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如何提高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肥料利用率是指施入土壤中的某种肥料主要养分,作物当季吸收利用的百分数。施到土壤中的肥料,并不能全部为作物吸收利用,其利用率的大小,与肥料种类、施肥万法、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肥料利用率越高,肥料的增产效益越大。肥料中有效成分的损失也越小。据测定一般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名,磷肥为20名~25%,钾肥为50名~60名。  相似文献   

2.
硫肥将成为未来肥料主流品种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的使用对粮食增产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肥料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超粮食的增产速度。最近20年,我国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0%~60%、磷肥为10%~25%、钾肥为35%~70%,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利用率远低于欧美国家.氮肥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最新试验成果表明.含硫肥料可以促进作物增产,改良土壤,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产品品质,而且还能提高其他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含硫缓控释肥料是未来肥料的发展方向。专家指出.硫肥有可能成为未来肥料的主流品种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1 滴灌的发展情况 滴灌是微灌的一种形式,是将水加压、过滤,通过低压管道送达滴头,以点滴方式滴入作物根部的一种滴灌方式,把需施的肥料溶于水中进行此方式的灌溉即为滴灌施肥。滴灌的优点:提高化肥利用率,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仅30%~40%,滴灌施肥肥料利用率达80%以上,较常规施肥节肥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旱地玉米N吸收及其N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针对我国目前化肥大量使甲中出现的施肥效益下降和化肥利用率不高.以及旱地肥效低而不稳等问题.主要探讨了旱地农田降水、秸秆还田、施肥等对作物N吸收和肥料N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年降水520mm的一年一作春玉米区,化肥N用量以105 kg·ha-1为宜·配施牛粪和秸秆还田各1500和6000kg·ha-1,作物N吸收、肥料N利用率和产量均较高;旱地玉米N吸吹明显受生育期降水和土壤底墒水含量的影响,肥料N的表观利用率从丰水年约 58%可降到土壤严重干旱年约 7%.7年(1993~1999年)平均约为 30%。15N示踪研究表明,肥料N和土壤N对当季作物N吸收的贡献分别约占40%和60%。15N示踪年度内(1997~1999年),秸秆还田和秸秆未还田处理的当季肥料N利用率分别为24%和17%,3年累计肥料N利用率分别为36%和25%,秸秆还田提高N利用率约11个百分点;3年累计肥料 N损失分别为 26%和 45%.秸秆还田减少 N损失约 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化肥利用率受施肥量、施肥种类、土壤特性、作物品种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磷肥的利用率在10-30%,氮、磷的利用率很低,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作物单产中化肥所起的作用占40%~60%,然而人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氮肥的利用率仪为40%~60%,磷肥仅为10%~20%,钾肥仅为40%~609b。我国的肥料利用率一般比上述水平还要低几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化肥损失相当严重。它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化肥已经和继续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水质污染、农产品污染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或免除肥料污染,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圣吉奥”土壤磷钾激活剂,提高肥料利用率20%,早熟7d左右,增产10%~30%。  相似文献   

8.
一、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也叫氮肥利用系数,它是指一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用氮肥中氮素的百分率。一般来说,肥料的利用率越高,养分损失就越少,肥料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我国旱地氮肥利用率为40%~75%,平均为50%左右。然而不同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不同,如马铃薯为20%~30%,而且同种作物对不同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5,(11):46-46
我国农业施肥长期以来存在施用单质肥料、过量施肥的问题,致使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农业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一般都在55%以上。部分业内人士说,今后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复合化、专用化。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明 《新农业》2011,(1):40-40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种植业产量有50%以上来自肥料的贡献。传统的常规肥料氮的利用率仅30%左右,磷的当季利用率仅10%~20%,如此低的利用率不仅影响作物产量,浪费宝贵的肥料,增加了农民的投入,而且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内蒙古辽中京化工有限公司引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稳定性长效肥料生产技术,利用美国TVA氨酸法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1.
而东 《新农业》2001,(6):30-31
长效碳酸氢铵是近年农业技术部门重点推广的新型国产肥料。长效碳酸氢铵是在普通碳酸氢铵里加入缓效剂等物质,使其养分缓慢释放、减少挥发。使氮的利用率从30%~35%提高到40%~45%,肥效期由60天提高到90~100天。水稻、玉米田应用长效碳酸氢铵不但节省肥料,而且省工省时,减少投资。  相似文献   

