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饲用微生态制剂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报道较少,文章较为全面地搜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制剂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剂量及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饲用凝结芽孢杆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效果的因素,包括肉鸡的品种、日龄阶段、所用商品饲用凝结芽孢杆菌的质量(菌株特性、芽孢率、杂菌数)等。文章旨在为凝结芽孢杆菌这一新型饲用微生态制剂在肉鸡饲粮中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志  王亚 《中国饲料》2023,(18):88-91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地域饲用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000羽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肉鸡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饲喂,各组基础日粮中的饲用玉米产地分别为河北(品种:承3359)、河南(品种:豫玉22号)、江苏(品种:苏玉29)、山东(品种:鲁单510),试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1)河北饲用玉米组、山东饲用玉米组肉鸡末重显著高于河南饲用玉米组、江苏饲用玉米组(P<0.05),山东饲用玉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江苏饲用玉米组(P<0.05),山东饲用玉米组肉鸡料重比显著低于河南饲用玉米组(P<0.05)。(2)河南饲用玉米组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河北饲用玉米组、江苏饲用玉米组、山东饲用玉米组(P<0.05),河南饲用玉米组、江苏饲用玉米组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河北饲用玉米组、山东饲用玉米组(P<0.05)。(3)河北饲用玉米组、江苏饲用玉米组肉鸡屠宰率显著高于河南饲用玉米组(P<0.05),河北饲用玉米组、江苏饲用玉米组肉鸡腹脂率显著低于河南饲用玉米组、山东饲用玉...  相似文献   

3.
饲用酶制剂一直是饲料添加剂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饲用蛋白酶因其节约蛋白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肉鸡饲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改善肉鸡消化机能和降低饲粮中抗营养因子的抑制作用,提高肉鸡对饲粮的消化吸收和改善生产性能,有些蛋白酶还具有提高肉鸡免疫力的作用。研究对蛋白酶的分类、作用原理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温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AS),并观察早期限饲对常温和低温饲养时肉鸡AS的发病率、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1,限饲处理组肉鸡分别于7~14日龄或7~21日龄每天给料8h,对照组肉鸡全程自由采食。试验2,限饲组肉鸡分别于7~14日龄给予对照组肉鸡前一天饲料消耗量的60%或80%,对照组肉鸡自由采食。试验过程中连续测定肉鸡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和腹水心脏指数(RV/TV值)。结果显示低温显著升高了肉鸡血浆MDA浓度,降低了血浆SOD和GSH—Px的活性;低温饲养肉鸡5~6周龄时的RV/TV值显著升高,AS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限饲处理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浆MDA含量,并且限饲处理肉鸡生长后期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自由采食组肉鸡。所有的限饲处理均能降低肉鸡AS的发病率,并且早期限饲处理肉鸡42日龄的RV/TV值显著低于非限饲肉鸡。这表明早期限饲能够减轻肉鸡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A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最近十年,饲用酶应用研究进展较快,国外一些先进国家饲用酶的应用面已达80%以上。以英国为例,添加酶制剂的肉鸡饲料比例在1988年几乎是零,而到1993年则增加到95%。我国饲用酶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品种与产量不断增加,多含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1,3-1,4葡聚糖酶、果胶酶、淀  相似文献   

6.
