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羽绒生产加工黑龙江富锦市食品公司占地10000平方米,生产车间400平方米。300吨冷库一座,3台冷冻机,人员80人。该公司拟新建羽绒加工车间厂房62平方米。形成年生产鹅绒8吨、毛片28吨、毛粉10吨生产线。需要资金195万元。羽绒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2.
《技术与市场》2006,(10):13
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纤维材料,如棉花、丝棉、着毛、驼绒、羽绒等;另一种是人造纤维材料,如睛纶棉等。这些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暖性,但受自身组织结构形态的限制,普遍存在保暖性低、不透气、不吸湿、无法改善人体微循环等缺陷。本专利发明的复合纤维棉,既具有天然纤维材料的透气性强、透湿性好的优点,又具有人造纤维材料保暖性佳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良好与持久的保健作用。复合纤维棉包括:远红外纤维、竹原纤维、蚕丝蛋白纤维和中空棉纤维,其配比及制造方法如下:配比:远红外纤维的含量为25%-40%,竹原纤维的含量为10%-25%…  相似文献   

3.
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如果以发射率在80%左右的远红外陶瓷粉为功能性添加物质,得到的化妆品性能与常规的化妆品中含有的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粘土或滑石粉等单一成分时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区别,要想得到理想的远红外保健化妆品,必须采用性能更强的远红外陶瓷粉。这种经组合后的远红外陶瓷粉在混合物波长为5.6微米~15微米的远红外波段的远红外线发射率在85%~98%;各种远红外陶瓷粉成分在远红外陶瓷粉组合中的重量配比为:氧化铝5份~80份,氧化镁5份~80份,金红石型氧化钛5份~80份,锐钛型氧化锌5份~8…  相似文献   

4.
采用远红外涂料烘干技术、利用蒸参柜蒸参技术、活性人参加工技术、关东红参二次加工系列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对优质原料参进行加工,生产出了红、白两大系列11个品种36种规格的关东人参系列产品,经质量分析,精加工产品主要有效成份如人参皂甙、氨基酸、挥发油等均高于高丽参。  相似文献   

5.
具有远红外辐射效应的纤维制品,主要是将ZrO2、FeO3、MnO2和相增强剂的超细粉末与高分子聚合物制成母粒及熔融纺丝制成远红外陶瓷化学纤维,这些纤维织物在穿用时具有改善微循环,活化细胞的作用。我们研制的这种远红外陶瓷纤维,它与现有的远红外纤维相比,在穿用时,除了具有其它纤维的良好作用以外,还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主要是在远红外陶瓷粉末的配方中增加了银化合物的含量,由于银化合物中银离子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这些加入的银化合物以氯化银为主,用量为1%~5%,具体陶瓷粉末配方组成为(wt%):SiO210…  相似文献   

6.
远红外复合材料医疗保健膏本保健膏在常温下远红外辐射率高达90%以上,疗效高,使用方便,价廉。尤其节能,是现有各种远红外辐射器件不能与之相比的。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本品适用于人体医疗保健:活血化瘀,除风湿去痛,消炎,止痒,止泻,安眠,改善血循环,促进机体...  相似文献   

7.
远红外对木材穿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洪林  刘银春 《林业科学》1991,27(3):253-260
根据福建22种主要用材树种远红外光谱分析,多数树种,对木材穿透深度最大的远红外波数在1840cm~(-1)(波长5.43μm)附近。22种树种木材进行远红外穿透深度测定,穿透深度最大的是山槐弦向,0.71mm;最小的是罗木石楠径向,0.135mm。远红外对木材的穿透深度弦向大于径向,且与木材的密度、含水率有关。木材对远红外的吸收遵守朗伯定律,但吸收系数径向比弦向大。本文还根据木材远红外光谱分析提出木材纤维素、木素远红外吸收,主要是分子含氧基团等键链间的振动吸收。这些为木材远红外干燥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炭化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和不同竹龄竹炭的远红外比辐射强度进行了测试,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竹炭远红外功效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竹炭具有优异的远红外发射功效,炭化温度对竹炭远红外发射功效影响最大,其次是竹龄和保温时间.制备高远红外比辐射率竹炭较优的工艺参数为炭化温度700℃,竹龄4a,保温时间5h,远红外比辐射率可达0.937.  相似文献   

