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症状 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壳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浆烂型烂果病。表现为枣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2.
<正>金丝小枣是泊头市枣树的主栽品种之一,烂果病在近几年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小枣的产量和质量。枣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烂果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枣浆烂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囊孢菌,黑疔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细链格孢菌,褐皮型烂果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毁灭茎点霉菌和细链格孢菌。1症状1.1浆烂型8月下旬枣白熟期开始发病,9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少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子实体)。病组织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金丝小枣烂果病在沧州地区发生较严重,给广大枣农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1枣烂果病的症状与病原体枣的烂果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浆烂型枣果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后迅速扩大,形成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的轮纹,多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土黄色至浅褐色软腐、脓状、有酒糟味,后期病果皱缩成深红色至黑色腐果,表面密生黑色瘤状小点。此种类型烂果病主要危害脆熟期的枣果。黑疔型病斑初期圆形,略凹陷,颜色与枣果表皮的红色相近,多数病斑直径小于0.5cm,果肉组织软腐,后期失水后病斑表皮及病…  相似文献   

4.
浆烂果病是近年来在金丝小枣主产区严重发生并造成巨大损失的病害。研究表明,俗称的浆烂果病存在浆烂、黑疔、褐皮三种类型,且病原菌不同。因此确定了金丝小枣浆烂病、黑疔病和褐皮病三种病害。经研究确证金丝小枣浆烂病的病原菌为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a(Schw.)Cook  相似文献   

5.
红枣浆烂果是近几年突发性的一种新病害,该病病源来自干枣园内的落叶、落果和枣园附近多种树木,其病原菌多为真菌,也有细菌,如毁灭性茎点霉菌、细链格孢菌、聚生小穴壳菌等。这些病菌在枣区普遍存在,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在枣果上大量繁殖,引起红枣浆烂果病。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枣果生产后期,遇连阴雨天,浆烂果病发生较重年份减产15%~30%,大发生年份减产50%~70%,个别年份甚至绝收,极大地挫伤了枣农生产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从2004~2009年通过6年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其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采集枣树的树皮、枣股、枣刺、枣吊、落叶、落枣等越冬组织,在室内分离镜检,确定了枣缩果病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在本地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中的细交链孢菌和聚生小穴壳菌,其中细交链孢菌主要越冬场所为落叶(分离率〉90%),枣刺、枣吊和落果也为重要越冬场所(分离率10%~80%),树皮、枣股上不是主要越冬场所(分离率〈10%)。  相似文献   

7.
1主要病害及虫害种类1.2主要病害种类红富士等苹果品种主要感染的叶面病害有两种,一种是苹果斑点落叶病,危害盛期是春梢和秋梢期;第二种是苹果褐斑病,发生盛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高温多雨期;个别园片苹果白粉病、锈病发生较重。红富士不套袋果实主要病害为: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套袋苹果主要果实病害,按病斑类型分为3种,即黑点型、褐斑和红晕褐斑型以及红点型。黑点型病果主要由粉红单端孢霉侵染所致;褐斑和红晕褐斑型病果主要致病菌是顶孢头孢霉;红点型病果则是由链格孢霉侵染所致。套袋果轮纹烂果病发生轻微。2.2主要虫害种类危害…  相似文献   

8.
以感病红果臭椿幼苗病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方法,研究了引起红果臭椿苗期病害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其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红果臭椿的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源。结果表明:红果臭椿苗期病害有5种致病真菌,分别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腐皮镰刀菌(F.solani)、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新棒孢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中腐皮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河北省沧县、献县、泊头、青县、大城,山东省乐陵、无棣、庆云,天津市静海、北辰等金丝小枣产区普遍发生枣果浆烂病,严重者烂果率达到70%~80%。苏安仁、阎振华等对金丝小枣浆烂果进行了初步观察,认为轮纹大茎点菌为致病菌。田敬义等做过枣浆烂果病药剂防治试验。但在生产实践中,金丝小枣浆烂果发生日益严重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我们于2015—2018年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金丝小枣是德州市的地方特色果品,已成为当地枣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1])。然而近年来,金丝小枣浆烂果病越来越重,一般年份坏果率达30%,多雨年份高达70%以上,2013年减产70%以上~([2])。2014年乐陵金丝小枣坏果率达到80%以上,2015年有所下降,但也在50%以上~([3]),给枣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症状金丝小枣浆烂果病菌多为真菌,也有细菌,如毁灭性茎点霉菌、细链格孢菌、聚生小穴壳菌等~([4])。该病  相似文献   

