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新疆地区绵羊生产中使用药物的残留情况,进行了绵羊不同组织兽药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停药5d青霉素钠在绵羊肾脏中的残留量最高,是肝脏的4倍,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最低;停药5d头孢噻呋钠在绵羊各组织内残留量均极低;停药10、20和30d检测结果显示:硫酸链霉素在绵羊的肝脏和肾脏中代谢时间长,残留量高,肌肉组织中代谢快,残留量低;停药17d伊维菌素在绵羊肾脏残留量最高,肝脏和背最长肌均未检出;停药7d阿苯达唑未检出;停药6d左旋咪唑未检出;吡喹酮在停药17、27和37d各检测一批,均未检出。肉鸡42d(出栏)时,新霉素在胸肌和腿肌中残留量最高,肝脏和肾脏中的残留量仅为肌肉组织的四分之一;肉鸡42d(出栏)时,强力霉素在肾脏中的残留量最高,是肌肉组织、心脏和肝脏残留量的10倍左右。证明试验中各种药物的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和欧共体(EEC)规定的标准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盐酸莱克多巴胺(RAC)在鸡血清和组织中残留的检测方法,探究其消除规律,试验选择健康的三黄鸡80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8只,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各24只,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试验组分别以1,3,9 mg/kg的剂量将RAC添加到饲料中,连续饲喂21 d,在用药后第1,3,7,14,21天和休药后第1,3,7天分别采集试验鸡血液、肌肉、肝脏和胃组织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各样品中RAC含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鸡只血清的RAC残留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下降,第21天出现第2个残留高峰;肌肉中RAC残留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肝脏中3~21 d RAC残留量均在90 ng/g以上;胃中RAC残留量前14 d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休药7 d后,血清和肌肉中的RAC残留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脏和胃中仍可检测到残留,且胃中的残留量略高于肝脏。说明RAC易在鸡体内残留,且不同组织的残留浓度和代谢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建立阿司匹林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模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周龄SD大鼠18只,经过7 d的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只,单笼饲喂。模型1组和模型2组阿司匹林的灌胃剂量分别为50和200 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14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灌服5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但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服20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肝脏指数、血清IL⁃2含量与LZM活性、肠道黏膜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及二者的比值(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200 mg/kg剂量的阿司匹林连续灌胃14 d可以成功建立大鼠的肠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亲鸽哺育乳鸽期间使用地美硝唑后亲鸽和乳鸽体内地美硝唑(DMZ)残留分布及代谢规律,制定适合肉鸽生产的休药期规范。本试验于亲鸽开始哺乳第1天以拌料和灌胃2种方式投喂DMZ,停药后不同时间采集亲鸽、乳鸽组织和鸽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DMZ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结果显示,亲鸽采用饲喂和灌胃2种方式投喂DMZ后第1天亲鸽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中DMZ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均达到峰值,灌胃方式给药后第1天皮脂中DMZ及其代谢物含量高达6 591.7μg/kg,随后各组织残留量逐渐下降;饲喂方式给药后亲鸽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中药物消除时间分别为16 d、19 d、19 d和19 d,灌胃方式下分别为22 d、22 d、19 d和19 d;乳鸽各组织中药物残留代谢规律与亲鸽基本类似,最高残留量是灌胃后乳鸽皮脂组织,为500.7μg/kg;饲喂方式给药后乳鸽肌肉、肝脏、肾脏和皮脂中药物消除时间分别为16 d、16 d、16 d和13 d,灌胃方式下分别为13 d、19 d、16 d和13 d; 2种给药方式下第10天鸽乳中均无药物检出。结果表明,亲鸽使用DMZ,饲喂方式给药建议亲鸽休药时间为1...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阿莫西林在鸡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鸡组织样品经磷酸二氢钠溶液提取,乙腈去蛋白,正己烷去脂肪,饱和二氯甲烷萃取,上清液经水杨醛在酸性条件下沸水浴衍生化后,在激发波长358nm、发射波长440nm处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该方法测定鸡组织中阿莫西林的检测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3μg/kg。阿莫西林在鸡组织样品中平均回收率为73.64%~88.82%,相对标准差为6.21%~9.63%。各试验组京海黄鸡分别按体质量以30、60mg/kg剂量内服阿莫西林,每天1次,连续给药7d,休药4h后(零休药期)各组织中阿莫西林残留量最高,休药第3天各组织中阿莫西林残留量均迅速降低;休药后第5天阿莫西林残留量低于最高残留限量(50μg/kg);休药第9天所有组织中阿莫西林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休药后相同时间点鸡肌肉中药物残留量最低,肝脏中的药物残留量最高;阿莫西林在鸡肾脏中残留比鸡肌肉、肝脏消除缓慢且消除时间长;阿莫西林在鸡组织中的残留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根据WT1.4软件计算所得,建议黄羽肉鸡按体质量以30、60mg/kg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7d后,其休药期(WT)分别为3、4d。