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功勋  林树春  李其义 《种子》2005,24(1):87-87,92
用隐性核不育系203A与优质油菜贵7-4-8组配的"贵杂21-1",在2000~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173.11 kg,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3.11%.2001~2002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60.06 kg,比对照增产9.52%,两年平均单产166.58 kg,比对照增产11.32%,2002~2003年度参加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18.6 kg,比对照增产31.92%,最高单产184.5 kg,比对照增产46.8%,统一抽样进行品质测定,芥酸含量0.66%,硫甙含量28.69 μmol/g*饼,含油量40.98%.2003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贵杂五号"."贵杂五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熟期适中,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相应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组合母本为MICMS不育系宁A6,父本为恢复系宁R1,1991年育成,1996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宁杂一号在1994-1996两个年度江苏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5个点次平均667m2186.10kg,与对照1秦油二号平产,比对照2荣选增产19.93%,增产极显著,比涪优一号增产5.56%,比皖油九号增产10.56%,比华杂三号增产10.61%,增产均达极显著.在1995-1996年度生产试验中,全省4个试点平均667m2192.98kg,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3.33%.在1997-1998年度黄淮片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第一位,比对照秦油二号增产7.4%,增产达显著水平;在1997-1998年度长江下游片全国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宁杂一号具有200kg产量水平,250kg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强优势杂交油菜油研924系贵州省油菜所选育,于2011-2013年度参加全国冬油菜品种长江中游组区域试验,在长江中游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9.73kg/667m2和84.29kg/667m2,比同组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ck1)(下同)分别增产5.22%和13.4%,比中油杂2号(ck2)(下同)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10.06%和23.68%。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63%,生产试验含油量达49.21%;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20.27μmol/g·饼。国家区试汇总资料总体评价为产油量高,丰产性好,品质达双低标准,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  相似文献   

