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沙门氏菌的国际争议、抗生素标准的国际比较以反比利时二恶英案例实证演绎了SPS措施对猪肉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指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是猪肉生产过程中的最主要污染源;而国际间标准的差异不但反映了一国的SPS竞争力,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猪肉贸易的国际格局。因此,作为养猪大国的中国,必须采用严格的兽药残留监控和HACCP体系控制猪肉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提高猪肉的SPS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作为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的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由沙门氏菌通过猪肉产品传播给人类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有41.3%的食源性疾病来自于猪肉产品[1],在中国的食源性疾病有70%~80%是由于沙门氏菌引起的,而有90%的沙门氏菌疾病又是由肉类等动物产品引起的[2]。说明控制猪肉产品微生物感染刻不容缓。笔者对沙门氏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欧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tandards Agency,EFSA)在成功控制养禽业中的沙门氏菌污染后,开始关注养猪业的沙门氏菌污染问题,因为其估计,欧洲大约10% ~20%的人感染沙门氏菌病例是由食用猪肉产品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各种家畜的肠道和内脏中。沙门氏菌的食品污染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公共卫生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我国屠宰畜禽的细菌学检验来看,沙门氏菌的污染比例较大,尤其是猪肉中沙门氏菌的检出较为严重。为了解部队食用肉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倍受关注,其中因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是是世界食品安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一大类重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细菌感染的最重要病原。病因主要是摄入污染沙门氏菌而未煮熟的食品或饮料等,而带菌的畜禽肉胴体,奶制品以及其它畜禽产品是污染的重要来源。农贸市场及超市成为城乡居民获得生鲜猪肉的主要来源,其猪肉卫生质量同每位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的重金属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污染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植物,动物通过对植物的摄取、水的饮用等进一步造成重金属对动物的污染。被污染食品动物制成的食品,将对人体产生危害。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制约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控制重金属污染尤为必要。然而,重金属污染问题迄今仍未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系统的研究资料也比较欠缺。在无公害猪肉生产中,污染与控制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铅、镉、砷、汞和铬。文章对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的生产过程,无公害猪肉生产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和危害做一综述,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重金属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沙门氏菌污染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也是评价肉品卫生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大量个体屠宰商加工方法原始、落后,场地卫生条件极差,对环境和肉品的污染增加,甚至对畜牧业生产和群众食肉安全也造成了威胁。因此,笔者就鲜猪肉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沙门氏菌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2500种血清型。在世界各地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事件和病例数列为榜首。沙门氏菌源于家畜、家禽及粪便之中,常污染的食品为猪肉、鸡肉、牛肉、鸭肉、香肠、火腿及熏肉制品和鸡蛋等。其众多的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是常见的污染菌,它们是引起人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已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生化和血清分型方法目前仍然是流行病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禽》2006,28(2):61-61
家禽业中危害食品的沙门氏菌的传播经常与饲料污染联系在一起。禽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发生仍被认为是由饲料引起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种种沙门氏菌源,在饲料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被交叉污染。由于沙门氏菌在饲料储存条件下能存活数月,对于家禽生产来说,沙门氏菌仍然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控制禽饲料沙门氏菌污染需要加强饲料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督和引进有效的干预和截断沙门氏菌污染的技术。采用有代表性的抽检方法来控制沙门氏菌污染,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肉种母鸡限饲和自由采食的比较家禽业中危害食品的沙门氏菌的传播经常与饲料污染联系在一起。禽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发生仍被认为是由饲料引起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环境中存在种种沙门氏菌源,在饲料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被交叉污染。由于沙门氏菌在饲料储存条件下能存活数月,对于家禽生产来说,沙门氏菌仍然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控制禽饲料沙门氏菌污染需要加强饲料加工、销售过程的监督和引进有效的干预和截断沙门氏菌污染的技术。采用有代表性的抽检方法来控制沙门氏菌污染,显得很有必要。(摘自W 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V …  相似文献   

11.
