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重茬种植现象普遍,黑痣病与黄萎病危害严重。目前主要应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一些作物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较好,为明确其对马铃薯黑痣病和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应用方法,在重茬地进行了田间防治和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草芽孢杆菌与有机肥混合沟施(每667 m^2沟施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10 kg+有机肥500 kg)对马铃薯块茎黑痣病防治效果最佳,达到了63.65%,枯草芽孢杆菌与化学药剂混合拌种(每667 m^2种薯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500 g+3%中生菌素43 g+70%甲基硫菌灵107 g拌种)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达到了38.72%。这2种处理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最为明显,分别增产20.00%和22.66%。对不同生育期马铃薯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分析得知,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没有显著效果。化学药剂拌种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人参病原菌室内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及发酵液对3种人参病原菌抑菌效果,结果证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人参疫病,人参黑斑病的抑菌效果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立枯病的抑菌效果强于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光光度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不同磁场强度的磁处理水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强度为0.05 T磁处理水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P<0.01); 0.10﹑0.25 T的磁处理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0.08 T的磁处理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P>0.05)。磁处理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其生长情况与磁场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后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间的关联性,以K326为材料,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不同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移栽以后,(1)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碱解氮和有效磷、钾含量则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且烤烟移栽后45 d达到最大值;(2)土壤脲酶活性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移栽后90 d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低-高(60 d)-低-较高(90 d)"的规律性变化;蔗糖酶活性出现"较高-低(60 d)-高(75 d)-高(90 d)"的规律性变化;(3)通过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在移栽后45 d对有机质和碱解氮,以及移栽后60 d对速效磷和钾含量影响最大;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在移栽后60 d和75 d,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和钾的含量影响最大。植烟土壤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养分与酶间相互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1株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TR21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PI50CH鉴定系统、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法,对1株分离自石斛兰叶片的广谱抗真菌芽孢杆菌TR21进行生化和分子鉴定。通过API50CH系统测试,TR2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相似性为90.3%,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TR21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 subsp.subtilis、B.subtilis subsp.spizizenii和B.velezensis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序列相似性皆为99%,而基于gyrA和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6%和91%。结合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也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比较API鉴定和基于不同基因的鉴定发现,分子鉴定更加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标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启动子P43;构建1个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P43GFP。结果表明:P43与gfpmut3构成了融合基因,可调控gfpmut3在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荧光检测发现,P43在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中具有极强的启动基因表达能力;质粒稳定性测定表明,连续稀释培养55 h后,质粒的稳定性为85%。  相似文献   

7.
甘蔗黑穗病菌拮抗菌HAS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筛选鉴定对甘蔗黑穗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的归属,并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0、P6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得到1 533 bp的DNA片段,其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其形态学特征:菌体为短杆状,能运动;革兰氏阳性反应;3%KOH溶解性实验呈阴性反应;有鞭毛,鞭毛周生;芽孢中生,椭圆形,孢囊稍膨大,初步将该菌株归属为枯草芽孢杆菌.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对引起甘蔗和其它作物病害的多个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据此,可将分离的菌株HAS确定为对甘蔗黑穗病菌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8.
4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恶霉灵、克萎星对棉花黄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尤其以活芽孢10亿个.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显著。枯草芽孢杆菌叶面喷雾的最佳浓度为300~6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54.35%~57.35%。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对南疆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中棉所49为供试品种,在新疆阿克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防治黄萎病试验,并分析了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可使病情指数较未处理区显著降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0%;在黄萎病发生高峰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较对照,籽棉产量略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滴灌可以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但应在发病高峰前施用。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开封对1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干粉种衣剂防治棉花黄萎病与促进棉花生长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干粉种衣剂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在土壤-作物生产体系中,腐植酸因可挖掘产量潜力、提升肥料利用效率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从腐植酸调控土壤酶活、改良重金属土壤、活化土壤养分、调控植物代谢、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提升作物产量与改善品质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马铃薯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腐植酸应用于马铃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马铃薯高产高效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枯草芽孢杆菌ZH-2菌株的发酵菌剂,在桦南县进行了生防菌剂防治大豆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剂100倍稀释液浸种和喷洒处理对大豆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达67.9%。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秸秆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秸秆还田的意义、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还田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含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的有机肥料在酸性茶园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不高,难以起到有效的促生作用,达到部分替代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目的。本实验分离得到1株耐酸铝芽孢杆菌,命名为QM7。试验发现菌株促生能力受到铝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无铝条件下菌株生长素(IAA)的分泌量为85.6 mg·L~(-1),当铝离子浓度为1 mmol·L~(-1)时IAA分泌量为36.8 mg·L~(-1);盆栽结果表明,在6周内菌株可以增加茶苗根系表面积56.8%,根尖数27.3%;蛋白电泳分析发现高浓度的铝胁迫会导致菌株胞内64种与转录、翻译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差异,使得菌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研究的现状(英文)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知识大力发展精准农业 ,以达到改良作物表现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中国的农学家依据精准农业的原理并结合本国的实践 ,初步提出了水稻等作物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苗、施肥和灌溉的定量方法和关键指标 ,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精准栽培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水稻直播省工节本 ,其应用面积在亚洲正逐年增加。杂草控制和倒伏问题是制约水稻直播产量及其应用面积扩大的两大因素。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近几年正在中国兴起。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节约用水和减少氮肥损失。但地膜覆盖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应引起重视。作物栽培已从单纯注重产量 ,转变为产量、优质、高效相统一 ,注重环境的保护 ,重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农业信息技术运用于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 ,将促进栽培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豆磷素营养及磷高效品种筛选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但由于其极易被土壤固定,因而有效性非常低.缺磷已成为限制当前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主要因素之一,传统农业生产一般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利用率.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通过发掘和利用磷高效品种来解决植物需磷和土壤供磷矛盾的新途径.文章综述了中国土壤磷素营养及其遗传改良的...  相似文献   

17.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机理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总结和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含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以及下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及麦田病虫害均有影响。未来该技术应增强增产机理、量化技术及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