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玉米秸秆、紫花苜蓿、马齿苋为原料,研究不同混合比例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计分4个处理组,50%玉米秸秆+40%紫花苜蓿+10%马齿苋(第Ⅰ组)、 60%玉米秸秆+30%紫花苜蓿+10%马齿苋(第Ⅱ组)、 60%玉米秸秆+25%紫花苜蓿+15%马齿苋(第Ⅲ组),65%玉米秸秆+20%紫花苜蓿+15%马齿苋(第Ⅳ组)。将各组试验原料混匀后,加入菌酶制剂,发酵60d,然后进行发酵饲料品质评定,结果表明:第Ⅰ组感官评定显著低于其他3组。混贮时当玉米秸秆含量超过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总氮值,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第Ⅱ组、第Ⅲ组和第IV组青贮料的pH,氨态氮,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有差异,但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60%玉米秸秆+30%紫花苜蓿+10%马齿苋混合青贮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的藜麦秸秆和鸭茅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方法】将藜麦秸秆与鸭茅按鲜重比10∶0(A组)、9∶1(B组)、7∶3(C组)、5∶5(D组)、3∶7(E组)、1∶9(F组)、0∶10(G组)在室温条件下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品质。【结果】混合青贮(B组、C组、D组、E组、F组)的粗蛋白(CP)、粗灰分(Ash)、粗脂肪(EE)以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高于藜麦秸秆单贮(A组)。随着鸭茅比例的增加,CP、Ash、EE以及WSC的含量逐渐上升,而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值降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9%。主成分综合评定、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结果一致,藜麦秸秆单一青贮饲用价值最低,鸭茅单贮饲用价值最高,藜麦秸秆与鸭茅按照3∶7和1∶9的鲜重比混合青贮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优于其他混合比例。【结论】藜麦秸秆与鸭茅混合青贮有助于提高青贮品质,鸭茅比例以70%~90%为宜。  相似文献   

3.
以质量比为8∶1∶1的紫花苜蓿、水稻秸秆、豆粕为混合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CK)、1.5(U1)、3.0(U2)、4.5 g/kg(U3)尿素进行混合青贮发酵,探讨尿素对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尿素添加量的增加,混合青贮的氨态氮质量分数和pH值显著(P<0.05)升高,V–score均在83以上,青贮发酵品质等级为优;添加尿素处理的干物质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CK的;U1的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的,U1的中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低于CK的,U1的相对饲料价值最高,为213.69;U1的有氧稳定性在8 d以上。可见,紫花苜蓿、水稻秸秆、豆粕以质量比8∶1∶1混合青贮时添加1.5 g/kg尿素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甜菜渣和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鲜样)混合青贮,分析添加玉米秸秆对甜菜渣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渣直接青贮其乳酸含量较低(0.67%),乙酸含量较高,为乙酸发酵类型;添加玉米秸秆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P0.05),9∶1和8∶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的生成量(P0.05),其发酵类型均为乳酸发酵型。通过flieg评分体系对不同组合进行评价,其等级均为良好。添加玉米秸秆后除9∶1处理组以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明添加玉米秸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玉米秸秆后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除9∶1处理组以外其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甜菜渣和玉米秸秆的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为90%甜菜渣+10%玉米秸秆(9∶1)。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处理分别为青贮玉米秸秆TMR(Total Mixed Rations)组、黄贮玉米秸秆TMR组及氨化玉米秸秆TMR组。通过实验室小规模发酵13个月后开封,对发酵饲料物理性状感官评定,对饲料中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脂肪(EE)、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一般营养成分及总水分和p H值两项发酵指标测定,同时,结合饲料微生物计数来综合研究三种发酵处理对玉米秸秆TMR的微生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青贮和黄贮这两种方式处理的玉米秸秆TMR具有较好的发酵品质;从饲料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经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TMR显著的提高了(P0.05)玉米秸秆中粗蛋白含量;微生物组成方面,大肠杆菌仅在青贮中检测到,数量为104(cfu·g~(-1)),耐热菌也仅在氨化饲料中出现,数量为103(cfu·g~(-1));三种处理样本中乳酸菌的数量均在104(cfu·g~(-1))以下,好氧菌的数量在106(cfu·g~(-1))以下,酪酸菌、酵母菌及霉菌均未发现。In vitro干物质消失率中,青贮秸秆TMR显著高于黄贮秸秆TMR,而甲烷生成量方面,青贮秸秆TMR显著低于黄贮秸秆TMR。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不同马铃薯淀粉渣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1∶1、1∶2、1∶3、1∶4、1∶5)在裹包青贮过程中感官品质的变化、发酵指标的变化、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价不同马铃薯淀粉渣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对其发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马铃薯淀粉渣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为1∶4,青贮的水分含量为70%~75%,发酵时间为30d~45d。