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木耳在吉林人工栽培已有多年,但在生产过程中,多习用大径木做耳材。在产量上,周期平均每立方米的单产仅有5kg左右。为了充分利用林区的小径木(枝丫梢头),达到节省、合理利用木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于1983~1987年在松花湖实验林场用小径木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取得了周期平均每立方米耳木产量达11.5kg的高产。经过近几年在吉林地区推广,获得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人工栽培在吉林已有多年,但在生产过程中,多用大径木做耳材。在产量上,周期平均每立方米的单产仅有5kg左右。严重影响生产者的经济收益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为了充分利用林区的小径木(枝丫梢头),达到节省木材,合理利用木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于1983—1987年在松花湖实验林场用小径木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取得了周期平均每立方米耳木产量达11.5kg的高产。经过近几年在全地区推广,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小径术做耳材,它的特点是,投资少、产量高、出耳早、产量集中在当年和2年生、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管理方便、能节省大量木材。  相似文献   

3.
段木黑木耳以其口感独特、耳片脆嫩、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采伐量减少,尤其是天然次生林采伐量极为有限,木段栽培黑木耳的数量也大幅度下降。因此,合理、高效地利用山区有限的耳木资源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大幅度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使辽宁东部山区每立方米耳木产量由原来的不足10kg提高到20kg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是东北的主要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往往产生杂菌,严重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只有了解黑木耳的主要杂菌并知道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才能防止杂菌的生成。1耳木上常见的杂菌1.1牛皮箍属草菌类,多为栗壳色(边缘黄褐色),少为笋片色。子实体紧贴在耳木上,边缘不翘,状似贴膏药,严重时,贴满耳木,引起木质部粉状腐朽。长有此菌的耳木不产生耳芽。此菌在潮湿和连续阴雨天气发生严重。1.2金边蛾也称褐轮韧草菌。子实体的基部贴在耳木上,边缘翻起如檐状,黑色表面形似干的黑木耳,贴着耳木的不孕面呈灰红色。在阴湿多雨天最易发生。1.3黑疗是危害壳斗科…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0年全国人造板和木竹地板产量分别达到15,360.83万立方米和4.79亿平方米(总计为47,917.15万平方米),比2009年(人造板产量为11,546.65万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为37,753.2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3.03%和26.92%,比2005年(人造板产量为6,392.89万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为17,322.7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40倍和1.77  相似文献   

6.
林区除了木耳生产外,还有多品种的其它菇类成了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由85年春开始,经过三年平菇与黑木耳木段栽培的产值比较,发现平菇比黑木耳木段栽培平均产值高.1986年春接种,长1.5米,径级18厘米,弯曲度特大的一根段木,1987年秋,一次采菇28市斤,按当地湿菇售价六角计,合人民币16.8元;同样材长、径级,种黑耳最佳的千金榆(半拉子)树种第二年达不到这样高的产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木耳丰产栽培技术20a研究和实践,总结黑木耳丰产的3个关键问题是:菌种,耳木边材量,技术管理,优质菌种比劣质菌种可提高产量87.1%,边材量多的耳木比少的提高产量62.9%,所以必须选择优质菌种和边材量多的耳木,昌黑木耳丰产的保证,主要是发好菌,使菌种定植在耳木中,再经干湿交替管理,以保证优质菌种和耳木边材发挥最大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1 选场黑木耳栽培应选择避风向阳 ,光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小 ,湿度较大 ,空气纯净 ,卫生条件好的场所。2 备好耳树2 .1 选树 耳树最好选用生长在阳坡上的壳斗科栎木 ,尤以栓皮栎为佳。栓皮栎产耳年限长 ,出耳色黑 ;阳坡上的树木出耳养分多 ,生长快 ,产量高。树龄以 10~ 15年 ,直径以 5~ 12 cm为好。同样重量的耳木 ,细耳木比粗耳木产量高。2 .2 伐树 一般在树木落叶后、发芽前即冬至至立春期间砍伐 ,这时树内养分多 ,水分少 ,树皮不易剥落 ,害虫杂菌少。3 整理耳棒砍下的树木就地干燥 10~ 15 d,待树体收紧 ,进行断梢、去枝之后 ,把…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对黑木耳菌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黑木耳丰产的关键是如何利用优良高产的菌种,使其充分利用耳木中的有效营养成分,提高产耳量;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深度,减少人为对耳木中有效营养成份的浪费;提高黑木耳生产的管理技术,降低杂菌对耳木的感染率,减少环境对耳木中营养成份的浪费。通过一个提高,两个减少来保证黑木耳生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于1996年开始,在丹东地区开展了优良黑木耳菌种选育研究。并于1998年在辽东山区的清原、新宾、桓仁、凤城、本溪等县(市)开展了开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林5号菌种菌丝健壮,产量性状、抗逆性状和稳定性均优于对照菌种及其他菌株;丹林5号菌种定植快、出耳旱、产量高,比原设计指标提高1.72倍,比对照种提高单产41.6%;该菌种经开发应用3.7万m^3耳木,创产值4532.5万元,获利税2841.5万元,目前已成为辽宁省黑木耳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现在黑木耳的人工栽植分为段木栽培与袋料栽培,段木栽培的黑木耳接近自然,同时段木栽培黑木耳也使林木采伐后的枝桠、梢头得到高效的利用,是顺应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一条致富门路。在传统的黑木耳段木栽培基础上,通过科研人员对比试验,对传统的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工艺流程中的耳木选择、菌种的选择、播种时间、接种的消毒、起堆发菌、排场、起架、采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完善,旨在为黑木耳段木栽培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短木段熟料栽培黑木耳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在吉林省林区栽培已有多年历史,但在生产中习惯用大径木做耳材。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目前大径级耳材已不多见,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木段栽培黑木耳的品质较好,一直倍受人们青睐,加之我省林区每年木材采伐剩余物(小径木、枝丫、梢头)十分丰富,所以短木段栽培黑木耳在我省还有很大优势。现将我们通过实践摸索的短木段熟料栽培黑木耳高产技术(以下简称短木段技术)做一简要介绍。1耳本准备黑木耳在许多阔叶木上都能生长,但在多年大径木种植经验上,以千金榆做耳木效果最佳。所以过…  相似文献   