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火炭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试验进行火炭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在急性毒性预试验中,SPF级KM小鼠最高攻毒剂量达到6 000 mg/kg时所有小鼠未死亡,故正式试验SPF级KM小鼠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灌胃给药,重复2次,给药后4 h内仔细观察受试小鼠的临床表现,连续观察7 d。长期毒性研究中,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火炭母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饲喂药化饲料30 d,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0 d。攻毒结束后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后腔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动物福利安乐死后进行大体剖检变化观察,采集主要脏器测量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用于恢复试验,攻毒组大鼠药化饲料换成基础日粮,继续饲养15 d后检测以上项目。结果表明:急性毒性研究中,火炭母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5 000 mg/kg,属于实际无毒级别。长期毒性研...  相似文献   

7.
桑(Morus alba)是一种潜力较大的蛋白饲料资源,但其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和天然活性物质,具有一定饲喂风险性,因此需注重饲用安全性及饲喂剂量研究。本研究以SD大鼠(Sprague-Dawley rats)为试验动物,通过长期经口灌胃桑叶受试物,观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判定其毒性反应,以期为桑叶的饲用潜力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选择60只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T_1溶媒对照组和T_2低剂量组(1 g·kg~(-1))、T_3高剂量组(2 g·kg~(-1))进行灌胃试验。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经口灌胃桑叶受试物28 d,恢复期14 d,于灌胃期和恢复期结束时分别测定其血液生化、组织器官及其病理学指标。结果表明,与T_1溶媒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液生化、组织器官系数和病理学指标,虽有个别指标异常,但属正常生理现象或不具毒理意义,大部分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步验证了桑叶具有一定的饲用安全性。本试验条件下,其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2.00 g·kg~(-1)。  相似文献   

8.
替米考星在黄羽肉鸡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常规饲养条件下,以200 mg/kg替米考星剂量水平添加到饲料中饲喂4种黄羽肉鸡,连续饲喂5d,停药后6h,1、3、5、7、10、14 d每1品种肉鸡分别宰杀5只,采集每只鸡的肌肉和肝脏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替米考星主要残留于肉鸡的肝脏组织中;肌肉、肝脏中替米考星残留消除速率相似.停药14 d后,肌肉、肝脏中替米考星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建议替米考星在黄羽肉鸡临床休药期以20 d为宜.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利巴韦林及其主要代谢物1H-1,2,4-三氮唑-3-甲酰胺(TCONH_2)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90只矮脚黄鸡随机分为9组,根据10 mg/kg体重剂量连续7 d口服利巴韦林溶液。停药后采集胸肉、腿肉和肝脏样品,采用改进的UPLC-MS/MS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回收率高,可与内源性干扰物尿苷分开,能对低水平利巴韦林和TCONH_2进行定量分析检测;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利巴韦林和TCONH_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2%~110.2%和91.8%~112.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4%~7.9%;当停药0.25 d后,利巴韦林和TCONH_2在胸肉、腿肉和肝脏中残留量最高,且在肝脏中消除速率较慢,停药21 d后仍可在肝脏中检出TCONH_2残留。研究提示肝脏是监测TCONH_2残留的最佳靶组织,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利巴韦林在肉鸡体内残留代谢规律和提供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肃棘豆对SD大鼠组织损伤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剂量甘肃棘豆对大鼠不同组织的病理学损伤,试验将1 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4组,每组4只,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试验Ⅰ~Ⅲ组,分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J~Ⅱ组分别饲喂含15%,30%,45%甘肃棘豆的混合日粮,期间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染毒结束后采集脑、肝脏、肾脏、脾脏,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甘肃棘豆能引起SD大鼠脑组织部分神经细胞肿胀、树突变短或消失、胞浆空泡化、且HE染色变淡;小脑浦肯野细胞、脑干网状结构、肾脏、肝脏、脾脏等多种组织出现以空泡变性为特征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甘肃棘豆对SD大鼠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引起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性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养殖环境中,对不同日龄肉鸡分别给予250 mg/L和333 mg/L 50%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集中饮水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停药后4 h,1 d,3 d,5 d,6 d,7 d,8 d,9 d,10 d宰杀肉鸡,采集可食性组织(肌肉、肝脏和鸡胗)样品,肌肉、肝脏和鸡胗组织中的残留量采用UP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土霉素主要残留在肝脏组织中;肌肉、肝脏和鸡胗组织的消除速率相似;停药5 d后,两个剂量组的肌肉、肝脏中土霉素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休药期计算软件WTl.4结果显示,上述两种方法给药后,建议休药期分别为7、8 d。  相似文献   

12.