9.
竹炭远红外性能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红外线产生的机理,简述了远红外材料种类和应用、竹炭远红外材料的研究发展概况。为竹炭及其复合材料的远红外功能评价体系和性能检测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远红外烘干胶合板椅是新近发展的一项先进技术。去年,海林县板椅厂用远红外烘干胶合板椅在黑龙江省首次试用,经过半年多的连续生产试用与部分工艺试验,质量完全满足板椅烘干的基本要求,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远红外烘干炉为周期式隧道炉,长4.5米,宽高各为2.0米,容积为18立方米,分三区供电,总(?)率15千瓦。远红外具有烘干周期短、质最好、成本低、加热均匀热效率高、能源消耗少、安全防火等一系列优点。远红外以辐射、对流、传导的形式传递热能,从远红外板、管向四周放射着辐射能,把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含水量、不同粒径和不同温度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竹炭进行远红外比辐射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含水量和粒径对竹炭远红外比辐射率强度测试有显著影响,温度对竹炭远红外比辐射率强度测试无显著影响。在进行竹炭远红外比辐射率强度测试时,样本含水量控制在5%以内,粒径大于100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远红外材料多以陶瓷组分为主,一般只具有远红外线功能:舒筋活血、疏通经络、提高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但是传统的远红外材料的医疗保健效果和范围十分有限,使其应用受到局限。我们提供一种具有杀菌、消炎、祛湿、收敛等功能的远红外多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类别竹炭材料远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因素,开展对不同竹种、不同竹龄、不同炭化温度、不同含水率和不同粒径的竹炭,通过IR-2双波段红外发射率测试仪对竹炭进行远红外发射率测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竹炭红外吸收与维恩定律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室温下红外吸收峰主要集中在8~14μm,处于对人体极为有利的远红外线波长范围。(2)竹炭的远红外发射率与竹炭的理化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即随着含水率和固定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平缓的趋势。(3)竹炭的远红外远红外发射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先缓慢上升后逐渐达到平稳状态,这主要与竹炭化学组成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固定碳对远红外发射率影响较大。(4)散生竹竹炭的远红外发射率基本都大于丛生竹,主要原因是散生竹的固定碳含量大于丛生竹。由此可见,竹炭的固定碳、含水率是影响竹炭远红外发射率的2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磁性齿轮传动为一种新型的传动方式,通过建立磁性齿轮物理模型,介绍磁性齿轮传动计算公式及其在磁性联轴器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远红外烘干技术,在国内应用于木材干燥方面的生产尝试和科学研究,已有数年历史。但木材用远红外干燥的实际效果以及干燥机理等问题,至今尚无一致结论。然而我省一些电力条件较差的林场,仍有上马或建蒸汽远红外木材干燥的要求。为此,对蒸汽远红外干燥木材的速度和质量问题,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甘肃林业》2012,(6):48-48
2012年年初开始,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在这次调查中,对于车辆人员难以接近观测的兽类利用布设远红外相机记录的手段进行调查。经过两个月的监测,于9月下旬和10月上旬,通过自动远红外相机在石包城保护站扁麻沟区域成功拍摄到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猞猁夜间捕食岩羊和棕熊夜间活动的照片资料。  相似文献   

17.
试论开发人造板系列产品的质量因素郑文浩(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目前我国生产的人造板品种单一,满足不了市场多种用途的质量要求。为了扩大人造板的使用范围,必须开发质量各异的人造板系列产品。开发系列产品,应根据使用寿命、场合、环境等因素和用户的特殊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8.
远红外辐射加热,近年在国内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在某拖拉机大修厂的技术改造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一条应用远红外辐射加热烘干的喷漆生产自动线。采用远红外加热可以大大缩短干燥时间,提高漆膜质量。改变了过去手工喷漆,自然干燥的落后生产方式。远红外线烘干,是靠远红外元件辐射波长为3~50μm 的远红外线,对喷漆的工件  相似文献   

19.
慈溪宏达工艺品厂采用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内衣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研制成具有轻薄柔软,温度可调,又有特殊装置直接往手套、鞋传导热量的多功能电暖内衣,获得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99257318.1)。该品根据电能与远红外特定的热能传导、对流、幅射性能、保暖与透气、保健与导温的优化组合.达到热能与人体皮肤形成同步,不会有闷热感,舒适温暖。既有保暖保健导温功能,又有远红外热疗治疾病之功效。该内衣的电热膜还可开发生产各种电热服装、手套、护膝、鞋等服饰及摩托车、特种行业专用电热保健服饰。适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磁性液体是以液体形式存在的磁性材料,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磁性固体颗粒分散到基载液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胶状液体,磁性液体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这种磁性液体材料应满足的性能要求是: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在使用温度下有长期的稳定性,在重力和电磁力的作用下不沉淀,有好的流动陛,不会出现沉淀和分层现象,它是功能材料中的一支新秀。磁性液体最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借助于共同沉淀法制得粒径约为10nm的磁铁矿之类铁氧体之后,吸附以界面活性剂,然后分散于油或水中即制成磁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