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顺丽  周建华  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28-7229,7235
山地公园的景观格局因其独特的地形环境及植物群落与其他公园生态系统的差距巨大。笔者在分析了影响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格局的因素之后,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找出优化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方法,旨在通过遵循地形和自然生境,合理配植植物群落,营造和谐的植物群落空间结构,最终达到增强植物群落视觉效果,优化山地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卜娟娟  陈永生  李凤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33-14335,14436
依据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理论,针对合肥环城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初步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典型群落的生态功能、植物造景的视觉美、植物群落的社会效益三大类(准则层),最终构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模型,为其他环城公园植物群落评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时,应当注意与景观生态学的结合。该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清风湖公园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文献查阅法,在实地调研清风湖公园的基础上,从景观结构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生态循环理论、生态建设和生态位理论、生态进化理论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262-26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具有其特殊性。以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调查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设计原则,对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构建以及景观营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洪山公园春秋季节的景观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公园植物群落情况,针对春秋季节景观变化,总结出公园植物景观的季相性变化。研究中选取了9个典型样地,并评价了其景观效果。调查发现洪山公园基本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群落注重色彩对比,乔灌草配置合理;但依然存在植物种类少、部分植物群落设计不当、植物群落养护不够、公园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就洪山公园春秋季植物景观营造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方法,选取武汉市8个典型的综合性公园,160个植物群落。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选取11个定量和定性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体系涉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服务功能三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人们更加重视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其权重值为0. 540,其次是服务功能、美学功能,权重值分别为0. 250和0. 210。其中7个公园处于Ⅰ级、Ⅱ级,只有1个公园处于Ⅲ级水平,市级综合性公园综合景观质量优于区级综合性公园。这与公园定位和现状相符,说明评价体系能够客观的评价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小茜  张文豹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24-9826,9880
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和功能,根据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三元论”的理论,解析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原则.结合南京鱼嘴公园景观营造的实例,从以文化为“神”,以自然为“骨”,以景观为“肉”3个方面探讨了其景观营造手法,旨在营造一个形神兼具,随城市发展而生长的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0.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设计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设计理念与园林设计实际的结合。为探讨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新理念,以北京市大兴西厢生态公园设计为案例,阐述如何将景观生态学中带状廊道的景观格局和整体性观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并通过地段现状条件分析,提出将景观结构格局与可持续景观技术相结合的生态设计新理念。从而,对于改善城市带状绿地景观结构,促进城市绿色网络的建设和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恢复城市生态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意义,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桑干河生态公园设计原则及其展现的特色景观和功能,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绿色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Lu Ying  陆瑛  段渊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2-74,153
简要介绍生态风景林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发展趋势,并以河津市九龙公园生态风景林为例,从景观设计、及生态设计、景观-生态互融设计来探讨如何营造在特定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环境中的生态风景.  相似文献   

13.
浙江长兴回龙山公园生态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长兴回龙山公园规划基于生态保护是城市近郊森林公园规划的关键点,制定保护、改善、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公园生物多样性,提升长兴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规划目标,进而确立结合生态敏感区进行项目设置与总体布局,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植物群落学为依据的植物规划、水系水岸的规划和生态道路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20,(1):80-82
通过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影响鸟类活动的关键因子,整理出鸟类栖息地构建的3个主要途径(控制人为干扰、营造湿地水域生境以及营造植被群落生境),并提出构建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公园保护区域划分、地形设计、水深控制、植物群落规划、人工生态岛屿、生态护岸、鸟类招引设施等,从而使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造更加科学合理化,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丹阳市万善公园改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应用效果和生态稳定性。结合"城市双修"建设需要,利用城市生态学原理和中国植物文化,增加乡土植物、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种类,扩大边缘植物景观尺度,优化植物群落和生态结构,提出植物配置可行性优化建议,促进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6.
尹国斌 《乡村科技》2023,(8):135-138
湿地公园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缘湾湿地公园是福建省厦门市最大的公园,被称为厦门市的“城市绿肺”。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初期建设中,采取营造水环境、构建植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配套相关设施等措施,改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但因超强台风“莫兰蒂”侵袭,公园在建成10年后植被和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片区受损严重。针对当地采取强化植物特色、平衡水体生态、吸引鸟类栖息等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措施,最终使湿地公园形成了“绿肺”“蓝肾”“白鹭”三大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7.
玄武湖公园植物配置现状分析及管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现有玄武湖植物景观,营造更有特色的植物景观,选取玄武湖公园内5个代表性景点,对其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记录树种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等数据参数,运用植物群落学原理,统计出各景点树种投影盖度、综合优势比、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性系数。对玄武湖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玄武湖植物造景优缺点,并从群落结构稳定性、乡土树种选用、季相景观营造等方面提出养护管理对策,可为配置具有特色的城市植物群落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景观偏好度是表示对景观的喜好程度。通过对长沙市公园绿地景观的调查,选定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为评价对象,结合群落照片进行现场偏好评价。探讨分析不同背景(专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评分者对群落景观的偏好度,找出偏好度高的园林植物群落,为长沙市公园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的营造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鹏飞  潘远智  余欢  张郑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8-15220,15223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概括介绍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生态恢复原理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中应用生态恢复原理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