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部分菜农把春季青花菜的播栽时间提前,但因某些年份1~2月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导致春季青花菜无法及时定植,苗龄拉长,品质下降,大田发生严重的青花菜早花现象,给部分菜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其早花现象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一、早花原因分析青花菜属于植株绿体春化作物,即当幼苗长到一定叶片数、一定茎粗时,如遇低温,经过一定天数即可通过春化。通过春化后的青花菜如不能满足其营养生长的条件,就会造成生殖生长速度大于营养生长,最终导致很小的植株长出小花球,即“早花”。  相似文献   

2.
将荷兰豆种子置于3℃下春化处理5、10、15 d后,从形态和生理角度对荷兰豆感受低温的特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对荷兰豆种子发芽过程中内含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10 d的荷兰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春化处理及春化处理5 d和15 d的种子;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春化处理10 d时达到最大值,其次为春化处理15 d,未春化处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最低;种子的β-淀粉酶活性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幼苗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春化处理10 d的荷兰豆种子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荷兰豆种子在3℃条件下最适宜的春化处理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3.
低温春化对甘蓝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蓝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一号为试材,研究低温春化对甘蓝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对长至6片真叶的"8398",7片真叶的京丰一号在日均6℃条件下进行绿体春化处理。结果表明,低温春化可使甘蓝植株体内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在春化完成时达到最大值,与未经春化处理的对照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低温春化使甘蓝植株体内淀粉、全氮含量显著下降,在春化完成时降至最低,而未进行春化处理的对照植株体内淀粉、全氮含量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抗大麦黄矮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2n=56,染色体组A、B、D、E、)胚乳的乙醇脱氢酶(ADH)、β-淀粉酶(β-amy),酯酶(EST)和叶片过氧化物酶(Per)电泳图谱表明:无芒中4的ADH酶谱中除具有双亲的酶带外,还有一条由普通小麦4B、4D和中间偃麦草4E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共同编码产生的杂种带ADH-4。在酯酶电泳图谱的EST1活性区,无芒中4缺少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组3上的结构基因控制产生的酶带EST1-5、6;具有中间偃麦草3E染色体上结构基因编码产生的酶带EST1-7。在EST2活性区,它还有由中间偃麦草6E染色体上结构基因控制产生的3条酶带。无芒中4有 2条色深且宽的β-amy酶带,有3条等电点pH=4.32,5.35和6.12的Per酶带,它们都源于中间偃麦草。无芒中4的这些特异带在无芒中4/普通小麦F#-1代,除EST1-5、6、7外,都呈显性效应,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生化标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甘蓝遏低温先期抽薹的难题,本试验采用37℃高温进行春化逆转,以低温春化的植株作为对照,探讨甘蓝体内蛋白酶活性与春化逆转的关系.甘蓝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经春化逆转,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正常春化的植株分别下降了13.1和6.6mg/g,26.5和45.9μg/(g·h),19.8和17.1μg/(g·min),11.6和9.6 U/(g·min).试验发现,早熟品种"8398"其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POD、CAT活性的降低幅度均比中熟品种"京丰"更大些;而中熟品种"京丰"体内NR活性比早熟品种"8398"活性强.结果表明,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舍量、POD、CAT、NR活性有利于春化逆转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转化酶、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在低温下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种茎蔗苗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且与甘蔗抗寒性有一定关系。但相关不显著,作为甘蔗抗寒性的鉴定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研究还表明,低温胁迫下甘蔗体内还存在酶促防御系统,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及同工酶谱带数增加可能有利于防止膜脂的过氧化。同工酶谱中 PI-4、PI-5、PⅡ-1和 PⅡ-7的存在或在低温逆境下出现,可能可以作为甘蔗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罗汉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对罗汉果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植株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染色体计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结果]超低温保存前后,POD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9条酶带,且迁移率一致;EST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8条酶带,迁移率也一致;POD和EST同工酶谱、染色体数目和RAPD谱带均未发现差异。[结论]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罗汉果种质资源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五种树冠类型)的不同冠层异形叶为材料,调查同一单株上不同冠层同一节位叶片的叶形指数,测定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CYT)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探讨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植株叶形的变化和CYT、EST同工酶酶谱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都表现出叶形指数随冠层的升高而减小;(2)同一株不同冠层叶片的CYT同工酶酶谱带型基本一致,但各冠层叶片间酶谱带的表达量上存在细小差异。不同发育阶段植株CYT同工酶在质(酶带数目和迁移率)和量(酶的活性)的表达上各不相同,表现为随发育进程的推进,一些条带的表达或不表达;(3)EST同工酶的质(酶带数目和迁移率)和量(酶的活性)的表达在同一株不同冠层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叶片中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10.
