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里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2.
哲盟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沙地土壤中水、肥严重不足,满足不了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沙地土壤中缺少矿物质养分。另外造林密度过大是沙地杨树“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要加强间伐稀疏和抚育。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内陆沙地面积较大,据调查,仅河北省就有220万亩左右。杨树是我国北方沙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近些年来,干旱沙地杨树造林,大多成活率(保存率)很低,幼龄林质量状态不高,生长缓慢,形成“小老树”。 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  相似文献   

4.
我们地区现有杨树人工林面积近500万亩,其中有35万亩是“小老树”林。多年来,我们同有关部门协作。对“小老树”的形成原因、改造措施和予防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小老树”形成原因全区35万亩杨树“小老树,多数分布在重盐碱土、白干土和过分干旱瘠薄的风积土上。如洮南林场靠山营林区328公顷小叶杨,其中小老树面积就占3/4。通过土壤剖面和生长量调  相似文献   

5.
开鲁县大榆树镇八户林业专业户,自筹资金一万六千多元,打了八眼机井.机井打成后,他们扩大了林业生产规模.如沿河村的任永堂,更新「小老树」四十亩,营造了杨树速生丰产林,行间间作了豆类和其他经济作物。榆树村的任瑞文建起七亩果树园.冯家堡村的肖风森平整了荒地一百亩,造上了杨树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6.
沙地“小老树”的开发与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出材率 ,可采用挖根采伐的方式 ,在改造中要使规划具备整体性 ,渠路一体化。渠路边单行栽植杨树。不营造片林采用大行距、密株距带状造林形成林农间作的混农林业 ,从而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万全县在林业生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有很大发展。据统计,全县杨树面积约有20多万亩。但是,由于多年来造林仅选用小叶杨一个品种,加之长时期无性繁殖,造成生长慢、材质差、红心病严重,全县竟有十万亩幼林成了“小老树”。为此,万全县林业局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  相似文献   

8.
杨树是白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建国以来,杨树造林保存面积达600多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5%以上,早期营造的已开始采伐利用。但是白城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经1979年林业普查和近年的林木生长量测算,全区杨树人工林总蓄积约为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亩不足1立方米,而且低产林面积还很大,其中“小老树”35万亩(已改造20万亩),速生丰产林仅4万多亩。从林龄看,幼龄林占66%,中龄林占25%,近熟林和成熟林约占9%。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后山干旱半干旱地区,表土层不足30厘米的砂砾土和白干土分布较广。建国以来,在这些地方营造了大量的榆树和部分杨树。二十多年过去了,只见岁月推移,少见树木长大成林,因此,群众称之为“小老树”。关于“小老树”的成因及如何改造,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近年来,不少林业科技人员发表了许多论述文章,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只限于理论探讨和小规模的试验阶段,严格地说“小老树”的成因与改造这个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无数事实证明,在这些地方栽榆树特别是栽杨树很难成功。奇怪的是,时至今日为什么有些地方仍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在大量栽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人们对“小老树”的成因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 齐齐哈尔地区现有杨树人工林500多万亩,其中国营林场为96。7万亩,约占全区杨树人工林面积的五分之一。从全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资料推测,杨树“小老树”达200多万亩占40%。其中,国营林场占50%左右。到1987年杨树小老树改造面积为27万—28万亩,仅占应改造面积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杨树“小老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立地条件、气候特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使树木不能按其生物学特性正常生长,及时郁闭成林、成材,面形成形态各异的“小老树”。给木材生产、防护效益和生态平衡等带来损失。一、立地条件与“小老树”赤峰城郊林场,以人工小叶杨、小青杨为主的杨树“小老树”的形成,在该地气候条件下与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根据地形地势、沙丘类型、土壤PH值、碳氮  相似文献   

