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稞是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但大多作为口粮和酿酒原料,加工利用有限。通过概述青稞饮料的加工现状,对青稞饮料的市场前景作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青稞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法和指标成分溶解量法,分析青稞提取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率和β-葡聚糖的溶解量;采用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测定青稞醇不溶物和醇溶物中β-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青稞提取物在水和10%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溶解性越差,几乎不溶。青稞醇不溶物中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主要在6万~20万Da;青稞醇溶物中不同溶剂里的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差异较大。青稞提取物在水和10%乙醇中有较好的溶解性,青稞醇不溶物中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在6万~20万Da,青稞醇溶物分子量分布在1万~20万Da,为青稞提取物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用β-葡聚糖检验试剂盒法测定提取样品中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青稞麸皮β-葡聚糖适宜采用水提+碱提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5℃,水提时间2 h,碱提pH值8.0,碱提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提取率为68.12%。  相似文献   

4.
自21世纪以来,高β-葡聚糖含量一直是青稞育种的重要方向。介绍了高β-葡聚糖含量青稞新品系PX-2、PX-3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青稞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β-葡聚糖。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p H值、粉碎粒度对其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得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800 W,微波处理时间160 s,p H值10.5,粉碎粒度60目。该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为5.92%;各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青稞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微波功率p H值微波处理时间粉碎粒度。三氯乙酸法、Sevage法及木瓜蛋白酶法3种除蛋白方法中,木瓜蛋白酶法效果最佳,其蛋白质去除率可达88.6%,β-葡聚糖保留率可达91.3%。  相似文献   

6.
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青稞的处理条件对发芽率的影响,测定与分析发芽青稞中β-葡聚糖的含量的变化。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统计青稞籽粒的发芽率,并收集样品;采用苯酚-硫酸法,对不同发芽条件下青稞中的β-葡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27℃浸泡6 h后,在27℃条件下培养15 h发芽率最高,在22℃培养条件下β-葡聚糖含量最高为10.01%;通过方法学考察,含量在0~1.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9015X-0.0215,R2=0.9939(n=7),平均回收率为96.38%,RSD=1.53%(n=5)。以高含量β-葡聚糖为目的青稞加工,可选择在27℃条件下6 h浸泡,22℃培养发芽作为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基因型、环境及互作效应对西藏春青稞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的影响,选择西藏不同地区春青稞8个品种(品系),分别在四个地区种植,对其β-葡聚糖和食用纤维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春青稞品种(品系)的β-葡聚糖含量在四个地区间存在差异,而食用纤维含量没有差异;地区间的青稞品种食用纤维含量存在差异,β-葡聚糖含量则不存在差异;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二者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供试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间差异,环境作用相对较小;而对食用纤维含量的变异主要来自环境效应作用,其次是品种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而品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用AMMI模型对β-葡聚糖与食用纤维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990852在各区域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相对较高,PCA1值较小,对环境的反应比较稳定,是β-葡聚糖含量较理想的品种;品种990625、山青24和喜马拉雅19的食用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但其PCA1值很小,即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很小,是食用纤维含量较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青稞保健功能产品开发研究国内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藏高原大面积种植的特色植物,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精气之源,由于含有丰富的麦绿素、β-葡聚糖、高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是健康食品的天然标志。但一直以来,青稞主要被用作酿酒原料、饲料,或做成青稞挂面、糌粑、青稞馒头等,自21世纪以来才逐渐兴起用青稞开发各类保健品的研究工作。通过回顾青稞主要成分在保健品方面的功能性开发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传统酿酒业的创新、保健饮品及功能性因子如β-葡聚糖、青稞麦绿素的提取与产品化、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青稞丰富的健康成分用于保健品的规模开发和全面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9.
