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丽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2.
朱宏发 《食用菌》1996,18(3):12-12
平菇高邮3号菌株,是1994年秋在京杭运河高邮段西侧的枯死柳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65.8cm,高34cm,重11.5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25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最大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不出猛潮菇,可平衡上市,菇价好。  相似文献   

3.
曹树才 《食用菌》2005,27(3):16-17
平菇1022是我中心于2001年10月22日从野外腐朽杨树根部发现的一株野生菌株,丛重4.3kg,直径385cm,菌盖厚1.8cm,菇体深灰色,经组织分离,让其在高、低温,高湿情况下试验一年,结果发现,该菌株抗逆性最强,菇体美观,特别适合老菇棚栽培,在十几个平菇菌株中产菇期最长,无黄菇出现。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平菇不同规格子实体对品质的影响,以平菇650、新科106和新科108为材料,测定并分析比较了第1茬菇和第2茬菇5种规格子实体的含水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第1茬菇子实体含水量总体高于第2茬菇;第1茬菇和第2茬菇子实体规格不同,含水量存在差异,即随着菌盖直径增大,含水量有增大趋势。不同品种子实体粗蛋白含量略有差异,3个品种第1茬菇和第2茬菇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出随菌盖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菌盖直径3~5 cm时,粗蛋白含量较高。3个品种均是谷氨酸含量最高,新科108在菌盖直径为4 cm时谷氨酸含量(w,后同)最高,为25.3 mg·g-1。综上可知,平菇菌盖直径3~5 cm,鲜菇含水量≤90%,粗蛋白含量≥25%,谷氨酸含量≥24.0 mg·g-1可作为优质平菇的品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在35%聚乙二醇(PEG)、30℃条件下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中“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195 g,“唐平0332”属于广温、抗杂、高产平菇新品种。通过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评价,编号为中科唐转评字[2021]第088号。  相似文献   

6.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8.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分别采用不同直径的打孔器打孔进行试验,观察菌丝长势、污染情况、出菇情况.计算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料栽培平菇,采用2cm直径的工具打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蓝白平菇的菇体大,产量高,适温广,是笔者1987年7月从丽水百果园的一株樟树枯桩上采集分离驯化培养而成的,1990年本所立题边研究边推广,栽培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已成为我区平菇栽培的当家品种。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一)菌株特性 该菌株幼菇为蓝黑色至蓝褐色,成熟后为灰白色至白色,故定名蓝白平菇。由于该菌株采自1987年7月,故又取代号87-7。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19~25℃;子实体形成温度2~33℃,最适8~25℃;丛生,花瓣形,直径10~30cm,单丛重1~4kg,菇盖直径5~13cm,菇柄短,成熟时不卷边。出菇转潮快,抗霉力强,耐水,耐CO_2;菇质口感细嫩,味鲜美。适应多种原料栽培,生物转化率150%~200%。  相似文献   

10.
平菇 10 15 ,是 1999年 10月 15日从我校一腐朽的胸径达6 0 cm的圆木上采集的野生平菇子实体 ,丛重 4 kg,直径 30 cm,菌盖厚 2 cm以上 ,菇体灰黑色 ,当时的室外最低温度已接近0℃ ,经组织分离驯化获得纯菌种 ,同年初冬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1.
么智贵 《食用菌》1995,17(1):8-9
我室于1992年11月8日,在一直径10cm的榆树根上采到一丛重10.11kg的特大平菇,这在地处渤海弯边盐碱地带的津唐地区实为罕见。笔者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种,并经驯化栽培性状稳定,定名为“汉农118”。 一、野菇外形特征 野菇长在榆树根上,丛菇蛋圆形,由19个菇片组成,直径46cm,重10.11kg。菌盖灰白色,扇状下垂,盖径19~31cm,柄长0.4~1cm,菌褶白色,肉厚2.5~3.1cm,单片菇重0.6~1.26kg。温度为-3℃~9℃。  相似文献   

12.
平菇旧基促出菇的研究平菇在石家在为主栽食菌之一,生产中一般采用塑料袋生料栽培平菇,其首茬出菇整齐,产量高,二茬菇产量次之,三茬菇小,菌盖薄,产量低。对此,笔者于近年来用收三茬后的旧菇基进行了几项补充施水、肥等处理,使每平方米收获平菇1.3~7.6公斤...  相似文献   

13.
朱宏发 《食用菌》1995,17(2):17-17
近年来,我所对引进和自育的一些平菇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五个高产优质菌株的特性和栽培要点 一、菌株的特征特性 (一)广温7号 是从引进品种中筛选获得的广温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温度2~32℃,最适8~25℃。菇体在气温15℃以上白色,15℃以下灰白色。丛生,丛直径30cm左右,丛重2~3kg,菇盖直径10~18cm。最大特点是抗霉力  相似文献   

