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菲律宾尚处在研究过程中的柑桔黄龙病或青果病(Greening)防治方法,主要是首先根除既无经济价值又是病害接种源的大田病树,然后利用无病栽培材料建果园,审慎喷药使果园不遭传毒媒介——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为害。早在1960年到1972年间,八打雁及其吕宋岛上邻省的兴旺柑桔产业就因病害问题而荒废。据鉴定,所发生的病害是青果病,它的  相似文献   

2.
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的病、虫、杂草随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而传播蔓延以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措施与通常使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农业技术等综合措施来防治为害农业、林业作物的病虫害不同,它是依靠国家以及各级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制定的行政措施,如颁布植物检疫条例,制定各项法令或规章制度,用行政干预的手段来禁止或限制植物及其产品(主要是农林作物的种子、苗木、繁殖材料等)的调运,以达到防止为害农林作物的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的远距离的人为传播蔓延、保护我国农业、林  相似文献   

3.
华静月 《植物保护》1982,8(6):25-25
由丝核菌Rhizoctonia在十字花科作物上引起苗期立枯病是人们所熟悉的;但此病菌在十字花科作物生长后期所引起的病害,如油菜根腐病和白菜基腐病,则很少被重视。这二种病害,在后期都能导致软腐病菌的侵害(发臭、软腐),以致常常混淆了人们的认识,把软腐病菌看作发病的主因,忽略了真正的起因,不能对症而延误防治。我们于  相似文献   

4.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积极而又带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它和一般狭义概念的病虫害防治有所不同。人们通常把植保与植检相提并论。狭义植保也叫“病虫害防治”或称“有害生物治理”。它的目的在于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多年来已形成历史性的或已广泛传播分布的、并在一种或多种作物上造成现实危害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使作物免遭危害或少受  相似文献   

5.
1992年12月,中国昆虫学会农虫专业委员会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5-010-01),在湖南大庸联合举办了“全国粮棉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开得很成功的学术会议,下面是这次会上水稻、小麦两个专业组组长的大会交流摘要。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的生物评价包括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选择)性估价等试验内容,在满足准则中各项条件下,根据杂草的发生情况,这些试验可对杂草防治能力或作物安全性做出评价,本文对单一试验的处理作了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总体评价项目包括其它试验(应用试验、后作物试验,品种试验等——附录1)作了概述,粮农组织(FAO)效价准则就这一类试验提供了一般背景资料。一、试验条件 1.作物和栽培品种本准则涉及陆稻(旱播)、或水稻湿播,或移植水稻除草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网络公开信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龙克菌(20%噻菌铜SC)正武登记防治作物累计达到6种,分别是水稻、柑橘、西瓜、黄瓜、大白菜和烟草,注册防治病害对象累计达到8种,分别为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溃疡病、疮痂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和野火病,农药制剂正式登记证号为PD20086024。这是我国创制农药中注册登记防治作物最广和防治病害对象最多的杀菌剂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熏蒸剂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得到恢复或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防止土壤病原菌再次侵染,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简单概述了常用熏蒸剂和土壤改良剂的分类信息,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剂与熏蒸剂联合使用,对熏蒸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作物生长方面的影响,可为土传病害的防治、熏蒸剂与土壤改良剂的联合使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柑橘黄龙病毁桩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柑桔黄龙病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柑桔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该病的防治扑灭,只有通过加强柑桔木虱防治,严格控制带病苗木、接穗的调运,挖除感病植株.可对病树桩的挖除则是一项繁重的劳动,即费时且花费也大,但如对病树不进行挖除,被砍树桩抽生后,又达不到扑灭根除之目的.为此,笔者对病树桩的毁桩处理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根腐病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物复合侵染造成,较难防治。用药剂处理土壤,易造成对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又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我们从1984—1986年,研究利用太阳热能处理土壤,利用高温杀伤土壤病原物,起到土壤消毒的作用。 一、提高土壤温度的方法 夏季作物收后,整地施肥或做南北向垄,  相似文献   

11.
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与要点(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宗炳 《植物保护》1986,12(2):39-41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用系统分析法确立经济阈限,做出防治决策 做好害虫综合治理的工作,不只是对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加强自然控制,它还有一个主要部分,即其基础工作。也就是了解害虫的种群动态、作物与天敌的动态,了解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害虫对作物生产与价值的影响,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出经济阈值的估计,对害虫是否发生作出预测及对战略作出决策。害虫既然是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分(或分量),因  相似文献   

