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瘤胃素(Rumensin)系莫能菌素(M-onensin)作为改进肉牛饲料利用率的添加剂的商品名称。该产品自1975年被美国正式列入肉牛饲料添加剂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肉牛饲养业。其制剂瘤胃素钠,瘤胃微生物对它无适应性,因而作用时间较长。大量试验证明,补饲瘤胃素,可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控制瘤胃发酵,且残留量小,对人安全。因而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作者综述了2009年在ADSA-ASAS大会和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外源添加剂(离子载体、酶制剂、植物提取物、饲用微生物)对瘤胃发酵调控的相关文献39篇。离子载体如莫能菌素主要通过促进瘤胃丙酸的产生,抑制生物氢化菌,促进长链脂肪酸在瘤胃内发生不完全氢化等瘤胃调控作用,从而缓解反刍动物的能量负平衡,减少甲烷排放,降低乳中脂肪含量。酶制剂(包括纤溶酶和淀粉酶等)在饲喂前加入日粮中能够免受瘤胃蛋白酶的降解,并保持酶活性,促进饲料的消化。植物提取物中皂角甙通过抑制原虫生长降低甲烷的排放,动物长期采食富含单宁的植物可产生单宁耐受菌,并且单宁的植物提取物可影响瘤胃的生物氢化作用,植物精油对瘤胃的调控作用包括减少淀粉和蛋白的降解,以及通过对某种瘤胃微生物的选择性作用抑制氨氮的降解。饲用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能增加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瘤胃微生物菌群,但其益生效果与泌乳阶段、日粮类型、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放牧和补饲条件下大青山绒山羊瘤胃细菌及甲烷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试验选用10只1岁平均体重为(38.2±1.6)kg的健康大青山绒山羊(羯羊),分成放牧组和补饲组。29 d试验结束后,从抽取的瘤胃液中提取微生物DNA,对瘤胃细菌、甲烷菌的16S rDNA序列V3至V4区进行HiSeq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与放牧组相比,补饲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和互养菌门的比例;在科水平上,普雷沃氏菌科(40.73%、62.77%)为主要细菌类别,补饲精料后其丰度显著提高,而显著降低了韦荣球菌科、瘤胃球菌科、理研球菌科和互养菌科。补饲显著增加了甲烷杆菌科而降低了甲烷八叠球菌科的丰度;在属水平上甲烷短杆菌属表现出绝对优势,补饲后显著升高,但甲烷微球菌属显著降低,其他甲烷菌属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补饲精料降低了瘤胃内与纤维分解相关细菌的丰度,产甲烷菌丰度在科、属水平上受补饲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但放牧与补饲条件下大青山绒山羊瘤胃中细菌和产甲烷菌的优势菌群并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Ⅱ.瘤胃发酵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瘤胃调控是反刍动物营养调控的重要手段,人们期望通过瘤胃调控达到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的目的。改变日粮精粗比例、蛋白质组成和日粮物理形态对瘤胃发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添加离子载体和有机酸是控制瘤胃甲烷产气和改善瘤胃发酵的有效方法。另外,添加外源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都能达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改变日粮、添加离子载体、酶制剂、有机酸、饲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对瘤胃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瘤胃调控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选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补饲无机铜(0、8和18mg/kgDM)对瘤胃VFA浓度和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补饲铜对瘤胃VFA浓度和摩尔比例有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8mg/kgDM的补饲明显提高乙酸的摩尔比,降低丙酸、丁酸的浓度(P<0.05),而日粮中铜的补饲对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每千克日粮补饲18mg/kgDM无机铜可明显促进瘤胃的发酵。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补饲不同精料对放牧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放牧羊的科学补饲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以6只杜蒙杂交羔羊为研究对象,运用RISA法对补饲不同精料的放牧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羊在补饲不同蛋白水平的精料后,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体重显著增加(P0.01)。放牧羊瘤胃微生物主要以硬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Prevotella和Selenomonas ruminantium是瘤胃中分布数量最多的细菌,与瘤胃发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科技     
正饲料所研究发现早期补饲固体饲料可通过瘤胃上皮微生物调控羔羊瘤胃发育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早期补饲固体饲料羔羊的瘤胃不同部位微生物存在差异,证实了瘤胃上皮微生物对瘤胃发育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作用。该研究对深入了解羔羊瘤胃发育的生理特性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完善培育策略、促进幼畜健康生长。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期刊刊出。  相似文献   

9.
