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越西县地膜玉米发展迅速,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1998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43700亩,但膜内杂草滋生与玉米植株争肥、争水,杂草严重影响了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为此今年,在州植保站的技术指导下,在地膜玉米种植集中的乡、村,试验示范禾耐斯乳油除草...  相似文献   

2.
《植物医生》2008,21(2):54
玉米田杂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与玉米争水、争肥、争空间,对玉米苗期生长危害较大,易造成瘦苗、弱苗,减产达30%左右,必须进行化学除草。目前推广的“一杀一封”除草技术,可有效控制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的杂草危害。因其省工、省时、效果好、增产增收,已得到农民朋友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3.
烟台市夏玉米田间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经初步调查常见的杂草有17种,隶属8个科,其中以马唐、牛筋草和马齿苋数量最多,分别占调查种类的23.19%、18.73%和18.15%,是夏玉米田间杂草的优势种。这些杂草在田间占据空间与玉米争光、争肥、争水、影响光合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探讨杂草危害与产量的关系,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的夏玉米田,于田间杂草幼苗期开始至玉米乳熟期,人为控制杂草数量,设每平方米10、20、40、80、120、240株,以田间无草的…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被誉为"饲料之王",近年来,随着行政区域的划分,我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有玉米面积7 700hm2,在全区粮食面积中排列第三,种植玉米比起种植棉花来,花工少,好管理,但玉米田间杂草的防除难度大,已成为制约我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对盐城市亭湖区玉米田间杂草发生特点和防除情况进行了研究。1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1.1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多  相似文献   

5.
黄婕 《广西植保》2006,19(1):20-22
玉米是兴安县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不包括果园)85%以上。兴安县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春玉米,一般3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收获,其整个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完成。由于春玉米生育期间温湿度较高,杂草发生为害严重,常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杂草不仅与玉米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而且还是各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寄主,加重了玉米病虫的发生为害程度和防治难度。为了弄清春玉米地杂草发生的特点、规律,为有效防除杂草提供可行的依据,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对春玉米地杂草的发生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春…  相似文献   

6.
郭素敏  张哲 《植物医生》2010,23(5):44-45
<正>玉米是忻州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玉米田的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马唐、小藜、苍耳、酸模叶蓼、稗草、狗尾、画眉、刺儿菜、苣荬菜、打碗花、田旋花等。田间杂草的为害,不仅与作物争地、争水、争肥、争气、争光,还是许多病虫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7.
假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的一种杂草,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为害谷类、棉花、玉米、大豆、甘蔗、苜蓿、牧草等30多种作物.其竞争性强,与农作物争肥、争地、争空间,同时根的分泌物能抑制周围其它作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西县地膜玉米发展迅速,促进了玉米生产发展。1998年地膜玉米面积达2913hm2,但膜内杂草滋生,与玉米争肥、争水,影响了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1998年,县植保站在五里箐乡作了0.13hm2控制对比试验,其...  相似文献   

9.
玉米地的杂草控制杂草和大多数植物一样喜光,一有机会就会徒长,遮光争肥,影响农作物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农民每年要使用近2.3亿公斤化学除草剂。仅防止玉米地杂草,每年就使用大约9100万公斤除草剂。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玉米种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覆膜栽培是一项具有保温、保水、保肥、促高产的栽培技术.但由于使用农膜覆盖后,人工除草难于进行,膜内杂草与玉米争肥、争水,降低了地膜玉米的生产效率.为寻求地膜玉米化学除草技术,1992年我们在宜山县德胜镇榄树村进行地膜玉米除草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1 试验方法1.1 试验药剂及用量 设23.5%果尔乳油20ml/亩、50%乙单胺乳油70ml/亩和72%都尔乳油150ml/亩.1.2 主要杂草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野艾蒿Artemisia Lai-andnlaefolia DC;马唐草Digilaria  相似文献   

11.
赤斑黑沫蝉 Callitteix Versicolor Fabricius是我国一种为害玉米、水稻、甘蔗等多种农作物和杂草的害虫,以为害玉米、水稻为主,在我区普遍发生,尤以河池、百色两地区为害最重。目前国内对该虫的报道很少。区内亦未见有研究报道。1981年我们接受河池地区科委下达“赤斑黑沫蝉  相似文献   