12.
晋西北“小老树”改造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如何使大面积的“小老树”尽快成材,在很短时期内为国家提供大量优质木材,是林业生产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就五寨、右玉等县改造“小老树”经验和提高“小老树”林地生产力措施,略谈我们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引进杨树优良品种五寨县张家坪林场在山西省林科所指导下,1974年定植了110个杨树品种(组合、系号。以下同),定植后经十年观察生长量、抗性、物候期,选出了格尔里、合作杨~(07#)、群众杨~(38#)、小×美加~(60年后)、合作杨~(02#)五个品种,与小叶杨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见表3)。选出的格尔里等五个杨树优良  相似文献   

13.
杨树是山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造林面积大、分布广、品种多。但在晋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林木生长不良,蓄积量很低。仅国营杨树丰产林实验局118万多亩人工林,大部分成为“小老树”。因此,如何防止形成“小老树”,建立速生丰产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选择优良杨树品种及其适宜区的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五寨县张家坪林场的110个杨树品种及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凉城县的林业生产发展比较快,每年的造林面积由五万来亩,提高到十二万亩,增长了一倍多。但是,全县仍有一百多万亩荒山荒坡尚未绿化,有三十万亩“小老树”没有得到抚育和改造,有四十万亩幼林急待抚育,尤其是田  相似文献   

15.
杨树丰产林局总经营面积共有117万亩,总蓄积量45万立方米。除一、二期杨树丰产林工程10万亩外,其余基本上都为小叶杨“小老树”。这些小叶杨对雁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初步防止了风沙,改善自然条件。据有关资料表明:风速减少了21—25%,沙暴日减少了50%,粮食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最近几年,通过改造,共更新营造丰产林6.5万亩;更新针叶树(油松和樟子松)3.7万亩;对其中生长较好的小叶杨通过抚育可望成材的有28.4万亩,其中已抚育的有12.4万亩。近年来,发现小叶杨“小老树”死亡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死亡面积已达3.6万亩,濒临死亡和生长极度衰弱的大约有45万余亩。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滹沱河沿岸。土壤多为河流冲积沙地,质地粗、肥力低。1964年曾营造大面积刺槐纯林。1975年以来,结合刺槐低质林改造,营造杨树丰产林2400余亩,主要树种是毛白杨,其次为北京杨、沙兰杨等。多年来,由于连续干旱少雨,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刺槐生长成“小老树”,毛白杨长势衰弱,北京杨感病严重,唯有沙兰杨生长良  相似文献   

17.
<正> 杨树“小老树”改造、丰产技术及良种鉴定会议于1982年6月9日至15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黑、吉、辽、晋、内蒙等13个省(市、区)和新闻界的代表共128人。会议期间,中林所的助理研究员黄东森等四位同志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查定了朔县薛家庄林场等单位的实验现场,鉴定了《小黑杨杂交育种》和《“小老树”改造、丰产技术》两项科研成果。全国杨树委员会主任、林业部顾问梁昌武同志到会指导并讲了话。他鼓励科研、教学、生产部门的专家和林业工作者们要加倍  相似文献   

18.
<正>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和冀北坝上西区,由于50至60年代杨树品种资源缺乏,在干瘠沙地、盆周山麓、浅山丘陵,或干旱草原,大都用当地仅有的小叶杨、青杨品种,采取发育阶段老的枝条,搞大面积压条造林。形成了86万亩长势衰弱,干形弯曲,红心病严重,成材困难的以“小老树”为主的劣质低产林。 为了改劣换优。从1968年开始,先后由北  相似文献   

19.
在林业生产中经常有一些生长缓慢、长势极弱的人工林,人们习惯地把这种未老先衰,不能成林、成材的树木,比喻为“小老树”。“小老树”一般的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生长迟滞、树干弯曲、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树冠平顶、早熟、提的结实,有枯梢、枯顶现象;萌条丛生,根系不发达,因此,对这些生产力极低,质量不良的“小老树”进行改造,就成为某些地区林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赤峰示范区杨树“小老树”及其改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赤峰示范区内杨树“小老树”的实地调查,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造林密度、土壤水分、养分、树种选择及抚育措施不当等是“小老树”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模式,即更替树种、间伐、嫁接、建立混交林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