郭荣富 《畜牧与兽医》1992,24(5):194-195
采用实用饲粮,对360只雏鸭进行补锰试验,试验分8组,补锰水平按1~8组依次为:0,20,40,60,80,1000,3000,4000ppm.测定了雏鸭胫骨,肝脏、肾脏、血清和心肌铜锌含量变化,结果为:补饲低锰饲粮(含锰18.23ppm)或高锰饲粮(补锰3000或4000ppm),改变了肝脏铜锌含量(P<0.05或P<0.01),影响血清和肝脏铜与锌比值(P<0.05),为进一步研究雏鸭?营养作用提供了初步生物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瘤胃投饲不同形式蛋氨酸对肉牛微生物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选择安装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瘘管的肉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瘤胃投饲不同形式蛋氨酸对肉牛微生物氨基酸的影响,投饲蛋氨酸添加剂分别为0( 组)、DL-Met( 组)、动物油包被Met( 组)和吸附MHA( 组)。试验结果表明, 组不仅显著提高瘤胃液中微生物(LAM)中Phe和Met的含量(P<0.05),降低Asp含量(P<0.05),而且显著提高瘤胃食糜中微生物(SAM)Leu和Ile的含量(P<0.05); 组显著提高LAM中Phe和Met的含量(P<0.05),降低SAM中Ile的含量(P<0.05)。 组和 组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微生物Ile、Leu、Phe和Met的流通量(P<0.05)。  相似文献   

11.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20 mg/d)为海南霉素组。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原虫和真菌含量分别减少了38.24%、60.24%和12.73%,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甲烷菌(Ruminococcus methanoge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瘤胃甲烷菌的含量始终稳定在0.46%~0.48%;各组中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是很一致;总体上,海南霉素组和正对照组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含量接近。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烟酸对水牛瘤胃发酵指标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杂交泌乳水牛,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4、8、12 g/d烟酸,烟酸与精料混合饲喂,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胃管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并采用Illumina 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测序瘤胃细菌和甲烷菌16S rRNA基因以确定二者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 g/d烟酸提高了水牛日均采食量(P0.05)和瘤胃液氨态氮浓度(P0.05),烟酸各组均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TVFA)浓度(P0.05),但未显著影响瘤胃液p H(P0.05)。2)水牛瘤胃内细菌在门水平上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科水平上为普雷沃氏菌科和黄杆菌科;甲烷菌以甲烷短杆菌属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甲烷球菌属和热原体属,水牛瘤胃微生物区系总体上与奶牛等其他利用植物纤维的反刍动物相似。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烟酸显著降低了瘤胃内厚壁菌门的比例(P0.05),显著提高了黄杆菌科细菌的比例(P0.05),但对瘤胃甲烷菌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烟酸改变了水牛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瘤胃发酵指标的变化除了与烟酸对水牛热应激的缓解和消化吸收的影响有关,还与烟酸添加对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剩余采食量(RFI)是肉牛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间的差值,是评定肉牛饲料效率的有效指标。肉牛的能量代谢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其RFI差异,而肉牛瘤胃中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发酵及其能量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最近几年国外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文库克隆测序、实时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肉牛RFI表型与瘤胃中的细菌菌群和甲烷菌菌群结构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并介绍RFI的主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剩余采食量(RFI)是肉牛实际采食量与预期采食量之间的差值,是评定肉牛饲料效率的有效指标。肉牛的能量代谢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其RFI差异,而肉牛瘤胃中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发酵及其能量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最近几年国外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文库克隆测序、实时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肉牛RFI表型与瘤胃中的细菌菌群和甲烷菌菌群结构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并介绍RFI的主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莫能霉素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莫能霉素是一种聚醚类抗生素,学名为莫能霉素钠(monensin sondium),在饲料应用时又称为瘤胃素,是离子载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在以下几方面对反当动物起作用:①抑制瘤胃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⑧增加瘤胃丙酸产量和比例;⑨减少甲烷产生;④抑制乳酸的产生,提高瘤胃pH;⑥降低饲料蛋白在瘤胃的降解;⑧减少氨的产生,增加血中葡萄糖的含量。