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产有机酸芽孢杆菌R42-16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浓度(高、中、低)的R42-16添加组,青贮30 d后,测定青贮秸秆的p H值、有机酸及常规物质含量,并连续15 d室温暴露放置,测定温度和p H值。结果表明,与不加菌剂组相比,菌浓度中、高水平的R42-16添加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R42-16菌剂不能显著影响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但显著降低氨态氮/总氮值(P0.05)。在整个有氧暴露过程中,对照组在11 d时开始出现"二次发酵",而试验组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综合考虑,添加R42-16菌剂能够改善青贮玉米秸秆发酵品质,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紫花苜蓿与小麦秸秆进行混贮,通过测定发酵60d后的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可溶性糖。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6:4时,其干物质、中/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最优(P0.05)。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4:6时,粗蛋白含量表现最优(P0.05)。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比例为5:5和4:6时,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比例间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最终采用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最佳的混贮比例为小麦秸秆:紫花苜蓿=6: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乳酸菌及装填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自制青贮发酵桶(20 L)研究2种青贮添加物(Sila-Max、Sila-Mix)和2种装填时间(1次装填和3 d装填)对(共6个试验组)各种有机酸及pH、营养成分、发酵后干物质含量、干物质损失率及48 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结果】利用自制发酵桶制作的各处理组玉米秸秆青贮质量良好,3 d延迟装填未对全株玉米秸秆青贮各种有机酸及pH、营养成分及48 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与1次装填相比,延迟3 d装填使全株玉米秸秆1次装填干物质含量提高15.42%,干物质损失率增加21.79%;2种添加物均能使全株玉米秸秆青贮干物质损失率降低,其中Sila-Max添加剂降低全株玉米秸秆1次装填青贮干物质损失率效果最好,分别可达50.87%,Sila-Max添加组在降低全株玉米秸秆3 d装填青贮干物质损失率效果最高,可达46.57%.【结论】说明Sila-Max和Sila-Mix均有提高全株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质量的作用的趋势,Sila-Max偏向于提高青贮发酵的品质,Sila-Mix偏向于提高青贮发酵产物的有氧稳定性.可见,青贮添加剂可以改善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提高发酵产物的有氧稳定性并显著降低发酵过程中的干物质损失率.  相似文献   

10.
选择60头13~16月龄、体质量在400 kg左右(±15%)西杂肉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全株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对照),在基础日粮(精料)、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及构树青贮饲料对肉牛增质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饲喂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和构树青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增质量分别为1 092.6,992.4 kg,分别比黄干贮组20头肉牛总增质量多249,148.8 kg,差异显著;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构树青贮2组相比,虽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的增质量优于构树青贮组,但差异不显著。全株玉米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6.48和1∶3.22,构树青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7.07和1∶3.54,玉米秸黄干贮组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分别为1∶8.11和1∶4.16。全株玉米青贮组、构树青贮组和玉米秸黄干贮组(各20头肉牛)的总收入分别为24 037.2,21 832.8,18 559.2元,扣除总成本后的纯收入分别为11 495.2,10 179.8,7 085.2元;全株玉米青贮比构树青贮组多增收1 315.4元,比黄干贮组多增收4 410元。综合增质量耗草耗料比及经济效益分析,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组优于构树青贮组和黄干贮组,构树青贮组优于黄干贮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青贮方式、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10∶0、7∶3、5∶5和3∶7等4种混合比例青贮,采用花生秸秆表面分离的乳酸菌和3%蔗糖混合作为添加剂,调制裹包青贮,以3∶7混合比例的地上式窖贮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0、7∶3和5∶5混合比例经添加剂处理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升高,pH值、丁酸含量和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添加剂处理后,10∶0混合比例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5∶5混合比例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无添加剂处理时青贮料采用3∶7混合比例发酵品质较好,有添加剂处理时10∶0比例发酵品质较好;裹包青贮方式较优于窖贮。  相似文献   

12.
