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名山白毫(名山131)是高产优质的早生茶树品种,本试验以福选9号、巴南特早(213)为对照,对名山白毫在重庆巴南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名山白毫萌芽期比对照略晚,但为早生种;抗寒性比对照略好;产量低于对照;各主要有效生化成分含量均高于对照,酚氨比明显低于对照,适制名优绿茶;在重庆巴南茶区表现比较良好,适于在巴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白毫早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适制绿茶的早芽良种。我场于1982年、1984年、1985年先后三年从湖南引种到信阳茶区试种,为了解白毫早在信阳茶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便于推广应用,从1982年开始,与本地当家种(信阳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白毫早在信阳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新选育的具有适应性强、开园早、产量高、持嫩性强、品质优、低氟特点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中茶108”和“中茶302”已落户名山示范种植,为此中茶所和四川省茶叶研究所分别补助引种费5万元。据悉,  相似文献   

4.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素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后又屡获国内外金奖。信阳毛尖茶好,除得天、地之利外,更与其独特炒制技艺有关,最好的信阳毛尖茶都是手工炒制而成的。2007年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信阳毛尖茶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的形成、现状和标准手工炒制技艺流程,对弘扬传承信阳茶文化很有意义。一、信阳毛尖炒制技艺的形成与现状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清朝中期是河南信阳茶叶重要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和完善,在清末出现了信阳毛尖的成  相似文献   

5.
信阳毛尖茶人机结合炒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铭 《茶叶》2005,31(2):111-112
信阳毛尖茶属特种绿茶。外形细、紧、圆、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享誉海内外,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传统的加工炒制工艺为生锅-熟锅-烘焙三道工序,均为人工操作完成。手工炒制信阳毛尖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造成目前茶农仅加工生产中、高档春茶,而放弃低档茶加工,夏、秋茶更是无人问津,严重影响了信阳毛尖茶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6.
茶树不同品种(系)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毫早、福鼎大白茶等6个茶树品种(系)为对象进行抗旱性、抗寒性、抗病虫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毫早、福鼎大向茶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强:储叶齐和福大61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弱;尖波黄13号和福云6号较抗寒,抗病虫能力较强,但耐旱性不强。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08,(6)
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贮藏、科研于一体,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潭牌信阳毛尖以五云两潭一寨八大产茶名山为基地,以茶叶生产合作社为组织形  相似文献   

8.
扶晓  郭桂义  杨洁  高俊峰 《茶叶》2005,31(1):42-4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信阳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鲜叶产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性良好,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凫早2号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略早,为早生种,产量低于对照,抗性强,适制绿茶,品质优异,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槠叶齐12号等5个茶树品种在河南茶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立哲  魏慧 《茶叶通讯》1995,(1):8-10,15
槠叶齐12号等5个茶树品种在河南茶区的适应性吕立哲,魏慧(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464100)1试验概况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槠叶齐12号、槠叶齐9号、尖波黄13号、白毫早和福大61号5个茶树品种于1988~1993年参加了第一批国家茶树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10.
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4个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闫明慧  刘柯  王满  吕颖  张倩 《茶叶科学》2021,41(6):777-788
信阳10号是适制信阳毛尖的国家级良种,然而其起源以及与其他茶树品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尚不清晰。利用MGI2000平台对信阳10号进行测序,组装获得了信阳10号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为探究信阳10号与其他茶树的进化关系,构建了46个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信阳10号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7 041 bp,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26 078 bp),1个大单拷贝区(LSC,86 594 bp)和1个小单拷贝区(SSC,18 291 bp);共注释得到叶绿体基因113个,包括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信阳10号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了74个SSR位点,大部分SSR由A/T组成。(3)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进化关系树显示,信阳10号与福建铁罗汉关系最近,并且两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完全相同,推测可能来源于相同母本;信阳10号与韩国茶Chamnok和Sangmok、福建白鸡冠、云南德宏茶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茶树起源与演化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婷 《中国茶叶》2021,(1):72-76
近代信阳茶叶贸易在艰难环境中曲折发展,随着由水路运输为主转变为铁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方式的改变,信阳茶叶销售地区更为广泛。八大茶社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策略对信阳茶叶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茶社们打造茶叶品牌的实践为当代茶叶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总结近代信阳茶叶贸易的商路变迁、商贸制度、销售体系的变迁,为当前信阳的茶叶贸易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敖存  龚淑英 《茶叶》2009,35(4):224-226,230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绿茶产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本文在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农、茶企等的状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阳毛尖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近十年来其销售规模扩大了3倍、公用品牌价值增长了66.37%,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较快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AHP法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因素的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茶叶原产地与口感、信阳毛尖茶品牌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政府政策、茶叶品质、价格等因素,并从产品品质、品牌宣传、营销渠道、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信阳毛尖茶拓展内销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阳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唐宋时期就是名茶。百年前,信阳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章。然而,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学界和民间对这一史事产生疑问。本文对信阳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章的真伪进行了考辩,并对奖章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挖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晚绿”品种的杂交亲本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茶树无性系品种“晚绿”进行亲子关系分析。所用 10 8条随机引物中的 93条引物对日本静冈和枕畸两地取样的 6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 8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 1- 8条谱带 ,平均每条引物 3 5条。其中 19条引物扩增出“晚绿”与其母本“数北”不同的RAPD分子标记 30个。从中选择 6条引物对 8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鉴定表明 ,其中 4个RAPD分子标记显示出“晚绿”品种特异性 ,说明包括“静在 16”在内的 4个供试品种都不是“晚绿”的真正父本。本文还证明 ,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同一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具有遗传保守性  相似文献   

17.
不仅调查了粗放和精细两种管理模式茶园内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刻痕对茶枝的为害情况,还调查统计了其越冬产卵时对茶枝直径的选择情况,以及在茶枝上越冬产卵部位、产卵刻痕长度和相应的着卵量。研究表明,两个粗放管理茶园内茶枝的受害率(9.86%、13.79%)均显著高于精细管理茶园,柿广翅蜡蝉成虫偏向于在直径为0.20~0.30βcm的茶枝上产卵越冬,而且产卵刻痕顶端至茶枝芽头的平均距离为7.22βcm,产卵刻痕长度平均值为1.35βcm。此外,柿广翅蜡蝉越冬产卵刻痕长度(x)与刻痕内着卵量(y)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满足方程:y=17.83x+1.12(F=3β652,df=1β145,R2=0.96,P<2.2×10-16)。建议每年10月初到次年3月下旬,应及时剪除受越冬卵刻痕为害的茶树嫩枝条并加强茶园管理,以实现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区域性控制。本研究为信阳茶区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生态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减少茶园农药用量以及提高“信阳毛尖”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玲  吕立哲  金开关  赵丰华  郑杰 《茶叶》2011,37(3):133-136
茶产业是信阳的优势和支柱产业,对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阳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产业聚集。本文根据GEM模型从基础、主体、市场三个方面对信阳茶产业竞争力做出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竞争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研究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结果表明:CP63-36和FL30的抗虫性最弱,均为高感品系,大面积推广种植时应注意茶角盲蝽的防治;HL2-13也有较强的抗虫性(中抗);GA63的抗虫性较弱(感虫);HL2-21对茶角盲蝽的抗虫性最强,为高抗品系,可作为抗茶角盲蝽的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