<正>沙门氏菌可广泛感染人类及多种动物。既可以引起猪临床发病,也可能污染猪肉产品,从而威胁人类健康,故在养猪生产中备受关注。很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均可感染猪,但不会导致任何临床症状。临床上,猪沙门氏菌病主要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前者以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为主,而后者通常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2015年12月,笔者临诊一例因急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通过动物性食品进行传播,尤其是商品肉鸡。商品肉鸡中的沙门菌主要来源于其养殖、运输、加工、冷藏等生产加工过程。因此,了解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的来源,加强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对降低沙门氏菌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沙门氏菌是饲料携带的一种致病性细菌,可引起猪的胃肠炎,导致猪腹泻和其它肠道疾病。控制沙门氏菌的方案要求饲料中应没有致病性的细菌存在。饲料生产中控制沙门氏菌就是要防止或尽量减少沙门氏菌通过原料造成的污染、经化学和热处理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以及通过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接触造成的污染,同时还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南宁市猪源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耐药状况及致病力情况,在南宁市某生猪屠宰场随机直接从131头屠宰猪的肠道采集样品,采用鉴别培养基分离,生化鉴定的方法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标准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25种抗生素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131份屠宰猪的肠道中共分离到沙门氏菌45株,检出率为34.35%;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14株,甲型副伤寒杆菌2株,肠炎沙门氏菌3株。45株分离菌株全部耐药,耐药率高达100%,其中44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占97.78%。45株沙门氏菌中有40株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致病率达88.89%。这表明南宁市的屠宰猪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氏菌污染,并且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以及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沙门氏菌在猪群中的污染和限制抗生素在养猪过程中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猪肉及猪肉制品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测得的肠杆菌性乳房炎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肠杆菌性乳房炎,在许多资料均有叙述,但沙门氏菌引起肠杆菌性乳房炎报道较少,可能有以下原因:多数奶牛均饲喂肉骨粉,肉骨粉在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污染,进入乳腺引起乳房炎;另外,沙门氏菌引起肠炎的病畜,经粪便也可污染环境引发奶牛发生乳房炎。但为什么在乳汁中检出沙门氏菌,而机体未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的胃肠炎症状,是沙门氏菌发生了变异,还是肠道受沙门氏菌的长期少量刺激,对沙门氏菌产生了抵抗力,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测得的肠杆菌性乳房炎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肠杆菌性乳房炎,在许多资料均有叙述,但沙门氏菌引起肠杆菌性乳房炎报道较少,可能有以下原因:多数奶牛均饲喂肉骨粉,肉骨粉在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污染,进入乳腺引起乳房炎;另外,沙门氏菌引起肠炎的病畜,经粪便也可污染环境引发奶牛发生乳房炎。但为什么在乳汁中检出沙门氏菌,而机体未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的胃肠炎症状,是沙门氏菌发生了变异,还是肠道受沙门氏菌的长期少量刺激,对沙门氏菌产生了抵抗力,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对动物饲料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解决沙门氏菌污染的问题。在许多国家,随着家禽和猪肉成为人们的主要食品来源,作为最常见的食源性传染病之一的沙门氏菌也日益受到关注。它在动物的亚临床感染可导致轻度腹泻和生长缓慢,而严重的感染则会导致发病和死亡。然而,动物中沙门氏菌最普遍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蹇慧  凡强胜  刘力 《猪业科学》2006,23(10):79-81
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污染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植物,动物通过对植物的摄取、水的饮用等进一步造成重金属对动物的污染。被污染食品动物制成的食品,将对人体产生危害。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制约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控制重金属污染更为必要。然而,重金属污染问题迄今仍未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系统的研究报道也比较欠缺。无公害猪肉生产中,污染与控制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铅。镉、砷、汞和铬。文章结合三峡库区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生产,对无公害猪肉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和危害做一综述,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重金属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21,(4)
沙门氏菌为重要的人畜共患性病原菌,消费者感染该病原后可出现严重的败血症,严重时导致死亡,且消费者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是感染该病原的主要原因。为初步调查屠宰场来源猪肉及环境样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笔者于2020年5—8月从湘潭县3个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肉及环境样品共90份,细菌分离及PCR鉴定结果表明,共9份样品被沙门氏菌污染,检出率为10.0%,其中猪肉样品和环境样品检出率分别为6.9%和15.6%;进一步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9株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存在差异,对多环西素、头孢唑林、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0.0%、88.89%和88.89%;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多黏菌素B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分别为22.22%、11.11%和0。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存在于湘潭县部分屠宰场猪肉或环境中,且不同菌株耐药谱存在差异,这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沙门氏菌污染的肉类食品引起的中毒较为常见,是当前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中最高的一种。在好发性肉类食品中,以猪下水最多,头肉及肉尸为次。了解猪肉的沙门氏菌带染情况,对猪肉的卫生监测及预防中毒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从1992年5月至8月,我们对本厂正常屠宰的健康猪,做了40头猪沙门氏菌带染情况的检查,现报告如下。 1 采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