鸡组织中硫酸粘杆菌素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国内首次以支气管炎博代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ATCC4617作为检测菌株,用PBS提取鸡肌肉组织,用5%硫酸提取鸡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硫酸粘杆菌素,应用一剂量法设计原理制备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标准曲线。硫酸粘杆菌素检测限肌肉组织为0.15μg/g,肝脏和肾脏组织均为0.20μg/g,低于我国农业部和欧盟规定的粘杆菌素最高残留限量。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标准曲线在0.025—6.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70、0.9994、0.9990,n=9。以高、低(300mg/L、60mg/L按效价计)两个剂量给鸡饮水给药,肌肉高、低剂量组均未检测出硫酸粘杆菌素残留,肝脏和肾脏低剂量组未检测出硫酸粘杆菌素残留,高剂量组0h有微量残留。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盐酸莱克多巴胺(RAC)在鸡血清和组织中残留的检测方法,探究其消除规律,本研究以1mg/kg、3mg/kg和9mg/kg的添加剂量将R AC混入饲料,连续饲喂21d,在用药后第1、3、7、14、21d和休药后1、3、7d,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鸡血液、肌肉、肝脏和胃组织样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样品RAC含量。实验结果为实验组鸡血清中RAC残留量在第7d达到高峰,第7~14天持续下降,第21d出现第2个残留高峰;肌肉中残留量在第7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肝脏中比较容易达到残留高峰,第21天后,RAC残留量迅速下降;胃中残留量第14d达到高峰。用ELISA对组织和血清中残留RAC的检测发现,RAC残留浓度基本遵循肝脏胃肌肉血清,休药7d后为胃肝脏肌肉血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加丽素红对受试动物海兰蛋鸡的组织器官的影响,评估该饲用着色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价值,试验采用22周龄(156日龄)健康的海兰蛋鸡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并分别投喂不同剂量(按体重0,0.08,8 g/kg)的加丽素红饲养30 d后,将受试鸡处死并采集部分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加丽素红可在海兰蛋鸡腹脂肪组织、肌肉组织、肝脏和肾脏等部位形成沉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浓度的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腹脂肪组织、肌肉组织、肝脏和肾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丽素红的沉积和对组织的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浓度依赖性。说明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组织器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MT)对动物生长及脂肪代谢、分配的影响。选择日龄、体重接近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正常饲粮(ND)、正常饲粮+褪黑素(ND+MT)、脂肪添加(FS)、脂肪添加+低剂量褪黑素(FS+LMT)和脂肪添加+高剂量褪黑素(FS+HMT)组。FS组在正常饲粮中添加10%的猪油,ND+MT、FS+LMT、FS+HMT组除饲喂特定饲粮外,分别灌服10、2、20 mg/kg BW的MT溶液。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ND组相比,ND+MT组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肝脏重显著下降(P0.05);肝脏长链脂肪酸含量、总胆固醇含量、大网膜重、肾周脂肪重、附睾脂肪重均显著降低(P0.05)。较FS组,FS+LMT组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肝脏长链脂肪酸含量、大网膜重、附睾脂肪重降低,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FS+HMT组的大网膜重、附睾脂肪重较显著降低(P0.05)。较ND组,FS组肾周脂肪重显著降低(P0.05),而附睾脂肪重则显著增加(P0.05)。综上,MT可以降低大鼠的生长速度,减少大鼠肝脏内脂肪的含量,改变脂肪在体内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血根碱在鸡、鸭及猪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残留状况,为血根碱预混剂作为植物源饲料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与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一和试验二分别选取40日龄三黄鸡和60日龄攸县麻鸭各30只,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高剂量组(基础饲粮+80 mg/kg血根碱预混剂)、低剂量组(基础饲粮+40 mg/kg血根碱预混剂),饲喂30 d后屠宰,取其肝脏、肾脏和肌肉样品,测定其中血根碱残留量;试验三选取20头80 kg左右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20头,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试验组(基础饲粮+80 mg/kg血根碱预混剂),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当天屠宰取其肝脏、肾脏和肌肉样品,测定其中血根碱残留量。