm,叶长160cm左右,叶宽3cm~6cm,茎叶干品中含粗蛋白质14.33%、粗脂肪3.33%、粗纤维33.64%、无氨浸出物33.85%,每亩相当于8亩~10亩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其叶片柔软、脆嫩、适口性好.同时可产老熟的茎杆一万多根,可作竹木架使用,在我国的南方以及河南、河北等地生长良好。尤其本品的根系发达,根长可达3m以上,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交杨w-14密度试验所产种条、苗木的生物量测算、内含物(还原糖、全氮等)测定、育苗、造林试验,确定了生产种条的合理密度为7~14株/m2,平茬苗(Ⅰ(2)-0)的合理密度为3~6株/m2;合格种条的标准是地径(离地5cm)、D5>1cm,D5/H>0.006,全条皮干重(W)在(W)d11.7g以上,还原糖含量在44mg/g左右,合格苗木的标准是:地径(离地6cm)D6>1.5-2.0cm,地上部皮干重为31g或39g以上,上段皮还原糖含量在45.8mg/g以上。  相似文献   

3.
“吨谷一号”由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技术员实地测产并经公证处公证,折合有效穗数47710穗/亩,亩产1035.73公斤。2000年10月底,以6亩水浇地和3.5亩旱地种植的“吨谷一号”进行实打,平均亩产分别为864.67公斤和713.43公斤。 旱地、山地株高90cm,水地株高110cm。茎粗1.0cm左右,茎基粗壮。叶片宽大肥厚,叶色深绿,单株具有13个功能叶片,光合能力极强。株型紧凑,节间极短,一般节长为4~5cm,抗倒伏性能极强;分蘖力极强,一般分蘖2~3株,多者可达13株,且均能正常成穗。穗型棒锤型,穗长18~24.scm,穗粗3~scm,穗重12.62~57.38克,平均穗重27.669,穗码紧实,平均单穗穗码高达107.2个,穗粒重11.45~51.5克,平均穗粒重24.069,千粒重2.68879。出米率85%,在山西吕梁地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在河北、山东种植试验,夏播生育期为90天左右。 性状特点 光合能力极强宽大肥厚、紧凑密集的叶片和粗壮的茎杆直至谷子收获时依然青翠。“绿叶黄谷穗”的丰产长相是“吨谷一号”谷子高产特征在其生育后期的生理特点。 群体增产潜力极大在出苗整齐、间苗及...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市场》2001,(10):29-30
栽播方式及密度 川山紫黑地瓜多起用起垄栽植,垄距90cm~100cm、垄高30cm~40cm,春栽每亩以4000株、夏栽以5000株为宜。 合理施肥 结合整垄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土杂肥50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在栽后45天左右,追施长藤肥,亩施腐熟人畜粪1000公斤左右,在栽后 100天追一次壮块肥,亩施用硫酸按 5~7公斤,兑水1000公斤或用腐熟人尿150公斤~250公斤,兑水5000公斤、穴施。 中耕培土 在栽苗后到茎叶封垄前中耕2至3次,巾耕应先深后浅,垄脚深垄背浅;在最后一次中耕时,…  相似文献   

5.
印度树豆     
《技术与市场》2001,(9):29-30
树豆又名木豆、柳豆、豆蓉、树黄豆,属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株高1至3米,主根可深入土层2米,但主要分布在30cm深土层内。花为黄色或红色,非常美丽。树豆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生长快,当年即见效。年降雨量400mm至4000mm的地区均能生长,各种地壤都可种,以PH5~7的土壤最适宜。 树豆茎叶是好肥料,同时又优良的饲料,一年割2次,亩产达1000公斤,其茎秆晒干后,易燃性好,是水土流失和缺柴地区的好燃料,亩产柴薪1000公斤以上。树豆籽含有丰富的营养,各种氨基酸含量比小麦、稻谷和玉…  相似文献   

6.
运用Nelder密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大叶相思林分的树冠生长以及多干现象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生时各种密度林分均未郁闭,3年生、5年生、7年生时郁闭林分的单株面积上限分别为3.15 m 2·株- 1、6.20 m 2·株- 1、7.00 m 2·株- 1。5年生以后,树冠趋于稳定,1~3年生时树冠生长最大的单株面积为5.64~6.88 m 2·株- 1,5~7年生时树冠最大的单株面积为15.50~18.68 m 2·株- 1。林分平均树干数与密度则呈现幂函数关系,林分单株面积小于1 m 2·株- 1时,多干木比例在10% 以下;林分密度超过12.53 m 2·株- 1以后,多干木比例为100% 。  相似文献   

