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在致病剂量和免疫剂量下所诱发的豚鼠免疫病理学应答。致病剂量为1000亿活菌数,免疫剂量为1000万活菌数。在实验中,用细菌学、血清学、免疫学、免疫病理学、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这二组豚鼠的IgG、C3、血液组织胺(Ht)、循环性免疫复合物(CIC)、淋巴细胞转化率(LTR)、血清凝集素等变化的动态以及皮肤超敏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1.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具有相当大的毒力,致病剂量能引起豚鼠的免疫功能低下。 2.致病剂量、免疫剂量作用下的二组豚鼠,所诱发的免疫病理学变化只有量的区别。因此,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布病室提供的免疫剂量实际上为低致病剂量。 3.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及其抗原成份能引起血液中组胺水平升高,但未能诱发出I型超敏反应。 4.羊型布鲁氏菌M5活菌苗致敏豚鼠可引起循环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着,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诱发皮肤Arthus反应与迟发性超敏反应。 5.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肝脏出现了局灶性坏死和肉芽肿,在这二种病灶内证实了布鲁氏菌抗原的存在。肝小叶问动脉、静脉壁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循环性免疫复合物沉着。致病剂量组、免疫剂量组几乎所有的病例的肺脏均发生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细胞增生性结节,早期病例并有急性肺炎。肾脏除膜性肾小球性肾炎外,间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他的变化有化脓性附睾炎、睾丸精细胞坏死、间质性睾丸炎、心内膜炎与超敏性心肌炎、浆液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和肉芽肿形成、脾白髓增生与红髓嗜酸粒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性肝炎、多器官组织内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等。注射菌苗后第90天(PID90)时,病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12例病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大体检查乳腺肿块直径3~12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其中4例切面可见小脓腔或小囊腔,直径0.5~2.5 cm,腔内有灰红坏死样物或淡黄色分泌物。镜下病变为小叶中心性肉芽肿及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小叶内可见最具特征性的大油囊,油囊外为或窄或宽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带,其外周区见多少不等的类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有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病理诊断是确诊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重要方法,病理医师应对其镜下形态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3.
4组5至10日龄禁食初乳的羔羊,用于评价对绵羊腺病毒RTS—42株与5天后继之以溶血性巴斯德氏菌(1A型)感染的反应。A组(13头)羔羊以腺病毒与巴斯德氏菌相继感染,B组(4头)以RTS—42株感染继之以无菌肉汤注射,C组(4头)注射以无菌细胞培养液继之以巴斯德氏菌的肉汤培养物感染。D组(4头)以无菌细胞培养液与无菌肉汤相继注射,作为假感染对照。所有羔羊均用气管与鼻腔内接种,序贯地扑杀,以研究它们的形态学病变。 A组羔羊在病毒感染后第6、8、10、12、14天扑杀,肺的主要病变为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与细支气管炎的特征是气道腔内渗出物里含有嗜酸粒细胞与少量中性粒细胞。间质性肺炎的特征为肺泡中隔增厚,这种增厚是由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嗜酸粒细胞与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所引起。2例羔羊的间质性肺炎并发急性肺炎病灶,其中1例见到1个燕麦细胞(Oat-cell)灶。2例羔羊有胸膜炎,同时在气管周围有炎性渗出物。B组(病毒单独感染)羔羊肺里的主要病变为萎陷,并有一些肺泡中隔轻度增厚肺泡间插其间。在病毒单独感染的羔羊,既未见到支气管炎和肺炎,也未见到胸膜炎。C组(溶血性巴斯德氏菌单独感染)羔羊的肺形态学特征与A组羔羊者相似,但每例羔羊肺里都存在燕麦细胞灶,还存在于一些羔羊的鼻甲、纵膈淋巴结、肝和脾里。这些羔羊的胸膜炎(4例中有2例)也比A组羔羊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2例术前X线钡餐检查26例,误诊为胃癌12例、胃溃疡14例;纤维胃镜检查20例,误诊为胃癌、胃溃疡各9例,仅2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2例均行胃切除术,其中7例行部分胃切除,16例行胃大部切除,9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有24例随访1~14a,均无复发。结论仔细询问病史,纤维胃镜加组织活检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前诊断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方法。纤维胃镜下行挖掘式取溃疡边缘深达胃黏膜下层组织做病理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骨骼系统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儿童骨骼嗜酸性肉芽肿。结果 27例中单发20例,多发7例,共39个病灶。影像学资料显示:累及颅骨者表现为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破坏;累及椎体者X线可见椎体变扁,CT可见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包块;累及长骨者呈溶骨性、穿凿样骨质破坏;累及不规则骨者呈多发病灶,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结论儿童骨骼嗜酸性肉芽肿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太平洋鲱(Clupea pallasi)中分离获得的异尖线虫1型幼虫对鸡、犬经口投服,通过不同时间剖检得出异尖线虫1型幼虫总投服数与钻入组织虫休数比率,鸡为9.25%(5/54),犬为4.62%(3/65),鸡、犬被异尖线虫1型幼虫感染率均为50%。对犬胃肠病变进行组织学检查,可见粘膜下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granular cell)轻度到高度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及嗜酸性新生肉芽(Eosinophilic granulation)。文中对异尖线虫1型幼虫钻入组织及所形成的病变,开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时间作了讨论分析,证明异尖线虫1型幼虫对鸡、犬具有感染力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雌性羔羊17头和阉羊9头,在6月龄时分别用羊型布鲁氏菌M5菌苗进行气雾(7头)、粉雾(10头)和皮下(9头阉羊)免疫,未经配种,一年后用强毒羊型布鲁氏菌青海株皮下注射感染,30天后扑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共发现6例肝肉芽肿(气雾组1例、粉雾组2例、皮下组3例),粉雾组中还有1例心肌肉芽肿,皮下组的3例肝肉芽肿中有1例不典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镜、电镜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对双峰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淋巴细胞分类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峰驼红细胞为无核的椭圆形,大小7~8×3~4.5μm;嗜中粒细胞的特殊颗粒细小,光镜下不易辨认,电镜下为体积小的椭圆或亚铃状而与嗜天育颗粒区别,母驼有明显的Barr小体;嗜酸粒细胞内充满亮桔红色的大颗粒,颗粒具有长杆状结晶体;嗜碱粒细胞数量极少,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常遮蔽细胞核,淋巴细胞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核缺刻侧有时可见数个粗大的圆形嗜天青颗粒,75%~80%的淋巴细胞为ANAE阳性。  相似文献   