试验一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鸡的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血根碱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5 ng/g,对照组无血根碱残留;试验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鸭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血根碱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5 ng/g,对照组无血根碱残留;试验三结果表明,试验组猪肝脏、肾脏及肌肉中血根碱残留量均小于定量限5 ng/g,对照组无血根碱残留。在本试验的血根碱添加量和测定方法条件下,鸡、鸭和猪脏器和肌肉中血根碱的残留量均低于5 ng/g。  相似文献   

17.
长效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在猪体内残留的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饲养条件下,对35头健康成年猪按10 mg/kg体质量的剂量肌肉注射10%长效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为48 h。第2次给药后12 h及2、5、9、14、192、5 d分别屠宰5头猪,分别采取每头猪的肌肉、肝脏、肾脏、皮肤+脂肪和注射位点肌肉等5种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在第2次给药后19 d,多西环素在各组织均能检测到,且残留均低于残留限量。多西环素残留浓度大小顺序:注射部位(肾脏(肝脏(皮脂(肌肉。采用WT1.4软件制定的统计方法来处理猪组织中药物浓度-时间数据,以制定休药期。  相似文献   

18.
喹烯酮在鸡食用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定量测定鸡食用组织中喹烯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依据测定的结果制定最高残留限量,确定其休药期。选用63只鸡,按正常饲料添加喹烯酮(75 mg/kg)饲喂2.5月后,按既定时间点采样。组织样品用乙酸乙酯等试剂提取处理纯化后进样,在312 nm波长处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脂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μg/g。平均回收率肌肉为99.23%±2.75%,脂肪为105.15%±8.65%;肝脏为93.55%±11.16%;肾脏为104.10%±9.80%。喹烯酮在肌肉皮脂中1 d后均无残留,而在肝脏和肾脏中的残留量也很小,2 d以后再无残留。精密度考察喹烯酮的日内和日间各组织各浓度的相对标准差均小于8.5%。因此,本试验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停药后4 h所有可食用鸡组织中喹烯酮浓度均低于计算所得的安全组织浓度,故该药在鸡上使用无休药期,即休药期为0 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铁预防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试验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铁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100 mg/kg)、高剂量(200 mg/kg)组,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铁各剂量组大鼠按低、中、高剂量每只灌胃给予50,100,200 mg/kg姬松茸多糖和姬松茸多糖铁溶液1 mL,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从第15天起,停止灌胃,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饮水全部替换成含4.5%DSS的水溶液,自由饮用,连用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干预结束后,测定大鼠体重、结肠长度,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ZO-1、Occludin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以及肠道菌群Mucispirillum schaedleri、普拉梭菌、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临床使用常规剂量及养殖环节加大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剂量后其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对产蛋期蛋鸡分别给予500 mg/L和667 mg/L 50%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集中饮水给药,每日1次,连续5 d。分别采集停药后1~12 d的鸡蛋样品,采用UPLC-MS/MS测定鸡蛋中土霉素的残留量。按上述方法给药后,低、高剂量组分别在停药第1天和停药第2天达到土霉素残留量最高。低、高剂量组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142. 72、82. 84μg/kg,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200μg/kg),不会造成土霉素残留超标。本试验通过研究土霉素可溶性粉在鸡蛋中的残留情况,确定弃蛋期前后土霉素残留量,以期为蛋鸡产蛋期安全用药,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