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马褂木{liriodron chinense(Hemsl)Sarg.}又称鹅掌楸、脚木、九层皮、枫荷树等,属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乔木。马褂木在新生代有十余种,到第4纪冰期大部分灭绝,现残存的仅有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马褂木两种,是鹅掌楸属  相似文献   

2.
陈华 《农家致富》2006,(18):25-25
杂交马褂木又称杂交鹅掌楸,是由中国鹅掌楸与美国鹅掌楸杂交而成,属木兰科鹅掌楸属。它是我国已故的著名林木遗传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63年,利用上世纪30年代引种在南京明孝陵内的一株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马褂木即鹅掌楸进行人工杂交试验获得的鹅掌楸属的种间杂种。  相似文献   

3.
杂种鹅掌楸是以鹅楸为母本、北美鹅掌楸为父本经人工授粉育成的,它以花色艳丽、叶形奇特而成为绿化观赏树种中的佼佼者。1植物学特征杂种鹅掌楸又称杂种马褂木,是木兰科鹅掌楸属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ehinense(Hemsl)Sarg.]又称鹅掌楸、脚木、九层皮、枫荷树等,属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乔木。马褂木在新生代有十余种,到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灭绝,现残存的仅有中国马褂木和北美马褂木两种,是鹅掌楸属的遗种。现存资源少,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5.
利用cpSSR引物(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对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22对cp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在苎麻中扩增良好、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多态性比例为22.73%.5对引物在8份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6条多态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为3.2条.聚类分析将这些材料分为3类,分类结果与采用叶绿体基因序列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了鹅掌楸属(Liriodendron)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3个树种次生木质部的显微构造。经方差分析,3个树种间导管分子、木纤维、轴向薄壁组织和木射线组织等解剖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鹅掌楸次生木质部结构兼具亲本特征。首次发现中国鹅掌楸中存在单穿孔导管,约占4%。中国鹅掌楸较北美鹅掌楸导管分子短、导管端壁穿孔板横隔数少、弦切面木射线组织的宽度、高度小以及轴向薄壁细胞束的细胞个数少。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鹅掌楸相比具有更多的原始特征,中国鹅掌楸较北美鹅掌楸进化。  相似文献   

7.
南京木兰科观赏植物引种调查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历年引种栽培的木兰科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共引种木兰科树种32种,其中落叶的木兰属和鹅掌楸属种类生长好,观赏效果佳,常绿的含笑属、木莲属和拟单性木兰属种类次之;各属的成活和生长情况及观赏效果有一定差别,鹅掌楸属>木兰属>含笑属>木莲属>拟单性木兰属。对引种的木兰科树种的适应性和观赏效果分8个级别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适应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表明引种木兰科植物的适应性受引种地的气候和种区系起源共同影响,其中,气候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木兰科植物无性繁殖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概述了近年来木兰科植物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木兰科植物中,鹅掌楸、紫玉兰及含笑属中的一些种扦插已获成功,但该科中的常绿树种生根率普遍低于落叶树种;嫁接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组织培养较为薄弱,只见凹叶厚朴和鹅掌楸有组培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微卫星DNA在核桃属近缘种同源性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选择适合核桃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运用woeste[1]等开发的30对黑核桃微卫星引物扩增核桃属(JuglansL.)26个样品,72.78%黑核桃微卫星引物能够在核桃属近缘种产生有效扩增。选取其中扩增条带清晰、有效性高、多态性高的17对引物分析核桃属12种。黑核桃微卫星在近缘种扩增位点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比在黑核桃中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但仍具有较高的多态水平,能够用于近缘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指纹分析和核桃属种间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产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国产菱属(Trapa L.)植物10个种16个样品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5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20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65条,占79.5%.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了菱属各种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根据RAPD分析的聚类结果,结合野外观察和形态学性状的聚类分析我们建议:(1)将国产菱属植物划分为3个种,即欧菱(T.natans L.)、野菱(T. incisa Sieb. et Zucc.)和细果野菱(T. maximowiczii Korsh.);(2)除细果野菱外,其余2个种中果实角的数目均有从四角转变为二角的,所以把角刺数目作为菱属种间划分的主要依据这一点值得商榷;(3)欧菱、丘角菱可能是栽培菱的野生种或近缘种;(4)细果野菱为现存菱属中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NE78与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NE23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片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茉莉酸(J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各无性系叶片ABA大量积累,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不明显;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较大;ZR含量变化各异,胁迫末期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叶片ZR含量减少;抗性差的无性系叶片JA含量上升,说明抗性差的无性系需要维持较高的JA来抵御干旱胁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鹅掌楸耐旱无性系的筛选、园林栽培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种源北美鹅掌楸生长量变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鹅掌楸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但北方地区相关研究较少,为丰富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化质量,现对引种的宾夕法尼亚州种源和俄亥俄州种源的北美鹅掌楸实生苗地径、树高生长量变异及其分枝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宾夕法尼亚州种源北美鹅掌楸苗木在山东区域内的综合表现较俄亥俄州种源北美鹅掌楸苗木好,是山东区域内乃至周边区域引种和着重发展的重要种源,但其实生苗木侧分枝数量较多,在培育初期需要进行人工抹芽等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中为5月上旬最高.皮层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中表现为随生长推移显著下降,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都表现为先升后降。且银杏变化幅度较大.SDS—PAGE电泳表明:叶片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8—13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美洲黑杨的50,32和23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23,19,17和16KD蛋白,银杏59,35,16,14和13KD蛋白.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8—16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包括美洲黑杨的49,26,21,15和14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70和22KD蛋白,银杏的58,29,24和23KD蛋白、  相似文献   