12.
一、水稻全层施肥的可行性研究 (一)水稻全层施肥与肥料利用率的关系。早稻全层施肥法可以将碳酸氢铵的利用率提高4~6成,增产10~15%,即0.5公斤肥料增产0.5~1公斤稻谷。同时一次全耕层施氮的径流损失10%左右,而面施达12~20%,面施比全层施肥径流损失高2~10%。这说明水稻全层施肥,减少了氮肥的径流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施肥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施肥是补充作物营养不足的主要途径。如何施用肥料,将会影响肥料的利用率。如果施用肥料不当,则造成肥料资源的很大浪费,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流失的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地下水等。据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施肥效率如此低是与农民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施肥方法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果树施肥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2~3倍,肥料利用率在15%~30%,分次施肥和缓控肥是世界发展趋势,但分次施肥用工多和包膜缓控肥价格高的缺点限制了其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肥料利用率是确定施肥配方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2007年以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肥效试验分析,探明了新野县冬小麦肥料利用率。一、冬小麦磷肥利用率研究方法概述研究引用数据为2007-2011年22点次小麦肥效试验统计结果,其中序号l~10为3414试验,序号ll~21为丰缺指标试验,序号22为肥料利用率试  相似文献   

16.
肥料增效剂在烟草减量施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减少施肥量,减轻施肥对环境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于2014年在花垣县对萨派德肥料增效剂在烟草减量施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萨派德肥料增效剂的同时减少0~ 10%的常规施肥量,可明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烟草的生长发育,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烟叶产量可增加153.0~208.5 kg/hm2,均价可提高0.7~0.9元/kg,中上等烟叶比例可提高2.1~4.8个百分点,产值可提高4 389.0~5 902.5元/hm2;而减少常规施肥量的20%则对烟叶的产量、品质及产值有较大的影响;这表明在施用萨派德肥料增效剂时,可酌情减少10%~20%的肥料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型尿素和普通尿素在小麦、玉米上各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作为基肥一次施用,新型尿素不但增加了作物产量,而且肥料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在小麦上增产9.55%,氮素利用率提高1.6%-12.6%;在玉米上增产18.75% ,氮素利用率提高4.1%-16.4%,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初步表现出具有肥效长和肥料利用率高等特点,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安徽马铃薯生产基本信息和肥料施用情况,为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研究与示范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安徽界首、阜南、临泉、蒙城、怀远、舒城等市(县)典型种植户的马铃薯栽培模式、施肥数量、施肥类型和方法、产量等进行统计,研究肥料利用率和贡献率。[结果]安徽6个马铃薯产区氮肥利用率为22.95%~33.19%,磷肥利用率为6.34%~13.24%,钾肥利用率为40.88%~67.12%,肥料贡献率为58.81%~63.03%。[结论]针对安徽马铃薯生产中在肥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轮作,连作及不同耕法对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2六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连作氮、磷肥料利用率均以普耕最高,平均氮32.1%,磷12.4%,其次是深松为氮26.1%,磷9.1%;免耕最低为氮17.3%,磷6.2%,而连作高于轮作。供试作物氮甩利用率轮作:大豆〉玉米〉小麦;连作:小麦〉玉米〉大豆,磷肥利用率轮作、连作均为玉米〉小麦〉大豆。不同年份间氮、磷肥料利用率变化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氮、磷肥料利用率与7月份降水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0.
花生叶面施肥具有肥料吸收利用率高,节约用肥,增产显著的效果。叶面施用氮肥,花生植株吸收利用率高,饱果数明显增加。氮、磷、钾、钙等大量元素及铝、硼、锰、铁等微量元素均可叶面施用。叶面施用磷肥,一般增产7%~10%;叶面施用钼、硼、锰、铁等微肥,一般增产8%~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