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设计建造脱毒草莓高架自营养育苗系统并开展相关育苗技术研究。[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以传统露地育苗(CK1)和避雨遮阳育苗(CK2)为对照,研究高架育苗繁苗方式、繁苗率、病害情况、育苗成本以及种苗生产表现。[结果]草莓高架自营养育苗方式,每年可以春秋2季育苗,定植育苗母株5.100 0万株/hm2,年繁育穴盘苗622.518 0万株/hm2,成苗率98.2%,平均叶片数4.8片1心,根茎粗度达到1.2 cm;白粉病和土传病害无发生,炭疽病发病率为21.6%,病情指数1.5;种苗用于保护地生产结果期较对照提早7 d,产量达到3.702万kg/hm2;穴盘苗育苗成本0.096元/株,繁育脱毒草莓原种苗利润438.000 0万元/hm2,繁育生产种苗利润217.800 0万元/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在降低生产管理强度的同时大大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数和草莓种苗质量,实现草莓种苗每年春秋两季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述浙江省草莓和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及国内外对草莓和马铃薯脱毒种苗的研究、发展和应用上的优越性,进而对浙江省发展脱毒种苗产业的前景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发展脱毒种苗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全省草莓面积达到4.79公顷,总产量9.62万吨,产值达6亿多元.但品种单一化和越来越严重的草莓病毒病,严重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效.本研究以静冈11号草莓为试材,从降低脱毒种苗快繁生产过程中的快繁术、试管苗驯化的生产成本为重点,研究并建立了一整套脱毒草莓组织培养及种苗产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经3年的生产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是作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作物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降低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繁育的成本,更好地推广草莓脱毒种苗,提高草莓种植的生产效益,同时也为其他作物规模化组培繁育等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统计的方法,根据2014-2016年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繁育生产的实际数据,对其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草莓脱毒瓶苗的生产成本为0.36元/株,瓶苗的驯化成本为0.19元/株,生产用苗的大田扩繁成本为0.05元/株,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繁育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繁育成本的降低尚有较大空间,可采取加强技术培训、用专门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等措施,以期提高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繁育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前,被农业部作为现代甘蔗糖料生产基地建设和甘蔗高产创建主推技术的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已开始在我国甘蔗产区推广应用,2010年云南、广西蔗区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近0.67万hm2。  相似文献   

6.
分析国内外草莓生产技术水平,提出湖北省发展草莓产业的关键技术措施为: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大力推广促成栽培,改连作为轮作,发展间作套种;培育壮苗,应用脱毒种苗,应用新技术,开展集约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草莓脱毒苗生产及应用,本文依据黑龙江省气候特点介绍了草莓脱毒种苗的繁育技术,包括材料选择、组培准备工作、组培苗培养驯化、原种苗繁育管理、苗木分级等内容,以期解决草莓生产中田间无性繁殖造成的种性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草莓病毒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一大危害,草莓脱毒种苗成为了草莓高效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试验旨在研究提出一种操作简便、脱病毒率较高的草莓种苗脱毒技术,通过设置5种试验处理并获得草莓组培苗,经病原检测后分析各种处理的病原脱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草莓种苗脱毒技术为直接茎尖培养(0.2~0.5 mm茎尖生长点)+冷处理(组培苗置于5℃的冰箱中培养60 d),该技术不仅可推广应用于草莓脱毒种苗规模化育苗中,同时对其他作物的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IBA浓度对草莓组培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雪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35-36,52
草莓作为公认的高档水果受到了广东人的喜爱,但由于草莓种苗病毒害严重,限制了广东地区草莓的生产和发展,利用草莓脱毒苗的组培快繁技术发展广东的草莓产业需求极其迫切。该试验以草莓品种佐贺清香为材料,将草莓脱毒组培苗植入丛芽增殖培养基中,研究IBA浓度对草莓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长丰县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草莓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草莓标准化高科技展示园区;建立和扩大草莓三级育苗体系,大力推广脱毒草莓种苗;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草莓种植大户等。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广西农学报》2007,22(1):30-31,56
动物疫病是畜牧业生产的大敌,要发展畜牧业生产就要防治动物疫病。但在疫苗接种时,经常出现正常反应外的其他不利于机体的反应,如废食、皮疹、休克、死亡等,正确处理或避开这些问题,对推行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保护人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在0.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为4.64%,横纹平均误差1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赵经华  张春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80-4481
分析了入世4年来,我国水果出口在量上实现了突破,但并没有实现质变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水果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引进外资对发展我国水果业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