12.
杂草常伴随麻类作物滋生,与其争光争肥争水,严重影响其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防除麻田杂草尤为必要。文章概述了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现状,主要麻类作物田杂草危害、杂草种类及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浙江省“三园”杂草发生为害情况我省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约1000~1500mm,适宜茶、桑、果等多种作物生长,也有利于各种杂草滋生为害。由于杂草繁殖快,再生能力强,争水、争养分、争光和争空间要比作物强,往往造成减产,影响茶、桑、果品质;同时,杂草还是茶、桑、果树病菌、病毒、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是各种病虫发生的重要来源;有些杂草还增加农民采茶、采果、采桑叶等农事操作中难度;农民要消灭“三园”中草害还耗费了大量劳动力,在目前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劳动力更显得不足,草荒发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剑河县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之一,油菜田杂草与油菜争肥争水,直接影响油菜的生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通过2014—2017年对剑河县油菜田杂草的调查结果表明,油菜田杂草有16科39种。  相似文献   

15.
薛光 《植物医生》1995,8(1):31-31
蒜地杂草种类繁多。禾本科杂草有看麦娘、硬草、野燕麦、早熟禾、马唐、旱稗等;莎草科有碎米莎草等;阔叶杂草有猪殃殃、播娘蒿、繁缕、小蓟、一年蓬、荠菜、婆婆纳、卷耳、泽漆、苣荬莱、蒲公英、蓼、扁蓄、碎米荠、飞蓬、大巢菜、野老鹳草、小旋花、鬼针草、泥糊莱、海滨酸模、圆叶锦葵等。 一、蒜地杂草危害特点 1、分季危害时间长 蒜生育期长达220多天,其全生育期中的杂草分早秋、晚秋、早春和晚春杂草4期危害。这些杂草长期与大蒜争水、争光、争肥,造成大蒜减产25%~60%。  相似文献   

16.
花生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杂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发生普遍,与花生争光、争肥、争水,直接影响到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杂草还是病虫害的寄主,可以助长病虫害的发生蔓延。人工锄草虽然可以除去杂草,但耗工耗时,且容易伤害花生幼苗。花生田化学除草具有不伤花生植株根系和茎叶,因而避免植株感染病害,且有省工、省时等作用。本文将花生田杂草化学防除现状及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志巧 《广西植保》2006,19(3):33-36
水稻是我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200万hm2;占粮食种植面积78·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80%。我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稻田草害严重,草害是制约我区水稻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常见稻田杂草有20多种,以禾本科、莎草科、泽泻科、千屈菜科、眼子菜科,雨花科的杂草为主;一般稻田有杂草10~20株/m2,严重的有杂草30株/m2以上。未防除杂草的稻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15%~30%,有的甚至失收。我区稻田化学除草较为广泛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最初使用丁草胺乳油、乙草胺粉剂等酰胺类和禾大壮、杀草丹等氨基甲酸酯类…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对4种农田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对鳢肠、反枝苋、马唐、稗等农田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茎粉末对供试杂草的防治潜力。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根、茎、叶均可显著抑制供试杂草胚根(种子根)的生长,但对供试杂草胚轴(胚芽鞘)生长的作用不一。在不同的部位中,以玉米茎的活性更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茎粉末对供试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量为10g/kg时对4种供试杂草的株高抑制率和鲜重防效均高于80%。  相似文献   

19.
免耕玉米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台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4万hm2,其中免耕玉米种植面积占95%。随着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普及,玉米苗期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既有麦收时遗留下来的杂草,又有与玉米同时出土的杂草。杂草发育参差不齐,形成庞大的群落。加之免耕种植玉米前后,正值高温、多雨的农忙季节,杂草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20.
草坪杂草及其非药剂管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我国草坪杂草种类约有450种之多,分属45科、127属;其中主要杂草种类有60种,与草坪草争光、争肥、争水,严重影响草坪的生长与发育,甚至使草坪变成荒草地。草坪杂草的非药剂管理有诸多优点,其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培植优势草坪抑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生物除草等。只有预防为主、综合治草,才能真正发挥草坪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