以青稞、乳酸菌和红曲霉菌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乳酸菌红曲霉菌混合发酵制备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青稞酵素生产工艺.确定最佳组合为:蒸煮温度120℃,发酵温度30℃,振荡恒温培养箱的摇床转速150 r/min,红曲霉菌接种量6%,得到的β-葡聚糖和莫纳可林含量分别为6.32%和3.15 mg/g.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青稞酵素含片,比直接混合β-葡聚糖和莫纳可林的降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稞的质量与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健康食源作物发展。我国在青稞品质育种和栽培、功能成分利用、粮食深加工和质量标准制定等领域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高p葡聚糖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方面居世界前列。在对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青裸质量与品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藏各地征集的300余份食用栽培春青稞种质资源,从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锈性和籽粒粗蛋白、β-葡聚糖含量、维生素E等特征特性鉴定、评价。分析结果认为:(1)西藏春青稞多样性极为丰富,如芒、稃和籽粒颜色,具有变异最为丰富,多样性最高的特点;(2)具有早熟、大穗、多粒、棱型多,以及抗锈性强等和耐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优良遗传性状;(3)具有密穗、稀穗、裸粒、钩芒、矮生、抗锈等可利用基因潜力巨大等特色;(4)籽粒粗蛋白、β-葡聚糖、维生素E等成份因各地区环境条件不同差异较大。笔者主要对西藏春青稞种质资源中优异种质进行评述,筛选出一批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优良性状的遗传资源,并提供可利用的优良种质,为青稞育种及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燕麦不同品种β-葡聚糖的积累及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麦富含的β-葡聚糖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本试验通过对4个皮燕麦品种和5个裸燕麦品种β-葡聚糖积累动态和差异性的研究,明确了裸燕麦的β-葡聚糖含量高于皮燕麦,且裸燕麦品种保罗的β-葡聚耱含量最高,MARION的β-葡聚糖最低;在籽粒形成的四个发育阶段中,灌浆后期的β-葡聚糖积累最多对成熟期β-葡聚糖含量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籽粒外观和优异品质的青稞资源,对117份青稞品种的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异范围均较大,变异系数为2.57%~19.29%,外观性状中,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大(19.29%),千粒重最小(7.63%);品质性状中,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大(7.39%),直链淀粉最小(2.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主要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85%。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获得了3种不同类型的聚类结果,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聚类中类群Ⅱ的12个品种可作为大粒优异种质利用;在青稞品质聚类中类群Ⅰ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大粒的优异种质资源,类群Ⅱ是高β-葡聚糖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优异种质材料;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聚类的类群Ⅰ中各性状平均值较高,表现较好,在今后品种选育中可作为优异杂交育种亲本。对117份青稞资源综合评价发现,北青6号的籽粒表型和综合品质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4.
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慧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55-258
为了解不同播期对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及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积累规律,以‘苏啤6号’和‘藏青25’为试验材料,在2年3个播期下,测定开花后多个时期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苏啤6号’籽粒β-葡聚糖含量无差异,‘藏青2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差异显著,播期为11月上旬时β-葡聚糖含量最高;在正常播期下(10月下旬),大麦β-葡聚糖含量从开花到开花后30天间,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开花后30天以后趋于稳定;花后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积累速率在花后1~5天、20~25天积累速率呈现峰值。播期对不同大麦品种籽粒β-葡聚糖影响不同,花后1~5天、20~25天是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积累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
燕麦β-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燕麦β-葡聚糖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燕麦β-葡聚糖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制备和含量测定,并对燕麦β-葡聚糖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β-葡聚糖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β-葡聚糖酶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就β-葡聚糖酶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了β-葡聚糖酶在食品、发酵和饲料等工业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功能性多糖,在食品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对燕麦β-葡聚糖的溶解特性、稳定性以及黏度特性等进行研究,为燕麦β-葡聚糖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裸燕麦麸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裸燕麦麸为原料提取β-葡聚糖,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比等对β-葡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该工艺得到的β-葡聚糖产品含量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对产自山西、河北等地的22个燕麦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高β-葡聚糖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为2.0%~6.5%,含量低于3.00%和高于5.00%的品种较少,含量在3.00%~4.99%的品种较多;按品种类型,新育成品种β-葡聚糖含量高于地方品种;按来源地,山西品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葡聚糖是大麦籽粒的一个重要品质性状,其含量高低影响大麦啤用、饲用和食用品质。虽然有关大麦β-葡聚糖合成的相关基因已有报道,但关于大麦籽粒β-葡聚糖积累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前期收集的全球119份大麦基因型为材料,种植在土壤与气候条件有一定差异的两试点,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和一般线性模型(GLM)对不同大麦材料籽粒β-葡聚糖含量进行GWAS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其在2个环境下的广义遗传力为73.9%。利用MLM和GLM模型分别检测到8个和40个显著位点,合并2个模型重叠位点后共得到44个显著位点,其中HORVU5Hr1G022710基因在2个模型、2个地点均被鉴定到,故被认为是与β-葡聚糖含量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2个模型中最佳等位基因数与β-葡聚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基于基因注释,共鉴定到10个与糖合成、转运及分解相关的酶类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籽粒中β-葡聚糖的合成、积累和分解紧密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阐明β-葡聚糖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亦为大麦籽粒β-葡聚糖的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