将切短的鲜毛豆秸秆与玉米秸秆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行裹包青贮,青贮60 d 开包取样进行感官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鲜毛豆秸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随着玉米秸秆比例提高,感官指标改善,乳酸含量增加,pH和氨态氮降低,品质明显提高,但降低了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综合评价,鲜毛豆秸秆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3∶7最好,其次是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善高含水量甜高粱的青贮发酵品质并能够利用周边闲置秸秆原料,研究甜高粱与不同种类秸秆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及饲草营养成分的保存效果。[方法]设置甜高粱凋萎含水量分别为75%、65%、55%和不凋萎直接青贮(CK)4个处理,结合发酵品质筛选甜高粱最优含水量处理。在此水分条件下,设甜高粱+大豆秸秆(S+SS)、甜高粱+水稻秸秆(S+RS)、甜高粱+小麦秸秆(S+WS)和甜高粱+玉米秸秆(S+CS) 4种混合青贮处理,分析不同混贮方式下青贮发酵品质的变化并计算青贮饲料中甜高粱的营养成分回收率。[结果]与不凋萎直接青贮相比,凋萎处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NH3-N/TN)值,而有机酸含量有一定增加。甜高粱含水量为65%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最好。甜高粱凋萎青贮与混合青贮各处理间pH值和NH3-N/TN值差异不显著(P 0. 05),S+CS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混合青贮处理的粗蛋白回收率(CPR)均高于CK组。除S+RS混合青贮处理外,其他混合青贮处理的CPR也高于凋萎青贮处理。混合青贮还能够提高干物质回收率与原料中糖酸转化能力。[结论]甜高粱直接青贮,最适含水量为65%。与不同秸秆混合青贮改善了发酵品质,有助于提高粗蛋白及干物质的回收率。秸秆种类选择上,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与营养成分保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开拓新的蛋白质饲草资源,以紫花苜蓿、楚雄南苜蓿和蚕豆秸秆3种常见豆科植物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存时间(30、60、90、120、150、180、210、240 d)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比较3种豆科植物的青贮品质。结果显示,随贮存时间延长,蚕豆秸秆干物质含量高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尤其在贮存150 d时,蚕豆秸秆的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分别高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25.24、26.91个百分点;整个贮存过程中,粗蛋白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楚雄南苜蓿蚕豆秸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方面,贮存30~120 d,基本表现为紫花苜蓿楚雄南苜蓿蚕豆秸杆,贮存150~240 d,表现为紫花苜蓿蚕豆秸杆楚雄南苜蓿;贮存240 d时,蚕豆秸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2.23%,与同贮存时间紫花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近;pH值在整个青贮时期基本表现为蚕豆秸秆楚雄南苜蓿紫花苜蓿,在贮存180 d和240 d时,蚕豆秸秆pH值为3.98和3.85,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并显著低于其他贮存时间;贮存150~240 d,蚕豆秸秆氨态氮/总氮均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乳酸含量基本表现为楚雄南苜蓿紫花苜蓿蚕豆秸秆;在整个青贮时期,乙酸、丙酸含量总体表现为蚕豆秸秆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蚕豆秸秆除在贮存210 d时有少量丁酸产生外,其他贮存时间均无丁酸产生,丁酸含量整体上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因此,综合考虑营养价值和青贮品质,长期贮存下蚕豆秸秆作为饲料资源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探讨混合比例和EM菌剂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按质量比1∶0.5,1∶1和1∶2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0.1%,0.2%和0.4%的EM菌剂,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裸燕麦比例增加而提高,添加EM菌剂青贮饲料p H值和氨态氮/总氮有所下降,乳酸含量有升高趋势,添加0.1%和0.2%EM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其中苜蓿与裸燕麦混合比例为1∶2时,添加0.1%EM在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提高乳酸/乙酸方面效果最好。混贮饲料苜蓿比例越高,粗蛋白质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但添加EM菌剂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裸燕麦比例较高时,添加0.1%和0.2%EM,可加速消耗原料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青贮发酵品质。总之,紫花苜蓿与裸燕麦混合青贮可形成养分互补,提高营养价值;加入0.1%或0.2%的EM菌剂有助于抑制不良发酵,提高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6.