14.
平菇寿丰18号,是1995年品比试验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经两年多的大面积栽培试验表明,菌株适应性广,产量高,转潮快,商品性好,目前已成为江淮地区的当家品种,生物学转化率可达300%~400%。 1菌株基本特征 菌丝浓白粗壮,爬壁力强,吃料快,抗杂力极强。子实体原基发生均匀,菇体丛叠形,菇蕾期灰色,成熟后浅白色。菇盖直径10~20cm,肉厚1.5~3cm,柄长3~5cm,菌褶白色。韧性好,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野1号”至“野6号”的6个平菇品种的幼龄菇,成熟菇和老龄菇三个生育期的营养成份和抑菌的动态变化。供试材料均为作者自行培育。采菇标准:幼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下,盖缘内卷;成熟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菌盖展平;老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盖缘反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脂肪、灰份、含水量:脂肪按索氏法抽提,上气相层析测定,不同品种平菇的脂肪含量有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中幼龄菇脂肪含量最低(平均1.32%),成熟  相似文献   

17.
史红鸽  魏银初  班新河  李九英 《北方园艺》2021,(8):177-180,封2
平菇新品种“驻研1号”是由河南省主栽品种“CCEF89”和野生驯化菌株“4195”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生产周期45~50 d,中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叠生,菌盖扇形,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黑色,高温下呈深灰色.菌柄长约5 cm,直径1.5 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5.5 cm,厚约1 cm.出菇整齐,菇厚韧性强,商品性状好.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4.2%,比对照品种“黑抗650”生物学效率高6.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学效率高达89.7%,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9.5%.适宜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18.
平菇P86菌株属中高温型品种,是本所近两年来从全国23个中高温品种中经多次试验和系统化栽培评比获得,具有性状稳定,抗杂力特强,发菌速度快,耐高温,抗干旱,出菇早,栽培周期短,菇盖大、厚等特点,菇体韧性极好,弥补了常规品种夏季菇盖薄而脆的缺点,是春夏和早秋栽培的一个优良菌株。 1 菇体形态特征 P86菌株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5~6天菌丝即满管,夏季生料袋栽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转潮3~5天,栽培周期170天左右结束。菇体灰白色,阳畦栽培菇盖圆形,袋栽丛生侧向覆瓦状层迭式密集生长,菇盖直径8~20cm,菇盖边缘光滑,柄长1~2cm,丛重4kg左右,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孢子印白色。 2 生物特性 2.1 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可分解利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作物秸杆等培养料的有效成份,氮源可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农付产品。  相似文献   

19.
雷萍  李峻志 《食用菌》2000,22(5):13-13
平菇富平 1 2 5菌株,是笔者于 1 998年 1 1月在陕西省富平县解放乡南社村的一棵杨树根上采到的丛重8 0 8kg的大平菇,经组织分离获得纯种,驯化栽培性能稳定,编号为富平 1 2 5。经大面积栽培,与其它当地平菇品种相比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为了使该品种在其它省、区得到推广应用,现将该菌株特性介绍如下:1 菇体形态特征  平菇富平 1 2 5,子实体丛生,蓝灰色,袋栽丛生侧向生长,菇盖圆形,边缘光滑,直径 8~ 1 6cm,菇盖中心肉厚 2~ 2 5cm,柄长 2cm左右,菇体韧性极好,运输装筐时不易破碎。成熟的子实体孢子释放量少且…  相似文献   

20.
白优2号是笔者经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菌株。从全国各科研院校引进纯白色平菇新菌株与其进行品比试验得出,白优2号菌株各项试验指标均超过对照,初试推广中,栽培成功率达100%。因此,认为白优2号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平菇新菌株。现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形态特征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生长快速,试管母种在25~28℃下培养7天即可长满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在谷类培养基上15天长满全瓶,在棉籽壳培养基上25~30天可长满。子实体幼时呈白色桑葚状生长,后菇体渐变大呈覆瓦状生长。菇盖圆形,直径8~15cm,覆土栽培中,菇丛直径约25~30cm,单盖直径大于20cm。肉质肥厚,菇柄中等长,整个菇体洁白如玉,形美诱人。菇体韧性好,不脆烂。2生物学特征2·1营养要求该菌株对原料营养要求不严,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秆、木屑、稻草、麦秸、豆秆等农业副产品栽培生产。该菌株菌丝分解力强,长满基质后即转化出菇,出菇早,现蕾多,转茬快,产量高。2·2温度要求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2~36℃,最适温度25~28℃;出菇期温度2~32℃,以18~22℃最适。该菌株短期可耐摄氏零下低温,菇体结冰不冻死,并可耐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