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羊是我国地方优良绵羊品种之一。根据尾型不同分为大尾寒羊(脂尾垂到飞节以下者)和小尾寒羊(脂尾在飞节以上者)两种类型。寒羊虽然羊毛不同质,品质差,产量较低,但是它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繁殖力高,产肉性  相似文献   

2.
正断尾是指肉羊在羔羊阶段去掉尾巴,是肉羊规模化养殖的重要一环。1羔羊断尾的意义肉羊,特别是脂尾羊,脂肪可以在尾部积聚。在传统放牧或散养的情况下,脂尾羊可以把身体需要以外的多余养料变成脂肪储存在尾巴里,草料不足时又可以消耗尾巴里的脂肪度过饥荒。但肉羊标准化养殖时,尾巴的这一作用不仅无益,反而成了消耗,降低了肉羊的饲料转化率。除此之外,断尾后还具有便于交配、提高羊  相似文献   

3.
(一)小尾寒羊的品种特征纯种的小尾寒羊体大,躯长,肢高,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较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姜角、角蕾和角根,极少数无角。公羊头大颈粗,母羊头小颈细,脂尾在飞节以上,体躯被毛白色。养殖户引种时,应注意真假的鉴别。1.小尾寒羊幼羊与1岁半湖羊的区别。湖羊原产于江苏太湖地区和浙江嘉兴一带,个体小。1岁  相似文献   

4.
1 小尾寒羊的外貌特征小尾寒羊体大、躯长、肢高 ,正视呈圆筒形 ,侧视呈方形。鼻梁隆起 ,耳大下垂。公羊有较大的螺旋形角 ;母羊有小角、姜角、角蕾、角根 ,极少数无角。公羊头大颈粗 ,母羊头小颈细。脂尾较短 ,一般都在飞节 (俗称钩搭 )以上 ,略呈椭圆形。尾的下端中间有一纵沟 ,尾尖向上翘 ,紧贴于尾沟。体躯被毛白色 ,极少数个体头部、四肢有杂色斑点或杂色毛。全身为异质粗毛或半粗毛 ,含少量干死毛。2 小尾寒羊与相似羊的区别2 .1 形似而非的同羊与小尾寒羊的区别 同羊的体型外貌与小尾寒羊近似 ,但其腿略短 ,公母羊均无角 ,而小尾…  相似文献   

5.
阿勒泰羊的抗寒性能与其肥硕的尾脂(臀脂)高度相关。试验旨在通过检测影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THRSP、CEBPα、PRKAG3和SREBF1的组织表达模式,期望寻找到影响阿勒泰羊臀脂沉积的关键基因,为进一步阐明绵羊臀脂沉积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参考。采集3只3岁健康阿勒泰母羊心、肝、脾、肺、肾、肌肉、皮下脂肪、尾脂8个组织,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基因在以上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HRSP和CEBPα基因在阿勒泰羊肝、皮下脂肪和尾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暗示此2个基因可能与脂肪的生成密切相关。PRKAG3基因在脂肪合成组织中低表达(P0.01),提示其可能与脂肪的分解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阿勒泰羊臀脂消长的生物学现象提供了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赫氏蒲螨未吸血雌成螨、雄成螨和寄生不同时间雌成螨进行观察,发现雌成螨螯肢特化成口针和口针鞘,须肢特化成细针,有气门和倒卵形假气门器,在末端有双瓣状生殖孔,足Ⅰ趾节特化成钩形爪,足Ⅱ、Ⅲ、Ⅳ趾节为双叶状爪垫,随着寄生吸血时间不同,末体部迅速膨大;雄成螨螯肢完全退化、须肢发达,无气门和假气门器,前足体部背面有突起一对,外生殖器发达,在末体部尾端有阴茎呈竹管状,足趾节均为钩形爪。  相似文献   

7.
蒙古羊尾部寬大肥厚蓄积大量脂肪,可称为肥脂尾。同屬于肥脂尾的蒙古羊个体間在尾外部形态上也有若干不同。为了了解蒙古羊尾部一般情況,为了了解蒙古羊尾部蓄积脂肪功能与尾內部骨骼(尾椎骨)結構之間的关系,在五三年曾就河北省  相似文献   

