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和1∶1.8;系统能值投入表现为:有机模式为常规模式的22.8%,化肥占常规模式能值投入的91.32%,成为其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有机模式能值产出和系统产出率分别为常规模式的1.7倍和7.5倍。投入相同量的能值,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产生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功能,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农业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方法的“五配套”生态果园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以"猪-沼-粮"、沼气生态村及单一苹果种植模式为参照,应用能值方法对研究区内"五配套"生态果园系统进行能值评价和温室效应减排分析。结果表明:"五配套"生态果园整体上符合其他各类沼气循环农业系统的典型特征,即自我更新能力强、环境负载小、生产效率及投资收益率高、系统可持续性强。"五配套"系统的环境负荷率(0.16)明显低于单一苹果种植系统的环境负荷率(2.77),而能值产出率与"猪-沼-粮"系统类似,分别是11.10与11.89,均显著高于单一苹果种植系统的2.69,这表明该模式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力较小,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该系统的能值废弃率为1.03×10-3,显著高于其他沼气系统,且能值投资率偏低(4.76),可见该模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系统内能值流动性不强。系统的ESI指数为69.10,相比沼气生态村系统和单一苹果种植系统具有更强的环境可持续性,充分体现了"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良好的系统活力和发展潜能。此外,通过对系统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整体上的GHG减排效益,且潜力高达1 251.99 kg CO_2-eq·a-1,减排效益来源主要是猪粪发酵、沼肥农用以及燃煤替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农村沼气-秸秆气-太阳能"三能合一"综合运行模式,以邦均镇为例对"三能合一"模式进行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分析。分析表明,"三能合一"综合运行模式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还能生产可再生能源,同时沼渣和沼液可以作为优质有机肥循环利用,该模式的技术和产品还可商业化,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宛汉斌  程志超 《农技服务》2007,24(11):114-114
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介绍了"猪-沼-浅水藕"高效生态模式标准化生产中的沼气池建造技术和浅水藕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通过对安徽沿江江南轻型丰产栽培核心试验示范区、丰产示范区以及667hm2辐射区典型代表田块进行经济分析和技术经济评价,得出双季稻轻型栽培技术体系中"早直播-晚抛秧"和"双季双抛"两种主体技术模式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省物化投入,实现产量、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运作可持续性和生态补偿标准,应用生产-生态系统能值测算方法,综合分析其环境安全性和运作持续性;结合生产运营实践,深入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物能投入与输出,提出生态补偿依据;并基于能值收益差异估算出其持续运行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降低39.62%,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环境安全性指数分别提高64.89%和36.73%。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生物辅助能投入增加42.16%,而污染产能降低了70.09%。养分循环模式的氮磷养分环境排放量分别降低34.85%和30.43%。同时,循环模式的净能值收益比传统模式低2.15×1016 Sej·hm-2·a-1。研究表明,径流养分循环模式提高了环境安全性但降低了经济效益,其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4 153.78元·hm-2·a-1。  相似文献   

7.
