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大力发展滴灌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滴灌技术的特点 滴灌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较好的一项灌溉方式。与传统的沟畦漫灌方式相比,滴灌技术具有以下3方面明显特点:1.1 可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 滴灌可节水50%~80%以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小量的水,可一次性对大面积土地进行灌溉,对各种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所屈燕翔以色列的农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干旱缺水的围拢,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珍贵的水资源,成为以色列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谓滴灌,是指根据作物需要和土壤状况,将限量的水和肥料通过滴灌系统准确地送达作物根部区域,供作物直...  相似文献   

3.
构建节水技术优选指标体系,应用线性加权模型对军塘湖流域的自动化、小流量和低压小流量3种滴灌技术集成模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从技术优选而言,小流量滴灌技术集成模式得分最高,综合效果最优,是呼图壁县乃至昌吉州滴灌技术集成模式推广的最佳选择;从作物优选而言,种植棉花得分值最高,对突出新疆棉花战略地位,保障全国棉花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的一种节水措施。它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盐湖区自2002年实施设施农业机械化以来,滴灌技术就开始应用于大棚中。目前盐湖区滴灌设备已达700余套。滴灌是将先进的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条件相结合,是农民在现有的耕作基础上使用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目前滴灌主要用于日光温室中。温室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减少病虫害、省工、高效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安装使用、设备保管的方法,以及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表现出的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棉田膜下有压滴灌,是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规模化经营的一次技术变革,膜下有压滴灌在棉花生产的过程中对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起着重要的作用。1棉田有压滴灌的技术措施1.1棉田膜下滴灌的施肥技术(1)氮肥施用:膜下滴灌氮肥可采用随水滴肥的方式,将氮肥总量的20%~40%作基肥施入,其余可随滴灌水施用。氮肥滴施要选择合适的时期,既要考虑棉花生育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升高较快的特点,又要考虑肥料的运行以及棉花需肥规律,如:沙性较大的棉田滴施肥料时应侧重考虑“少吃多餐”的原则,既防止苗期徒长,又要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粘性较重的棉田施肥次数…  相似文献   

7.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应用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滴灌是一种新的节水技术,在棉花灌溉中,主要应作好滴灌带的选用、水质处理和管网冲洗的设计。介绍了在塔里木灌区棉花种植中,采用地下滴灌系统进行棉田灌溉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滴灌技术滴灌是把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管道和滴头一滴滴不断浸润作物根部土壤。比喷灌省水30%~50%,保持根部土壤结构,通气好。可使化肥溶解在水中,使根及时吸收。使地表湿度减到最小,有利于减少病虫的发生和杂草的生长。滴灌对水源不足的山区丘陵地更合适。目前,我国滴灌主要应用在果树、蔬菜、花卉、药材及苗木培育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种类上,推广重点是温室大棚蔬菜保护地和丘陵山区果园。据统计,全国有近500万亩温室大棚和几千万亩果园,为推广滴灌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从使用条件和经济收益的角度考虑,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十年九旱、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阜新地区大力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加快建设滴灌节水农业工程.简述阜新地区滴灌技术技术应用及其工程建设情况,总结滴灌节水技术的推广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顺利进行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地下滴灌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地下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水技术,与地表滴灌相比,它具备减少地表的无效蒸发、更加方便田间管理等节水增效的多项优势。在分析了地下滴灌的优、缺点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滴灌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汽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下面将双上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滴灌条件下玉米经济灌溉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初步得出玉米滴灌技术参数的优化组合,滴灌灌溉制度,滴灌条件下玉米的发育生长规律等。通过滴灌玉米产量与对照区大水漫灌玉米产量的对比,也初步揭示了北方干旱地区玉米滴灌的增产潜力。文中介绍的试验结果、实测资料与生产经验,将为滴灌技术在北方干旱地区大田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丘岭区有地形高差水源可资利用,在发展温室大棚经济作物时,灌溉可优先选用迷宫式滴灌带,采用自压滴灌灌水技术,该技术具有安装简易、造价低,不需能源、高效节水等优点,是一项易于为群众接受,较为理想的滴灌形式。对该滴灌技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作了总结,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择兰州市南北两山典型区域安装滴灌设备,对灌溉树木的凋萎系数、根系分布、灌水后的土壤含水量开展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滴灌能较好的满足树木蒸发蒸腾量。在节约水资源、节省管护费用等方面滴灌具有明显的效益。滴灌对提高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树木成活率、改善兰州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近几年123团在棉花种植中采用了电力加压滴灌、柴油机加压滴灌、低压软管灌和喷灌等灌溉技术。2002年又对地下滴灌技术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地下滴灌的主要技术特征地下滴灌是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的滴灌带和布管机械,用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牵引,一次性将毛管布于地下35cm处,可连续使用3~5年,地面不见管子和管件,不影响诸如犁地、整地、播种、中耕、化控等各种机械作业和其它地面工作,管道和管件不易损坏丢失,而且还节约很多的地面辅助管件。而目前所采用的其它几种节水灌溉方式,主干管…  相似文献   

16.
滴灌是先进的灌水技术,大棚蔬菜生产采用滴灌技术可获得显著的效益。一、大棚蔬莱采用滴灌的优点1.降低空气湿度滴灌管置于地膜下进行灌溉,因此,在作物垅间无膜覆盖的地方,土壤保持干燥,无地面蒸发,降低了大棚内空气湿度,使作物免患因空气湿度高引发的病害,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2.适时补充各种养分使用滴灌系统可以很方便地将各种营养成分施入,可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及时补充各种养分,保证作物在最佳营养条件下生长。3.减少地温下降,提高棚温使用滴灌可采用浅灌勤灌,最大限度减少地温和棚温下降,从而保证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快…  相似文献   

17.
海盐县是生猪养殖大县,拥有专业养殖场600多个,2005年生猪存栏数57万头.今年该县农机推广部门开始把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向畜牧领域拓展,先后在澉浦镇六里村"海盐绿色养殖场"等地安装微型喷滴灌,通过6至9月份跟踪调查发现,在3 000 m2面积、700头生猪养殖规模上应用,可省工2 520工,省时1 440 h,节约水120 t.经济型喷滴灌应用于生猪养殖,可以实现消毒、降温一条龙作业,避免了过去用高压水枪消毒带水、带电操作的危险性,特别是利用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后,由于喷滴灌雾化程度好、噪音低、消毒全面,有利于生猪生长.投资一套喷滴灌设备约7 000元,三个月可以收回成本.  相似文献   

18.
低碳环保型滴灌技术体系构建与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力发展滴灌技术已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其迅猛发展的背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反思。在详细阐述我国滴灌技术应用现状与国家对发展滴灌技术提供的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反思了新疆滴灌技术应用获得巨大成功背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由此,提出应构建低碳环保型滴灌技术体系,其基本内涵为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益为目标的"三低、两高"低碳环保型滴灌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实现"降耗"、"减污"、"减排"、"提效"、"增益"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低碳环保型滴灌技术未来研究重点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是一种结合以色列滴灌技术和中国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教授认为,滴灌技术与覆膜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滴灌技术不进大田的禁区,是世界节水史上的一个创造。在中国最干旱地区之一的新疆已推广应用11.33万hm~2,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农田采用滴灌节水技术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滴灌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滴灌技术健康发展,使滴灌效果打了折扣,应抓紧采取措施解决。一、存在问题1.技术指导不到位,用户认识有限由于滴灌要求少灌勤灌,和传统灌水方式相比差别较大,各种作物应何时灌水,一次灌多长时间,如何滴灌施肥,农民难以一下子完全理解和准确掌握。目前,很多滴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