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鑫1S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2005年经连续5a7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旱稻籼型两系不育系;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2011-2014年连续3a在海南省陵水对蜀鑫1S进行连片高产繁殖技术研究,获得了高产、高纯度。该文主要对蜀鑫1S在海南陵水高产、高纯度的繁殖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蜀鑫1S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2005年经连续5a7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旱稻籼型两系不育系;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2011-2014年连续3a在海南省陵水对蜀鑫1S进行连片高产繁殖技术研究,获得了高产、高纯度。该文主要对蜀鑫1S在海南陵水高产、高纯度的繁殖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蓝9S’是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Y58S’为母本、‘Lemont/9308//岳4B’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不育系,2019年委托安徽超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安徽通过不育系鉴定,该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利用蓝9S所配制的杂交组合蓝两优1314于2022年通过湖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欣9066S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矮秆、抗性好、米质优、配合力好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本文介绍了欣9066S的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分析其与亲本的主要性状区别,并探讨其可繁性。  相似文献   

5.
锦4128S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晚兼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播始历期60~75 d,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分蘖强、异交性好、亲和性较广和配合力强等突出优点。自2016年锦4128S审定以来,所配组合有4个通过国家审定,4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防伪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高产保纯繁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安S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米质优、抗病性强、配合力好等特点.介绍了其在海南高产繁种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7.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F133S是以1892S为母本、R3061为父本杂交,经过6年12代定向低温加压系谱选择而成,该不育系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败育彻底、株型好、穗多、抗性较好、抗倒、米质较优、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介绍了F133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期进一步推广运用该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以开花习性良好、早熟、临界温度低的田丰S2作不育基因供体,与株叶形态好、迟熟、品质优、抗稻瘟病、耐寒性好、后期转色好,但开花习性较差的基本营养型中籼材料龙优2号杂交,采用病区抗性选择法+生态压力选择法+南北穿梭加代的育种方法,选育出两用核不育系福龙S2,于2006年11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该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5℃)、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104 d)、基本营养型、熟期适中、中抗稻瘟病、配合力好、异交结实率高、可繁性好等特点.用福龙S2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产量高、中抗稻瘟病、品质优等特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P88S是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温敏核不育系8015S为母本与培矮64S杂交,通过3年6代双向选择(在长沙长日低温条件下选不育,在海南短日低温下选可育)方法选育而成的.该不育系株型紧凑,不易倒伏,育性稳定,杂交后代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好;琼香-1S是利用外国优质旱稻资源而选育出来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具有育性好、分蘖力强、杂种后代米质优的特点.研究表明P88S、琼香-1S在海南三亚的不育时间超过150天,3月底转为不育,10月底至11月初转为可育.  相似文献   

10.
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隐性紫叶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选育过程和该组合的特征特性,表明由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明紫03S具有隐性紫叶标记性状、不育起点温度低、光温互作明显等特点,并提出该不育系初步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连5041S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占63-4S为母本、天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米质优,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2.
周桂香  张国良  徐继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32-11433
[目的]研究丰39S的选育过程。[方法]丰39S是利用广占63S经离子束诱变处理,经自然压力法选育而成的温光敏核不育系。于2003~2005年研究了丰39S的形态特征、育性表现及其配制组合的表现。[结果]该不育系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性强,米质优,不育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稳定。2003、2004年镜检期花粉败育率100%。2005年大田鉴定典败花粉8.43%,余为无花粉败育,自交不结实率为99.90%。2004年三亚地区结实率49.10%,实产3307.5kg/hm2。所配组合丰两优4号高产、抗病,结实率81.60%,千粒重27.7g。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59t/hm2,比汕优63增产8.99%,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丰39S的育性符合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指标要求,配组后代株型紧凑,生长势强,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闽科104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SE152S为改良主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将低世代分离群体置于高海拔长日低温(沙县湖源乡)生态环境分离筛选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不育株,经海南加代繁殖穿梭育种,育成不育性稳定的闽科104S,本文就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H155S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以株1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理想,在湖南播始历期84d左右,不育历期6(1d左右,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不育期间群体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间可繁性好.异交特性好,柱头外露率达80%;A上。米质优,有10项指标达到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所配组合华两优7号(湘审稻2007027)、华两优164(湘审稻2007049)和华两优285(湘审稻2007050)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其中华两优164和华两优285米质综合评分达部颁一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标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水稻(Oryza sativa L.)EK1S是用E农2S做母本,育种亲本材料Q09-39为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条件和低温池加压选择,经过7年2代的定向培育,选育的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株型好、米质优、易繁殖、好制种的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初步测配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株叶形态理想、米质较优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组合正在参加各级产量试验。  相似文献   

16.
189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培矮64S的窜粉变异单株选育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1892S具有配合力高、可繁性好、异交率好、制种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具有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优点。该研究介绍了1892S的选育经过、育性表现、特征特性、系列品种示范推广情况,为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及系列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皖2305S是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中间品系2301S/CBB23F14为母本,与自育品系1892S/3401F6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含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不育起点温度低,不育性稳定,易繁殖制种,配合力好,在合肥自然条件下稳定不育期为30 d,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所配组合2305S/华占进入湖北省早熟中稻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不育系‘培矮64S’所面临的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和不育起点温度因遗传漂移而不断上升的问题,选育新的两系不育系。【方法】通过利用‘培矮64S’种子搭载"实践八号"农业卫星、地面种植和跟踪、定向筛选,筛选到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稳定不育株系,同时结合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方法,对不育起点温度进行加压选择与鉴定。【结果】育成具有低直链淀粉含量(w为8.69%左右)、低不育起点温度(23.0℃以下)的新型"双低"不育系,命名为‘航17S’。该不育系株高79.62 cm,剑叶长32.54 cm、宽1.82 cm,有效穗数11.4个,穗长22.01 cm,每穗总粒数约181粒。除剑叶宽以外,其他主要性状均与野生型‘培矮64S’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航17S’除了具有"双低"特点以外,其他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与野生型‘培矮64S’基本一致,而且保留了‘培矮64S’的异交特性好、配合力强等优良特点,于2015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9.
双重机制两用不育系C815S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重机制两用不育系C815S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育种专家陈立云教授育成.该不育系2004年1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杂交制种安全、不育起点温度在21以下等主要特点.该不育系本身性状特别优良.分蘖能力强,株叶形态极佳,叶片符合长、直、窄、凹、厚的要求;穗大粒多,后期落色好.在海南繁殖具有每公顷产6000kg以上的产量潜力.异交结实率高,制种成本低,配合力强,米质优.该不育系的育成,为中国超级稻的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双重机制两用不育系C815S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伍小松  相似文献   

20.
湘州19S是湘西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光温敏核不育系存在的育性波动和卡颈两大问题,利用远缘杂交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该品种育性起点温度23℃,败育彻底,育性稳定,包颈粒率低,开花习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配合力强,米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