11.
从贵州省贵阳市树莓园的受害树莓叶片分离出致病菌S1,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病原菌S1为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研究树莓极细链格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由该致病菌所引起的树莓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病原菌S1于25℃的恒温环境中生长最好,15℃时产孢量最高;最适生长pH为11,最适产孢pH为7;在24 h持续黑暗的环境中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高的光照条件为半光照;碳源分别为淀粉和乳糖时生长最好和产孢量最高;以牛肉膏为氮源时生长最好,添加酵母粉时产孢量最多;在树莓煎叶培养基中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多的培养基是PDA.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褐腐病、雾粉病、束腰病,是枣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在北方枣区日趋严重,1999~2004年唐山枣区枣缩果病大发生,病果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套袋红富士苹果斑点类病害及其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 0 0~ 2 0 0 1年对套袋红富士果果面发生的斑点类新病害进行了研究。经对 5个市 (县 )区不同类型病果的分离鉴定表明 :黑点型病果主要致病菌是粉红单端孢霉 (Trictothecum roseum L ink) ;褐斑和红晕褐斑型病果主要致病菌是顶孢头孢霉 (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 ;红点型病果致病菌则是格链孢霉 (Alternaria mali Roberts)。  相似文献   

14.
枣轮纹病、软腐病均可导致枣果腐烂,生产上统称烂果病。枣果采收前后遇阴雨天气,很容易造成烂果病的严重发生,大大降低枣果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经过多年的调查及防治研究,我们探索出一套枣烂果病的简易诊断和防治技术。枣烂果病的诊断1.1发病时间枣轮纹病主要发生在枣果脆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北省沧县、献县、泊头、青县、大城,山东省乐陵、无棣、庆云,天津市静海、北辰等金丝小枣产区普遍发生金丝小枣浆烂病,作为金丝小枣主产区沧州浆烂果尤为严重,几乎达到70%-80%。苏安仁、阎振华等对金丝小枣浆烂果进行了初步观察,认为论文大茎点菌为致病菌,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田敬义等做过枣浆烂果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6.
高芬  褚建梅  李静虹  王梦亮 《果树学报》2015,(2):274-280,352
【目的】明确山西省‘赞皇大枣’黑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2011—2013年从山西石楼‘赞皇大枣’种植区采集新鲜‘赞皇大枣’黑腐病果样品,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和柯赫氏法则回接证病;采用形态学和ITS r D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明确了链格孢属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是引起‘赞皇大枣’黑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该菌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8℃,p H 8;最佳碳源葡萄糖,最佳氮源硝酸钠,最佳培养基PDA;光照对菌丝生长无影响。产孢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8℃,p H 10,不加碳源,最佳氮源硝酸钠,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结论】山西省‘赞皇大枣’黑腐病主要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后续的病原侵染规律和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发病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病原菌为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无性世代为梭壳孢菌(Fusicoccum sp.)[1].对影响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发病的因素,苏安仁、闫振华也曾做过观察,指出金丝小枣浆烂果病发病程度在品系间差异较大,偏施氮肥可诱导发病[2,3].但目前有关金丝小枣对浆烂果病的抗病因素的详细资料未见报道.笔者于1998~2000年连续3年对金丝小枣浆烂果病的抗病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1烂果的病害特征1.1枣青霉病枣果受害后,病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果面生有一层灰绿色霉层,这是枣青霉病的分生孢子串聚集物。边缘的白色是菌丝层。  相似文献   

19.
王秋萍 《果农之友》2012,(10):29-29
冬枣以其风味独特、含糖量高和成熟期晚,而受到广大枣农的青睐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发展冬枣的热潮,产量也越来越多。但冬枣贮藏过程中有烂果现象,应了解冬枣烂果的病害特征,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1冬枣烂果的病害特征1.1青霉病枣果受害后,病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果面生有一层灰色霉层,这是枣青霉病的分生孢子串聚集物。边缘的白色是菌丝层。1.2粉红病受害枣果有粉红色霉层,这是枣粉红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粒线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细交链孢菌侵染枣果实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白熟期‘蜂蜜罐’枣的果实为材料,人工接种细交链孢菌,分别在接种0.5、1、2、3和4 d后取样,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病原菌诱导的差异表达的c DNA消减文库。【结果】PCR鉴定随机挑取的阳性克隆,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为200~900 bp。随机挑选2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BLASTx在Gen Bank Nr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118个Unigenes。对这些ESTs进行功能分类发现细交链孢菌侵染下诱导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细胞内的多种代谢和应答过程,其中包括抗病/防御类、信号传导途径类、新陈代谢类、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类及细胞结构的组成等,尤其以抗病/防御类基因所占比例最大(27.17%)。【结论】通过SSH研究了缩果病病原侵染果实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到一些与枣缩果病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基因及今后筛选防治枣缩果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