刘哲 《湖南农业科学》2020,(8):70-71,75
以青贮和黄贮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其对安格斯×湘南黄牛F_1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较黄贮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更高,青贮饲料组的粗蛋白、钙和磷含量分别比黄贮饲料组高0.88、0.06和0.01个百分点,且其对犊牛的适口性更佳,能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青贮饲料组犊牛的采食量在饲养60~90 d时高于黄贮饲料组;(2)试验后青贮饲料组的犊牛体重比黄贮饲料组重19.04%,且差异显著;(3)饲喂90 d后青贮饲料组牛肉中含水量、粗蛋白、粗脂肪和Cu的含量分别比黄贮饲料组高3.73%、7.48%、16.95%和32.65%,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2种饲料配方对犊牛的体尺发育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碳氮比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和牛粪为原料,按照不同C/N(20∶1、25∶1、30∶1和35∶1)分层堆积进行有氧发酵,研究不同物料碳氮比(C/N)对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物料C/N。结果表明,不同C/N处理在发酵0~7 d为升温期,8~20 d为高温期,21~30 d为降温期,之后趋于稳定;高于50℃和55℃的时间以C/N为25∶l处理的较长,C/N为30∶l处理的时间最短。各处理在各发酵阶段的氧气浓度供给充足。不同C/N处理发酵堆体积、C/N、有机质含量在发酵阶段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总N含量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均在发酵30 d内变化较大。发酵结束后,C/N高的发酵堆体积缩减较多,成品率低;C/N为20∶l、25∶l、30∶l处理的N含量接近;C/N越小,K2O含量越高;P2O5含量、pH各处理间差异较小;各处理在发酵120 d后均达到充分腐熟。4个不同碳氮比处理所产有机肥均达到NY 525—2012要求。综上可知,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发酵物料,C/N在(20~35)∶1范围内可灵活配比,以选择C/N为25∶1(玉米秸秆与牛粪干物质质量比为6∶4)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酸贮玉米秸秆(添加复合有机酸)为试验组日粮粗饲料,以一般青贮玉米秸秆为对照组日粮粗饲料饲喂奶牛,探讨酸贮玉米秸秆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平均提高7.35%,乳脂率平均提高0.76%。(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每头牛每日平均多增加经济收入为1.29元。(3)用酸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经济效益明显,整个试验期奶牛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全混合日粮(TMR)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营养成分以及采食性的影响,为更有效地利用玉米秸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粉碎玉米秸秆、紫花苜蓿、糖渣与混合精料按40%、5%、40%和15%的比例混合后,分别添加0.02%复合菌(处理Ⅰ)、0.02%复合菌+1.5%尿素(处理Ⅱ)、1.5%尿素(处理Ⅲ)、0.02%复合菌+1.5%尿素+0.1%食盐(处理Ⅳ),将混合原料的水分含量调整至45%并调制全混合TMR青贮,并利用上述TMR青贮进行了绵羊饲喂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全混合日粮的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营养成分以及采食性的影响。[结果]发酵过程中各处理TMR青贮饲料的温度无明显升高。乳酸和总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尿素添加处理青贮的p H呈略升高趋势。处理Ⅱ、Ⅲ、ⅣCP含量均增加至10%以上,比对照提高30%以上,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TMR青贮的乳酸含量减少,而p H上升,但前4 d内的变化相对缓慢。处理Ⅳ的干物质采食量、采食率、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以玉米秸秆为主的全混合日粮中添加复合菌、尿素和盐调制发酵TMR的效果最佳,提高其TMR青贮的贮藏性,改善适口性和饲料价值,可供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申爱华  李保全  周蔚  齐梅  袁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05-107,211
[目的]探讨带穗玉米秸秆的pH和营养物质随青贮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生长期为89 d的带穗玉米秸秆调制青贮饲料,密封于30 L的塑料桶中,分析0~63 d青贮时间内pH和主要营养物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带穗玉米秸秆的pH在第0~3天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整个青贮过程中,pH由6.24下降至3.68,下降了41.03%(P0.05);干物质下降了24.60%(P0.05);粗蛋白增加了3.35%(P0.05);粗灰分、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略有提高(P0.05);钙、总磷、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与原料接近。[结论]带穗玉米秸秆在青贮过程中,pH下降明显;粗蛋白质含量稍有增加,与摘穗玉米秸秆青贮料相比,带穗玉米秸秆青贮料提高了粗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从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得出:带穗玉米秸秆的青贮时间可由常规的60 d缩短至5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