化学测定和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淀粉酶酶带起动快、表达早,使萌发初3天有较明显的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胚乳预存有α#+-淀粉酶是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内在基础。这种预存酶的电泳特性与萌发期间出现的三区酶带中的A带一致,并非新带。杂交水稻种子形成期间未出现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带(A),而只测得Rf值较小的淀粉酶带。由此推测,预存的α#+-淀粉酶可能是种子成熟后经内部的生化修饰而激活的。GA#-3对不同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并非一致,C带需要GA#-3的诱导,而A带则相反。放线菌素D对萌发种子淀粉酶各带的合成无抑制效应。另外,还对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生理机制,以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为研究材料,采用电泳等生化技术分析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转入小麦后,明显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速度;(2)影响酶存在的状态(抑制态和活性态);(3)影响淀粉酶由麦胚向胚乳的转运。  相似文献   

12.
荞麦同工酶多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已收集到的200份样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甜荞和苦荞各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中的4种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样品中,甜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出现3条强活性谱带,苦荞仅有1条强活性谱带。酯酶(EST)在不同样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存在快电泳变异型、慢电泳变异型和缺失电泳型3种类型。苹果酸脱氧酶(MDH)和谷氨酸脱氧酶(GDH)种内、种间存在较小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甘蓝一代杂种秦甘60及其亲本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图谱。结果表明,甘蓝秦甘60(F1)及其亲本在苗期的POD酶谱和EST酶谱表现相一致,都表现为单一亲本型,具有母本的完整酶带。对秦甘60(F1)杂交率的鉴定在其反交种中是可以利用POD酶Rf0.227、0.273酶带或EST酶Rf0.778酶带将其与父本自交种区分开,但在正交种中与母本自交种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14.
3种菊酯类农药对南美白对虾同工酶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注射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3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农药胁迫后,虾体内各组织同工酶酶带出现明显的变化,在不同浓度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由于不同种农药的作用结合位点不同,使得酶带变化规律也不相同,当虾体被注射农药后,EST酶带变化较复杂,而MDH酶带则较稳定。当虾体受到农药胁迫时,可引起虾体无氧代谢加强,有氧代谢和酯类降解代谢减弱,正常的物质代谢平衡被破坏,因而使供给机体的能量减少,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均明显降低;另外,还有可能诱发虾病的暴发或导致虾的大批量死亡。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几种组织的组织蛋白与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黄颡鱼雌、雄性别的肝、肾、脾、心、肌、腮、生殖腺等组织进行了组织蛋白和酯酶同工酶(EST)的电泳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雌、雄性别几种组织的组织蛋白、EST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以它作为遗传标志,能够将不同性别的黄颡鱼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6.
普洱茶渥堆中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以抑制率为指标,研究双江、景谷地区的普洱茶在不同的发酵阶段α-淀粉酶抑制剂含量变化情况,并对其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明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甘蔗品种(种)叶片α-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基因型效应较大,12个供试材料间的差异明显,种间的差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较为密切,其变化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活性的最高峰出现在甘蔗的旺长时期。几乎所有供试材料酶活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有差异。分蘖末期至伸长初期,同一材料的β-淀粉酶活性通常高于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8.
珙桐种子层积期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珙桐种子层积5个月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13条酶带,在随后层积2年的不同时期中,酶带有消长变化,但没有新的酶带产生,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酶带由多变少,当种子萌发时只剩下了5条特征性酶带,但酶带活性较高,层积2年萌发的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比仍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高1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绿豆在不同超重力处理下的EST同工酶、POD同工酶和SOD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超重力处理条件下,绿豆的EST同工酶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明显,增加了2条补偿性酶带,缺失了1条活性酶带,而POD、SOD同工酶超重力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变化。只是萌发过的种子与干种子相比EST同工酶1条弱带增强;POD同工酶活性增强;SOD同工酶活性减弱。通过以上同工酶分析,证明超重力处理引起绿豆同工酶结构和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个体发育中5种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试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其在苗期叶片及花期花蕾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及儿茶酚氧化酶同工酶等5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除SOD同工酶外,无论在苗期叶片中,还是在花蕾中,不育系及保持系的同工酶酶谱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花蕾中,这种差异更加明显。说明这4种同工酶与萝卜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