12.
实蝇生态学     
在过去十年里有关通过釋放不育个体来抑制或根除种群的课题几乎成了实蝇研究的中心。Steiner (1965,1972)在马里亚纳群岛曾成功地根除了瓜实蝇、桔小实蝇。这些成就使关心控制实蝇的人们对雄性不育技术产生了极大的热望。对于其他多种昆虫,昆虫学家们越来越趋向立足于牢固的生态学基础上的“害虫管理”即“综合防治”。其目的并不是想彻底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温控制害虫具有无残留、无污染的优点,高温对害虫的致死作用在害虫种群生态调控研究和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影响高温对昆虫致死效应的因子和应用高温防治害虫的技术方法。影响高温致死效率的因子包括:温度的高低和处理时间的长短,不同温度的处理顺序和预适应温度等温度处理模式,缺氧等逆境胁迫,昆虫种类及其发育阶段等。利用高温防治害虫的技术包括:温室内,在生长期采用高温闷棚,在播前产后用热蒸汽处理苗床或培养土。在田间,利用对作物安全的瞬间明火烧伤害虫敏感部位;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点明火诱杀;作物生产空闲期采取覆膜封闭,利用太阳能产生高温、缺氧条件,减少或根除土传病菌和害虫。在仓库,利用微波、无线射频或流动床产生的热空气在短时间内升温,杀死储粮害虫。在储运场所,用热水浸泡、热蒸汽熏蒸、高温结合低氧或低温以及盐水浴结合无线射频处理鲜活农产品,杀死害虫。本文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指出阐明高温对昆虫影响的机理,降低防治成本,减轻作物和环境损害,是高温控制害虫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农药信息网 (http://www.icama.org.cn/) 上登记的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出单剂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数多的8种杀菌剂 (三唑酮、丙环唑、三唑醇、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和氟环唑),分别从登记的农药剂型、作物、防治靶标等方面对其以单剂登记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进一步筛选出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数较多的3种有效成分 (戊唑醇、氟环唑和丙环唑)、4种登记作物 (草坪、香蕉、香蕉树和小麦) 和3种登记防治靶标 (褐斑病、叶斑病和白粉病) 进行组合,并对目前已登记的10种“有效成分-作物-靶标”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 丙环唑防治草坪褐斑病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最高 (936.00 g/hm2),且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数值最大 (180.00~936.00 g/hm2);2) 氟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离群高值点数最多,且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最大 (62.50~450.00 g/hm2);3) 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上,戊唑醇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值最大 (51.60~262.50 g/hm2),且离群高值点数最多。为减少农药用量,建议在田间防治作物病害时,优先选择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农药品种 (包括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更低的农药剂型和生物活性更高的农药有效成分)。另外,针对同一种农药制剂产品,建议不同厂家能统一确定合理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未来农药登记时将在农药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作物的特定防治靶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农药的合理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苹果腐烂病     
本文就日本青森县苹果腐烂病的季节发生(尤其是秋季发病),发生主干腐烂的侵染点、特征、病斑扩大和防治方法作了全面介绍。文末还对苹果腐烂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和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62—1963年在四川省泸县地区进行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营林措施(修除树上病部)和化学保护(噴射1∶1∶150波尔多液)的综合防治方法,病株防治效果可达89.77%,防止果病率达70.02%。严重病区,可在冬(12月)、春(2月)修除病部各一次(或可集中在2月进行),发病期間(4—8月)噴射波尔多液8—10次(条件不許可山区,也至少5次)。噴药宜連續性。上述措施,应进行2—3年。  相似文献   

17.
为春耕生产提供优质可靠的农药产品,我站于4月1~7日开展了一次联合打假检查活动,在检查中发现擅自修改标签行为比较严重,主要是扩大适用作物,增加防治对象,主要形式如下:一、首先标明农业部登记的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而后再以专家建议或专家提示或经试验对下列病虫害也具有较好的防效;二、首先标明农业部登记的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而后再以即将申请登记的作物及防治对象的形式增加作物及防治对象;三、首先标明农业部登记的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而后再用照片照上其它没有登记的作物及防治对象但不做文字说明;四、在适用作物的说明中,用很笼统…  相似文献   

18.
一、损伤(Injury),损害(Damage),和损失(Loss)植病学家运用的术语不断变易,致使具有特定涵义的特定术语之间难免意思混淆。本文中,称损伤作物的生物为有害生物(harmful organism)。产量(yield)则指具经济价值的、可测量的作物产品。有害生物所致的可见、可量症状统称为损伤,其涵义相当于语义较模糊的术语“作物损害”(crop damage),产量之量和/或质的降低称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环保局(EPA)根据1996年颁布的“食品质量保护法”(FQPA),对“小使用农药”实行有效登记和管理。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小使用农药”的概念1.1由美国国家农业部(USDA)确认,在全美种植面积不超过12.1万hm~2的农作物(小作物)上使用的农药。1.2根据农药使用者和登记者所提供的信息,经由EPA与USDA协商后,确认其使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足以支持农药登记所需的费用,如一些大宗作物某种特殊的或区域性的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并且,上述两种范围的用药,必须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尚无足够的已登记的替代产品;2)其替代产品对环境和…  相似文献   

20.
 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是危害我国葫芦科作物生产的重要病原。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利用RT-PCR和血清学方法在表现环斑症状的西葫芦果实上检测到WMV,未检测到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接种WMV侵染性克隆到西葫芦品种绿源冬宝,果实表面产生环斑症状,表明WMV是引起西葫芦果实表面环斑症状的重要病原。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山东泰安的西瓜、黄瓜、甜瓜、西葫芦和南瓜等46个样品检测发现33个样品表现WMV血清学阳性(检出率71.74%),薛庄采集的带有环斑症状的西葫芦均检测到WMV。对山东省81份葫芦科作物种质资源抗WMV鉴定发现西葫芦品种万盛丰宝、盛丰金珠表现中抗(MR);西瓜品种绿宝新秀和浪潮一号表现中抗(MR);甜瓜品种黄皮面瓜表现抗病(R);黄瓜品种星君贝贝表现中抗(MR);南瓜品种爱维80南瓜表现高抗(HR),蜜本南瓜、传统蜜本南瓜、七叶早南瓜、玲珑二号和绿贝贝迷你南瓜等5个品种表现抗病(R);瓠瓜品种均表现为感病(S)。研究结果对合理布局葫芦科作物品种防控WMV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