9.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5,30(2):134-138
应用光镜、电镜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对双峰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淋巴细胞分类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峰驼红细胞为无核的椭圆形,大小7~8×3~4.5μm;嗜中粒细胞的特殊颗粒细小,光镜下不易辨认,电镜下为体积小的椭圆或亚铃状而与嗜天育颗粒区别,母驼有明显的Barr小体;嗜酸粒细胞内充满亮桔红色的大颗粒,颗粒具有长杆状结晶体;嗜碱粒细胞数量极少,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常遮蔽细胞核,淋巴细胞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核缺刻侧有时可见数个粗大的圆形嗜天青颗粒,75%~80%的淋巴细胞为ANAE阳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绵羊呼吸道慢病毒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1例有呼吸症状的绵羊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共发现36例具有绵羊呼吸道慢病毒病的特征性病变。这些病羊的年龄从4个月到7岁(主要为3岁以上的成年羊与老羊),大多数为边区乃斯特羊,少数为乃斯特与和田羊的杂种。病程从4个月到4年以上,症状为呼吸困难与消瘦。36例中2例为绵羊肺腺瘤病(SPA),肺内有灰白色原发性肿瘤灶,多发性乳头状腺瘤来自Ⅱ型肺泡细胞以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与肺泡管的上皮,肿瘤区里和肿瘤灶外的肺组织都没有间质性肺炎。23例为绵羊进行性肺炎(OPP),肺肿大2倍以上,淡黄灰色,切面有灰白色杂斑,质地如硬橡皮;肿胀的肺里有灰白或淡灰红色的粟粒状、结节状、小叶性和大叶性实变区。肺重量为正常的2—4倍,纵膈淋巴结的重量为正常的2—3倍。组织学变化为间质性肺炎,肺泡中隔里因单核性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淋巴-浆细胞)积聚而增厚,肺内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大量增生的淋巴滤泡,半数病例的肺泡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形成、纤维组织与平滑肌增生。滤泡里的网状细胞有核分裂,中隔里的单核细胞也可见到核分裂像。8例为绵羊进行性肺炎并发绵羊肺腺瘤病(OPP+SPA),在同一只羊的肺里兼有间质性肺炎和SPA两种病变。3例有脑炎与脑膜脑炎,其中1例为绵羊进行性肺炎并发脑炎(OPP+visna),纹状体、延脑、小脑白质有非化脓性脑炎,侧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有淋巴细胞性脉络丛炎,室管膜下白质有局灶性海绵状空腔形成与星形胶质增生;1例有轻度脑膜脑炎,软膜里有淋巴细胞浸润与管套,大脑白质有轻度脑炎与弥敞性胶质细胞增生,大脑皮质有轻度层状坏死,1例杂种羊在纹状体里有明显的非化脓性脑炎。  相似文献   