4.
双油杂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半冬性隐性核不育甘蓝型油菜两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在2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731.2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58%。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双油杂1号平均单产2489.1kg/hm2,比对照杂交种杂98009增产3.93%。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8.85μmol/g饼,含油量40.96%,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赵云  王茂林 《种子》2004,23(6):76-77
"蜀杂10号"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育成的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种,比非优质对照种中油821增产20%~30%,比双低杂交油菜"蜀杂6号"增产10%~20%左右.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为0.20%,硫苷(含吲哚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40.0μmol/g,含油率(干基)为39.87%.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种子》2006,25(11):90-92
中油6303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为材料,以大粒作为实现高产和高含油量有机结合的纽带,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含油量高、稳产性好等特征。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2256,3kg/h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7.11%;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60.75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4.70%,含油量44.05%,理论产油量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26%。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224.2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8.96%,理论产油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2.22%。其种子芥酸含量0.33%,商品籽饼粕硫苷含量18.28 μmol/g,符合国际领先的加拿大优质油菜标准,2004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在我国冬油菜主产区(长江上游区)应用前景广阔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7.
盐油杂5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甘蓝型三系不育系盐1A、保持系Y 1B、恢复系TR 598,经"三系"配套育成的优质高产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其籽粒含油量47.82%,芥酸含量1.13%、饼粕硫甙总含量18.21μmol/g。在2010—2011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77.15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8.01%;产油量1 271.25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3.15%;在2011—2012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791.05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7.8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油量为1 257.3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9.27%。在2012—2013年度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733.9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5.23%,产油量1 307.4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4.07%。适宜上海油菜产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现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制种要点进行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8.
双油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选育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41.0 kg/hm2,比对照豫油2号增产20.67%。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双油8号平均产量2704.8 kg/hm2,比对照杂交种豫油2号增产7.06%。双油8号种子芥酸含量0.05%,商品籽硫甙含量20.96μmol/g饼,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6.35%,属高含油量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双油8号夺取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双油8号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 -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秦杂油7 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春油菜新品种,2019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610211)。2017-2018 年连续2 个生长周期参加陕西省春油菜区域试验,每hm2 平均产量3514.2kg,较对照青杂5 号增产3.5%,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3.82μmol/g(饼),亚麻酸含量13.8%。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秦杂油7 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油、高亚麻酸、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宜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推广。2019 年在第26 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该品种成功转让给杨凌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省近年培育和引进推广的优秀品种进行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综合分析表明,油研6号确具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和对油菜菌核病抗(耐)性较强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极佳的品种。一般每公顷产2100公斤左右,明显高于油研1、2号,中油821和蜀杂1号,与(?)油2号、油研5号产量相当,对油菜菌核病的抗(耐)性优于油研1、2号,蜀杂1号和中油821,含油量、芥酸含量、硫甙含量和油酸含量分别为41.43%、0.89%、28.77μmol/g和67.34%,含油量及油酸含量均较油研1、2号高,芥酸、硫甙含量均低于油研1、2号,并符合国际双低高油酸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提供大量的食用植物油脂和饲料蛋白,为保障我国植物油脂安全供应具有重大作用。利用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创制的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育成了新品种赣油杂03294。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05.63kg/hm2,比对照中油杂12号增产9.0%。含油量为47.48%,硫苷含量26.31μmol/g,芥酸0.39%,适宜江西及长江中游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杂油77与低芥酸黄籽油菜宁油10号杂交,经定向高油连续选择,育成黄籽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1521C(48.5%).育成的1521C耐寒抗冻,适应性广,用其育成适宜陕西不同生态类形的油菜品种4个,陕油12和陕油17适宜陕西南部种植,陕油18适宜关中灌区种植,合杂油2号表现耐寒性强,产油量高,适宜渭北旱塬种植,比现有推广的对照品种甘杂1号产油量增产16.72%.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宝油87是以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02 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YD 41 R为父本配制的高油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2],于2010年选送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在2010—2012年2年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32.18 kg·(667 m^2)^-1,比中油杂2号(对照)增产5.08%;2年平均产油量62.59 kg·(667 m^2)^-1,比中油杂2号(对照)增产24.85%[3]。平均含油量为45.66%,在该组试验中排名第一位;2年平均芥酸含量为0.88%;平均硫甙含量为23.34μmol·g^-1(饼)。于2013年1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云油杂1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3126 A和恢复系092197杂交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4年度通过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15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03.2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24%;2013-2014年度5点次生产试验均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37.1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9.21%.品质检测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3.18μ mol/g,籽粒含油量46.70%.全生育期178 d,早熟,抗倒伏.  相似文献   

17.
圣光402是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它是以206A作母本,以p61-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圣光402具有高含油量、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年甘肃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677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8.07%;圣光402种子芥酸含量0.042%,硫苷含量11.78μmol/g,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含油量48.59%,属高含油量品种。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油2010005),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量达2.8万t左右,为甘肃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近年来,春油菜因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高产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 A与恢复系6215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原名油YL 050),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44 kg/667 m2,平均单产186.4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3.83%(极显著),分别居2006年B组第1位和2007年A组第1位,两年16点次试验,13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75%,平均单产油量84.6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6.7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5.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84%,居A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1.0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 d。植株中等偏高,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区试平均),单株有效角400.02个,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56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含油率45.39%,芥酸平均0.2%,硫甘含量18.04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1.11%。  相似文献   

19.
福油508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23 A为母本,以双低恢复系18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在2009 ~ 2011年国家上游区试中,共22个试验点,有20个点增产.2年平均单产191.65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56%.2年产油量平均为85.6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77.99 kg/667 m2)增加9.87%.2年芥酸含量分别为0.7%和0.0%,硫甙含量分别20.26μmol/(g·饼)和26.82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4.71%,居参试组第1位.2011年11月通过国家上游区试审定并定名为福油508.  相似文献   

20.
何惠萍  侯燕  侯剑 《耕作与栽培》2012,(2):41-42,21
为加快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盛油915在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对盛油915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2年区试,平均单产149.81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72%,含油率为41.04%,芥酸含量0.2%,硫苷含量20.94μmol/g.饼蛋白质含量24.3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1.26kg/667m2,比对照增产7.6%,全生育期217d与对照相当,抗菌核病表现较好、抗倒性强。盛油915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优、抗耐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适宜在贵州省及其相似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