7.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8.
蓝桉、直干桉综合丰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林采用正交设计,因素为树种、整地方式、密度、施肥,各因素取3个水平,3次重复。用生长量、生物量与投入产出进行评价。试验结果:3.5年生蓝桉、直干桉幼林最佳处理平均高9.5m,平均胸径8.9cm,每hm2蓄积量70.5126m3,最佳处理比最差处理树高大28.4%,胸径大34.9%,蓄积量大183%。用已取得的技术成果营造的示范林,3.5年生平均高9.8m,平均胸径6.5cm,累计产桉叶2.43万kg/hm2,3年生左右,通过桉油及薪柴的收入可以回收全部造林及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侧柏、油松、火炬松塑料袋容器育苗的容器规格分别为:3.8×12cm或5.1×12cm、6×13cm、8×12cm,营养土配方分别为:羊粪10%+上杂肥30%+黄心土59.8%+复合肥0.2%、黄心土38%+腐殖质土30%+土杂肥30%+复合肥2%、火烧土30%+黄心土57%+菌根土10%+过磷醚钙3%,容器苗栽植成活率高于裸根苗7~82%。1991-1994年培育容器苗8.6亿株,栽植平均成活率达95%,为加速我省荒山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鲁北平原枣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 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叶籽银杏的争论梁立兴(山东农业大学271018)叶籽银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是有20%的种子着生在叶片上,目前,我国已发现5株。其中,位于山东沂源大贤山古庙旧址的叶籽银杏,树龄500年,树高25.3m,干高3.0m,胸径102.2cm,冠幅2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摸索出与林带果树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主要是“三大一早“即大塘,大肥、大苗,“春分“至“清明”定植,苗木随起随载;在林带靠农田一侧开挖20-30cm宽、60-70cm深的隔离沟,在树冠外围种植适应性强的绿肥;合理整形修剪,控制主干高度为50-70cm,增加树冠高度到4m左右,整个树高控制在4.5-5m;合理配置主枝,第1层主枝3-4个,第2层主枝2-3个,两层间隔120-140cm,第3层主枝1-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不同培育目标的适宜造林密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造林密度对比试验与现有人工林分密度的调查结果,提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与不同培养目标的林木密度调控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密度以中密度为宜,植距在1.4 m ×2.0 m 和2.0 m ×2.0 m 之间,每公顷3 555~2 490株。试提出不同培养目标的林分密度调控管理模型如下:(1)小径材(12~16 cm ),伐期20 a,立地指数14~16,造林密度3 600~330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2 340~2 14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1.61~14.54 m 3·hm - 2。(2)中径材(18~24 cm ),伐期25 a,立地指数16~18,造林密度2 775~2 49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1 560~1 39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3.02~17.47 m 3·hm - 2。(3)大径材(26~32 cm ),伐期30 a,立地指数18~20,造林密度1 995~1 725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900~750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6.20~16.76 m 3·hm - 2。  相似文献   

15.
应用性信息素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性信息素大面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g试验平均防治效果可达84.7%以上。但有虫株率大于5%、虫口密度大于5.7枚/株时防治效果则不理想。诱捕器设置高度为2.5-3.5m,间跑80-100m为宜。性信息诱杀美国白蛾对天敌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的威尔柏(0.5%、1%、5%、10%),对营造1~4a的华北落叶松幼树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喷施,观测其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在不保护幼树的条件下,喷施威尔柏使华北落叶松幼树产生药害,幼树死亡率达20.3%~100%,当年新梢生长量为0~14.8cm,低于对照(2.5~15.3cm)。  相似文献   

17.
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槐无性系进行了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粗根段(0.5~0.8cm)平均扦插成活率78%,平均苗高2.36m,平均地径2.26cm,分别比细根段(0.4cm以下),提高27.9%,28.3%,24.9%,(2)长根段(8~12cm)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3.3%,平均高2.48m平均地径2.28cm,分别比短根段(4~5cm)提高27.8%,15.1%,9.7%。  相似文献   

18.
刺槐溃疡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其次为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头状,聚生于短的单出瓶梗上,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7.6~15.4μm×2.5~3.8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至纺锤形,3~5分隔,28.2~38.4μm×4.6~5.1μm;厚垣孢子直径8.9~12.8μm。腐皮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阔卵形至椭圆形,5.1~10.2μm×2.5~4.8μm,孢子梗长30~80μm;大型分生孢子两端较钝,3~5分隔,20.1~33.3μm×2.6~5.4μm;厚垣孢子直径7.7~10.2μm。菌落生长适温为25~30℃,最适温度28℃;pH范围5~9,最适微酸至中性;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  相似文献   

19.
1 土地要求1-1 质地要求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地下水位在1m以下,灌溉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地,种植前每公顷施45~75t厩肥,深翻,作为基肥。1-2 栽前准备为适应北疆地区种植枣树矮、密、早,冬季易于培土防寒的需要,种植密度以每公顷3330~6660株为宜,即株行距为1~1-5m×1-5~2-0m,嫁接部位低的可平畦栽植(充分利用肥沃表土),嫁接部位高的开沟栽植(以便培土越冬)。所挖树坑大小为50cm×50cm,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以备植苗时苗坑下垫10cm虚土和放苗后封土使用。2 栽培要…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