11.
葛晨霞  马磊  王丹  王龙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1-14441,14448
应用常规的病理剖检技术解剖死亡肉鸽,观察其病理变化,将病料无菌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血清琼脂培养基,培养获得2株细菌;取病鸡心脏、脾脏、肠道和肾脏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见心肌纤维、肝脏、脾脏实质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损伤,间质中有多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化脓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光镜(L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人工感染东方次睾吸虫家鸭的肝脏、胆囊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LM显示: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胆小管广泛增生,肝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嗜酸性细胞浸润。胆囊部分粘膜上皮脱落,粘膜下血管充、出血明显,炎性细胞浸润。SEM显示:胆囊壁部分粘膜脱落而显光滑。TEM显示: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溶酶体和线粒体也有增加现象,溶酶体多集中在毛细胆管附近,部分细胞可见多量脂滴,有些肝细胞破溃,附近有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窦扩张,可见多量红细胞、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筛板部分增厚,内皮窗孔缩小。枯否氏细胞质内蠕虫样结构增多,吞噬能力加强。肝脏毛细胆管增生,部分可见胆栓位于管腔内,微绒毛变短,周围肝细胞外质膜增厚。  相似文献   

13.
哺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也称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rne,简称 HES),是 Hardy 和 Audersen 于1968年提出的以组织和末梢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表现有皮肤  相似文献   

14.
以经肌肉注射途径人工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110日龄麻鸭为试验材料,研究感染麻鸭的眼观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发现,感染麻鸭的眼观病变为卵泡充血、出血、变性。组织学病变为卵泡充血、出血,卵泡颗粒细胞坏死,卵巢内异嗜性白细胞浸润,卵黄液溶解;肝脏间质结缔组织及胆管增生;肝脏、胰腺、肾脏、腺胃中淋巴细胞浸润;肠道呈卡他性肠炎。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麻鸭以卵巢病变为特征,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卵巢内异嗜性白细胞浸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养殖菱斑龟肝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口市泓旺农业养殖有限公司特种龟鳖养殖场养殖菱斑龟种龟发病的病例(4个),采用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病理解剖显示,4只病龟的肝脏为病变最严重器官,出现色深及表面分布白色斑块的病理解剖症状;血涂片显示外周血液中的总白细胞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组织切片中可见肝组织病变最严重并具一致性,病龟C、D肝实质细胞普遍出现颗粒变性、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血铁黄质沉积,病龟B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肝窦间隙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转化为空泡变性,病龟A肝实质细胞坏死、肝细胞索消失。4只病龟肝脏表面还出现局部纤维化坏死,眼睑组织静脉周围也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根据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检验结果,并结合对本场菱斑龟养殖情况的调查,认为该病为肝病,并伴有眼症状,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属肝病的相伴症状。病龟由于肝功能逐渐衰竭而致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研究日本鹌鹁(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睾丸组织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精细胞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六期。初级精母细胞于11天龄出现;36天龄出现精于细胞;46天龄可见已成形的精子。鹌鹑的精子细胞与家畜及鸡的精子细胞在结构与染色特点上有所不同。睾丸间质细胞5天龄前已出现,始终明显地存在于睾丸间质组织中,这与鸡的间质细胞在年龄性变化上存有差异。在21天龄后的曲精细管管腔中,可见数量不等的退化细胞及由数个胞质强嗜酸性的细胞组成的嗜酸小体。小体可见有双核,三核或多核的。  相似文献   

17.
光镜下长吻鮠外周血中可区分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同时还发现幼稚红细胞、直接分裂的红细胞.电镜下,个别红细胞可见到少量线粒体;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短而钝的伪足样突起.颗粒有3种类型;单核细胞内有较多的溶酶体样颗粒;小淋巴细胞有细长的伪足样突起,大淋巴细胞内质网丰富.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白细胞PAs反应呈阳性;SBB染色只有嗜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和个别淋巴细胞中舍有ACP,只有粒细胞舍有POX;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均含有ANAE,部分淋巴细胞含有ANAE.  相似文献   

18.
1.从20个新疆疑似马脑炎病例的材料,除看到了前人报道的神经细胞的性变——坏死性变化、胶质反应和出血,以及肝脏类似肝中毒性营养不良变化外,在中枢神经系统还发现血管周围和软脑膜都具有明显的细胞浸润,并在部分的神经细胞里发现了疑似包涵体的嗜品红小体。 2.这些结果表明,新疆病例是伴有肝脏实质性变——坏死——溶解的脑膜脑脊髓炎的疾病,不是前人所怀疑的肝脑病或肝炎或其他中毒性疾病,在已知的疾病中与苏联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变比较相似。 3.但本病性质的最终明确,犹有待于从病理学和病因学两方面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体剖检、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肺脏表面和心包的壁层、脏层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化脓纤维素性渗出物。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淤血和坏死。镜检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坏死,实质和间质可见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和水肿液蓄积。  相似文献   

20.
近年猪李氏杆菌病发生较多且易被误诊为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对病猪的大脑、肝脏、肺脏、脾脏、肾脏、淋巴结作病理组织切片并观察,为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猪李氏杆菌病理学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猪李氏杆菌病引起脑膜水肿,化脓性脑膜炎,血管周围多量单核细胞,形成管套;心外膜增厚坏死,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浸润;肝血管和血窦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肾血管中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脾大面积出血梗死,大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淋巴结出血坏死,单核细胞比例增多,中性粒细胞增生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