“果园-食用菌-禽畜”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为目的,探讨了"果园-食用菌-禽畜"模式的生产流程及循环路径。该模式以果园为纽带,食用菌栽培、禽畜散养等生态养殖循环模式相连接,实现种植养殖并举、节支增效同步、经济生态双赢,达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再生增值化的目的。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寨村为实例,具体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全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和污染现状,并开展了"猪-沼-草"生态模式治理规模化猪场污染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化猪场采用"猪-沼-草"生态模式,配套足够的草地面积,完全可以消纳规模化猪场产生的污水,生产出大量牧草,还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效果,但长期种植禾本科牧草且只施沼肥的草地需要补施钾肥,以弥补土壤钾养分过度流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示范区进行了初步研究,天心区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创赢了生态城区建设两种模式,建立了以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社会”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初步走上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为长株潭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葡萄-灵芝”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从物质流、能量流、货币流3个角度比较分析“葡萄-灵芝”复合系统和葡萄单作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结果表明:“葡萄-灵芝(头部脱袋)”(模式C1)和“葡萄-灵芝(全脱袋)”(模式C2)2种复合系统与葡萄单作系统(模式M)相比,净能值产出率分别提高了31.48%、34.72%,能值投资率与产投比分别提高了0.95、0.90倍与0.31、0.35倍;能值自给率与环境负载率分别下降了47.42%、46.15%与57.98%、56.75%;可更新能值率与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提高了24.69%、24.03%和2.13、2.11倍。此外,模式C1较模式C2的净能值产出率低2.41%,可持续发展指数高0.46%。相比葡萄单作系统,“葡萄-灵芝”复合系统具有更强的经济活力与环境可持续性,在高水平高质量管理下的设施葡萄园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套作,更能体现生态果园复合模式良好的系统活力和发展潜能,虽然系统自我维持能力较弱,受经济社会影响波动较大,果菌复合模式的发展与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各种胁迫因子对农业生态系统可能造成极大危害,有时甚至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崩溃,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十分重要。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危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胁迫因子、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学的研究概况,事实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农业 是相一致的,目前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还没有一套可靠而统一的标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的诊断、系统缓冲力和持续性的评估以及生态网络评估等,最后讨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指出当前我国在发展可持续农业上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三道沟乡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做了综合调查。经分析认为,该乡牧业生产低而不稳,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的根本原因是:系统内部结构不合理以及毁林、毁草、过度垦殖所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明确了该乡农业生态系统各业建设的具体目标。通过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利用电子讨算机进行系统模拟,做了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出了该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牧结构的最优方案,糟出了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措施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3.
县域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理论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进行了县域生态农业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3年,德清县县域生态农业系统总体呈现优化趋势,这主要是由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所致;后期生态指数基本接近综合指数,而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对县域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指数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进一步表明德清县发展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自然环境优势,同时应该加大发展经济力度,提高县域生态农业系统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利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控制农业病虫害,是一种绿色环保且安全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国家、社会以及相关部门都应给予法律指引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has benefited from the broad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CA) practices for decades, in which the reduction of mechanical disturbances to soil (also known as reduced tillage, RT) i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principles for CA implementation. Many studies have recommended the advantages of CA practices in the promotion of biodiversity, but the integrated impa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remain unclear. Since CA has been applied in rice production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of southern China for several years, the effects of CA, particularly the RT methods, need to be evaluated for the local and long-term adoption.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n integrated network to illustrate how the reduction of tillage intensity influenced organisms including invertebrates (such as rice pests and their predators), pathogens and weeds, and then led to an impact on rice yield. The two-yea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major rice pests, such as rice planthoppers, stem borers and apple snail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RT practice. Similarly,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diseases declined with less tillage.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treatment, the density of weeds in paddy fields dec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RT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pest predators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paddy fields where either reduced or no tillage was applied, which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ce of a CA strategy for the promotion of biodiversity in the agroecosystem. More importantly, the rice yield gradually increased after the two-year reduction of tillage.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duction of tillage intensity is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rice crops from various pests, and facilitat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agroecosystem and rice yield, which provides a solid basis and novel insigh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agroecosystems by CA-related practices in rice production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6.
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福  谢小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6-12678
通过对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探讨,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阐明了通过优化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来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Biological control in agroeco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ving organisms are used as biological pest control agents in (i) classical biological control, primarily for permanent control of introduced perennial weed pests or introduced pests of perennial crops; (ii) augmentative biological control, for temporary control of native or introduced pests of annual crops grown in monoculture; and (iii) conservative or natural control, in which the agroecosystem is managed to maximize the effect of native or introduce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biological control can be improved if it is based on adequate ec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theory, and if it is integrated with other p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等20个指标,构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流域尺度上对左江流域8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处在较健康状态的是上思和凭祥;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宁明、大新、龙州、扶绥、天等和江州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思、凭祥、宁明、天等、大新、扶绥县、龙州和江州区。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的认识,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关系、自组织特征以及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以期为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农业生态系统必须与其边界以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保持物质、能量、信息、资金的交换以获得自由能--负熵,来降低系统内部的熵值,并以此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以及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好地评价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利用能值分析理论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环境承受能力较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仍处于石油农业发展阶段,其化肥、农药和地膜等工业辅助能值大幅度增加,其发展可持续性有一定下降趋势,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较大压力应引起关注.为促进黄淮海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其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适"-3降低以化肥为代表的工业辅助能投入,改变化工农业生产模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