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森林群落5类,设置15块样地,采用Rao指数和CWM指数计算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功能Rao指数和CWM指数表现一致,基本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混交林>云杉混交林>油松混交林>阔针混交林>阔叶树混交林,群落内不同层次间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与群落生产力等功能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比较了松树—樟树混交林与两种纯林(樟树林、松树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应用Biolog技术,比较了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松树—樟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高于两种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2.3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占全氮含量3.77%,均高于两种纯林;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于两种纯林,且除碳水化合物之外,混交林对其他5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均高于两种纯林,这可能是导致混交林AWCD高于两种纯林的原因;混交林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两种纯林。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森林与环境因子长期的共同作用导致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差异和土壤结构的差异分别是影响不同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的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松树—樟树混交林比松树纯林以及樟树纯林更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量及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度指数(Pielou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对绵阳官司河流域5种不同的人工林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植被恢复,各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都有所提高,同时水土保持效益也明显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2%;在5种植被类型中,乔木层中以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松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以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5种植被类型中,灌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以针阔混交林最大为1849.37kg·hm^-2,马尾松纯林最小为747.37kg·hm^-2,其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部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松柏混交林〉柏木纯林〉栎类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2-67
通过在太岳山好地方林场接石沟地区设立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研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74种,隶属于32科60属,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垂直结构上植物种类分布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乔木层以华北落叶松纯林为主,灌木层主要物种为蔷薇科和忍冬科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蛇莓、大油芒、细叶薹草等。3)林龄的变化对物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明显;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成熟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近熟林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与差异。【方法】在山西省历山选取了7种典型植物群落,即亚高山草甸(C1),华山松纯林(C2),红桦、榆树、五角枫、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3),榆树、核桃楸、青皮椴、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4),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C5),白皮松、油松针叶混交林(C6)、油松纯林(C7)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研究其碳代谢指纹的特征与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C5> C1> C4> C3> C6> C7> C2,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 <0.05),即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华山松纯林最低;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同样反映这一规律。【结论】1)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碳源的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碳源程度各异。2)综合31种碳源的利用,碳水化合利用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与海拔梯度并无规律性关系,而与地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围场县木兰林管局3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对其物种数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有56种,山杨桦木混交林内有53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有44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别不明显,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除Simpson指数外,其他3个指数规律一致,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选取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40年的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等群落生态学统计方法,对其林下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具有最高的盖度、单位面积个体数和地上生物量,且灌木株高和冠幅最大;另外,油松林的林下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也高于白桦林。②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物科属数目均多于白桦林,并且油松林和另外2种人工林分布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③3种人工林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分别是虎榛子、耧斗叶绣线菊和铁杆蒿;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均是黄囊苔草。④3种人工林灌木层的丰富度均较差,仅为5、4和4;而草本层各指数均是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太行山北端崇陵流域不同林分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为崇陵流域林分抚育、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发挥生态效益等提供基础,保障林分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以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林分种类、盖度及数量等,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林分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下共有植物76种,隶属38科68属,其中草本植物65种,分属29科58属,主要以禾本科、卷柏科和鸭跖草科为主;灌木植物11种,分属9科10属,主要以马鞭草科和鼠李科为主。2)在草本层中,4种林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序均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油松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而在灌木层中则因树种不同有所区别,从灌木和草本来看,4种林分α多样性偏低,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3)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之间β_w和β_c系数最低,为0.29和10.00;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间β_w和β_c指数最高,为1.71和19.50;根据林分的相似性系数C_j、C_s判定4种林分相似度较低,均为"中等不相似",但是杨树纯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β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林分之间,与其他3种林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林分中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α、β多样性相对较低,应对杨树林及刺槐油松混交林制定适当的抚育措施,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保证群落植被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充分发挥小流域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长沙岳麓山马尾松林的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TWINSPAN,flexible beta clustering,DCA,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对岳麓山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flexible beta clustering和NMDS相结合要优于TWINSPAN和DCA,是比较理想的群落数量分类方法;2)岳麓山马尾松分布于10种群落中,马尾松除了组成较大面积的纯林外,还与其他本土阔叶树种组成6种针阔混交林;3)马尾松纯林物种多样性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值,尤其是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极低。相比之下,针阔混交林,尤其是马尾松+苦槠林物种多样性较高;4)样地中马尾松的重要值与乔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存在负相关,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地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火烧木择伐方式下火烧迹地与未火烧对照样地林下群落相似性最大。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下,火烧迹地林下群落多个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的趋势。不同火烧木管理样地草本层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小于对照样地,而在灌木层都大于对照样地。3种不同类型火烧木管理方式火烧迹地恢复13年后,林下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对照样地,而灌木层生物量较对照样地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本试验以木兰林管局龙头山林场道坝子营林区华北落叶松低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乔木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变化,上坡位密度达到大约800株/hm^2时,林分生物量和单木生物量达到最大47 000kg/hm^2和50kg;中坡位生物量则单调下降;下坡位最低生物量出现在300株/hm^2。(2)上坡位单木生物量为39.65kg、中坡位40.18kg、下坡位72.31kg,呈上升趋势。而林分内生物量则相反。(3)不同坡位单木各器官生物量相比,单木的叶、枝生物量均在下坡位取得最大比重,干生物量在上坡位取得最大比重(0.83)。  相似文献   

12.
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燕山山地的主要树种,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以河北木兰林管局境内1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立地条件相同密度分别为1800、2400和3000株/hm^2的3种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3种密度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1180.6、26724.6和31352.4kg/hm^2;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8.9%,草本层次之,占0.7%,灌木层最少,仅占0.4%;林木平均木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略微减少,密度由低到高其平均木生物量依次为11537.5、11077.3和10357.8g/株;各密度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W干〉W枝〉W根〉W叶〉W皮的分布规律;3种密度的林分生物量结构特征基本相同,3000株/hm^2的林分结构合理,更能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塞罕坝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塞罕坝地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其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均大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多样性方面,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林分分别为樟子松林、山杨林,最小的是华北落叶松;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林分分别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最小的为山杨林。在均匀度上,灌木层Jsw和Jsi均匀度指数最大的林分均为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林最小。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sw最大为樟子松林,Jsi最大的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和山杨都相对较小。对β多样性的研究则表明各林分类型之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相异系数都较大,不同林分之间共有种较少。  相似文献   

14.
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伦县沙地云杉林3条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沙地云杉混交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了3个典型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共有植物71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多伦县沙地云杉与白桦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群落Ⅰ为52种,群落Ⅱ为45种,群落Ⅲ为47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3个典型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乔木层最大,灌木层其次,草本层最小。通过对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为加强沙地云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运用点抽样方法研究了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的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林分的树种较全面清理割灌模式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较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较高,林分内各树种分配较为均匀,带状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在3种全面清理割灌改造模式中,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虽然树种数与其它2种相同,但林分内树种分配均匀性差,集中性高。不同的改造模式对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对提高和保持改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开林窗与封禁对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兰林管局典型的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开林窗、封禁等改造措施,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通过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经营措施下的生物多样性及样地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开林窗面积中等及较小的样地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而开林窗面积较大样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成降低趋势;封育区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对照区,而封育区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仍小于对照区;该实验区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为乌苏里苔草。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兰思仁 《林业科学》2003,39(1):36-43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 阔叶林而增加,群落间变幅较大;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3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