莫能霉素已在国外肉牛业和禽业中广泛应用,也作为治疗性药物用于防治奶牛酮病,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过瘤胃保护脂肪对肉牛增重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过瘤胃脂肪对肥育肉牛增重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将87头西杂肉牛分成2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日粮基础上补饲300g过瘤胃脂肪,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255g和1113g。过瘤胃脂肪添加对全消化道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组全消化道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日粮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肉牛日粮补饲无机锌对粗料纤维和玉米有机物对瘤胃降解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瘤胃尼龙袋法测定日粮补饲锌(源于硫酸锌,分别补饲0、25、50和100 mg Zn/kgDM)对稻草纤维性物质和玉米有机物(OM)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0补饲)、25 mg Zn/kgDM、50 mg Zn/kgDM、100 mg Zn/kgDM处理组的稻草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分别为16.32%、17.43%、20.32%和25.31%,50、100 mg Zn/kgDM处理组的稻草NDF降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25 mg Zn/kgDM、50 mg Zn/kgDM和100 mg Zn/kgDM处理组的玉米OM降解率分别为46.41%、46.89%、50.16%和48.49%,50 mg Zn/kgDM处理组的玉米OM降解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肉牛日粮补饲锌(源于硫酸锌)明显影响瘤胃稻草NDF和玉米OM降解率,日粮补饲50 mg Zn/kgDM可明显提高稻草NDF和玉米OM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8.
瘤胃素(Rumensin,也被译为卢门新),曾称为莫能霉素(Monensin,或莫能菌素)等,是由链霉菌所产生的一种离子载体,可改变跨生物膜的离子流量。瘤胃素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牛的日粮中,使瘤胃内的G^ 菌比例减少,G^-菌比例增加,从而影响瘤胃的发酵终产物,如甲烷的产生量减少、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甲烷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饲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温室气体。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不仅造成了饲料的能量损失,也加重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芸苔属(Brassica spp.)饲用作物主要用于填闲种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不同季节、舍饲或放牧、混合或单独饲喂情况下,芸苔属饲用作物能大幅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针对其降低排放的原因,前人在饲料化学成分、瘤胃发酵代谢参数、瘤胃微生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芸苔属饲用作物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可能的减排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发育以及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补饲日龄和羔羊日龄两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41±0.27)kg)接近的78只双羔湖羊,0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72只湖羊分为7d补饲组((3.36±0.15)kg)和42d补饲组((3.44±0.44)kg)。7d补饲组的羔羊从7日龄补饲开食料1,42d补饲组的羔羊42日龄补饲开食料1,两组羔羊56日龄断奶,60日龄时开始逐步换开食料2,过渡期10d。分别在14、28、42、56、70和84日龄从两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迅速采集瘤胃腹囊,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并制备切片以观察瘤胃发育。试验结果表明,7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但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7d补饲组羔羊瘤胃上皮IGFBP3表达量显著低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瘤胃上皮IGFBP5表达量显著高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7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与瘤胃上皮TGFβ1和IGFBP3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1;R=0.444,P0.001;R=0.465,P0.001;R=0.299,P=0.011),与瘤胃上皮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1;R=-0.447,P0.001);42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7,P=0.018),瘤胃乳头宽度与瘤胃上皮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05;R=0.293,P=0.002)。湖羊羔羊7日龄补饲开食料能促进瘤胃乳头发育,瘤胃乳头生长相关基因调控其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