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和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较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笔者从操作方法、作用机理、应用效果、成本概算、适用范围5方面介绍了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通过对留袋造林、脱袋造林后一个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苗木生物量、苗木根系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脱袋造林更有利于保存土壤水分。建议容器苗造林采用脱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杨树容器苗雨季造林,是用营养钵(袋)在塑料大棚内当年育苗等雨季到来时带土坨移栽的全根全苗造林。由于容器苗带土坨根部不受损伤,容器中有充足的营养,加之又赶雨季造林,栽后不缓苗,具有成活率高、育苗时间短、省工、节水、无杂草等特点。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多风,土壤瘠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造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结合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降雨稀少、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和造林成活率低、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不显著的生产现状,通过采用蓄水渗膜袋、森露固体水、聚乙烯地膜等3种不同的节水材料,在山滩旱地进行了造林试验研究,找出了提高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干旱山区山滩旱地节水造林的有效手段和主要办法,为干旱山区实施生态节水工程、巩固造林成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干旱荒漠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应用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荒漠区 ,造林能否成功 ,完全取决于水分因子 ,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 ,最大限度地创造造林条件 ,是抗旱造林研究的主要课题。经历年来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总结出了 6种抗旱节水造林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漏斗式覆膜造林技术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容易操作的一种适用技术,它对干旱、缺雨地区的工程造林,能够节水保湿,增加土壤温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文章主要介绍了漏斗式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在巴林右旗造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水是干旱荒漠区发展生态林业的制约因素 ,如何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 ,增加植被盖度 ,改善生态环境是林业研究工作的目的 ,为此工作的重点是寻找抗旱节水造林的方法、途径、技术及材料。通过不同容器造林试验 ,分析总结出植树袋是一种优于其它容器的造林材料 ,它的使用将会使干旱区造林效果呈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土壤也非常贫瘠,这些地区常年少雨,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根据多年来的造林工作经验,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绿化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树种选择、整地方式、集水技术、栽植技术等抗旱措施以及抗旱配套技术措施如DJS造林技术,容器苗造林和地膜覆盖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取得有效的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干旱山区、沙区造林技术上的新突破,该技术对于半干旱缺雨地区的绿化造林,能够起到节水保湿、提高土壤温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造林成活率等作用,对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地区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本文从造林整地、苗木选择、栽植时间及方法、采用抗旱节水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今后河西走廊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提供了配套的技术措施和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渊基金建设孔子文化纪念林项目由日本林业振兴协会投资,规划总面积160hm2,投资8000万日元。2012年10月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已完成合格造林面积132hm2,平均成活保存率93.31%。2013年,依托项目实施,开展了一系列荒山造林抗旱综合技术应用研究,试行了低成本、易操作节水保墒造林抗旱模式。4年来,经过对同一树种同一立地条件,不同节水保墒抗旱模式下的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筛选出了青石山区4个树种的荒山造林最佳节水保墒抗旱模式,仅作为提高相同或相近树种应用于干旱瘠薄荒山造林成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