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安全生产不利。本文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几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一)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为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等。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病菌主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的安全生产不利。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中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0-1993年共14年的资料,从8个与病害有极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中,用逐段回归分析法,筛选出2个油菜菌核病主要流行因子:4个中下旬平均气温和4月上旬平均气温并组建油菜菌核病预测式2个,经验证,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沿江地区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辨别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江苏省通州市历年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影响流行强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油菜开花至终花期的雨湿条件,并筛选出1月下旬降水量、3月下旬降水量、2月下旬高湿日数、3月上旬高湿日数等有关前兆因子,组建了预测模型,回归检验的历史符合率达85.71%,预报准确率100%,对油菜菌核病预测预报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潜叶蝇、蚜虫、菜蛾、菜粉蝶、跳甲等,无论发生哪种病虫害,都会影响油菜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产量和质量均会下降。本文主要介绍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潜叶蝇、蚜虫、菜蛾的防治方法。1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一般年份株发病率在10%~30%,高发年份株发病率高达80%以上。发病后一般会造成10%~70%的减  相似文献   

7.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又与多种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信阳各油菜区发病严重,一般会导致10%~30%减产。本文阐述了油菜菌核病的症状特点和危害情况,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也叫做菌核软腐病,主要是因为核盘菌导致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是我国油菜病害最严重的一种,多发生在长江油菜主栽区。其发病率可达80%左右,对油菜的产量与品质均会带来严重影响。现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综合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俗称"白秆""空秆""麻秆""霉蔸",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油菜生产区每年都会发生,一般年份病株率达10%~30%,严重的达70%以上。一般发病程度可减产10%~15%,严重地块可减产60%以上,同时造成油菜籽品质下降,出油率低,影响农户经济收入。油菜菌核病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其中在开花结果期发生程度最严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岳元平 《农技服务》2013,30(7):715-716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所致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是中国油菜三大病害(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之首。从品种、气候因素、栽培管理和菌源量大方面介绍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同时阐述了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寿永 《农技服务》2014,31(7):120-120
<正>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外,在医药、食品和T业原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空秆、霉蔸等,是我同油菜第一大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1])。该病一旦发生,常会连年发病,严重影响油菜产质量,病情严重时可使油菜减产30%~([2])。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笔者现就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而且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在各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介绍了黄淮流域地区油菜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并提出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大田防治,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危害症状,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油菜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随着甘蓝型油菜的推广,栽播密度的增大,以及施肥水平的提高,为害程度日趋严重。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的达50%以上。 1977年,我们对这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做了一些调查和试验,现报告如下: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 为了研究发病程度与油菜生长发育和产  相似文献   

16.
姚勇 《农技服务》2014,31(8):82-82
<正>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由核盘菌侵染发病,位居我国油菜3大病害(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之首。油菜菌核病在我国25个省…市、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最严重,导致产量损失lO%~20%,重度发生时产量损失约50%,已成为制约油菜优质、高产、高效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1-2]。油菜是正安县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18.
陈志军 《农技服务》2014,(10):86-86
<正>常德市油菜种植面积450多万亩,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澧县、安乡、汉寿等地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且含油量降低。一、为害症状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控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以及为油菜生长期营养调控提供依据。通过测定15试点135田块的土壤指标,并对油菜不同生育期菌核病发生情况和气候因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部菌核病从抽薹期零星发生,初花期开始加剧,盛花期发病率达最大;茎部菌核病从盛花期开始并持续加剧,直到成熟期;初花期对叶部菌核病影响最大的是初花前3 d平均温度和前10 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盛花期叶部菌核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盛花前5 d平均气温和平均空气湿度,对茎部菌核病发生影响最大的是盛花前3 d平均气温与前10 d平均气温及空气湿度。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油菜各生育时期菌核病发生有明显影响,其中气候因素较土壤因子影响显著,但土壤因子特别是土壤中钙含量对叶部和茎部菌核病开始加剧发生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长后期常发性的重要病害,浅述油菜菌核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