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小斑病危害性大,传染性强,如不及时预防将严重影响村民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现将玉米小斑病的危害情况和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小斑病危害性大,传染性强,如不及时预防将严重影响村民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现将玉米小斑病的危害情况和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中国主产粮食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到国计民生.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玉米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文章就国内外关于玉米小斑病的致病机理、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各方面作简要综述,为以后玉米小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玉米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常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该文结合工作实践,着重介绍玉米小斑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上主要病害之一,全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小斑病危害性大,传染性强,如不及时预防将严重影响村民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现将玉米小斑病的危害情况和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一、发生规律 产生孢最适温度23-25℃,孢子在24℃下一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份或高湿条件,病情迅速扩展.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大斑病又叫叶枯病、条斑病,小斑病又叫斑点病,是我省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平坝地区以小斑病为主,深丘区以大斑病危害较重。严重时植株提早枯死,田间一片枯焦,损失很大,在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5%~20%。近年来,玉米大、小斑病的危害逐年增强,因此,必须注意防治玉米大小斑病。一、病原与危害症状1.病原两病的无性世代均属半知菌亚门、长蠕孢属,有生理分化现象,均以分生孢  相似文献   

7.
王丽娥 《乡村科技》2020,(6):100-10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玉米种植过程中频频发生小斑病现象,导致玉米产量急剧下滑,严重影响了粮食产业的正常发展,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小斑病病症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小斑病危害严重,为此对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及防治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特点,其次阐述了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最后探讨了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耕作制度的变更等原因,玉米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尤其是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已成为制约河南省玉米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阐述了河南省玉米小斑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分析了其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国三大经济作物之一,其病虫害的种类多、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粘虫、螟虫、蚜虫等,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将其防治要点总结如下。一、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1、症状识别玉米的大斑病和小斑病均可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上,但以叶片受害最为严重。(1)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长5-20cm。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沿叶脉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的棱形大斑;天气潮湿  相似文献   

11.
郑宇鸣  李勃  张锡顺  林郁  刘振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1-19412,19415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文中详细阐述了玉米灰斑病在国内外及云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归纳了玉米灰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及该病害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夏播玉米单产低而不稳,抗病性、抗逆性降低,选育玉米新品种,应以多抗、广适、稳产、高产为育种目标。咸阳市农科所通过种质改良和系统选择,选育成功玉米杂交种隆玉五号。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5~98天。高抗大小斑病、穗粒腐病,抗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黑粉病。籽粒含粗蛋白10.0%,淀粉71.0%,粗脂肪4.1%,赖氨酸0.258%,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抗倒伏、中早熟、适应性广,成熟时保绿性好。属于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安徽玉米病害田间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安徽省玉米病害调查采样,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病害采用提取病叶粗汁液通过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表明,安徽省玉米种植区发生的玉米病害有10几种.主要病害是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真菌茎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病害.纵观近10年病害发生情况,粗缩病已成为安徽省的主要病害,褐斑病、南方锈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并将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两种抗病类型。此外,还利用柱形图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种质资源对多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国外引进的6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了高抗玉米弯孢病自交系10份,高抗玉米大斑病自交系20份。对从国外引进的93份玉米自交系、126份杂交种穗行材料和33份国内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进行了田间发病调查,经综合分析筛选出小斑病发病率低于0.5级、茎腐病、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率低于或等于5%的多抗玉米自交系49个。从引进的国外玉米杂交种三代穗行材料中筛选出小斑病发病率低于0.5级,茎腐病、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率低于或等于5%的多抗穗行材料18份。  相似文献   

18.
代森锰锌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代森锰锌拌种以及5叶期、8叶期、9叶期茎叶喷雾等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的影响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玉米5~9叶期喷雾处理能有效抑制玉米褐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的扩展,尤其是8叶期喷雾处理,可以将发病叶片控制在第6展开叶以内,防治效果达88.9%,增产率达31.5%,为防治玉米褐斑病的最佳用药时期。  相似文献   

19.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抗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性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玉米主推品种进行了丝黑穗病及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四单158、登海1、登海9、丹638、农大108、吉单209、吉单156、垦粘1、掖单19、吉单141、吉单306等较感染丝黑穗病。多数品种均不同程度感染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褐斑病。对丝黑穗病及叶斑病抗性均较好的品种为“吉单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