膨化大豆作为饲用,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已在高饲效饲料生产中大放异彩。而我国在膨化技术及膨化大豆的应用上正处在起步阶段。本文主要对干、湿两种膨化机加工大豆及膨化大豆在肉鸡日粮中应用的经济性作一概述和分析。1膨化大豆和豆粕的营养价值膨化大豆具有高能高蛋白的特性,因此它在配制高能高蛋白浓度饲粮时为最佳植物性蛋白饲料,尤其对配制冬季畜禽饲粮和肉鸡饲粮更有其重要作用。由表1看出,膨化大豆平均脂肪含量为18%,粗蛋白37%;而豆粕脂肪含量为1.9%,粗蛋白为44%。两者相比,膨化大豆脂肪含量高于豆粕,而蛋白低于豆粕。实…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评估饲用酸化剂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损伤和盲肠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同时探讨壳寡糖对饲用酸化剂的增效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对照组(Con.)、饲用酸化剂(Trt.1)和饲用酸化剂+壳寡糖(Trt.2)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饲养周期为63天。试验结果表明,从零日龄开始持续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饲用酸化剂、饲用酸化剂+壳寡糖后,对1~21d和22~42d阶段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未达显著(P0.05)水平;但在43~63d阶段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饲用酸化剂、饲用酸化剂+壳寡糖组的耗料增重比分别降低0.11和0.14,具有极大的生产意义;且饲用酸化剂添加组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饲用酸化剂+壳寡糖添加组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和饲用酸化剂添加组。说明饲用酸化剂可通过维持肠道健康,促进养分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壳寡糖在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对饲用酸化剂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用36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采用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考察不同营养水平饲粮及复合酶添加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饲粮营养水平在基础日粮的水平上用谷壳进行稀释,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水平分别降低0%~11.51%;复合酶的添加量为0%~0.23%。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和饲粮营养水平都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降低饲粮营养水平显著降低肉鸡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复合酶制剂添加量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脂肪利用率除外)。复合酶的适宜添加量为0.1%。低营养水平时复合酶作用效果更大。复合酶的表观能值与营养水平有关,低营养水平时复合酶的表观能值越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0.1%复合酶,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9.
早期限饲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肉鸡采用几种不同的早期限制饲喂处理,对比观察了不同的限饲方法对内鸡的抗病力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早期限饲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可能与早期限饲促进了肉鸡的脾脏、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了机体的抗体滴度有关。早期限饲对内鸡的上市体质量和饲料转化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在两种能量水平饲粮中分别添加或不添加木聚糖酶饲养艾维菌肉公鸡,旨在研究木聚糖酶在肉鸡不同能量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结果为: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可以降低肉鸡前期(0—3周)、后期(4—6周)或全期日增重、采食量趋势,显著降低后期或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后期或全期的采食量、各阶段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饲粮能量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的两种饲粮能量水平下,添加木聚糖酶均可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在低能粮中添加木聚糖酶的效果更好,并可达到高能饲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丽 《当代畜牧》2013,(33):5-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腹水)的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限饲降低了肉鸡的生长率,减缓了体内的代谢过程,改善了缺氧状态,降低了肉鸡腹水的发病率。但是,限饲能否获得与非限饲肉鸡同样的体重?为此,笔者利用冬天肉鸡腹水病为模型,动态观察限饲对肉鸡腹水发病率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从而为此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房世印 《中国家禽》1996,(11):10-10
饲用复合蛋白粉饲喂肉鸡试验房世印(河南省驻马店市张庄鸡场463000)吉昌公司以螺旋霉素菌渣为主要原料研制的饲用复合蛋白粉,经省农科院科学实验中心检测,富含粗蛋白、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是一种经济的蛋白饲料。我场受公司委托,于93年4月14日至93年6...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320只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脱酚棉籽蛋白等蛋白替代豆粕提供30%、60%和100%的粗蛋白。试验周期49d,观察脱酚棉籽蛋白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质风味及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饲粮代谢能、粗蛋白和蛋氨酸水平一致,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相当的情况下,用脱酚棉籽蛋白替代豆粕可以取得黄羽肉鸡在玉米—豆粕型常规饲粮条件下的饲养效果,且高水平添加脱酚棉籽蛋白对肉鸡屠宰性能、肉质风味和饲粮养分利用率均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禁用抗生素降低了对肉鸡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肠道健康容易受损。通过对绿色安全添加剂的研究和饲粮营养调控技术改善肠道健康成为肉鸡养殖的新课题。