13.
从黑木耳秋栽原料的选择、栽培配方、灭菌、接种,室外养菌,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黑木耳秋栽优质稳产技术。相比春栽,对黑木耳栽培户具有上规模,稳产量,质量好、价格高,致富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地为了发展林下经济,服务三农,提高林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林农在林下间作黑木耳。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代料木耳栽培先进技术,并在灭菌和接种、出耳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2008年发展林地黑木耳栽培100亩,亩栽培黑木耳10000袋,成功率98%,平均每袋出耳50g,亩产值达20000多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广西宁明县国营派阳山林场,现有马尾松林18万亩,占该场有林面积27万亩的66.7%其中有4000多亩于1958年造林,林木生长迅速,产量高,林龄22.5年,每亩蓄积量达35.8169—47.0896立方米,年平均生长材积为1.5919—2.0929立方米。优势木解析木胸径33.0厘米(带皮),树高24.05米,单株材积为0.9904立方米(带皮)、0.9150立方米(去皮),为了了解林分生长情况,我们于1980年7月进行了调查,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笔者在秦岭山区调查了几十个耳场,发现冬季对耳棒管理与否与来年耳棒产量的高低、杂菌、害虫等的发生关系重大。而广大耳农在冬季对耳棒一般不进行管理。下面就耳棒的冬季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1 段木栽培黑木耳,一次点种,连续产耳三到四年。当年点种的耳棒,经过春夏两季  相似文献   

17.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11年全国锯材产量达到4,460.25万立方米,与2010年相比,增长19.81%;2011年全国木竹地板产量达到6.29亿平方米(总计为62,908.25万平方米),与2010年相比,增长31.29%(其中,竹地板产量达到4,692.55万平方米,占全部木竹地板产量的13.41%,与2010年相比,增长19.09%)。关于各省(区、市)2011年的锯材与木竹地板产量的完成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代料栽培黑木耳易感染杂菌,对杂菌主要应予防为主,防重于治。1 绿色木霉的危害 木霉是代料栽培中常见的一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常发生在代料栽培中的培养基内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受其污染后,培养基养分受到破坏,严重的使培养基全部变成墨绿色,发臭松软,子实体被木霉污染后停止生长,导致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第二潮耳的绝收。2 绿色木霉的传播途径和发生条件 绿色木霉存在于土壤,或有机质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飘浮传播,拌料、接种、发菌、出耳管理等环节都能使其侵入、传播和蔓延。在低温低湿时水霉活动微弱,在温度超过25℃、  相似文献   

19.
宽甸县林业局、供销社两个部门,紧密配合,互相协作,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帮助社队和社员积极发展黑木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81年全县耳木保有量2496m~3,生产木耳1.9万斤,比1980年增产26.4%,平均每m~3产耳7.6斤,比1980年增产1.58倍,国家收购13200斤比1980年提高23.5%。宽甸是我省东部一个主要林区县,森林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发展黑木耳生产有优越条件。我们从1972年开始从外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县40年林业发展的历史,乡村林场是集体发展林业生产的很好的组织形式。调查证实:现在山上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片片集体人工林,都是乡村林场经营管理的。 1964年春,寇家河乡白善坊村党支部借鉴外地经验,率先办起了我县第一个村办林场。在其带动下,全县目前共有乡村林场41个,其中乡(镇)林场9个、村林场32个,总计经营面积19.77万亩,有林地14.30万亩,经济林1.70万亩,固定场员77人,临时场员67人,林木总蓄积28.5万立方米,年采伐出材800多立方米,解决燃料90多万公斤,生产棍把、木杈、地磨等农具1.2万多件,出产苗木200多万株,干杂果5万多公斤,总产值65万多元。每年新造林1.8万多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