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程萍 《长江蔬菜》2013,(22):25-27
针对武汉地区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的重要障碍在于小孢子苗越夏成活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技术改进和试验,提出了武汉地区甘蓝小孢子苗二段育苗法越夏高效成活技术:当年小孢子苗推迟至12月至翌年1月移入营养钵,精细管理,长至5月下旬,这一阶段的成活率可达95%;6月初换钵后,将苗置于较高的通风凉爽之处,上拉遮阳网,重点做好水分管理,防止营养土过干或过湿,同时搞好虫害防治,这一阶段的成活率为94.6%,总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2号单体异附加系(AC_2)为试材,对其花蕾辐射后获得的M_2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与结球甘蓝2号染色体对应的26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鉴定,结合细胞学观察,确认获得了6株添加甘蓝2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植株。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6个大白菜易位系植株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片段大小为788.3 kb。选择两个来自不同M2单株的大白菜易位系‘AT2-1’和‘AT2-2’进行自交、回交及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杂交,利用结球甘蓝特异的InDel标记对其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大白菜易位系的85份自交后代、82份回交后代及188份杂交后代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说明这些易位系中的甘蓝染色体片段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
白菜类蔬菜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再生株基因型分离比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较容易获得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现已有芸薹属6个种的不同作物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的报道.利用小孢子培养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可以大幅度地加快育种选育进程,特别是在育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容易快速纯合育种材料,加快育种进程.在白菜育种中,采用小孢子技术培育一个新品种的时间可以由常规育种的6~8年缩短到3~4年.  相似文献   

4.
蔬菜类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单倍体植株快速培育纯系在作物育种中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降低误选.因此利用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已成为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现着重探讨影响蔬菜类作物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及其再生植株诱导的因素,并且提出了蔬菜类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甘蓝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份甘蓝材料的24个小孢子植株进行小样本倍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孢子植株倍性有4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单倍同二倍嵌合体、二倍同四倍嵌合体。不同材料之间自然加倍情况有较大差别;利用花粉等主要形态鉴别法对大样本的小孢子植株进行倍性粗略判别,得出不同甘蓝材料的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变化幅度为16.6%~100%。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甘蓝CMS不育系材料PM的败育机理,以甘蓝不育系PM和保持系PF为试材,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小孢子发育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不育系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形状不规则,严重影响了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在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细胞不解体且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使其变形,粘连在一起,并出现了严重的质壁分离现象,最后降解的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充斥着整个花粉囊,导致花药败育。  相似文献   

7.
不同甘蓝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份甘蓝材料的24个小孢子植株进行小样本倍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小孢子植株倍性有4种类型:单倍体、二倍体、单倍同二倍嵌合体、二倍同四倍嵌合体.不同材料之间自然加倍情况有较大差别;利用花粉等主要形态鉴别法对大样本的小孢子植株进行倍性粗略判别,得出不同甘蓝材料的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变化幅度为16.6%~100%.  相似文献   

8.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3 号单体异附加系(AA + C3)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结球甘蓝C02 连锁群相对于大白菜的特异InDel 标记对获得的小孢子植株进行鉴定,从17 个小孢子植株中筛选出1 个具有结球甘蓝特异条带的植株。通过对InDel 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该植株中外源甘蓝片段的大小为1.03 Mb。利用大白菜A 基因组10 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100 个InDel 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初步确定了该植株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位于大白菜5 号染色体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结果显示,该植株染色体数为20 条,为添加结球甘蓝3 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  相似文献   

9.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9号单体异附加系(AC9)为试材,对其与大白菜亲本‘85-1’回交后代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结球甘蓝9号染色体相对应的C06连锁群特异的20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筛选,结合细胞学鉴定从中获得两个添加甘蓝9号染色体不同片段的易位系植株‘AT9-1’和‘AT9-2’。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易位系‘AT9-2’中甘蓝片段大小为1.03 Mb;利用大白菜A基因组10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177个InDel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初步确定了易位系‘AT9-2’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位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对易位系植株‘AT9-1’和‘AT9-2’分别进行自交、与大白菜亲本‘85-1’回交、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14-28’和‘14-36’杂交,利用结球甘蓝C06连锁群特异的InDel标记对自交、回交、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易位系中甘蓝9号染色体片段的遗传稳定性非常低,易位系‘AT9-1’的自交、回交和杂交后代中含有甘蓝染色体片段的植株比例仅为8.9%、3.1%和2.8%;而‘AT9-2’仅为6.7%、1.6%和2.6%。  相似文献   

10.
以25份不同类型的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胚状体产生的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的诱导出胚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结球甘蓝胚状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参试材料中有11份(2份一代杂种和9份高代自交系)出胚,其中一代杂种中中甘628出胚率(19.8个·蕾~(-1))最高,高代自交系中01-88出胚率(47.5个·蕾~(-1))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材料;花蕾长度3.0~3.5 mm、花药长度∶花瓣长度为3∶2至2∶1时,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比例最高,是适合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取样时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是理想的取蕾时期;添加适量活性炭可以极显著提高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