8.
教您一招     
小尾寒羊如何辨真假 纯种小尾寒羊:体大,躯长,肢高、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较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姜角、角蕾和角根,极少无角。公羊头大劲粗,母羊头小劲细,脂尾在飞节以上,体躯被毛白色。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9):16-20
脂尾(臀)性状是绵羊逆境生存的耐逆性状,其臀尾部大量储积脂肪的基因组变异研究目前仍是空白。本研究以国外新近报道的5号染色体上存在的可能与尾脂性状相关联的两处SNP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PCR-RFLP和PCR-SSCP的方法检测两SNP在我国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湖羊、细毛羊以及藏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验证两SNP是否可作为我国低脂绵羊新品种培育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两SNP在我国脂尾(臀)型阿勒泰羊、湖羊与瘦尾型中国美利奴羊细毛羊和藏羊群体中高度分化,两SNP的T等基因与A等位基因在瘦尾型绵羊品种中高频出现,存在与瘦尾性状密切相关的趋势,提示此两个SNP可作为选育低脂绵羊新品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短尾羊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中心产区有近1个世纪的饲养史。据2006年全国家畜品种遗传资源调查及养羊界有关专家调查认为,该品种的短脂尾和体型外貌与蒙古羊的其他类型羊都不同,它的尾长明显短且肥厚,臀部与飞节呈直线,耆甲略低于十字部,全身向前倾斜,体躯长圆,大腿肉丰满,肌间脂肪相对多而分布均匀,产肉性能好。适应性强,常年大群放牧,善于行走采食抓膘,能刨雪吃草保膘。遗传性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一、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见图1)体质结实,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公羊有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姜角;公羊前胸较深,甲高,背腰平直,体躯高大、侧视呈长方形,四肢粗壮,尾略呈椭圆形、下端有纵沟,尾长在飞节以上 ;被毛多为白色,少数羊只在头部、四肢有黑褐色斑点或斑块。 小尾  相似文献   

12.
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 tailed sheep)是我国16个著名地方绵羊品种之一,属长脂尾型,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由陕西大荔一带引进的同羊与兰州当地蒙古羊杂交自然选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及定西市临洮县等周边地区。具有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尤以其尾大、脂肪充实而著称。1999年被国家列为濒临灭绝的资源。2006年6月,农业部确定兰州大尾羊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其灭绝频率为0.77,为北方11个绵羊品种之首,品种贡献率为10.52%,居于第三,保护潜力为0.1419,居第1位。因此,保护兰州大尾羊这一珍贵的地方绵羊品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1 种质特性 1.1 体型外貌 体型呈长方形,体质结实,体格较大;头大小中等,额部略宽,耳大略向前垂,鼻梁隆起,公羊均有螺旋形大角,母羊角呈姜形;颈中等长,颈肩结合良好,个别羊只有肉垂;胸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脂尾过大的羊只略显弓腰,臀部倾斜;四肢结实有力,蹄质坚实,呈蜡黄色;脂尾肥大呈芭蕉扇型,内侧无毛,皮肤细腻,一般下垂至飞节以下,个别拖至地面,桃型尾尖紧贴于尾沟.上翻至三分之一处.  相似文献   

14.
Fsp27基因在动物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Fsp27基因5'UTR区g.16767667位点G>A突变与绵羊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以尾脂沉积能力极强的脂尾(臀)型绵羊品种阿勒泰羊(Ovis aries)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及测序技术研究了该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在阿勒泰羊群体中的分布,并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个体尾形数据的差异,评估其与阿勒泰羊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阿勒泰羊群体中Fsp27基因5'UTR区g.16767667位点G>A突变可以检测到GG、AG和AA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47.2%、38.4%和14.4%;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该位点在阿勒泰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通过250只不同基因型阿勒泰羊尾形数据对比发现,GG和AG基因型个体脂尾(臀)的长、宽和厚3项数据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亦略高于AG基因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P>0.05),推断G等位基因有利于阿勒泰羊尾脂沉积。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的脂尾形态特征以及脂尾大小对体尺指数的影响。以216只饲养条件相同、体况良好的75日龄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为研究对象,计算脂尾性状的变异系数,再根据脂尾性状采用R语言K-mean聚类分析方法对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进行分析,研究脂尾的分离分化情况,并用SPSS 19.0对回交二代各类型脂尾羊的7个体重体尺指数(体重、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体躯指数、肢长指数和胸指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野生盘羊×巴什拜羊回交二代分为4个类型:小尾型、中尾型、大尾型和肥尾型;肥尾型体长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体躯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大尾型和肥尾型胸围指数、胸指数极显著大于小尾型(P0.01),各尾型间的体重、管围指数、肢长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回交二代的脂尾出现了性状分离,脂尾越大其体型越大,但体重无明显变化;结合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的体型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的特点,大尾型和肥尾型在体型上更趋近于巴什拜羊,小尾型则在尾型上更趋近于野生盘羊。  相似文献   