本文针对黄羽肉鸡肠道健康及营养调控技术,系统地综述了饲粮氨基酸、微量元素、益生菌、酶制剂以及植物提取物调控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无抗养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我国肉鸡产业安全、高效和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生物学法和离体法分别对10种肉鸡配合饲料进行了测定,探讨了以离体法干物质消化率或消化能估测鸡配合饲料表现代谢能(AME)值的可行性。并用同步测定的另2种肉鸡配合饲料和5种蛋鸡配合饲料对估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0种肉鸡配合饲料的离体法消化能(IVDE)与AME间的相关系数为0.958(P<0.01),回归公式;AME(千卡/克)=1.003IVDE-0.211,残余标准本差Sy,x=土0.055千卡/克。用2种肉鸡饲粮和5种蛋鸡饲粮进行精度检验,AME离体法估测值与生物学法实测值之差最大为0.1千卡/克,说明用离体法消化能可以满意地估测出AME。10种肉鸡饲粮的离体法干物质消化率(IVDMD)与AME间相关系数为0.862(P<0.01),回归公式AME(千卡/克)=0.042IVDMD+0.173,残余标准高差Sy,x=土0.124千卡/克。以此公式估测2种肉鸡饲粮的AME,估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差0.1千卡/克,结果令人满意;估测5种蛋鸡饲粮的AME,估测值比实测值大0.16~0.33千卡/克,达不到实用程度。由此可见,如果以IVDMD为自变量估测AMF,对肉鸡饲粮和蛋鸡饲粮有分别建立定标回归方程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磷水平对矮脚黄肉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灰分含量影响,得到矮脚黄肉鸡适宜的饲粮钙磷水平。综合肉鸡的生长性能及胫骨灰分含量的数据来看,矮脚黄肉鸡小鸡阶段饲粮的钙水平为0.90%,非植酸磷水平为0.40%,中鸡阶段饲粮钙水平为0.85%,非植酸磷水平为0.36%,大鸡阶段饲粮钙水平为0.80%,非植酸磷水平为0.33%可满足肉鸡生长及骨骼发育需要,在此基础上钙磷水平下调,肉鸡胫骨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7.
潘家强  王小龙  唐兆新 《中国家禽》2007,29(2):11-14,21
试验观察了几种早期限饲措施对肉鸡补偿性生长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早期限饲处理均可明显降低肉鸡早期的生长速度和体重;恢复自由采食后肉鸡获得了补偿性生长,适当的早期限饲并不影响肉鸡的最终上市体重;早期限饲改善了饲料效率;限饲鸡胰脏相对重量和肌胃 腺胃相对重量显著高于非限饲鸡,提示早期限饲诱发肉鸡补偿性生长可能与限饲促进消化器官发育、提高消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用发酵豆粕替代肉鸡饲粮中豆粕用量的40%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一致和体重接近的120只7日龄AA公雏肉仔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发酵豆粕组用发酵豆粕替代40%豆粕。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组白羽肉鸡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比,发酵豆粕显著降低了白羽肉鸡21日龄和37日龄空肠中内毒素(ET)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用发酵豆粕替代肉鸡饲粮中豆粕用量的40%可降低白羽肉鸡肠道ET水平,从而增强了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雏鸡2 000只,按体重相同原则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5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最高。根据生长性能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2)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腿肌率(P0.05)。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母鸡腿肌率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半净膛率最高,0.74%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全净膛率和腿肌率最高。根据胴体品质指标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7%,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8%。3)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公鸡、母鸡的胸腺指数(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黄羽肉鸡公鸡和母鸡胸腺指数最高。4)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岛素(INS)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TG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鸡公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INS、IL-6和Ig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LDL和INS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IL-6和IgG含量最高。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黄羽肉鸡母鸡和公鸡均是0.81%苏氨酸水平组血液中T淋巴细胞增殖率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增强免疫功能。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1~21日龄黄羽肉鸡母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81%,黄羽肉鸡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9%。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复合乳化剂替代部分米糠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08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A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B组饲喂降能饲粮(基础饲粮代谢能降低0.43 MJ/kg)+复合乳化剂150 g/t。试验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肉鸡1~21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提高比例为14.00%。在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后肉鸡其他各阶段生长性能、肉鸡屠宰率、腹脂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2)在饲粮代谢能降低0.23 MJ/kg和0.43 MJ/kg的情况下,试验A组和试验B组每只肉鸡净利润分别提高0.89元和0.11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4.83和1:1.57。综上所述,在肉鸡饲粮代谢能降低的情况下,添加复合乳化剂能够弥补饲粮代谢能的降低,改善肉鸡前期生长性能,提高肉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