15.
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方法]选用来源于茶树EST序列的7对EST-SSRs引物,对山茶科植物的19个种进行了扩增。[结果]7对EST-SSRs引物中有5对引物能对19个供试品种进行有效扩增,通用性比率为71.43%;扩增率最高的为云南山茶凤山茶、华东山茶彩霞和云南山茶菊瓣,最低的为川滇莲蕊茶和大花杨桐;有效扩增的5对引物对中有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丰富且差异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从茶树基因组上开发的SSR引物在山茶科植物不同种属植物间有较高的通用性,可用于山茶科植物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分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唐罗忠  笪红卫 《农学学报》2015,5(6):109-112
因房屋建筑、隧道、地铁等施工而产生的大量土方用于填埋林地而对树木产生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建筑土方填埋后的4种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不同树种的响应差异,其中,杂交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L. tulipifera)最敏感,当填埋土壤的高度达数十厘米时就会出现死亡现象;填埋高度达2 m以上时,杂交马褂木的死亡率就会达到80%以上。但是,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和东方杉(Taxodium mucronatum × Cryptomeria fortunei)即使在3 m以上的填埋高度下,1年后也没有出现死亡现象。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的表现介于中等状态。树木的胸径生长趋势与成活率相似。与未填埋土方的林地相比,填埋土方后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会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池杉和东方杉对土壤填埋处理的抵抗力较强,其次是喜树,而杂交马褂木的抵抗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杂交鹅掌楸施肥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对杂交鹅掌楸进行氮、磷、钾肥最佳施肥效益试验。通过统计运算,建立三元二次施肥方案与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出杂交鹅掌楸最佳施肥配方为氮(N)50.0 kg/hm2、磷(P2O5)35.0 kg/hm2和钾(K2O)125.0 kg/hm2,材积为82.62 m3/hm2。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7∶2.5。  相似文献   

18.
孙志勇  季孔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62-17364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NE78与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NE23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片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茉莉酸(J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各无性系叶片ABA大量积累,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不明显;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较大;ZR含量变化各异,胁迫末期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叶片ZR含量减少;抗性差的无性系叶片JA含量上升,说明抗性差的无性系需要维持较高的JA来抵御干旱胁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鹅掌楸耐旱无性系的筛选、园林栽培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美鹅掌楸的主要有害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北美鹅掌楸在美国的虫害、病害、动物和藤本植物等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症状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