16.
抓膘保膘是本地脂尾绵羊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体躯丰满程度、被毛光泽与否、骨突显现程度,触摸腰椎横突问肌肉脂肪填充程度和脂尾大小与结实程度,把膘情分成3类10成6个等级,分类管理,是养好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哈萨克羊不同杂交后代胴体及部分肉质性状的差异,选用20只6月龄的哈萨克羊,60只6月龄哈萨克羊不同杂交羔羊(杂交F_120只、级进F_220只、回交F_220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体尺、体重、胴体重、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尾脂重等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杂交F_1和级进F_2羔羊体重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羔羊(P0.05)。级进F_2羔羊胸围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杂交F_1、回交F_2羔羊(P0.05)。杂交F_1羔羊胴体重显著高于哈萨克羊(P0.05)。尾脂重哈萨克羊羔羊杂交F_1羔羊级进F_2羔羊回交F_2羔羊,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与胴体重、眼肌面积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背膘厚度与GR值、尾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眼肌面积与尾脂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检测全基因组选择信号,以挖掘不同尾型绵羊重要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蒙古羊(短脂尾)和藏羊(瘦尾)群体的Illumina Ovine SNP 50K芯片分型数据,借助遗传分化系数FST法进行群体间选择信号检测,寻找选择信号区域内的重要基因,并对其中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PPARG、PDGFD在呼伦贝尔羊(大尾和小尾品系;肥尾)与藏羊(瘦尾)尾脂进行mRNA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465个SNPs被选择,基因注释找到448个候选基因,筛选到50个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脂类生物合成过程、磷脂代谢、脂质结合等条目,此外发现4个基因(PPARG、RXRG、SLC27A2和ACSL6)富集到PPAR信号通路。(2)肥瘦尾之间,呼伦贝尔羊(大尾和小尾品系)PPARG和PDGFD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藏羊(P0.01),而大小肥尾之间,呼伦贝尔羊大尾品系PPARG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品系(P0.05),PDGFD基因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通过FST法有效检测到受选择的基因,部分与绵羊重要性状相关,相对定量试验证明PPARG和PDGFD基因与尾部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尾型选育的候选基因,为绵羊育种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绵羊7号染色体46843356位点多态性与尾脂沉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绵羊7号染色体上46843356位点多态性与绵羊尾脂沉积的关系,以尾型极端差异的阿勒泰羊、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以及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检测该位点在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46843356位点在尾脂沉积能力较差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以AA基因型为主,而尾脂沉积能力强的阿勒泰羊群体则以GG和GA基因型为主,阿勒泰羊和小尾寒羊G/A等位基因频率比值为2.48和4.22,分别是萨福克羊的83倍和141倍。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阿勒泰羊和小尾寒羊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以上结果提示,绵羊7号染色体上46843356SNP位点在脂尾(臀)与瘦尾绵羊群体中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高、低脂绵羊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0.
旨在了解年龄、育肥及解剖部位对苏尼特肉羊体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有效利用羊油脂提供依据。本研究从苏尼特左旗改良站种羊场放牧群中选取当年(1岁)、1.5岁和成年(3岁)羯羊各6只,育肥群中选取6只肥羔,进行屠宰测试,并分别采集尾油、板油、网油和胸椎上方皮下脂肪样品;同时采集草场混合牧草样品和育肥饲粮样品,并分别检测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放牧饲粮的n-6/n-3为2.205,低于育肥饲粮(8.779);(2)随着年龄的增加苏尼特羊净肉率和胴体脂肪率极显著提高(P0.05),但1.5岁羊与成年羊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尼特羊体脂中:1中链饱和脂肪酸(MCFA)组成上升(P0.05)。2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组成下降(P0.05)。3c18∶0组成和c4∶0等短链饱和脂肪酸(SCFA)组成上升(P0.05)。4c18∶1c9组成下降(P0.01)。5n-6/n-3和S/U上升(P0.05);(4)育肥使苏尼特羊体脂中:1MCFA组成上升(P0.05)。2n-3PUFA组成下降(P0.05),n-6/n-3提高(P0.05)。3c18∶0组成(P0.05)和SCFA组成(P0.01)上升。同时使c18∶1c9组成下降(P0.01);(5)在部位间:1饱和脂肪酸,网油和板油c18∶0组成高而c16∶0组成低(P0.01),相反皮下脂肪c16∶0组成高而c18∶0组成低(P0.01),相比之下,尾油上述2种脂肪酸组成则相对都较低(P0.01)。2不饱和脂肪酸,尾油c18∶1c9(P0.01)和n-3PUFA(P0.05)组成高,而n-6PUFA组成低(P0.05)。网油中n-6PUFA组成高,而c18∶1c9组成低。板油和皮下脂肪中上述3种脂肪酸组成则均很低。3皮下脂肪中MCFA组成显著高于其他3个脂肪组织(P0.01),而其他3个脂肪组织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n-6/n-3为尾油(1.512)皮下脂肪(2.435)板油(2.468)网油(2.675)(P0.05)。说明,放牧组饲粮具有n-3PUFA营养特性,而育肥组饲粮则具有n-6PUFA营养特性;苏尼特肉羊早期生长发育速度显著高于后期,而且体脂沉积量也最佳;苏尼特羊体脂具有n-3PUFA营养特性,但年龄和育肥使体脂n-3PUFA营养特性明显降低;尾油PUFA的营养价值要明显高于网油和板油,最差的是皮下脂肪。另外,从脂肪酸对其风味的贡献看,尾油更优于其他3个脂肪组织,其中最差的也是皮下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